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超傳球都慢騰騰的,不像歐洲足球傳球球速很快?

菸灰31980031


因為技術差,力量弱,速度慢。

拿乒乓球來說,水平差的慢慢挑和平球,只要球不下球檯就好,哪有什麼水平可言?

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賽,你在現場有時候鬥看不清來回對攻的球!是的,速度就是這麼快,電視轉播看球反而清楚些。

想快速傳球,首先力量要強,體能要好,要不踢一會腳踝力量就跟不上了,大部分快節奏短傳還是腳踝力量。還有基本功要紮實,來回快速的傳球,必須傳接球質量都高才能保持連貫。這些在中超和中國球員裡,都不要希求太高。


一切都不確定


因為中國國內聯賽水平低下,球員自身並不具備高速傳球和對抗的能力。就像武磊自己說的那樣“在中超傳球有1-2秒的調整時間,在西甲根本沒時間考慮,節奏要快的很多!”

除了武磊之外,曾在中超踢球,如今在多特蒙德效力的維特塞爾接受採訪時也說過:“在中超你可以有很多的思考的時間,在球場上也有更多的空間。很多球隊在技戰術上不是很好,不過各個球隊的體能訓練強度很大。”

而另外一名在中超踢過球的勒夫,說話就沒那麼客氣了:“中國的足球更慢、節奏也不夠緊湊。當你拿球的時候,你不僅有時間思考,或許還可以去喝一杯咖啡。然而在這裡(巴甲),一切都相反,所有比賽的節奏很緊湊,在巴西踢球,你需要迅速思考並立馬做出決定。”

相比於歐洲聯賽,中超球員們的技戰術水平普遍偏低。想要實現快速傳接球,首先需要良好的球感和停球技術,這些中超球員基本都不敢具備。如果傳球過快,球隊自身失誤會大大增多,一場比賽下來也會把球童累死。

像平時踢業餘養生足球,很多踢上2-3個小時也不會累,很大原因是比賽的對抗和節奏低。如果中超聯賽冒然提高自己的比賽強度,進行更快速的攻防轉換,球員們的體能也是很大問題。何況中超現在的比賽節奏下,很多球員都無法適應。

對於大多數中超球員來說,目前的比賽節奏就是一個舒適圈,沒有球隊和個人想要去打破。由於中國足球人才斷檔,球員們沒有太大的競爭壓力,踢著節奏緩慢的足球,拿著更多的工資已經很舒服了,何必要和自己過不去呢?


硬核教練


你看國家隊比賽,傳球準確度大體還說的過去,接球不說那些停球三米的,還有一些停到腳下的。

但是稍微注意下就能發現,每次傳球后,接球球員都要停一下,調整一下身形,然後外腳背撥一下球,看準下一個接球人,再用腳弓把球傳出去。

每次多這幾個附加動作,雖然看似閒庭信步,傳的也更準了,但是多耽誤那1-2秒,每傳3腳以上,加上球移動時間就要6-7秒了,這段時間足夠對方球員從半場跑回去防守。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基本功和意識太差勁了,球來前沒想好接球后怎麼處理,是帶球還是一腳傳,想傳球的也沒提前看好下一個接球人,下一個接球人也不提前跑位。

停球技術太差,停的不好,用了全身力氣把球挺下來了,但是體型也完全走樣了,還需要調整一下體型才能保證後面動作完整。

傳球技術太差,必須外腳背撥一下,把球放到舒服的位置,才能相對準確的出腳傳球,耽誤時間且特被容易被斷。

總之,從專業隊到國家隊,都是基本功不過關,身體素質不過關,智商不過關,意識不過關,意志也不過關的一群廢物。


江帥176


因為節奏和技術能力。

足球,說白了是追求空間和時間的遊戲。

什麼叫利用空間和時間?說白了,就是球通過快速流轉,製造時間差,讓進攻比防守快一步,獲得進球機會。

節奏,主要可以通過跑動距離和傳球次數體現。

中超前25輪場均跑動距離最高的是歐洲來的哈姆西克,場均11114.5米,而他已經32歲了。

(2019年前25輪總跑動距離,只有吳曦算是沒有歐洲背景的球員)

中超球員場均跑動多少呢?9.62千米。

作為對比,看一下2014年瓜帥麾下打傳控的拜仁的一場跑動數據。

中超頂級的哈姆西克也只是五年前拜仁平均水準。而2019賽季場均跑動10千米左右庫鳥被指跑動很不積極,30歲的穆勒場均跑動變成了12.5千米。

傳球次數呢?

2019年中超25輪聯賽,主場作戰的廣州恆大貢獻了564次傳球,成為了當輪最佳。

最佳對最佳,歐洲球隊傳球次數是個什麼層次?

