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羽翼定太子”說的是什麼歷史故事?

評論不如不評論


隨著三子劉如意越來越大,漢高祖劉邦就越來越要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劉邦給出的理由是「孝惠仁弱,不類我,如意類我」。

漢十二年,劉邦平英布歸來,易太子之心愈發強烈,甚至達到了誰勸諫都不肯真聽的地步,但也正是這一年,劉邦閒下來喝酒時,看到太子劉盈身邊跟著商山四皓時,才徹底放棄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那麼,商山四皓到底有什麼本事,能夠深刻地影響到太子廢立的大事?

歷史記載中,商山四皓只獻過一計,該計的目的只有個,即領太子劉盈免於征討英布。商山四皓認為,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太子;無功還,則從此受禍矣。

在商山四皓看來,太子已經是太子,法定的接班人,征討英布,若是成功,也沒有任何用處,若是不成功,則是禍事一樁。

商山四皓進一步指出,能夠負責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將軍,都是跟著劉邦出生入死平定天下的梟將,定然不會對太子劉盈言聽計從,因此,太子掛帥出征,征討英布,一定是失敗而還。

你們感受一下,商山四皓說得有沒有道理?

平心而論,商山四皓的顧慮,是有幾分道理的,尤其對無功而返的預測,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但商山四皓的謀劃,於太子劉盈來說,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如果到戰場上,跟高皇帝打天下的老臣不聽指揮,等到太子繼位為帝,這些老臣就會聽劉盈的話嗎?

顯然,陽奉陰違不停指揮的可能性很大,到那時,劉盈當如何自處,如何應對?

如果說商山四皓的顧慮成真,那商山四皓的顧慮早晚得發生,劉盈早晚都得面對,早晚都得想辦法去解決。商山四皓預測到可能存在的問題,但給出的解決方案竟然是如何暫時性地躲過這個問題,而非如何從容地解決這個問題。

四個只知道幫太子躲避問題和苦難的人,於太子於國家,是有益的嗎?我們常常會提到一個詞,叫「積重難返」,這個詞的意思是說,如果問題長時間地堆積下來,得不到解決,最終受到拖累的,當是自己。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商山四皓的思維跟他們在避世之舉是一致的,他們只知道躲避,獨善其身,這樣的人,根本不是國家需要的人才。或許他們自己也明白自己的斤兩,所以面對劉邦三番五次地相請,都避而不來。

既然商山四皓並沒有解決問題的真本事,為什麼還能影響到太子的廢立呢?

其實,影響到太子廢立的,並不是商山四皓,而是劉邦對國家和政權的認識。打沛縣起事起,劉邦就一直網羅人才,劉邦對人才的高度認可,體現在對蕭何、張良和韓信的高度評價上,體現在「功狗論」上。

在劉邦看來,楚漢之爭中,項負劉勝的最主要原因在於項羽不會用人而自己會用人。

若是會用人,得先網羅住人,之後才能去談人盡其才。

但劉邦即皇帝位以後,對田橫許了大則封王小則封侯的承諾後,田橫依舊選擇了自殺,數次三番地招商山四皓前來,商山四皓就是不來,這讓劉邦有些恐慌,他認為自己做得還很不夠,不能把人才都吸引過來。

因此,當他看到太子劉盈吸引到商山四皓後,認為太子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認為由劉盈繼承皇帝之位,能夠為國家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政權將會更加穩固,這才是劉邦改變主意的根本原因。

至於商山四皓的本事大不大,那是另一個問題,如果連商山四皓都吸引不來,又怎麼能知道他們有沒有本事,本事有多大呢?


古談奇聞


引言:

西漢初年,蒼顏白髮的漢高祖劉邦正在未央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可是,身為宴會主角的劉邦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原來,近日他被儲君之位到底應該該選誰而正焦頭爛額呢。突然,他發現太子劉盈的身後站著四位鶴髮童顏的老者,詢問道:“盈兒,你身後是何方賢士?”四人起身回答:“老夫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裡季,夏黃公,久聞太子仁德寬厚,特出山相助之。”“原來如此,失敬!失敬!”劉邦一面微微點頭,一面暗自忖道:“由此四人相助,儲君之爭蓋棺定論矣!”


