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鲁肃起到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

小小滴吟儿


说起三国历史,鲁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周旋于孙权和刘备之间,让孙刘结成了坚定的盟友。很多人可能受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赤壁之战的头功是诸葛亮,也有人认为是黄盖,因为他用苦肉计骗取曹操信任,最后火烧战船。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他在这场战役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鲁肃。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他对孙权说,我们这些人投降曹操,还可以得一官半职,为曹操所用,但主公您若是投降,曹操会怎么对待您呢?孙权听完,顿时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他坚定了江东孙氏联刘抗曹的决心!




当烈焰恋上雪


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前前后后都是鲁肃在周旋,他入荆州探听清楚了虚实,掌握了刘表和刘备方面的实际情况。他带来了刘备的军师孔明,利用孔明打压了东吴投降派,促成了孙刘联兵抗曹。他说服了孙权下决心抵抗曹操。他屡次出手帮助诸葛亮脱险,保全了孙刘联盟的持续性。

如果不是鲁肃鞍前马后来回奔波,东吴是不能确定刘备这个强有力的外援是否可用可信的。没有外援,东吴也就没有那么强的士气。因为曹操来势汹汹,实力远高于东吴,所以东吴投降派也不在少数,连孙权这个主公都三思了好些日子才下决心抵抗曹军,更何况其他臣子。

外表看,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刘备集团的胜利,实际上得利的是装傻充愣的鲁肃,他利用诸葛亮的毒舌,狠狠教训了那些贪生怕死的主和派,唯有让这些人先闭嘴,下一步才能有力说服孙权发兵抗拒曹操。

孙权决定抵抗以后,周瑜和诸葛亮明争暗斗,但他们俩都知道军事上不能出现丝毫闪失,他们都殚精竭虑的在为东吴策划击败曹兵的方案,表面看鲁肃就像一个皮球,被这俩人踢来踢去的利用,实际上鲁肃只是装作什么都不懂,故意来充当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润滑剂,牺牲小我,顾全大局。

假设周瑜暗害诸葛亮的计谋得逞了,诸葛亮死在江东,刘备方面也有几万人马,势必会联合曹操伐吴,或者是趁孙权曹操交手的时候进攻江东,那样的话东吴的局势就危险了。

而鲁肃再三暗地里帮助诸葛亮,夸赞诸葛亮技高一筹,实则是在满足诸葛亮的虚荣心,令他更有动力为破曹出谋划策,更愿意显示自己的能处。如此一来,众人合力才把曹操的百万雄兵一把火烧掉,一举粉碎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巩固了东吴偏安江东的地位。

《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鲁肃,懦弱无能,总是被人利用,被诸葛亮和周瑜来来回回耍的团团转,实际上他是一个顾虑周全,尽忠报国的良才,自己不露声色而能成事才是真正的韬略。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鲁肃,外柔内刚,大智若愚。


非想


先说观点:

在赤壁之战中,鲁肃起到两个关键性的作用,一是在纷乱的局面中,迅速找准刘备作为江东抵抗曹操的盟友。二是精确地分析利弊,帮助孙权下定作战的决心。

01 劝说刘备,孙刘双方建立联络

在鲁肃原本的战略构想中,荆州的刘表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江东长期以来将荆州作为主要的攻伐对象,希望能够吞下荆州,将江东和荆州连为一体,占据长江,与北方的诸侯争夺天下。

但是随着刘表病故,曹操挥军南下,荆州的局势发生剧烈的震荡。刘表将州牧的位置传给了小儿子刘琮,这造成长子刘琦和幼子刘琮的不和。在荆州士族的推动下,刘琮已经决定献上荆州,投降曹操。这时候,曹操鲸吞荆州的势头已不可逆转。

曹操拥有荆州,这对于江东孙权而言是致命的威胁。江东的长江天堑优势不复存在,同时荆州还拥有上游的优势。曹操在吞并荆州水军之后,几乎瞬间补齐了原先水军不强的短板,可以顺流而下攻击江东,这是孙权不可承受的。

