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三國,你喜歡哪個人?

沙沙小觀園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說及三國英雄,算得上數不勝數—劉備、曹操、孫權等等,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而在眾多英雄、謀士中,我還是偏愛劉禪。其原因有二。

其一:劉禪善良

善良,是三國最不該出現的詞,偏偏出現在了蜀漢後主劉禪的身上。作為一位皇帝,劉禪本應決策果斷,但他做不到。

對諸葛亮的全權掌控蜀漢,劉禪選擇默認;對蜀漢羸弱,劉禪選擇百姓休養生息;對鄧艾攻打到成都城下,劉禪選擇投降。

劉禪種種行為,看似“軟弱”,甚至是“一無是處”,就連鄧艾率軍攻打到成都城下,面對子孫逼迫、大臣相勸,劉禪依舊選擇了開城投降,這不是無用又是什麼?

這並非無用,而是善良。劉禪登基第一天,就宣佈與民更始,百姓修養。而諸葛亮北伐期間,劉禪更是將軍事大權全權交給諸葛亮。當鄧艾攻打到成都城下,蜀漢的確能頑強反抗,劉禪或許還能苟延殘喘兩年,但是這又如何?

以百萬人之動亂換一人之安穩,劉禪做不到。所以當兒子劉堪在面前自盡,劉禪依舊打開城門,準備投降。

其二:劉禪大氣

君子以厚德載物,劉禪在君王之中,算得上一位“君子”。劉備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理應輔證,並非專政。

但是之後軍政獨攬、執意北伐,諸葛亮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臣子所為,而劉禪並未表現不滿,而是“以父事之”!

諸葛亮《前出師表》中,勸諫其:親賢臣、遠小人。其中寓意,多是指劉禪寵信黃皓,此時劉禪已經弱冠之年,凡事自有判斷。諸葛亮言語間,略顯突兀。但劉禪卻無計較,甚至虛心接受。諸葛亮死後,劉禪大哭幾日,早朝不能事,這份感情也不是作偽。

由此可見,劉禪是一個善良、大氣的有識之君。但這也是劉禪悲哀的地方,這份才能守業容易,但想擴展疆土、恢復大漢昔日榮光,卻稍顯不足!


阿瑪談史


閒談三國,我最喜歡司馬懿。

咱們都知道三國裡的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曹操反映民生疾苦,政治抱負強烈。諸葛亮神機妙算,一生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孫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唯獨司馬懿磨劍十年,用劍一時。

從這一點,我們就看出各有各的本事,言歸正傳,我們不看他們的過程,就看結果是誰贏了,請問是不是司馬懿?

咱們舉個例子,老一、老二、老三和老四有著同樣的任務,任務就是比比看誰從廣西出發第一個能先到北京。老一在吃完飯準備要啟程的時候,沒想到老二竟然比他提前一步,在他的家門前上了把鎖,讓他出不了門。老一想想辦法,終於破窗而出。老二以為老三和老四肯定沒我這麼聰明,於是趕著去買機票,沒想到走到半路卻被老三挖的陷阱掉下了坑。老三以為這次去到的第一肯定就是我了,萬萬沒有想到,就在自己打的去機場的時候,老四竟做下了梗,提前跟打的司機商量好把他拉到山裡面去。老四最後認為沒啥阻礙了,就在自己得意洋洋趕去機場時,卻接到了老媽的電話說“我被老二拿著刀頂著脖子啦!趕緊回來救我。”……

從這個例子你們看到了什麼?是不是看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謀之術?每個人似乎都挺厲害的?但是你厲害歸厲害,我認為能第一個到達北京的人才算最厲害。

話說回來到三國,三國之爭那麼多年,到頭來卻被一個隱藏在曹操底下幹事的司馬懿奪得了天下。所以你們想想,你三國怎麼打的天花地墜都好,你三國沒國的人怎麼聰明都好,但是咱們用結果來評判誰最牛,三國中沒有一國牛,用結果來看的話,最牛的就是司馬懿奪得了天下。


