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鲁肃是什么样的?


鲁肃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是一个忠实忠厚的老好人形象,但实际上则不然,鲁肃论大智慧和大战略,是完全不逊于同时期的其他顶尖人才的,别的先不说,就说在《三国志》里,他跟周瑜、吕蒙并列在同一章传,就可见一斑。


年少时,鲁肃家里本来是挺有钱的,但鲁肃并不想着一亩二田三分地过日子,而是各种救济他人,乐善好施,因此乡里人十分喜欢他,而且他从小喜欢谋划,搞模拟战,整天跟一帮少年模拟打仗,就是不知道去挣钱,因此他家中的族长父老叹息地要死,觉得鲁肃太乱来了。

后来鲁肃见到孙权,开口就是王霸之计,帝王之略,提出二分天下之策,搞得孙权心里痒痒,表面没兴趣,心理笑嘻嘻,对鲁肃很好,刘表死后,鲁肃敏锐察觉到事情有变化,又力劝孙权联刘抗曹。


可以说,赤壁之战,除了诸葛亮、周瑜的主战建议,鲁肃的想法,对孙权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赤壁战后,刘备要荆州,其他人都说不行,只有鲁肃让孙权同意,由此可见,鲁肃的战略规划是符合时事变化的,从原先的两分天下之策,也渐渐走上了联合刘备共抗曹操的轨道。


虽然孙权在鲁肃死后,说当初这一点不应该听鲁肃的,但个人觉得,当时如果不同意能怎么样?孙刘火并开打吗?那曹操岂不坐收渔翁之利?这么搞估计孙刘都熬不到称帝就自相灭亡了。


所以曹操在听到荆州给刘备后,吓得写字的笔都掉了,这也从侧面说明鲁肃的看法,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对的,而他是孙权的下属,利益立场终究是在孙权这边的,所以肯定还有后续的谋划,不会任由刘备占荆州,不然,一直对刘备存有防备之心的周瑜病死后,也不会推荐鲁肃来代替自己了。


鲁肃代替周瑜之后,在孙刘边界工作做得很好,多次化解双方矛盾,很有恩威,等到刘备夺了西川,孙权要求得到荆州一部分领土,刘备不肯,带兵东下,双方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这个关头,鲁肃在益阳跟关羽对上,鲁肃邀请关羽见一面,皆是单刀赴会(是的,不仅是关羽,鲁肃也是单刀赴会的),见面途中,鲁肃也是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最后刘备跟孙权约定,以湘水为界限,划分荆州,才算平息了争端,我想鲁肃在其中肯定还做了大量工作。


可惜鲁肃不久也病死了,年仅四十六岁,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提早立场,令人痛惜。


最后以一段史料来结尾吧:

《吴书》:肃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这是我回答的第15个三国历史问题,本号专注三国领域,欢迎小伙伴们长期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