在这关键时刻,鲁肃果断地抢在曹操之前出使荆州,并精准地选择刘备作为抵抗曹操的合伙人。当时的刘备正准备撤到长江以南偏远的苍梧郡,以躲避曹操的兵锋。

鲁肃追上刘备,分析利弊,力劝刘备和江东联手对抗曹操。刘备同意后,派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去江东,商讨联盟事宜。可以说,孙刘抗曹的首次建议,是鲁肃发起并促成的

02 陈述利害,助孙权下定决心

拉来了外援,鲁肃还需要搞定江东内部的意见。在曹操得到荆州,并将视线转向江东之后。江东士族的表现和荆州士族一样,惊慌失措,无数人向孙权进言,希望投降曹操。

作为主公的孙权,其实内心是主张抵抗的,奈何大多数人都希望投降,包括首席重臣张昭在内。即使是孙权,此时也难以做到力排众议。

鲁肃向孙权阐明利害,做臣子的如果投降曹操,怎么样都能有个官做,也能保证不错的待遇。唯独孙权作为主公,下场会是如何呢?

这一番话直接从孙权的立场剖析利害关系,给了孙权强有力的支持和声援,帮助孙权下定抗曹的决心。之后,鲁肃又劝孙权将周瑜召回,从军事层面商讨抵抗曹操的详细方案,进一步增强孙权的信心。

因此,在赤壁之战中,鲁肃虽然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并不出彩,但是在前期的战略决策阶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正是鲁肃的精准判断和穿针引线,促成了孙刘联盟,才有了后面的赤壁大战。


历史步行街


鲁肃是赤壁之战的幕后推手。演义里面全都给了诸葛,但正史里面,决定作用的人,在刘方是被演义矮化成只会哭的刘皇叔,孙方则是鲁子敬。现代人看过去的事情,都带上帝视角,地图全开外加下知五百年,做出合理推断不难。

可历史的亲历者没有那么幸运,在情报不足、战争迷雾遮挡的情况下,做出足以左右历史走向的决断,难度之高,是外人无法想象的。皇叔和曹老板是不会言和的,所以情况再狼狈,决策也不难,折而不挠苟到底。孙家的选择就困难很多。刘表集团的体量,不比孙家小,而声望更高。所以当时江东土豪们,不少倾向于归降曹老板。孙家面临困难选择,战还是和?怎么战,联合谁?盟友利益怎么分配?

而鲁肃的眼光独到,统领全局的观念,政治敏感度极高,一连串组合拳各个都是政治上的高招。

联合皇叔,其实就是整合荆州的反曹派,让他们有个头领不至于鸟兽散(和孙家仇太大他们绝对不会直接听命江东)。这第一步,就把曹老板闪电战各个击破的计划给破坏了。然后再把皇叔作为抵抗组织的头领,引荐给江东。这相当于“树立观点”——各位大佬,不是只有投降一个选择,还可以打一打的,你们看连抵抗势力都找到了。最后再和孙权开小会给他把事情分析明白,决策就此抵定。明白人呐,知道开大会纯属浪费时间不可能讨论出结果,也知道渣权的野望然后针对性的说服。这几步走完之后,曹老板已经从猛虎下山摧枯拉朽的猎手,变成猎物,浑然不知到前面有人阴谋设好陷阱要和他玩命干一仗。

政治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鲁子敬的操作,完美提现这一宗旨,可以说是决定江东孙家历史命运的关键。这种贡献有一个就足以封神。所以到后来渣权对鲁肃吃里扒外各种不满之余,依旧没忘记赤壁定策的功劳。

我是老王,欢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历史!!!


隔壁老王谈历史


说起三国时候,当时的鲁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能够在三国之间周旋,可以说鲁肃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才让东吴可以和魏蜀两国摆在同一级别上。 说起鲁肃这个人,很多人都非常敬仰他。当时天下混乱,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鲁肃连自己家里的事都不管,却拿出来很多钱给老百姓。有时候甚至把自己家的土地买了,然后救济老百姓。他喜欢和一些贤明的人在一起谈论事情,因此非常受老百姓的爱戴。周瑜在居巢当官的时候,就听说了鲁肃的名声,于是就带了数百人来拜访他。

