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領投唯捷城配億元B+輪:B2B倉配變局

華潤領投唯捷城配億元B+輪:B2B倉配變局


​■ 撰文 | 顏菊陽

與商業觀察家作者交流可添加微信lihua759321


唯捷城配日前宣佈完成億元B+輪融資,由華潤潤湘聯和基金領投,老股東獵鷹資本跟投。


唯捷城配創立於2014年7月。融資節奏穩健——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2018年6月,分別完成Pre- A輪、A輪、B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創新工場、賽富資本、德屹資本、廈門創投等。


唯捷城配創始人、CEO王琦在接受《商業觀察家》專訪中透露,本輪融資將用於全國倉配網絡的拓展完善,和智能運營平臺的持續升級。


創立5年多的唯捷城配,“目前部分城市公司已實現盈利”,王琦稱,“年內要全面實現公司的整體盈利。”


華潤潤湘聯和基金早前參與投資了餐飲B2B供應鏈企業蜀海供應鏈。華潤潤湘聯和基金投資總監何堅認為,與商流相對應的2B端物流體系將迎來結構性調整,特別是在零售和餐飲的末端配送領域。


運營型


唯捷城配是專注B端客戶、提供倉配一體服務的創新型物流公司。


零售(商超)和餐飲,是唯捷城配服務的兩條業務主線。目前,商超客戶業務收入貢獻大概佔六成左右,餐飲客戶營收貢獻佔比三成。


唯捷城配受市場關注,《商業觀察家》認為,主要在於其有區別於傳統城配企業的兩個差異化能力:


一、擁有數據化、智能化的系統運營能力。


二、構建多溫層、多區域、全渠道的倉配一體化末端配送網絡。


華潤領投唯捷城配億元B+輪:B2B倉配變局


早期的城配公司更多是資源型公司——有倉,有車,有力氣能幹活,每個城市都有幾家或幾十家傳統城配公司,數都數不過來,但都“做不大”,唯捷城配成立之初,就定位做“運營型公司”。


唯捷城配的“運營”,具體分為三個模塊。


第一塊是資源的配置和管理。用什麼樣的倉,倉的位置、格局、條件,溫區怎麼設計,內部的有效容積率怎麼去管。


比如傳統物流公司倉庫的有效容積率指標,一般在0.6-0.8,比如1000平米的倉,扣掉功能區、通道等以後,最終有600-800個託的儲存位。而唯捷城配的指標基本都在1以上,最好的能做到1.3,也就是說同樣1000平米的倉庫,唯捷城配能放下1300託的儲存位。


“倉”只是唯捷城配體現資源運營能力的其中一個點。對車輛、司機的管理等,唯捷城配均有專業的運營能力。


第二塊是流程的設計和優化。


物流是個運作的生意,運作的關鍵就是流程——從哪個點出發,在哪個節點、哪個環節做什麼樣的事,怎麼去做,用哪些人去做,做什麼樣的動作,是一個漫長的設計和優化的過程——流程能力因此是運營裡面的核心能力。


很多城配公司不具備這個能力。


唯捷城配的倉配作業流程,拆解了超過300個節點,唯捷城配對餐飲和零售的場景,已有較成熟的設計和理解。面對一個新的零售餐飲客戶,唯捷只要做一個短期調研,就能幫客戶快速把流程設計下來,快速出SOP標準操作手冊。


第三塊是系統。


系統能把設計的流程固化下來,降低人工要求和出錯概率,按照系統去操作,能解決流程過於依賴人的高管理成本,避免不可控的問題。


比如在倉庫操作內,唯捷城配自行研發了用於倉庫分揀的PDA系統,新手簡單培訓半小時可上手。智能系統採用語音播報,會指引新手到哪裡,做什麼,揀幾個,然後人機交互確認,全程出錯概率極低。


此外系統具備分析能力,每天或是每單,會對成本、效率指標、準確性、庫存等做分析。數據分析以後,會形成一個更大的價值,給到餐飲、零售商做運營或者經營優化的決策依據。


基於資源、流程和系統三個模塊的運營,唯捷城配在餐飲和零售多個場景長時間打磨,包括規則的摸索,人員培訓等,構建了體系化的倉配運營能力。


運營能力體系化後,唯捷城配希望未來給客戶提供的是“三層服務”——倉配運營的基礎交付服務、運營過程的數據化服務、全渠道全鏈路的“庫存共享”服務。


“三層服務”令得唯捷城配在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和客戶定位、價值創造上,和城配賽道里的新興城配創業公司不同,並形成錯位競爭,又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自身核心壁壘。