喊我阿林Y


既然是閒談,那就不必論成敗得失,只聊一聊是否有趣。三國中,我最喜歡的是"鬼才"郭嘉,只因為亂世中他的那一份真實,一份灑脫。

郭嘉的才

三國中謀士如雲,但有稱號的寥寥無幾。臥龍、鳳雛、毒士、冢虎……,郭嘉的稱號是"鬼才"。天才總是比別人更好的解決問題,鬼才也是永遠用和別人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郭嘉的一生都是與眾不同,"十勝十敗"論給了曹操信心,下邳擒呂布穩定了後方,遺計平二袁則是屬於鬼才的絕筆。郭嘉從來不像諸葛亮或是荀彧一般走到臺前,但幕後本就是屬於鬼才的舞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做張良其實更加瀟灑。

郭嘉的真實

潁川是三國邁不過去的一個地方,荀彧、荀攸、徐庶、陳群等等都出自這裡,當然還有郭嘉。郭嘉來自潁川的寒門,雖然沒有家勢的支持但也少了世家子弟的束縛,所以他可以一心一意的輔佐曹操。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曹操是郭嘉的伯樂也是知己。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最瞭解他的是郭嘉,不只把他當主君的也只有郭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於治軍的曹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裡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

兩個人都是放浪形骸的人,都喜歡喝酒喜歡女人。郭嘉的一生都忠於曹操,也只忠於曹操。他不用像荀彧那樣在忠於曹還是忠於漢之家徘徊,也不像賈詡一樣擔心不被信任而藏拙,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謀士,他可以活的真實自我。

郭嘉的早夭

郭嘉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一個信任他的主公,能夠盡情的展現自己的光彩;郭嘉也是不幸的,因為他未能堅持到理想的實現。郭嘉見到了曹操擊敗袁紹,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卻等不到統一的一天。"鬼才不死臥龍不出",如果赤壁的時候郭嘉還在,會不會是個不一樣的結果,魏國會不會統一三國?我們不知道結果,只會留有遺憾,遺憾的還有曹操自己,還有他口中的奉孝!

郭嘉算不上嚴格意義的成功者,他倒在了成功的路上,留有遺憾。但喜歡他不是因為成敗,而是他的才華,他的灑脫與真實,以及那一點點的遺憾。


詭狐w


滾滾黃河東逝水,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喜歡猛張飛,1947年,保衛延安作戰勝利,毛主席讚賞彭德懷,曾經寫詩一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主席把彭總比作張飛。

先說張飛的武功

張飛(約166-221,字益德,《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六》作“益德”,《三國演義》作“翼德”)這個人物的武功和軍事指揮能力都很不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這是《三國演義》中,評價三弟張飛。他不僅武功高強,還是一個大嗓門,當陽橋頭喝退百萬兵。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劉備兵敗長坂坡,形勢十萬危急,此時的張飛僅帶二十騎兵斷後,隨時都有被滅的可能。曹操大軍到後,只見張飛怒目圓睜,持矛騎馬立於橋上。張飛大喊三聲叫著: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我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曹軍萬馬肅靜,沒人敢出聲應戰。曹操見狀,便向左右將領說:我曾聽關羽講,我二弟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啊!剛說完,曹操身邊的部將夏侯傑聽聞張飛的喝聲,便肝膽碎裂,跌倒於馬下。

張飛膽大心細

有一句歇後語說:“張飛穿針—粗中有細”。《三國演義》中,瓦口關一役,張飛率軍攻打張郃把守的宕渠山宕渠、矇頭、蕩石三寨,張郃堅守不戰。張飛想出了計策,讓敵人引兵出戰。這一次,他大戰曹操手下的張郃,得勝。

遙望張飛大明燈燭,正坐在帳中飲酒。張郃當先大喊一聲,山頭擂鼓為助,直殺入中軍。但見張飛端坐不動。張郃驟馬到面前,一槍刺倒——卻是個草人,急勒馬回時,帳後連珠炮起。一將當先,攔住去路,睜圓環眼,聲如巨雷——乃張飛也。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