那时候周瑜非常需要粮草,想要借点粮食。鲁肃连考虑一下都没有,就把家里其中一个大粮仓借给了他。也是因为如此,周瑜认同鲁肃绝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便和他做了关系特别铁的朋友。由于战争混乱,鲁肃的家乡也被波及到了。为了避免家里人受害,没有其他办法,只好领着家人搬到其他地方。谁知道正好这个地方在袁术的管辖范围之内,他知道鲁肃这个人有才能,于是想让他帮助自己做事。鲁肃待了一段时间发现袁术管理制度松懈,根本成不了大事,就想领着数百人去投靠周瑜。袁术知道之后,赶紧派人去拦住他。

鲁肃安排年纪大的老人先走,让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垫后。追兵追来之后,鲁肃对追兵说了一番大道理的话。他说天下混乱,应该让他们看清形势,就算立功了也不一定得到好处,立不了功也不会罚的。最后追兵觉得鲁肃说的不错,就象征性的做做样子,没有尽力去拦截鲁肃。最后鲁肃领着数百人顺利到达了周瑜的地方,周瑜高兴的亲自迎接这位老朋友。周瑜非常喜欢鲁肃这个人才,他希望鲁肃能够和自己共同为东吴效力。在鲁肃办理好祖母的后事之后,他的一个朋友知道他的才能,就建议他去投靠去其他地方效力。

这时候周瑜见形势不太对,就真心劝说鲁肃留下来。他说现在的天下情况,应该找一个贤明的君主。像东吴的孙权继承了他父亲和他哥哥的家业,非常重视人才,将来肯定会建起一番大事业的。现在正是施展自己才能的时候,你不必听你朋友的建议,应该遵从自己心中的想法,找一个值得追随的明主。鲁肃心动了,他正是想追随一个明主拯救天下。于是周瑜赶紧向孙权推荐,说他非常有才能,可以辅佐他建立基业。孙权非常高兴,因为他非常信任周瑜说的话,他推荐的人绝对不会错的。

于是他立刻见了鲁肃,和他聊得非常愉快,甚至和他一块坐下来喝酒谈论大事。果然鲁肃没有辜负周瑜的大力推荐,也没有辜负孙权的信任和重用。每次遇到大事,他都能帮助孙权解决,而且想得特别长远,特别周到。尤其是在赤壁的战役之中,曹操亲自带领大军攻打东吴。鲁肃坚决不同意投降曹操,他私下向孙权详细说明不能投降的原因,让孙权下定决心迎战曹操。孙权特别欣慰,因为他心里也是不同意投降。

可是很多大臣提出投降,他想不出什么怎么去说服这群人,而鲁肃却给他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鲁肃还在孙刘两家合作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每次都是鲁肃亲自前往刘备那里商量合作的事。因为孙刘两家合作是形势所逼,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两家不合作,最后都会被曹操一一消灭,只有两家合作才能有一线希望。而后来也确实如此,这场在赤壁之中的战役,曹操败得差点命都保不住了。孙刘两家取得胜利,东吴也因此奠定了基础。





周朝文DMU


在整个赤壁之战的过程中,鲁肃虽然不是最高决策者和主要指挥者,但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当鲁肃战后回见孙权时,孙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可见孙权也将鲁肃视为赤壁之战的首要功臣。






缘御寒


鲁肃的关键作用,首先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其次是替孙权统一了内部的声音。基于这两点,孙刘联盟才能全力以赴打赢赤壁这场战役。

一、争取宝贵时间

先来捋一下时间线吧,曹操7月出征,刘表8月去世,刘琮9月投降,12月赤壁之战爆发。从刘琮投降到大战来临,前后只有3个月的时间。从刘表去世开始算也不过4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东吴方面至少有3件事情要处理:

1、 必须搞清楚荆州的实际情况是什么?

2、 做出重大决策:是战是降?

