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等人《柳葉刀》發文:對新冠病毒載量和抗體反應,需有更細緻研究

目前,科研界仍在對新冠病毒的病理機制和突變、傳播機制進行更細緻的進一步探索。在這個過程中,病毒研究的一些具體方向成為了關注焦點。

李兰娟等人《柳叶刀》发文:对新冠病毒载量和抗体反应,需有更细致研究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陳瑜和李蘭娟在《柳葉刀-傳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指出應當深入研究病毒載量和抗體反應。

李兰娟等人《柳叶刀》发文:对新冠病毒载量和抗体反应,需有更细致研究

他們提到,在《柳葉刀傳染病》此前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Kelvin Kai-Wang To及其同事報告了23例因COVID-19入院的患者的病毒載量和抗體譜。在這些患者中,病毒載量在疾病的第一週達到峰值,然後在第二週逐漸下降。病毒載量也顯示與年齡有關。此外,IgG和IgM抗體均在症狀發作後第10天左右開始增加,並且大多數患者在頭3周內出現血清轉化。最後,針對SARS-CoV-2內部核蛋白和表面刺突受體結合域的IgG和IgM抗體水平與中和活性相關。結果顯示,在存活的21名患者中,7名在症狀出現後的20天或更長時間內咽部標本可檢測到病毒核酸陽性,病毒核酸檢測和疾病嚴重程度沒有關聯。

李兰娟等人《柳叶刀》发文:对新冠病毒载量和抗体反应,需有更细致研究

李蘭娟等人評價稱,這些發現具有一些實際意義。首先,疾病早期的高病毒載量表明患者在此期間可能是最具傳染性的,這可能解釋了新冠病毒的高傳播性。此外,呈現的高病毒載量表明SARS-CoV-2可能容易出現抗病毒耐藥性。其次,年齡與病毒載量有關,這可以解釋老年新冠患者中嚴重疾病的嚴重程度,老年患者中高病毒載量不僅與免疫力低下有關,而且還與老年人體內ACE2受體(新冠病毒的細胞進入受體)的高表達有關。

抗體血清轉化的時機,對於確定收集血清標本進行抗體檢測以診斷的最佳時間點至關重要。此外,該信息對於免疫學家選擇獲得治療性單克隆抗體的外周血B細胞的最佳時間點也很關鍵。

Kelvin To及其同事的這項研究的主要優勢是對長達4周的系列病毒載量和抗體譜進行系統分析,從而洞悉急性期和恢復期病毒和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使用自收集的口咽後唾液樣本代替鼻咽樣本進行病毒載量監測。鼻咽標本的收集是一種侵入性的過程,它會使患者感到不舒服,並給醫護人員帶來感染的風險。自我收集的唾液更容易為患者接受,並且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更安全。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瞭使用唾液進行病毒載量監測的可行性。

李蘭娟等人指出,Kelvin To和同事提供的信息為臨床醫生和科學家提供了有關新冠肺炎的可靠科學證據。但是,在感染過程中,病毒的特徵和宿主反應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答。

此前,研究人員們已在糞便、血液和尿液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在此基礎上,確定此類樣本中的病毒載量動態對於預防和控制大流行很重要。此外,病毒載量與疾病嚴重程度之間的關係需要進一步闡明。

李蘭娟等人表示,需要進行更大樣本量的研究,以瞭解不同因素如何影響病毒載量或抗體反應。例如,免疫受損的患者可能具有較高的病毒載量、延長的病毒脫落和抗體反應受損。

兒科人群的未來研究也至關重要,因為兒童的疾病似乎比成年人要輕得多。最後,對新冠病毒的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的進一步細緻瞭解,對於理解發病機理和設計疫苗將會很重要。

參考資料: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235-8/fulltex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196-1/fulltex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