張飛假裝在陣前喝酒叫罵,麻痺張郃,用計引出張郃交戰。然後,一舉敗之。計敗張郃,這是燕人張翼德一生的巔峰之戰。

張飛的義氣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大家都很講義氣。關羽入曹營,降漢不降曹,後帶著嫂子,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軍中時,張飛挺矛便刺,大罵關羽“不義”。

最後,張飛之死很憋屈,這也暴露了他的性格弱點:性格暴躁,不體恤下級。


慈善文化研究


姜維吧。

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

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

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九歲的時候,年幼無知,我仰慕的對象是勇冠三軍無人匹敵的呂布,年輕勇猛,一手方天畫戟無人能敵。

再大一點偏愛周瑜,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又能如何?

十五六歲的時候,青澀熱血。俯首於諸葛武侯鞠躬盡瘁,三分天下游刃有餘,翻雲覆雨天下如棋。

即將二十歲的現在,學會了理解姜維,生不逢時又如何?只要有半分希望,便用盡萬分之力、只要不曾身死魂消,一身熱血便永遠燃燒。


陳壽說他“玩眾黷施”(耗費民力國力)

胡三省責備他“屢敗而不止, 為亡蜀張本”(屢次北伐失敗而不停止,導致蜀國被曹魏滅亡)。

說個題外話,我不喜歡胡三省這個人,宋亡時他也只是閉門寫字罷了,憑什麼指責一個為蜀漢付諸生命的姜伯約?

後世對姜維的點評大概只看到了他的剛戾自用與所謂的窮兵黷武,人們總是喜歡忽略時代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卻不看當時局勢的好壞。蜀漢末期的時局,天下大勢盡歸曹魏,你姜維一人又能如何?執念再深又能如何?

大敵當前,蜀漢朝堂內部卻黨爭不斷。有姜維這樣的人繼承諸葛武侯遺志,一心北伐;也有諸葛瞻張翼這樣提倡防守的人;也有譙周這般益州人士,只關心益州本土會不會被燒火燒掠。

姜伯約算不上諸葛亮唯一的繼承人,但他絕對是承武侯遺志,一心北伐恢復中原最堅定的那一個人。

姜維崇拜儒家學說,儒家學說信仰“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翻譯一下就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在鄧艾偷渡陰平蜀漢亡國的關頭,他表現得比劉禪更像個君主,以一個降將的身份說出:“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這般的言語。

姜維死,漢亡。


蟬鳴八月


個人比較喜歡,賀齊——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賀齊,字公苗,會稽山陰人(今浙江省紹興市)。本姓慶氏,為避漢安帝父親孝德皇帝清河孝王劉慶的名諱,改為賀氏。

在孫策進入江東以前,賀齊已經是赫赫有名的平定山越者。

賀齊年輕時做郡吏,從基層公務員起家,做到剡(今浙江省新昌縣)縣長。縣裡的一個叫斯從的僱員依仗家族勢力,勾結山越,為非作歹,賀齊準備治理他。縣主簿勸阻賀齊說:“斯從家族是縣裡大族,山越都依附他家。你今天治理他,明天山越就會來報仇。”

賀齊聽了大怒,立即斬殺斯從。斯從家族果然糾集了一千多人攻打縣城。賀齊毫不畏懼,率領官吏民眾打開城門突擊而出,一舉打敗了斯從家族和黨羽,威震山越。

賀齊平時性喜奢華綺麗,他部隊中士兵的兵器、甲冑、器械都非常精美良好,所乘坐兵船都是上等木材所做,上面雕刻裝飾得異常華麗,大小戰船排開,看上去象山在水中游動一樣。曹休看見此等氣勢派頭,不明底細,產生畏懼心理,引軍返還。賀齊因功遷為後將軍,假節,領徐州牧。這是賀齊第二次出現在與曹魏爭戰的戰場上,其功勞是嚇退了曹休。