商山四皓畫像

這四位老者,在秦末漢初之際隱居於商山之中,人稱“商山四皓”,乃當世名士。隨著商山四皓的出現,這場儲君之爭以呂后的勝利而告終。因為“商山四皓”,劉盈保住太子之位,史稱“四皓羽翼定太子”,那麼,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一.爭執原因——立儲之爭起波瀾

在劉邦做了皇帝之後,除了接連不斷的叛亂讓他應接不暇外,後院起火更是讓這位一代梟雄一腦門子官司。

劉邦打小就是個好色之徒,好色之徒對女子的通病便是愛起於姿色,色衰則愛必弛,愛弛則恩必絕。這樣的關係正好對應劉邦與呂雉二人,隨著呂雉的年齡日漸增大,再加上劉邦因為起兵,身邊的美女越來越多,彭城之戰的失利讓呂雉成為項羽的階下囚,夫妻數年無法見面,感情也更加冷淡。

而這一時期,戚夫人出現在劉邦的生命中,併成為劉邦最愛的女人,還為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劉如意。因為劉邦的移情別戀,使他產生了另立儲君的想法,一方面是呂后失寵而戚夫人得寵,一方面是劉盈不像劉邦而劉如意像劉邦,這場關乎大漢未來的戰爭正式打響。

呂后與戚夫人之爭是商山四皓出山的原因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雙方使出了渾身解數,戚夫人一方靠的是劉邦對她的寵愛,而呂后則團結了呂氏外戚和以叔孫通,周昌等人為首的功臣派。一時間,劉邦也難以抉擇,關鍵時刻,呂后的哥哥呂澤綁架了留侯張良,問計於張良。張良獻計:“劉邦一直很佩服商山四皓,卻一直無法請他們出山,若 太子可以得到他們相助,大事必成!”隨即,呂后命呂澤帶著太子的親筆信和大批禮物去請商山四皓,得到了他們的幫助,這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二.劉邦妥協——身體與心理的雙重疲憊

在這場爭鬥中,雖然因為商山四皓的出現而畫上了句號,可主角卻是劉邦,他既是戚夫人最大的支持者,又是這場爭鬥的拍板者,可他最後選擇向呂后妥協,真的只是因為商山四皓的出現嗎?其實不然,這是劉邦身體與心理雙重疲憊的結果。

1.商山四皓代表民意

前面說過,商山四皓出身民間,是當世名士,而劉邦此前也出身平民。所以劉邦深知民心不可欺,也不可棄的道理。既然他們選擇了劉盈,就代表民意的歸屬在劉盈,民意不可違。

2.劉邦借商山四皓脫身

在邀請商山四皓出山之前,呂后已經團結了大批外戚派和功臣派,勢力非常強大。而戚夫人這邊只有劉邦自己,勢單力孤,劉邦被搞得早已身心疲憊,卻又對戚夫人拉不下臉來,商山四皓的出現剛好給了劉邦一個臺階下,劉邦藉此機會就坡下驢,順利脫身。

漢高祖劉邦劇照

3.劉邦自身的時間已經不多

劉邦四十八歲起兵,五十五歲完成統一大業,在古代這年齡已經算是老人了,再加上楚漢相爭時期劉邦遭受了一次幾乎致命的箭傷。彼時劉邦早已身染沉痾,命不久矣了。所以,劉邦必須為漢朝的未來考慮,雖然劉如意像他,可畢竟年幼,朝中又無根基,而劉盈年長,朝中大臣和外戚也大多支持劉盈。把未來交給劉盈,劉邦更放心。

4.商山四皓出現代表劉盈羽翼豐滿

劉邦對劉盈最大的不滿就是劉盈太仁慈軟弱,不像自己,而商山四皓的出現使劉邦開始重新審視劉盈。畢竟這四位老者是劉邦想請卻一直沒請到的,可沒想到劉盈居然可以請到,這是否可以證明劉盈羽翼已經豐滿呢?如果真是這樣,自己繼續支持劉如意也就沒什麼意義了,不如儘早放棄。

三.興劉亡劉——商山四皓真的救了漢朝?