倉配一體


唯捷城配受市場關注的另一個層面,是其專注“倉配一體”的產品模式,即提供從倉庫運營到配送到系統的倉配一體信息化全服務。


如果唯捷城配有辦法提升“倉配一體”業務比重,意味著城配公司有了做大的可能。


全國城配市場是個規模上萬億的大盤,但至今卻沒有出現大公司。


這是當下商流的現狀決定的。傳統消費供應鏈是網格化格局,物流企業只要負責某一個地方的某一小塊,或某一個品類就行了。同時過去很多商超企業不願意外包,物流社會化程度低,導致社會化物流企業難做大。加之移動互聯技術此前沒有普及,傳統城配公司缺乏技術“抓手”,很難去提升運營效率和拓寬管理邊界。


今天來看,整個行業結構已經發生大變化——新品牌、新品類、新業態、新交易方式,在重構市場。


從唯捷城配的切入來看,除了在倉配的基礎交付這一底層服務之外,還希望能提供數據化服務、和庫存共享服務,而後兩者能讓城配公司的未來營收規模充滿想象空間。


過去市場上大部分零售商超只願意把“配”交出來,現在少部分具有前瞻性的開放客戶已經開始給唯捷做“倉配一體”,在唯捷目前的營收結構中,後者的收入佔比是20%左右。


唯捷城配目前還免費提供數據化服務,目前只有大概不到30%的客戶在真正使用。


對於城配服務的現狀,王琦認為是很多零售商、餐飲企業,對於商流的變化,以及商流變化背後供應鏈提升的理解,相對還是比較淺,新城配還處在教育客戶的階段。


分行業來看,唯捷城配餐飲客戶相對零售商超,更多選擇了“倉配一體”。餐飲企業因為系統能力、數據化能力相對要弱,倉庫難管,而更多依託第三方來做“倉配一體”。


華潤領投唯捷城配億元B+輪:B2B倉配變局


這裡面要提及一個行業背景——國內區域連鎖商超物流基本都是自建的。


“以前可能找不到專業的合作伙伴,零售商認為自建相對可控,程度比較高。”部分原因或也在於,區域連鎖商超,過去坐享了城鎮化紅利,獲流量傾斜,錢較好賺。很多區域零售商都是靠一個人單槍匹馬拼出來的,特別習慣什麼都自己幹,甚至早期還買一些地,因此物流自建較多。


可以說,自建理念是過去的時代給區域零售留下來的烙印。


今天來看,王琦強烈建議零售商超不要自建物流——因為有幾個明顯的問題:專業性、內部成本及隱性損益


第一、專業性的差異。


零售商超在門店營運、品類、品控上很強,商超的標準化能力也普遍高於餐飲企業,這造成零售商對倉配都有“好像我也能幹”的錯覺,但幹起來和專業的差距還是很大。


第二、內部效率成本。


從唯捷城配目前服務到的客戶來看,部分企業內部有大量低效率的協同和高溝通的成本。


第三、習慣計算物流顯性成本。


很多商超把物流看成一個顯性的成本中心——倉花多少錢,車多少錢,人多少錢。而對一些隱性損益,庫存管理上大量的隱性成本,很多零售商“看不到”。


比如庫存管理,很多商超倉庫裡面會有超過幾百天的長庫齡產品,已經都是負資產卻不丟棄,庫存週轉很低。


比如倉配效率和交付能力的差異帶來門店的缺貨率,有些零售商門店缺貨率有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甚,很大程度影響了坪效。


包括損耗率,比如一些生鮮產品、低溫產品等過期了,沒有做很好的效期或者庫存管理,類似這些貨損等隱性成本,大多數零售商還不會算帳。


類似沃爾瑪、麥德龍等大型外資商超,本質上是靠供應鏈起家的,這些公司的理念、設計和結構都是比較完整的。他們是自己去設計和管理物流,整個物流的運營,還是以外包的形式存在的,並不是完全自建。