賀齊最後一次征討也與曹魏有關。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東吳駐守戲口(位置不詳,長江沿線)的將領晉宗殺了另一守將王直率眾叛降曹魏,被任命為蘄春(今湖北省蘄春縣)太守,準備偷襲安樂(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內),取回其留在安樂的人質。

孫權非常憤怒,引以為恥,在六月盛夏時出其不意地命令賀齊帶領麋芳、鮮于丹、劉邵等襲擊蘄春,生擒晉宗。

四年後(公元227年),一代名將賀齊去世。

賀齊雖然沒有成為廣為人知的三國英雄,但在其創建並執政多年的新都郡卻得到民眾的擁戴和敬仰。









君臨天下小霸王


曹操

關於曹操,我知道許多人對他褒貶不一,他本人確實也劣跡斑斑。但是在我看來,劉備太過偽善,諸葛太過完美,只有缺點多多的曹操才更像是一個真實的人。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他的氣度、魄力。

曹操是個知錯能改的人,諸葛亮火燒新野的時候,曹操手下的謀士提醒他要注意敵人用火攻,但是曹操並沒有放在心上,以至於大敗而歸。換了別的君主,恐怕是要一頓大發雷霆,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甚至可能要將之前提意見的謀士殺掉。但是曹操打了敗仗安頓好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賞哪些提醒過他的謀士,絲毫不掩蓋做錯事情。

曹操當年出兵征討張繡時,張繡不戰而降,因此曹操相當飄飄然,先是霸佔了張繡的嬸嬸,後是想要挖走張繡手下的一個人才。是兔子也有脾氣吧,何況張繡還不只是個兔子。於是張繡直殺進曹營,打了個措手不及。在這場仗裡,曹操損失了自己最得意的大兒子、侄子和愛將典韋。最後曹操是怎麼處理的呢?召集將領,當眾檢點自己的錯誤。要知道,在古代一軍之將要道歉認錯有多麼不容易,然而曹操做到了,這就是他的氣度。

當然,敢於認錯只是曹操值得稱頌了一個方面,曹操的氣魄還在許多地方都有所體現,在此也就不再多做贅述。除了這些具體的事情之外,曹操的詩作也是將其氣魄體現了淋漓盡致,《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能寫出此番詩作的人,必是胸中有乾坤。





軍少影視


看,大江東去,浪花淘盡千古英雄,喜歡劉關張三兄弟,真正的白手起家創業,三個人可以說天造地設的緣分,漢昭烈帝劉備(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武聖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雅號“美髯公”,車騎將軍張飛(?—221年),字益德(《華陽國志》作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相對於曹操的威嚴,孫權的制衡,劉備更側重於仁義,他身份卑微,卻胸有大志,從三國演義看出他經歷無數磨難,忍辱負重才有了蜀國的成就,關羽武功蓋世,義薄雲天,過五關斬六將只為兄長相見,張飛勇猛無敵,而且擅長書法,能文能武,但是蜀國因他們而起,也因他們衰落,關羽因傲氣沖天死於鼠輩之手,張飛性如烈火死於部下之手,劉備因兄弟之死犯下滔天大錯,但這就是三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第一日第一夜


我最喜歡劉禪。與三國的英雄豪傑們相比,劉禪的行為邏輯更接近平凡的小人物,更容易讓庸庸碌碌的現代人感同身受。

劉禪的目標,從來不是匡扶漢室,更不是一統三國,他只想過點平常的小日子,有吃有喝就夠了,只是歷史硬是把他推到了皇帝的位子,章武三年,僅有17歲的劉禪成了蜀漢後主。

登基之後,劉禪把所有權力都放給諸葛亮,毫無保留,“政事無鉅細,悉決於亮”,他還乖乖遵從老爸的意願,娶了張飛的女兒立為皇后。以諸葛亮權力之大,在哪個朝代都容易引發君臣之爭,但在劉禪這兒一點事都沒有,他知道諸葛亮各方面都遠勝自己,把他當成自己的父親,言聽計從,毫無二心。

