《孫子兵法》七、軍爭篇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法則,將帥們領受國君的命令,徵集民眾,編成軍隊,一直到與敵軍對壘,這其中沒有比爭奪制勝條件更難的了。而爭奪制勝條件之所以困難,就在於要把遙遠的彎路變為近便的直路,要把不利條件轉化為有利條件。也就是說我軍出發要有意繞道迂迴,並用小利誘使敵軍改變其進攻方向,從而做到我軍雖然是後出動,卻能比敵軍先期到達有利陣地。這才是真正懂得運用以迂為直的計謀。

所以說:爭奪制勝條件,既有利,也有危險。因為率領軍隊攜帶全部武器輜重去爭奪先機之利,往往會因拖累太重、行動退緩而來不及;如果放下笨重裝備和輜重去爭奪先機之利,就會喪失掉大量的輜重裝備。因此,如果讓將士們起盔甲,輕裝急進,晝夜不停,一天走二天的路,那麼,這樣急行軍一百里去爭奪先機之利,如果萬一發生意外三軍的統帥就可能會被敵軍擒獲。因為這樣的急行軍,往往是體力強壯的先到,體力贏弱的落在後面,而且一般地只會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夠到達目的地。如果用這種方法,急行五十里去爭奪先機之利,便會因只有一半的人能接時到達目的地損折掉前軍統帥。如果用這種方法急行三十里去爭奪先機之利,也只能有三分之二的人能接時到達目的地。依然難以取勝,更何況軍隊如果沒有隨軍輜重就要被殲滅;沒有糧食供應就要被殲滅;沒有儲備軍用物資器材作補充也會要被殲滅!

所以說,不瞭解各諸候國的謀略意圖,便不能輕易與他們結交;不解山林、險阻、沼澤的地形,便不能輕易行軍;不通過當地的嚮導,便無法取得有利的地形。所以說,用兵打仗,須以詭詐取勝,以利益驅動、以敵情和地形的不同,靈活地變動戰術,或集中使用兵力或分散使用兵力。要做到軍隊的行動,快起來像疾風一樣的迅速快捷;慢起來像樹林一樣的輕搖擺動;進攻時像火一樣的猛烈;堅守時像山嶽一樣的安穩;難以揣測的要像陰雲蔽天;發動起來像雷霆震地。進入敵國後,要分兵奪取糧食,同時還要擴大佔領區,分兵奪取敵方資源。總之,一切都要權衡利害而後相機行動。只有率先懂得以為直方法的人才會贏得勝利,這是爭奪制勝條件的一般法則。

《軍政》裡面說:“作戰時,用語言指揮,人們聽不清楚,所以要設置金鼓;以手勢動作指揮,人們看不清楚,所以要設置旌旗。”金鼓旗幟是用來統一將士們的耳目,進而統一將士們的行動。將士們行動既然有了統一的指揮,那麼,勇敢的不能單獨前進,怯懦的也不敢單獨後退,這便是指揮千軍萬馬作戰的方法。所以,夜間作戰,多用火矩和鑼鼓;白天作戰,多用幟,都是為了適應將士們耳目視聽的需要。

三軍將士,可以奪去它的銳氣,軍隊將領可以使他動搖意志,喪失決心。這是因為,早晨士氣旺盛,中午士氣懈,到了晚上士氣便衰竭了。所以善於用兵的人,總是避開敵人銳氣,等到他們士氣懈怠、衰竭的時候再發起改擊,這是把握士氣的用兵方法。以我軍嚴整有序,對付敵軍的混亂無序,以我軍的沉著鎮靜對付敵軍的喧譁不安,這是掌握心理的用兵方法。以我軍的靠近戰地等待敵軍遠道而來,以我軍的休整安逸等待敵軍的奔走疲勞,以我軍的糧餉充足等待敵軍的飢餓不堪,這是把握軍隊戰鬥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邀擊旗幟嚴整、隊列雄壯的敵軍,也不要去攻打陣容強大、實力雄厚的敵人。這是掌握機變的用兵方法。

因此,用兵的法則是:不仰攻佔據高地之敵;不迎擊背靠丘陵險擔之敵;不追擊偽裝打敗之敵;不進攻士氣旺之敵;不貪吃敵軍的誘餌;不阻擊撤兵回國的敵軍;把敵軍包國起來要留下一面缺口;不要過於逼迫已陷於絕境的敵軍。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用兵方法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