在漢朝的歷史上,商山四皓只在劉盈保住太子位起到了幫助,在劉盈即位稱帝后,這四位老者便神秘的“消失”了,史書上再無對他們的記載。有人說,這已經足夠了,商山四皓幫助了劉盈,這本身就是興劉的一件大事啊!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劉盈即位之後,史稱漢惠帝,可漢惠帝並沒有實權,呂后掌管了漢朝的實際權力。在掌權後,呂后一方面分封諸呂,侄子輩的呂祿,呂產等都封了王,並在朝廷掌握大權,同時安排呂氏女眷嫁給劉姓諸侯王,名為姻親,實為監視。一方面,呂后又大肆屠殺劉姓諸侯王,老三趙隱王劉如意被呂后毒死,老五趙共王劉恢受不了呂后的逼迫自殺,老六趙幽王劉友被呂后關起來活活餓死,老八燕王劉建早逝,有一子被呂后所殺絕後,最後,連呂后的親生兒子惠帝劉盈也因為受不了呂后的殘忍,僅僅在位七年便英年早逝了。

漢惠帝劉盈劇照

假如劉邦泉下有知,自己最心愛的女人戚夫人被呂后折磨成了人彘,自己的八個兒子被呂后直接或間接殺死了五個,估計劉邦棺材板都能氣炸。自己活著的時候絕對不會立劉盈做繼承人,並且廢了呂后,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好在呂后去世後,陳平,周勃等人平定了諸呂之亂,代王劉恆漢朝的新一任皇帝,皇權再度回到劉氏手中。可如果陳週二人沒能發動政變,那麼呂氏代漢的幾率將會很大。所以說,商山四皓真的救了漢朝嗎?他們幫助劉盈的結局是興劉還是亡劉啊!

《題商山四皓廟》.唐.杜牧

唐朝詩人杜牧有一首名詩《題商山四皓廟》深刻揭示了這一行為。詩曰:“呂氏強梁嗣子柔,我於天性豈恩讎。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今人讀之,頗有諷刺意味。

四.真隱士還是偽巧人——商山四皓的真面目

歷史上,商山四皓一直以隱士自居,隱居於商山之中,不求功名利祿。不過,通過商山四皓幫助劉盈一事我們可以看出,這四人其實也是沽名釣譽之輩,不過借隱士之名粉飾門面罷了!

當劉邦詢問商山四皓為什麼自己請不來他們而劉盈可以請來時,四人回答:“陛下平素喜歡罵人,輕慢士人,而太子仁厚,所以我們前來了。”


商山四皓雕像

實際上,這不過是套話,商山四皓並不清楚當時楚漢相爭的勝利者會是誰,等劉邦勝利了,即使邀請他們,可他們寸功未立,必然不會受到重用。而幫助劉盈則不然,一來幫助太子名正言順,可以撈取政治資本,二來劉盈因為他們幫助保住太子,他日即位必然重用他們,三來呂澤在請他們時送了大批禮物,拿人家的手短。

因此,商山四皓不過是借隱士之名來提高聲望而已。若真是隱士,想當初春秋時晉國介子推幫助晉文公逃亡,為了幫助晉文公緩解飢餓甚至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等晉文公復國後介子推又隱居荒山,任憑晉文公高官厚祿也不受賞,直到晉文公想通過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違背本心。兩者比較,高下立判,商山四皓沒有接受劉邦的邀請,不過是覺得劉邦開出的價錢太低而已。

結語:

四皓羽翼定太子,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可歷史是勝利者們撰寫的,因為商山四皓幫助呂后成為勝利者,使他們得以名垂青史。可細細品來,不過“偽巧人”罷了,聰明人會選擇讓自己出現在最有利的時間和地點,商山四皓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相城歷史小學生


該故事出自《西漢演義》第九十七回,以下為原文:

漢帝被惡氣衝倒,左右急扶帝入寢室,諸將到帳下問安,帝臥病不起,命醫調治,數日方愈,帝重賞吳臣,遂封為忠毅候:仍行手敕,曉諭吳芮,用心把守江夏一帶。以劉仲之子劉濞就封為吳王,鎮守江東。