這並不是劉禪有多高的政治智慧,只是他本就是個安於現狀的庸碌之人,對諸葛亮的尊重和信賴完全出於本能,甚至於諸葛亮死前安排的人,劉禪也嚴格照辦,讓丞相留府長史蔣琬接了班。

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來投降蜀國,劉禪親自安慰他:“你父親不是被我爹手刃殺死的,而是在戰場上戰死的。”還指著自己兒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

姜維和宦官黃皓有矛盾,求劉禪一定要殺了黃皓,劉禪又發揮和稀泥神功,說黃只是個小人,還讓他主動給姜維賠罪。以劉禪的脾性,他既不會懲罰黃皓也不會傷害姜維,只是姜維害怕黃皓暗害自己,才躲了起來。

後主劉禪,這是一個多麼可愛的老好人啊,如果他不是皇帝,不會有這麼多人罵他昏庸無能,如果他是普通的鄉野村民,一定會成為全村最喜愛的那個可愛大叔。

平心而論,蜀國之亡,絕不是劉禪的鍋,而是歷史的必然,弱小的蜀國能堅持到最後實屬不易,而劉禪已經為諸葛亮創造了極為寬鬆的舞臺,以諸葛亮之才智尚且難以逆天而行,何況後來的姜維呢?所以劉禪明哲保身,主動投降,避免了蜀國遭遇戰火之苦,又因為"樂不思蜀"的著名典故,躲開了司馬一家的疑心,最終受封安樂公,安享晚年,活了64歲。

歷史把劉禪這個小人物推上了蜀國最高的地位,他的才能和意志本無法承擔這樣的重任,但他毫無權力私慾,給諸葛亮、蔣琬和姜維以充分的發揮空間,他雖然任用小人黃皓,但從未因讒言而濫殺忠臣,他只想讓自己和大家好好的活著,他以這樣的善良維繫著群臣的生命,對於蜀國的存亡他並不關心,所以他甘願投降,所以他樂不思蜀。

劉禪愛的不是江山,不是權力,而是生活,是生命,以己推人,他也愛惜著每個蜀國臣民的生命。他是如此平凡而善良,堪稱三國亂世最可愛的人。如果生在太平年代,休養生息,無為而治,劉禪必然能成為一個盛世之主。





歷史有趣兒


首先很感謝能在這裡與你交流一下三國人物。既然開篇是滾滾長江東逝水了,那咱們就談談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吧。三國演義我看了很多遍,也喜歡很多的人物。但是最喜歡的人物還是曹操。

既然是閒談、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大家不要咬文嚼字。說的不好、也別罵我。謝謝。為什麼喜歡曹操呢?我認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最重要的特質並非什麼忠義之類的上綱上線的臭規矩,而是有擔當!而曹操就是有擔當的這樣的一個人。公元189年,董卓帶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后及少帝,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看不慣董卓的驕橫跋扈,於是逃出了洛陽。到陳留後,號召天下英雄共同討伐董卓。公元190年正月,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參加討董聯軍。2月,被聯軍擊敗的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自己則焚燬宮室,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二百里荒蕪凋敝無復人煙。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並且各懷鬼胎,討伐董卓也只是為了發展自己。是以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曹操認為董卓倒行逆施,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應乘機與之決戰,於是獨自引軍西進,結果遭遇與董卓大將徐榮,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從中就可以看出曹操的與眾不同與擔當。

其次,曹操相比於劉備的做作,孫策的自大,孫權的陰狠更為的真實。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愛惜人才,志向遠大,心胸寬廣,敢愛敢恨。先後下過三次“求賢令”。收留過劉備和關羽。長坂坡放過趙雲。其麾下的將領很多都是後來歸降於他的,而後都對他忠心耿耿。像五子良將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等。即便不談其他,從客觀上來講、能有哪麼多能人志士跟隨他就能說明他的個人魅力了。

曹操尚禮重法,治軍嚴整,愛惜人才,興修水利,提倡廉潔。可以說是一位英雄!

最後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我王者曹操玩的很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