作為第三方社會化物流企業,唯捷城配的價值,除了保障倉配服務的穩定性,還最終體現在降本增效上。


來自唯捷城配的數據顯示,唯捷城配能夠幫零售商超降低成本,少的可做到5%或以下、多的可達到百分之十幾。


關於效率提升,一組有關庫存週轉的數據可以一窺全貌:上海某供應鏈客戶,早期庫存週轉接近30天,跟唯捷合作三個月以後降低到一半以上。


由於服務穩定性較好,加上系統能力,能夠幫助客戶做庫存分析,唯捷城配幫助一家零售商客戶把缺貨率從合作前的最高達26%,降到了個位數。缺貨率降低,能促進銷售。


某個經銷商客戶,自營物流時一年報損庫存超過300萬元。選擇外包、並在和唯捷簽訂的服務協議中,規定了千分之一的免賠,基本上算上所有過期產品,只要有報損都算是唯捷的。運行一年下來,給零售商節省了200多萬元。


在B端的客戶服務領域,基於安全和其他考量,前期會有一個建立信任的過程。“先是配的過程,交付的穩定性較好,慢慢抬升信任度,商超才會把倉交出來。”王琦看好未來的變化。


與區域零售商不同,最近幾年新興的零售業態,比如社區生鮮、新興的便利店企業的供應鏈意識,相對理念較領先,對商流變化多有敏感度。他們會把核心資源投到自己最重要的生意上去,對非核心業務端則更有外包的意願。


比如錢大媽、誼品生鮮、合力超市惠民生鮮等社區生鮮企業,過去和唯捷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配”的部分,今年會陸續談到“倉”的合作。


華潤領投唯捷城配億元B+輪:B2B倉配變局


“這幾年中國在B2C的交易端的數字化能力已經做的非常好了,但是在B2B端的數字化能力是很弱的。”


2B端的弱,王琦認為在於系統上有較大差異,也缺乏工具和“抓手”。


從信息系統來講,專業化分工會越來越明顯。而很多零售商的物流系統目前只是ERP裡面的一個模塊,其本質上不是一個運作系統,而是一個記賬系統。即使零售商有供應鏈運營優化意識,想去關注最終的效率,及成本指標,但沒有工具和抓手,也無從下手。


很多零售商過去對於數據的分析不夠,比如一些知名的品牌商,還在用Excel記錄每天的出庫、盤點情況,導致這些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還有及時性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王琦稱,唯捷投入資金做智能信息系統,希望通過系統的數據化能力,反向給客戶輸出,讓客戶通過運營數據化能力的提升,來幫他們真正地去降本增效。這是唯捷城配提供數據化服務的邏輯。


單就唯捷城配的業務線來看,“倉配一體”的比例還不高。但王琦告訴《商業觀察家》,“倉配一體”可能是未來最重要的護城河。沒有倉,“配”這個事本身是沒有壁壘的。


商流


PC時代,流量最終彙總到有限的幾個平臺上。移動互聯網時代,只靠線下的物理流量,或者只靠線上的流量,都不夠了。今天,流量碎片化已成共識。


流量碎片化帶來終端業態的多元化,會形成天網(線上電商)、地網(地上門店)、人網(社區團購)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


品類結構也會出現巨大的變化。消費個性化崛起,產品壽命週期縮短,新品牌、新品類會快速崛起、代謝。以前一款冰紅茶賣10年還是爆款,這個情況應該未來永遠都不會發生了。


圍繞著幾個變化——流量的碎片化、業態的多元化,及品類的調整,王琦認為,未來在整個消費供應鏈的底層——在物流端,也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正是基於上述判斷,在行業、品類、交付、效率都要求變化的時候,唯捷城配的切入,才有了機會。


王琦認為,渠道的扁平化、互聯網化、平臺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產銷對接以後,必然會對交易、交付都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背後,基於對效率的高要求,商流和物流會分離。