  十一月,帝過魯,聞闕里乃生孔子之處,有孔子之庭並孔林,帝即率文武群臣以太牢之禮祀之,並封其子孫,遍遊泰嶽勝境,復詢問孔顏遺址,祀孔廟畢,還過豐沛,置酒沛營,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笑樂,又招致沛中幼童得二百人,教之歌舞,竟日作歡飲酒,酒至半酣,帝起,擊築自為歌曰: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歌兒皆和習之,帝乃自起歌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謂父老曰:“遊子悲故鄉,想吾幼時,終日與鄉人同處,眷戀不相舍,後起兵豐沛,遍遊海內,乃經百餘戰,遂有天下。至今不覺老矣!爾等亦皆皤白。追思往日,情甚傷感。吾今雖極貴,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豐沛。”遂以沛縣為帝湯沐邑,悉免租稅。父兄諸母敵人日與歡樂,帝恐太勞擾,欲啟行,父兄又固請留帝,帝曰:“吾人馬眾多,沛具乃小邑,恐供給不敷,無久為民苦也。”帝不得已,又往三日,大兵起身,一日過洛陽,直抵關中,呂后、太子、戚姬、如意,並文武群臣迎接車駕入內,大排筵宴,犒賞諸將,自此天下無事。

  帝寵愛戚姬益甚:呂后每懷嫉怨,因尋事喧怪鹹姬,姬不能自安,一日帝有疾,入姬宮,見帝一向多疾,因奏曰:“陛下春秋漸高,若聖意不早以定議,吾母子恐他日無葬地矣!”帝曰:“此事亦甚易,待朕徐徐圖之。”姬命左右置酒,與帝歡洽,帝大醉,枕姬膝上,遂熟寢。呂后密令探看,知帝在姬宮飲酒,後乘興即過西宮,有守宮門近侍報姬曰:“呂娘娘至矣!”姬因帝枕膝熟睡,不敢驚擾,坐床未起,後忽至,大罵曰:“賤婢每見我,恣肆無狀,今入爾宮,尚高坐不起,是何道理?”姬曰:“妾見後,豈敢不遠迎?因帝熟睡,不敢驚寢,以此失禮。”後曰:“賤婢每見我,便以帝為辭;他日萬歲後,定著汝為讖粉!”遂大怒罵詈而去,戚姬半晌無言,惟咂咽墮淚,不意淚點滴於帝面上,帝覺來。酒醒,見威姬墮淚,帝驚問曰:“愛卿緣何垂淚?”姬曰:“適間陛下枕妾膝睡熟,不料呂后自外來,臣妥恐驚陛下寢,不敢動身,後怪不起,嗔怪而去,欲侍陛下萬歲後,致臣妾力齏粉:妾因此啼泣,誤以淚珠汙陛下龍顏,妾該萬死。”遂跪伏在地,嬌容愁貌。萬種風姿。帝急以手攬衣撫之曰:“汝放心!管教汝無事,明日出朝,與群臣會議,定易太子,汝必為皇后,如意為太子,呂后豈能害汝耶?”戚姬叩首拜謝。

  帝商議已定,次日出朝文武群臣朝參畢,帝遂手敕,著令群臣再議更易太子,務臺公論,勿執已見。帝遂命群臣,赴丞相府商議。

  呂后知覺,因召呂澤人內議曰:“帝寵戚姬,不念舊德,累次詔群臣,要易太子,此事如何?”呂澤曰:“臣識見淺小,不足以謀大事,娘娘若要籌策,須差人密問張子房,看他有甚識見。”後曰:“張子房導引辟穀,一向不出,豈可為我籌畫?”呂澤曰:“臣與子房之子張闢疆交好,央他轉與子房通達,料子房一言之間,便可主意。”後即命呂澤同闢疆往問張良:初不欲言,呂澤曰:“澤奉後命,來問公畫計,今公不言,臣何以復後?今澤但有死而已,必不能出公之門也。”良曰:“此事非敢不言,但不可以口舌爭也。”澤曰:“出公之口,入澤之耳,何不可言之有?”良乃附耳謂澤曰:“帝平白所重者有四人,一向徵聘,其人堅志不欲來,隱於商山之南,此山離長安三百里,山勢最險,多出芝草,間來採芝而食,鑿泉而飲,飄然與世相忘,帝深慕其人,而不能力致,每欲除之,又恐天下人非議,亦且阻塞賢路,遂任彼自樂。今娘娘差人卑禮厚幣,辭意懇切,務求此四人,以羽翼太子,帝一見之,則自然不敢言廢立矣。若得此四人來,勝百員強將,抵十萬精兵,不動聲色,而太子有磐石之固矣。”澤曰:“願求四公姓名。”良曰:“此四人一人姓唐,名宣明,居東園,遂號東園公;一人姓綺,名裡季,邯鄲人,初隱商南,後與東園為友;一人姓崔,名黃,字少通.齊人,隱居夏黃,遂號夏黃公;一人姓周,名術,字元道,河內人,號角里先生,爾就將此四人奏知娘娘,急早懇求,若得他下山,太子之福也。”

