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据潮汕人说

如果哪天不知道要吃什么

或是哪天没什么胃口

那么,来一碗粿条汤

汤清料多,吃着吃着就能下肚了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所以,粿条汤这种在潮汕拥有崇高地位的小吃,几乎是每个有潮汕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它的存在,在广州,也毫不例外。毕竟,广州可是美食之城。


每个有潮汕人的地方必有粿条汤

如果你去过潮汕,也曾经在早上到健身广场走过一圈,那么,到处都是中老年人在甩手、广场舞、打球、下棋的情景,肯定会让你觉得难忘。而如果你再细心一点,你还会发现,中老年人往哪扎堆,铁皮车摊贩就在哪扎堆。针对这些精打细算的广场客,这些摊贩十之八九都在卖一种最适合他们的产品:5-7元一碗的粿条汤。而当你晚上再到这里,你又会发现,这些树荫下的粿条汤摊,从早晨5时就能热卖到晚上10时。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这个情景

准确地反映了粿条汤

在潮汕老百姓心目中的分量


据潮汕人说,如果哪天不知道要吃什么,或是哪天没什么胃口,那么选择来一碗粿条汤,汤清料多,吃着吃着就能下肚了。所以,有人总结说,粿条汤是每个有潮汕人的城市必备的物业物资,而潮汕人对你的顶级宠爱就是:为你煮粿条汤。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那么

你知不知道

潮汕人为什么这么钟爱粿条汤


粿条汤的灵魂在配料

事实上

潮汕人对食的最基本追求就是“鲜”

因此重口重油的菜品较少

清新爽口的粿条汤水大受欢迎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例如,潮汕人吃一碗海鲜粿条,蚝、虾、蛏子、鱼丸、墨鱼丸最后放在漏勺上往沸腾的汤底抖一抖捞上来,盖在粿条上再加汤,与时间抢“鲜”是争分夺秒的。堂食时要蘸“腥汤”(鱼露),一口咸爽,一天的又苦又累都能消散一半。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又如猪杂粿条、瘦肉粿条、牛肉粿条,轮着吃还能吃一个星期不重样。菜要脆、粿条要弹牙、肉要鲜嫩,这些都是潮汕人吃粿条汤的最基本要求。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不过,这些其实并非全是潮汕人喜欢粿条汤的原因。据一些潮汕人的自白,让他们真正喜欢粿条汤的原因,其实是粿条+汤+蘸酱+配料的那种复合的味道。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在潮汕地区,一家粿条摊是否受欢迎,取决因素往往在于蘸酱。实际上,粿条、汤以及其它材料每一家都大同小异,丰富就丰富在,有的潮汕人会在粿条汤里附加的独家的蒜头油或者葱珠油,还有免费加的葱珠、金不换或是柠檬、香菜。


这样的小秘诀各有各家的配方与特色,甚至有的粿条汤店是靠自制蒜头油或者葱珠油或辣椒酱或沙茶酱发家致富的。一碗粿条汤有了配角的灵魂,才能馥郁十足,才是吸引一代又一代潮汕人为之钟情的原因。


好的粿条汤是怎样的?

那么

怎样才算一碗地道的粿条汤?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首先,粿条要正宗。潮汕粿条是用蒸笼倒入米粉浆,然后蒸熟晾凉切成条状的,颜色是乳白色的,不透明,口感顺滑,煮太久容易断。河粉同样也是这样子蒸出来的,但是它的粉浆有掺杂了其它的粉,蒸出来的颜色比较透明,口感软黏黏的,但是弹性比较好。两者不仔细辨认是辨别不出来的,但是作为地道的潮汕人,一尝便知道。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第二,煮粿条汤是要“火足”。在潮汕人看来,一碗好的粿条汤,从粿条到肉到菜,都是用快入快出的“火足”(潮汕人读co)法,来保证韧劲爽脆的口感。“火足”是一种类似涮火锅的做法,将汤水熬沸,用漏勺盛肉或菜,快速放到锅中,再快速拿出,甩干,保证肉与菜不过老。另外,对于新鲜食材,还可根据喜好调整其生熟程度。


最后,粿条汤要少油少辣,这也是潮汕粥粉面饭的精髓。


粿条汤遍地开花

既然粿条汤对潮汕人来说那么重要,那么,在潮汕人常来常住的美食之城广州,是不是也会藏着这些地道的粿条汤店呢?答案是:一定有的。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首先,获得多位在广州居住的潮汕人首肯的一家粿条汤店,是一家在东圃的“洽哥汕头肠粉”。据介绍,这里的老板是汕头人,虽然主打汕头肠粉,但粿条汤才是这里真正出名的。其牛肉粿条汤做得非常地道,很多在附近居住的潮汕人都会慕名而至。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其次,是潮汕厨师林师傅推荐的“潮巷里·粿间牛肉”(天河南)“澄海鲁弟粿条面”(滨江路)以及“老牌粿条汤”(番禺沙溪)。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另外,在广州居住了11年的普宁人梁晓华则推荐“炳爷爷潮汕汤粉店”(东风东路)“揭阳老二粿条汤”(番禺东环路)“潮汕原味肠粉”(车陂)“揭阳粿条汤”(一德路)。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而在广州读大学的汕头人小琪则推荐“粿小匠”(石牌华师附近)以及“滴汤仔”(大学城gogo新天地)这两家店。

有了蘸酱,粿条汤才有灵魂

白领潮州人黄小姐则认为德政北路的“汕头濠江海鲜风味馆”也很正宗。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河龙洞、天河客运站一带,由于有大量潮汕人聚居,附近也有不少潮汕人开的粿条汤小店,虽然环境一般,但手艺非常“家常”,若恰好到了此处,不妨也随眼缘试一试。


END


图文 | 冯睿峻

部分图片来源 | 综合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