差幅在30-40%之間。

這樣的結果,就決定了中超和歐洲聯賽之間的視覺差。

節奏低,跑動少,防守強度低,留給進攻方的時間就多,慢吞吞的傳球速度就能夠達到目的。

長期以往,你要是膽敢把傳球速度提上去,腳法控制不好就傳疵,偶爾傳出沒人跑,跑到他也接不住,最後你埋怨我我埋怨你,何苦跟自己過不去。


孤山韓


足球運動是一項整體運動,想要打出快節奏的比賽,光靠個人速度是無法實現的,它涉及到球員的基本控球能力,整體傳控能力,以及整體戰術風格。很顯然!我們的球員無法做到在快速、且高強度的對抗中完成傳接配合,甚至他們在慢節奏的攻防轉換中也會經常出現低級錯誤。總之足球運動是以的技術為根本的,只要有了紮實的技術,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對手的特點制定各種戰術,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反過來說:你要是連基本的控球,傳接球都做不好的話!那就一切都無從談起了。




成韜足球雜誌


經常觀看歐洲足球的球迷會發現,歐洲球員傳球的速度都很快,彷佛歐洲球員的力量很大;相比於歐洲足球,中超的球速就慢很多,而且皮球蹦蹦跳跳,很不平穩!

那麼,為何出現如此的差異呢?筆者認為,這主要與球場和草皮有關!

歐洲的球場是俱樂部的;而中超的球場是租借體育局或者政府的

眾所周知,中超俱樂部幾乎都沒有自己的球場,基本都是租界當地體育局或者政府的球場;這些球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草皮情況基本很難得以保證!

中超球隊的球場,所有權屬於體育局或者政府,球隊付租金租借球場的使用權;而草皮確是非常昂貴,需要定期養護,體育局或者政府肯定不會自掏腰包改善草皮質量;而對於俱樂部,球場本身就是租界的,也不願意花大錢來整改別人的草皮,就像租房一樣,租客不可能花大錢裝修租來的房子一樣!

所以,中超的草皮基本都是湊活著踢球而已!

另外,為了盈利,球場會對外承接各種各樣的活動,像是演唱會、商業活動等,這些演唱會的收益比俱樂部的租借費用高得太多,確切得說,每座球場都是靠演唱會和商業活動才能賺錢;單純依靠足球,可能連維護費用都無法滿足!

而歐洲的球會,大都擁有自己專業的足球場,像巴薩的諾卡普球場、曼聯的拉特拉福德等球場,都是屬於俱樂部自己的財產,這就確保了球場的專一性!

草皮的質量與氣候相關,中國的氣候比歐洲的氣候更為複雜

草種基本上分為冷季型草和暖季型草,這兩種草的生長習性從冷、暖就可以看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氣溫!
冷季型草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5-25度,氣溫高於30度,就會生產緩慢,並且容易患病蟲害;而暖季型草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6-32度,當溫度低於10度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其能承受的最低溫是-5度。

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想要擁有高質量的草皮,必須圍繞氣溫進行工作;就自然氣溫而言,歐洲足球強國的氣候條件,普遍比中國更易培育草皮!

而中國自北向南,氣溫差異很大,這也造成了草皮培育的難度,所以即使花費巨資引進好的草皮,也需要花費更多的錢來養護,這對於俱樂部和體育局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草皮和球場的差異,形成了中超和歐洲足球的傳球速度不同以及運行軌跡不同;只有徹底解決球場的草皮和養護問題,才能解決中超球場質量普遍不高的現狀!


島叔說


在眾多足球球迷眼中看來,大家可能都會認為中國球員球技差,所以中超傳球都顯得慢騰騰的。但觀看過中國球隊與外國球隊的比賽來看,我有兩種新的看法。


一、體能條件。

熟悉體育的朋友都知道,東方人的身體素質與西方人的身體素質是具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中超球員們不會像歐洲球員那樣體能那麼好。體能不好,還要踢滿全場,怎麼辦呢?只能通過降低踢球強度來達到這一要求。


二、轉播技術。

經常觀看英超比賽的球迷可能都會有個切身感受,他們的觸球聲音我們都可以聽到,而且他們的球場條件看著也是十分的順眼,鏡頭的移動及接近觀眾的距離也十分適合球迷的觀看。在這些方面,中超的水平可謂是全方面落後。在不同轉播水平的襯托下,各自的比賽速度自然會給球迷帶來不同的感受,甚至是感覺誤差。


半巴


想聽實話嗎?其實中國的球員最大一個缺點,也是通病更是毛病,都願意把球控制在自己的腳下,那多“拉風”呀!全場的目光都集中到我身上身上!風光!我早就說過,在中國足球隊員身上,很少看到一腳球。我看到賽場上有好多機會,但球就是在腳下“黏著”本來就那麼幾秒的瞬間,對方一關門。機會就消失了!歐洲球隊球從後方傳到前場很快,全都是三傳兩傳就到了對方前場!


黑哥162939434


因為怕傳丟



頓頓三兩酒


中超的裁判是從哨子廠出來的,每隔幾秒鐘就試吹一下,生怕球員熱死或累死!然爾球員沒累死,也假裝死,時不時的痛苦倒地,蚊子咬也停下來打!中超可以試運行一年別帶哨子,這樣就連貫了,一年後可以跟韓國抗衡,三年後可以跟歐洲抗衡!中超這情形,完完全全,百分百是裁判勤哨引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