  呂澤聞張良之言,拜謝,急來奏知娘娘,呂后隨差內使李恭等四人預備西蜀錦四十疋,黃金四千兩,名馬四匹,前赴商山,求見四皓,四皓方由山中採芝而歸,見使命各備厚禮,跪于山坡之下,俯伏而言曰:“方今皇太子仁孝誠敬,著聞於天下,素仰四公之名,特差某等卑禮厚幣,乞請四公下山,輔教太子,以成太平之治,他日嗣登寶位,富貴與公共之,願公勿辭焉。”四皓初有難色,見使命哀求懇切。拜伏在地不起。遂將禮物收下,留使命在山中暫歇一宿。次日,四皓收拾行囊,同使命下山,來見太子。呂后即傳命,排設筵席,款待四人。四皓自此朝夕與太子相伴不題。

  卻說帝升殿召群臣曰:“朕前日命卿等會議,更易太子,連日未見回奏。”叔孫通、周昌等諫曰:“昔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秦以不旱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陛下必欲廢嫡而立少,臣願先伏誅,頸血汙地也。”帝遂拂袖而入,群臣皆散。

  帝正欲幸長信宮,過便殿,適見太子自文德殿而來,四老人隨太子後行,帝怪問曰:“此四人,自何而來?”四人近前各言其姓名,帝乃驚曰:“吾久以卑禮敦請,四公皆逃避不欲來,今公何從吾兒遊乎?”四人曰:“陛下輕士嫚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懼而亡匿之:聞太子仁孝恭敬,禮賢下士,天下莫不延頸願為太子死者,故臣等願委身以事太子。”帝曰:“煩四公幸調護太子。”四人各為壽,望帝拜伏,衣冠甚整,器度奇偉,真當世之神仙也。帝相望而去。

  帝至長信宮,戚姬接見,帝備道叔孫通、周昌等力諫不欲更易,又且太子有四皓為之輔佐,羽翼已成,難動搖矣,戚姬不覺淚下,帝諭之曰:“吾封如意都善地,料根本已固,定無事矣。”姬拜謝,不知帝封如意何處去?且看下回分解。



老李學歷史


出自東西漢演義第九十七回,呂澤親自出手,拉住張良出主意,此時是拉張良入局,所以,張良上船之後,先設計請“商山四皓”,執行過程是:

於是呂后令呂澤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緊接著,劉邦第一次“易儲”的嘗試,因為張良的勸諫而止,即:

上曰:“子房雖病,彊臥而傅太子。”

第二次:

(劉邦)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詳許之,猶欲易之。

也就是說,張良勸諫已經無用,所以,雙方本身就是圖窮匕見之局,所以,“商山四皓”出場,劉邦和他們的問答是:

吾求公數歲,公闢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遊乎?

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

劉邦的基本盤,基本上和呂后共享的,哪怕是張良、陳平這樣的外來戶,都站在了呂后這邊,實際上意味著劉邦在廢太子的問題上,成了孤家寡人,這種情況下,以他個人的威望,當然能動太子,也能廢呂后,甚至殺呂后,但是然後呢?

