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徵孟獲,結果士兵中瘴氣,瘴氣到底是什麼?

鑫記煎餅炸串


大家好,我是歷史漫談君。今天我們來看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徵南時遇到的瘴氣。



煙瘴甚起,惟未、申、酉三個時辰可往來;餘者時辰,皆瘴氣密佈,觸之即死。隱者告曰:“此間蠻洞多毒蛇惡蠍,柳花飄入溪泉之間,水不可飲;但掘地為泉,汲水飲之方可。”

南方多瘴,瘴氣是山林惡濁之氣,發於春末,終於秋末。獨有南交(越南南部)以南以西的瘴氣卻不如此,可以說四時都有,危害更大。

多瘴的地方,基本以純石疊成,一無樹木,雨淋日炙,溼熱重蒸,加以各路毒物的痰涎糞便,灑布其間。河流溪水不是五顏六色,就是腥穢逼人的。所以上文中萬安隱孟節提醒諸葛亮不要喝溪中的水。


那瘴氣究竟是什麼呢?

一種說法是,瘴氣是熱帶原始森林裡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因為無人處理動物的屍體,加上熱帶氣溫過高,為瘴氣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醫中的瘴也類似於此, 指南方山林中溼熱蒸鬱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氣體,淤積不散,人吸入則得病或致死。

另一種說法是,瘴氣包括在水網密集地帶孳生的大批蚊蟲,寄生蟲(比如血吸蟲),以及它們傳播的瘧疾、痢疾等傳染性疾病。

中國人稱瘧疾為瘴氣,在意大利語當中,瘧疾叫“陰風”,可謂如出一轍。中國西雙版納有幾句民謠:“十人到勐臘,九人難回家;要到車佛南,首先買好棺材板;要到菩薩壩,先把老婆嫁”非常生動地描述了瘧疾對人類的危害。


由於古人並不具備現代的醫學知識,對於上述不同情況,並不能有效區分,即以南方蠻獠之地多瘴氣為通稱。

所以,瘴氣的危害和恐怖一方面來自本身,另一方面來自人們對它的不熟悉。隨著人類對南方的開發,瘴氣的範圍也是越來越小,人們對付瘴氣的經驗也越積累越多,瘴氣已經談不上是對人類的威脅了。


歷史漫談君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的一段描寫:

諸葛亮的大軍征討南蠻孟獲,士兵喝了當地的水,就腹瀉嘔吐,人事不省。諸葛亮遇到一個鄉野隱士,被告知“此間蠻洞多毒蛇惡蠍,柳花飄入溪水之間,水不可以飲。”中原人把這種瀰漫在空氣中的毒氣,叫做瘴氣。

那麼在很多書中看到的所謂瘴氣,究竟是什麼呢?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就開始派遣大軍征伐南越之地。在那個時候,中原人開始感覺到了南方的確和北方不一樣,有一種“溼”和“暑”的感覺。在《史記.南越列傳》中,記載了呂后派遣周杜,攻打自稱為南越武帝的趙佗,其中很多中原的漢兵來到南方後就出現“會暑溼,士兵大役,兵不能逾嶺”等這樣的記載。



《漢書》也記載,漢武帝在對匈奴用兵之前,想試試自己手下的士兵能否打仗,就打算先拿南越試試手,這時候,淮南王就告誡漢武帝,不要這樣做,南方癉熱,多溼氣,各種毒蛇和怪蟲很多,要是派兵過去,恐怕戰還沒有打,軍隊就要死去三分之一了。

原話為“南方暑溼,蝮蛇蠢生,疾癘多作,兵為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

由此可見,在當時,南方的溼毒之氣對於北方人是多麼可怕。著名的伏波將軍馬援攻打交趾(就是現在的越南)得時候就說過此地的環境“下潦上霧,毒氣重蒸”。可見這裡得毒氣應該就是後人小說中的瘴氣了。

到了清朝時期,乾隆派兵征伐大小金川,就有這樣的記載:“重山疊嶂,霧重風高,山嵐瘴氣,多寒少暑”。

大小金川,就在如今得四川等地,在雲貴川等地,因為溼氣較重,所以當地得人吃辣椒較多,這也就為啥四川菜以麻辣為主,中原的臘肉多是被風乾,因為氣候允許,而川貴等地的臘肉因為多霧氣而少陽光,才需要用柴火燒來風乾臘肉,才有煙燻臘肉這樣的地方特色臘肉。