3、 打应该怎么打?调兵遣将、调拨物资也都需要时间。

所以,鲁肃出使荆州,带回来重大消息和盟友,将直接促成孙权一方快速做出决策,才能有时间为打仗做足准备。

三国时期的信息传递毕竟还是慢的。鲁肃得到刘表病逝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孙权请缨出使荆州,以吊丧的名义去探听荆州方面的情报。结果鲁肃紧赶慢赶,走到南郡的时候,刘琮已经降了。他又抓紧去追刘备,在当阳遇到后,快速与刘备定下联盟的事宜。以当时的行军速度来看,鲁肃再度返回柴桑,恐怕已经进10月了,距离赤壁大战只剩2个月的时间。

而且,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备到底会不会抗争到底?刘备这辈子改头换面的次数太多了,东吴方面与刘备的接触一直也很少,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刘备最新的动态,东吴方面做决策会很被动。因为单靠孙权一方,很难与曹操打对抗赛。

这里要额外提一下,鲁肃在最早给孙权制定的战略方向中,是没有刘备什么事情的。他也从未定过三分天下的规划,而是坚定要全据长江以争天下。所以,拿下荆州一直是东吴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得到刘表死讯以后,鲁肃快速调整目标,改二分天下为三足鼎立,并将刘备作为鼎立的一方,就不得不说他超强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了。

二、统一内部声音

江东方面,文以张昭为首,武以周瑜为尊。而张昭才是孙策临终的第一顾命大臣,所以他的态度极其重要。但张昭是坚定的主降派。

这就让内心想要奋起反抗的孙权很难搞。打仗最怕后方不稳,没有足够的理由就不能说服张昭,不能说服张昭,这仗根本就没法打。于是鲁肃为孙权设计了三步曲

1、鲁肃劝孙权。“鲁肃这样的人降了,官照做不误,未来还是能当一方牧守的,主公,您要是降了,曹操会怎么对您呢?”说白了,无论曹操怎么对待孙权,孙权的皇帝梦都彻底没了。

2、诸葛劝孙权。在返回东吴的路上,鲁肃一定和诸葛亮有过深入地探讨,如何与孙权对话将决定能否减弱投降声音。所以在议事厅内,孙权首先提问,为什么刘备不降?既然诸葛亮人都到江东了,这种问题,其实没多大意义,根本就是给张昭等人看的。这是典型的设计好的对话。所以诸葛亮的回答很妙:“我家刘豫州誓死不能降,像孙将军嘛,能打就打,打不了降了就是,犹豫什么?”孙权勃然大怒:“我坐拥江东,岂能受制于人?打!”

其实仔细品品,这段对话挺有意思,孙权不该先问问,凭什么能够和曹操对抗,再决定打不打吗?怎么还反过来了?

3、周瑜劝孙权。接下来,鲁肃又赶紧劝孙权把周瑜召回。再唱最后一出戏,由周瑜做出形势分析,给东吴重臣打一剂有理有据的,东吴必胜的强心针。所以周瑜的发言很简单:“曹操是汉贼,不是汉相;曹操后方不稳、不习水战、供给不足、水土不服,瘟疫横行,必败!”

孙权立马拔剑砍向奏案,“你说的甚合我意啊!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再有说投降的,如同此案!”

至此,张昭们彻底闭嘴,东吴全力应战。


孤罔炎史


赤壁之战时鲁肃起到维持孙刘联盟战略的重要作用。

鲁肃在《榻上策》中告诉孙权东吴要想完成霸业现阶段必须要走孙刘联盟策略,不然东吴必被曹操所灭。正是这个策略使鲁肃受到孙权的重用。而在赤壁之战中,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害怕诸葛亮以后对东吴完成威胁,所以一心想要除掉诸葛亮。

所以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被破坏,夹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想尽办法替他们调解两人的关系,在鲁肃在世时,一直维持着孙刘联盟不被瓦解。


sunnyf888


在整个赤壁之战的过程中,鲁肃虽然不是最高决策者和主要指挥者,但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当鲁肃战后回见孙权时,孙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可见孙权也将鲁肃视为赤壁之战的首要功臣。


数码小沈


鲁肃字子敬,是汉末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在整个赤壁之战的过程中,鲁肃虽然不是最高决策者和主要指挥者,但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数主降,只有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鲁肃还在孙刘两家合作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每次都是鲁肃亲自前往刘备那里商量合作的事。因为孙刘两家合作是形势所逼,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两家不合作,最后都会被曹操消灭,只有两家合作才能有一线希望。而后来也确实如此,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基本格局。

赤壁之战的胜利,鲁肃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