更重要的是,在關中的“商山四皓”的出現,讓劉邦聯想到的絕不止張良,還有在關中擁有龐大潛勢力的蕭何的向背。

所以,哪怕他完全一意孤行,戚夫人和劉如意也將面對整個列侯基本盤的離心,而這些人實際上是漢朝鎮壓天下的主要同盟軍,他們的人心散了,隊伍自然就沒法帶了。


隨風飄去的思念


高帝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

但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說明太子羽翼己經豐滿不可以廢除


全能小希冰


說的是漢高祖喜歡小兒子劉弗陵,想廢掉太子劉如意另立。呂雉按照軍師計謀花重金請來了商山西皓輔佐太子。一次宴會,劉邦看到商山四皓緊圍在太子劉如意身邊,感嘆說,我想廢太子也廢不了了。連商山四皓都傾心他了。這就是四皓羽翼定太子的典故!


用戶清風細雨


劉邦立太子的故事,太子請幾個隱士來轉了轉。


書田半畝


“四皓羽翼定太子”是出自東西漢演義第九十七回四皓羽翼定太子。帝正欲幸長信宮,過便殿,適見太子自文德殿而來,四老人隨太子後行,帝怪問曰:“此四人,自何而來?”四人近前各言其姓名,帝乃驚曰:“吾久以卑禮敦請,四公皆逃避不欲來,今公何從吾兒遊乎?”四人曰:“陛下輕士嫚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懼而亡匿之:聞太子仁孝恭敬,禮賢下士,天下莫不延頸願為太子死者,故臣等願委身以事太子。”帝曰:“煩四公幸調護太子。”四人各為壽,望帝拜伏,衣冠甚整,器度奇偉,真當世之神仙也。帝相望而去。 帝至長信宮,戚姬接見,帝備道叔孫通、周昌等力諫不欲更易,又且太子有四皓為之輔佐,羽翼已成,難動搖矣。

意思就是:其實“四皓”代表的是四個人,而劉邦是十分看重他們的,劉邦多次請他們四個人出山,他們卻都沒有同意,但是太子卻做到了,他不僅把“商山四皓”都請到了,而且得到了商山“四皓”的支持。再加上太子有呂后外戚的支持,還有張良這些大功臣也是十分看好太子,所以劉邦才會覺得劉盈的羽翼已成。所以叫做四皓羽翼定太子。


心猿闌珊


“四皓羽翼定太子”出自要《西漢演義》第九十七回。講的是劉邦因私心想立劉如意為太子,但卻沒有辦到的故事。

“商山四皓”代表的是四個德高望重的人,當時劉邦是十分看重他們,曾多次請他們四個人出山,他們卻都沒有同意,但是太子卻做到了,他不僅把“商山四皓”都請到了,而且得到了商山“四皓”的支持。再加上太子有呂后外戚的支持,還有張良這些大功臣也是十分看好太子,劉邦覺得劉盈的羽翼已成。

劉邦有八個兒子,他的那個兒子叫做劉肥,是他跟一個酒鋪的老闆娘生的,而他的兒子大家肯定都知道了,就叫做劉盈,是劉邦跟呂雉生的,而他的第三個兒子叫做劉如意。後面幾個就不說了,因為他其他兒子終也敵不過呂雉的兒子,都只是曇花一現而已,劉邦死後他其他的兒子,大多都已經被呂后除掉了。

其實最開始劉邦是想要廢掉劉盈太子之位,換作劉如意做太子的,而劉如意是誰呢?劉如意就是當時劉邦最寵愛的妃子,戚姬的兒子

。當時的劉邦確實十分寵愛戚姬,甚至於達到一月都不去其他妃子之處,光待在戚姬的宮中,可見其有多受寵。

而得到君王的寵愛她還不夠,她還想要自己的兒子當太子,所以就一次次要求劉邦立她的兒子劉如意當太子,而這一舉措肯定就惹怒了呂后,所以最後她的下場也十分悽慘,最後還被呂后做成了人彘。劉盈在爭奪君主之位中,“商山四皓”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在旁為他出謀劃策,而且還為他贏得了劉邦的認可。

原文如下:

帝正欲幸長信宮,過便殿,適見太子自文德殿而來,四老人隨太子後行,帝怪問曰:“此四人,自何而來?”四人近前各言其姓名,帝乃驚曰:“吾久以卑禮敦請,四公皆逃避不欲來,今公何從吾兒遊乎?”四人曰:“陛下輕士嫚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懼而亡匿之:聞太子仁孝恭敬,禮賢下士,天下莫不延頸願為太子死者,故臣等願委身以事太子。”帝曰:“煩四公幸調護太子。”四人各為壽,望帝拜伏,衣冠甚整,器度奇偉,真當世之神仙也。帝相望而去。