我自己就曾經因為機緣巧合去過貴州讀書,本地人喜歡吃辣,作為北方人的我沒有辦法,只好入鄉隨俗,但是或許是因為身體不適應的原因,天天吃辣,加上當地的溼氣很重,使得我全身長滿了溼症,奇癢無比,在那個時候我才清楚,古時候把中原人發配過來,其實就是要那個人死得。因為水土不服的問題,真的會讓人全身難受死的。



因此可以看出,所謂的瘴氣,其實就是一種水土不服,如果在當地住的久了的話,身體也會慢慢的適應,但是因為古代的醫療條件太差,還有一些人身體孱弱,還沒有好,就直接死了也是有的,才有了所謂瘴氣傷人的說法。另一方面,瘴氣的說法,也是一種所謂民族歧視,認為蠻夷住的地方,連環境都野蠻。

所以說,對於歷史的一些現象,要根據的一些具體的情況,依據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可能更為重要。


策神歷史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孚,有光!建興三年,孔明得到稟報:蠻王孟獲,起十萬大兵,來犯南部四郡,孔明早就想平定西南,好有一個安定的後方環境,給伐魏做好準備。公元225年,孔明辭了後主,令趙雲魏延為大將,王平張翼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向南講發,路上遇到關羽三子關索,他逃難而歸,孔明令他為先鋒,所經之地,秋毫無犯。大軍到了永昌郡後,當地高士呂凱獻出平蠻指掌圖,孔明見呂凱熟悉南方地理,便用他為行軍教授,兼嚮導官,不久,孔明大軍深入南蠻之境。經過連番鏖戰,擊敗南方叛軍,率兵渡過瀘水,犒賞三軍,孟獲被四擒四放後,孟獲與弟孟優離開蜀軍營寨後,便去西南禿龍洞,投奔洞主朵思大王。朵思大王說:這裡地勢險惡,水不能飲,如果蜀軍要來,一個也回不去!孔明與軍士冒著酷熱,向南進發。一路上見有一潭清水,人馬都爭著去喝,剛喝完,人便啞口無聲。孔明知是中毒,便去請教山上採藥老人,老人說:剛才軍士喝的是啞泉之水,喝了此水,不能說話,過幾天就死,除了啞泉外,這裡還有桑泉黑泉滅泉三處毒泉,泉水是毒氣所聚,人若喝了或濺到身上,此處無藥可治,另外,這裡的瘴氣非常厲害,人如果吸進肚,也會死亡!孔明問他有何解救之法,老人說:向西走4/5裡,有一山谷,山谷畔有一溪,名叫安溪!在溪水旁,住著一個隱士,名叫萬安隱者,他的茅舍之後有一泉,名叫安樂泉,人如果中了毒,喝了此泉水即愈,在茅舍邊,還有一種叫薤葉芸香的藥草,嘴裡含服一葉,可預防瘴氣!孔明用重金謝了採藥老人,便去找萬安隱者。萬安隱者聽說孔明來了,知道來意,便叫童子引著中毒軍士去安樂泉邊飲水,軍士們毒解能言,孔明又向萬安隱者求薤葉芸香,萬安隱者讓童子帶軍士們去採,他又告訴孔明:行軍途中,不可飲泉裡並山澗之水,那裡都有毒,得掘井取水才行!孔明問他的姓名,隱者說:我乃孟獲之兄,名叫孟節!孔明聽罷大為驚㤞,孟節說:我居長,孟獲孟優乃仲叔之分,我素知二弟強悍,屢勸不聽,所以更名隱居於此,孔明十分感動,拿出財物饋贈,孟節婉言拒絕,孔明再三致謝,辭別了孟節,回到寨中,命軍士們挖井,有了甜水,軍士暢飲後,便從西北小路來到禿龍洞前!而所謂瘴氣是山林中聚集的有害氣體,由於原始森林長朝凋落的枯枝敗葉掉到地面,再經過潮溼炎熱的氣候,經過腐敗發酵,由東南亞季風颳到滇黔山區,而通過空氣中氫氧離子傳播的有毒氣體,根椐不同的地理環境,叫法各不相同,有桃花瘴,毒龍瘴,子母瘴等,春夏秋季最厲害,冬天稍微好一點!


被動專家


三國時,諸葛亮徵雲南到了深山老林,士兵染上瘴芞,被孟獲之兄孟優所救。瘴氣是在深山中由於空氣不流通,腐爛的樹葉和動物的糞便所造成的有毒氣體或者有毒水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