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藥求真】一味善治胃痛,止心痛,去口臭的中藥香藥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個頭不高的小樹,每到春季,它開著淡紫色的花,遠遠地可以聞到它的香味。這種香氣是由一種名為

丁香的觀賞樹開花時候散發出一的香氣。如今,春天已到,用不了多久,我們很快就可以聞到它的濃濃香味。

觀賞丁香是木樨科丁香屬的植物,其花有著獨特的芳香、碩大繁茂的花序、優雅而調和的花色、豐滿而秀麗的姿態,目前我在北京看見許多地方裁培,道邊或園林都有種植,我所在的小區也有丁香花。觀賞丁香據說是哈爾濱市市花,原產於中國的溫帶,但是,它不能用來做香料和中藥。今天我講的這種中藥與它同名,但不是一種植物。

【香藥求真】一味善治胃痛,止心痛,去口臭的中藥香藥

觀賞丁香-木犀科植物

公丁香與母丁香

作為香料和藥用的丁香,則是桃金娘科、蒲桃屬的熱帶植物,原產於坦桑尼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我18年前曾去印尼,有華僑送我稍許丁香,品質明顯優於國內購買的丁香。我國主產於廣東、海南等地藥用丁香一般是在秋季開花,喜歡生長在熱帶的地方。藥用丁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稱公丁香,一類稱母丁香,並不是丁香樹分公母,而是因採收時間不同。公丁香是在丁香開花後,當花蕾由綠色轉紅時採摘,去除花梗曬乾。母丁香為丁香的乾燥果實,在果實近成熟時採摘。

丁香最早記載於《雷公炮炙藥性論》,《齊民要術》稱為丁子香,《本草蒙筌》稱為支解香、雄丁香,《本草原始》稱為公丁香。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郎官日含雞舌香,欲其奏事對答,其氣芬芳。此正謂丁香治口氣,至今方書為然。這裡的雞舌香是母丁香。

公丁香味辛,氣溫。具有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等功效,不僅是中藥中一味不可多得的祛口臭,止胃痛,療心痛的藥物,在中國傳統的烹飪中大有用武之地,其中常用的五香粉即是:丁香、八角、小茴香、桂皮、花椒五種香料植物組成。

《日華子本草》說丁香可以: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消痃癖,除冷勞。

《聖惠方》用丁香半兩,桂心一兩。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熱酒調下一錢,治久心痛不止。

《瘍科綱要》系近代醫家張山雷所著,在卷下記載有新方九痛丸,治宿年九種胃痛,如刀如椎,絞結胸腹、腸胃之證,無不神應。藥用:白川椒、公丁香、高良薑、廣木香、明腰黃、江子仁(即巴豆,揀取白仁壓淨油質各一兩)、五靈脂(八錢)、 西藏紅花(六錢);各為極細末,用汾酒泛丸如綠豆大,不可蜜丸。每服七釐,溫汾酒一杯吞服。洩一二次,飲冷粥湯一二口即止。定痛極驗。重者不過三付。有年久恙,可根株。不過方中雄黃,巴豆毒性較大,一般醫師不敢用的。

【香藥求真】一味善治胃痛,止心痛,去口臭的中藥香藥

藥用公丁香-桃金娘科植物

公丁香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

現代藥物化學研究發現,丁香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石竹烯,以及甲基正戊基酮、葎草烯、苯甲醛、苄醇、間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a一衣蘭烯等。

有抗菌作用對腸道致病菌有抑菌作用,體外試驗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及白喉、變形、綠膿、大腸、痢疾、傷寒等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可以用於治療腹瀉、腸炎等病。

有抗真菌作用,對星形奴卡菌、許蘭黃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及腹股溝表皮癬菌等有抑制作用。有人用丁香15g,加入70%酒精至100ml,浸48小時後去渣。每日外搽患處3次,治療體癬及足癬,一般在治療1日後症狀即見消退,2日後患處開始有皮屑脫落。病史較長或曾經其它癬藥治療而不能控制者,則於治療後2-3日症狀才開始消退,一般經3-5日亦能治癒。

健胃作用:丁香可緩解腹部氣脹、增強消化能力、減輕噁心嘔吐,有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也可以止牙痛。

我院老中醫郭士魁老生先生創制丁桂香丸就是用丁香,桂心,檀香研極細末,煉蜜為丸重3克,每次1丸,治療心絞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