帝至長信宮,戚姬接見,帝備道叔孫通、周昌等力諫不欲更易,又且太子有四皓為之輔佐,羽翼已成,難動搖矣,戚姬不覺淚下,帝諭之曰:“吾封如意都善地,料根本已固,定無事矣。”姬拜謝。

另外《西漢演義》為明代甄偉著,故事始於秦公子異人被俘入趙作人質,呂不韋認為奇貨可居救其返國,終於漢呂后謀誅功臣,漢惠帝守成享太平。對惠帝后至王莽篡位的史實未寫,實際上應為“楚漢春秋”。 本書最早的版本是明萬曆年間金陵周氏大業堂刊本。而最有名的版本為明末《劍嘯閣批評東西漢通俗演義》,該本除收甄偉《西漢演義》外,還收了金川西湖謝詔編集的《東漢演義》。《東漢演義》共十卷一百四十六回,劍嘯閣收入時有刪節,刪節後為一百二十五回。《東漢》與《西漢》比較,《西漢》故事雖有演義成份,但基本內容與歷史記載相合,且每一回字數較多,故事完整。《東漢》故事則多取自民間傳說,謝詔編時又加許多想象,故與史實相差甚遠,而每一回字數僅數百,故事敘述過於簡略。後珊城清遠道人,深感《西漢》、《東漢》虛實之差,遂本史鑑之法重編了《東漢演義》。清遠道人之重編本,較之謝詔原本更符合歷史,但不足之處是缺乏演義的想象力和文學性,文字大量截取自正史。自清遠道人重編後,嘉慶同文堂本、同治善成堂本《東西漢演義》,均是將甄偉《西漢演義》與清遠道人重編《東漢演義》合刊在一起。本次整理即以清善成堂本《東西漢演義》為底本,校勘《西漢演義》時又參校了劍嘯閣本和民國時劉文英標點本,為使故事連貫,按劉文英本刪去了一些詩詞。《東漢演義》則參校了《漢書·王莽傳》及《後漢書》。善成堂本《東漢演義》刊刻錯誤頗多,均據史書一一校正。


公子太浪


“四皓”是指四個人物,他們是秦末漢初在商山的隱士,分別是唐秉、周術、吳實和崔廣四位著名黃老學者。

他們隱居在商山,又稱商山四皓或者南山四皓,南山即指終南山,由太白山延至商嶺組成,包括商山在內,四皓所隱即漢都長安之南的商山,故又可稱為南山四皓。

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今陝西省商洛市境內),出山時都80有餘,眉皓髮白。劉邦久聞四皓的大名,曾請他們出山為官,而被拒絕。

他們喜歡過過清貧安樂的生活,有一首詩《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唐虞世遠,吾將何歸?

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劉邦做皇帝后,讓長子劉盈做太子,封次子劉如意為趙王。劉邦見次子如意聰明過人,有意廢劉盈而立如意。劉盈的母親呂后非常著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呂釋之去請開國重臣張良出面。張良推辭,呂釋之懇求張良務必出個主意。

張良不得已說:“光靠我恐怕難以奏效。我知道有四個高人,他們年事已高,隱居於山中,不作漢臣。皇上非常敬重他們。如果太子寫一封言辭謙恭的書信,多帶珠寶玉帛,派上能言善辯之人聘請他們。以貴賓之禮相待,讓他們經常隨太子上朝,讓皇上看到他們,這對太子是很有幫助的。”

於是呂氏兄妹和太子把這四個後人稱之為“商山四皓”的老人請來了。

在一次宴會中,太子侍奉在側,四個老人跟隨在後。劉邦見那四個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開外,非常驚訝,問起他們的來歷,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劉邦聽了大吃一驚,多年來尋訪諸位高人,都來追隨我的兒子了!四個老人說太子仁厚孝順,恭敬愛士,為太子效死臣等自願前來。劉邦說:“那就有勞諸位今後輔佐太子了。”

劉邦跟戚夫人說,本想更換太子,但是有他們四人輔佐,看來太子羽翼已成,難以動他了。

這就是四皓羽翼定太子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