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三、謀攻篇(白話譯文)

孫子說:大凡用兵作戰,以能使敵國舉國屈服為上策,通過進攻使敵國受到破壞,便略遜一籌了;以能使敵國一軍之眾完整地降服為上策;通過兵刃交鋒,擊潰敵國一軍之眾便略遜一籌了;以能使敵軍一旅之眾完整地降為上策,通過兵刃交鋒,擊潰敵軍一之眾便略遜一籌了;以能使敵軍一卒之眾完整地降服為上策,通過兵刃交鋒擊敵軍一卒之眾便略遜一籌了;以能使敵軍一伍之眾完整地降服為上策,通過兵刃交鋒擊潰敵軍一伍之眾便略遜一籌了。(春秋時期:軍為12500人,旅為500人,卒為100人,伍為5人)

所以說:百戰百勝,並不是最好的用兵方法;只有不經過兵刃交鋒而使得敵軍降服才是最好的。最好的用兵首先是挫敗敵人的計謀,其次是挫敗敵人的外交,又其次是戰勝敵人的軍隊,最差的要算強攻敵國的城池了。採用攻城的方式應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製造攻城用的大盾牌和大型戰車,準備好各種攻城器械,需要三個月時間;堆築攻城用的小土山,又要三個月時間。然後,將領滿懷憤怒;驅使士卒像媽蟻一樣蜂擁攻城,以致於死傷三分之一還是不能把城攻破,這便是強攻城池的災禍了。

所以說,善於用兵的人,能使敵軍降服,卻不用通過兵刃交鋒;奪取敵國的城池,卻不是經過激烈的攻城戰鬥;毀滅敵人的國家,卻無需經過礦日持久的戰爭。與天下諸候爭鬥務求取得完全的勝利。做到自已兵力不致折損,而獲得完整的利益。這正是以謀略取勝的優點。

所以說,用兵打仗的方法應是:我軍的兵力十倍於敵軍,便把敵軍包圍起來加以全殲;我軍的兵力五倍於敵軍,便應對敵軍發起攻擊;我軍的兵力只為敵軍的一倍,就應設法將敵軍分割開來以造成我軍更大的優勢;我軍的兵力與數軍相當,便應奮力戰勝他們;我軍的兵力比敵軍少,便應設法逃避而不與之正面接戰;’我軍的實力趕不上敵軍,也應迴避它不同它正面衝突。所以說:弱小的軍隊如果硬拼,必定為實力強大的軍隊所擒獲。

軍隊的將帥,是國君的輔佐,輔佐得周詳,國家就必定強大;輔佐得不周祥,國家就必定會因道受強國的攻擊而衰弱下來。所以說,國君對於軍隊作戰不利的事有三:不瞭解軍隊不可以前進,卻硬要命令軍隊前進;不瞭解軍隊不可以後退,卻硬要命令軍隊後退;這叫做束縛軍隊。不瞭解軍隊的事情,卻要總攬軍隊的政務,以致使得將士們產生困惑;不懂得軍隊作戰的靈活與權變,卻要干預軍隊的指揮,以致使得將士們產生疑慮;軍隊將士既困惑又疑慮,各諸侯國乘機進犯的災難就會到來,這叫做自己擾亂軍心,招引敵軍取勝。所以說,在五種情況可以預見到勝利;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作戰,和在什麼情況下不可以作戰的人,會取得戰爭的勝利;懂得根據兵力多少而採取不同戰法的人,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全軍上下,同心同德的,會取得戰爭的勝利;以我方的有準備對待敵方的無準備,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將帥有才能而國君不加牽制的,會取得戰爭的勝利。這五條,就是預見勝利的方法。

所以說:既瞭解敵方情況,也瞭解我方情況,便能百戰百勝而不會有危險,不瞭解敵方情況,只了我方情況,勝敗各半。既不瞭解敵方情況,也不瞭解我方情況,就會每次用兵都必定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