商流和物流分離以後,肯定要求在對物流的運作上、在庫存的分配上,在交付上,都會有一些全新的變化。


以前的“大批量”交付等操作可能未來永遠都不會出現了,物流未來是更高的頻度、更小的批量、更快的調整、調撥和交付。


具體到2B端倉配物流,由於門店大小、門店分佈位置、門店的補貨要求都發生了變化,甚至有大量的企業開始要做門店下沉,意味著整個銷售網絡會變得越來越立體。


同時,倉庫的選址和運營可能要變化,大倉可能要變成一地多倉,對物流企業而言,它們需要有更強的全局統籌的設計和規劃能力,才能幫客戶做更好的倉庫選址。


在配送方面,由於品類變化,多溫層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比如大賣場業態,以前可能普遍的生鮮佔比只有百分之十幾,這幾年基本都超過40%了,都在慢慢接近永輝的水平。而生鮮、凍品,或者低溫奶等產品,對防護管理又有新的挑戰。


不過,唯捷城配創業一開始就預見,“倉配一體”和多溫層未來應該是消費供應鏈的趨勢,其早期第一個倉就是多溫層倉。


華潤領投唯捷城配億元B+輪:B2B倉配變局


現在,唯捷城配則重推數據化運營和庫存共享服務。


“未來庫存的管理和共享,已經不是決定企業的利潤高低,而是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王琦認為。


在未來上下游都碎片化的情況下,只有一個具有穿透力的信息系統,才能把兩頭碎片化的運作鏈接起來,實現高效的協作。因此,城配公司跟上游跟下游去做系統對接、數據交互,未來是一個必然選項。


王琦認為,今天商流的變革還遠沒有結束,可能要過三五年才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格局。也就是說,2B倉配物流的變革相對需要更長週期。


“那麼,在戰局之內,倉配公司、城配公司都還有機會進入。”


華潤


唯捷城配獲得融資,在融資市場步入相對降溫、冰封期的背景下,依舊顯示了市場對於2B消費供應鏈的機會是看好的,對城配物流市場是看好的,對於唯捷城配的模式和價值也是認可的。


業內人士分析,唯捷城配的業務網絡與運營能力,結合華潤消費領域的多元化佈局,商流促進物流發展,物流提高商流效率,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消費變革引領下的B2B倉配賽道,正醞釀新的格局變化。


華潤產業基金的投資,向來注重產業協同效應。與唯捷城配業務匹配的是,華潤集團旗下有全國網點最多的商超便利店體系。華潤的投資,顯而易見,將會提速整個唯捷城配的份額增長。


唯捷城配對市場的變化樂觀。王琦認為,在商流和物流分離以後,出現功能集成,在物流端,一定要通過規模、網絡、系統來實現終極的降本增效,未來會出現城配大公司。


唯捷城配現在是通過“打點”模式——一個城市一個城市拓展,不斷構建倉配、網點,等做到一定規模後,把這些點,連成倉配網絡。截至2020年3月,唯捷城配服務網絡覆蓋19省37城,總共擁有數百臺自有運力、4000餘臺合約運力和近2萬臺協同運力,及20萬平米常溫倉、87000平米冷倉。


唯捷的倉配網絡有兩層。一層是倉配物理網絡,一層是物流系統的信息網絡。兩個網絡疊加,有機會演變成消費供應鏈的基礎設施。


“好比是條高速公路,所有車都能跑。未來唯捷要變成一個全網倉配公司,給品牌商分銷賦能、給終端客戶提供全渠道、全鏈路的物流服務。”


這是唯捷城配要抵達的階段性終局。


華潤領投唯捷城配億元B+輪:B2B倉配變局


5年前,促使王琦從中海運“高大上”的工業物流體系轉身,切換到餐飲零售倉配賽道的創業動機,就在於消費零售商流的變革。


“在工業供應鏈體系待了十來年,體系格局已定,整個行業的紅利在快速地壓縮,機會不大。消費供應鏈機會很大”,挾工業供應鏈多年經驗,王琦說,工業供應鏈的水平對比消費供應鏈,領先十年都是比較客氣的說法,實際可能會領先二十年。


唯捷今天所有服務消費供應鏈的運營體系,借鑑了足夠多的工業供應鏈的運營方法和工具。唯捷的運營能力、客戶體驗,都會顯見地領先行業,這可能是唯捷城配能受到資本歡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也可能是唯捷未來會持續加固的長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