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是不是孙权早就灭了?

忠贞之志


这个毋庸置疑,题主所说的这几个人,除吕蒙之外,其余三人,可以说是东吴在三国不同时期的二号当家人,这四人的操作对东吴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远。如果没有这四人,轻则死守弹丸小地,耗不久矣便被吞并,重则亡国。我们就逐一分析这四人对东吴的作用。

一号人物,周瑜,这个毋庸置疑了,初与孙策为发小,后与孙策建立这江东基业,孙策死后,身为兵马大元帅的周瑜辅佐年少孙权,赤壁之战,力排众议,尤其是在曹操南下,内政张昭等人以臣服曹魏的方针,周瑜与孙权一心抗曹,亲自主阵赤壁之战,利用地理优势,以少胜多,又一次为孙家奠定江东基业,可以说,没有周瑜,绝没有孙权东吴。即使在几十年后孙权称帝,也一直在怀念周瑜,“孤非公瑾不帝!”

鲁肃,曾经在周瑜无粮草时慷慨解囊相助,经周瑜推荐给孙权,鲁肃为孙权谋略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可以说是东吴版的隆中对创始人,赤壁之战时,鲁肃与周瑜力挺孙权联刘抗曹,一手操办孙刘两家联盟之事,周瑜死后,鲁肃代周瑜为统领兵马,江东军事实力大增,孙权虽对鲁肃借荆州于刘备略有微词,但对鲁肃评价确是甚高――“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切其计策决策,远出苏秦张仪之上!”

吕蒙,我们通过三国熟知此人,应是在白衣渡江,关羽手中夺荆州一事。吕蒙作为东吴早期战将,曾与孙策麾下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底层做起,鲁肃死后,吕蒙最后代为都督,身居高位。建安二十四年,吕蒙白衣渡江,夺三郡,拿江陵,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彻底实现“全据长江”之势,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吴下阿蒙”均指吕蒙勤能补拙,谦虚学习之典范。吕蒙对东吴后期的作用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周瑜和鲁肃相继过世之后。

陆逊,东吴后期二把手,掌东吴军政二十余年,最辉煌战绩即为夷陵之战大破刘备倾国之师,使得西蜀数年未恢复元气,保全江东基业,陆逊出自江东世家大族,在当地颇有威望,而其本人深谋远虑,忠心耿耿,被后世称为“社稷之臣”。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之后,陆逊在东吴存在感太低了,概因卷入“南鲁党争。”以至北孙权冷落,最终郁郁而死,直至陆逊次子陆抗为其父洗清罪行,孙权懊悔不已!

由此可见,这四人分别为东吴所处乱世各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人物。实乃缺一不可!各领风骚数十年,只可惜前三位均是英年早逝,只陆逊活的六十余岁。否则,三国这天下,不知又如何书写哇!


兰陵不算黑


个人认为不太可能,三国鼎立时期,吴国孙坚被刘表杀害之后孙策带着9岁的孙权四处征战,孙吴割据势力发迹于孙坚、孙策时期,孙坚为孙权之父,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起初活动在淮南一带;孙坚死后,其长子孙策逐渐向江东发展,为孙吴建国奠定基础,后曹操封孙权为“吴侯”;孙策死后,其弟孙权取代孙策,割据一方,吴势力开始建都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200年(汉建安五年)孙策死,孙权继位,孙权时,鼎立局面逐渐形成,孙吴在原江东六郡的基础上,出兵深入各郡险地征讨山越,还向西向南拓展。

孙权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礼贤下士:刚刚接手江东的时候,听从大哥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开了招贤馆,广纳天下名士。

深藏不露:关于赤壁之战,孙权其实是主战的,因为以他的性格刚毅,他是不可能投降的,父亲大哥用性命换回的城池他是不会想让的,但是在开会的时候,文官主降,武官主战,他一直都没表态,不露声色,知道周瑜回来解了他的疑惑,这才宣布开战。

虚心纳谏:这点不用多说,张昭、张纮、鲁肃的纳谏,基本上孙权都会采纳,哪怕是自己不乐意的。

刚毅果断:周瑜用美人计诱惑刘备,结果弄巧成拙,孙尚香嫁了刘备,孙权一看杀不成刘备马上改用怀柔政策,后来得知刘备逃跑,马上摘下宝剑,让手下去追,并且说了就算杀了自己妹妹,也要带刘备回来,可见关键时刻,不儿女情长,也是大将风范。

孙权集团有太多战术大师,比如孙权本人、吕蒙、陆逊,但真正能称得上战略家的,只有周瑜和鲁肃。但周瑜先取荆州,再取益州,北伐曹操的战略太过激进,当时吴国还没有那个实力。仅荆州就未必能让东吴顺利吞下,再把老本赔进去就惨了。

鲁肃不像孙策、周瑜那么激进,也不像吕蒙、陆逊那么短视。在赤壁战胜曹操后,孙权想一口吞下荆州,没考虑到刘备集团的生存权,这等于逼刘备倒向曹操。鲁肃极力劝说孙权让出荆州一部分给刘备。刘备有了活路,就不会投靠曹操成为我们的敌人。鲁肃担心刘备万一拿下整个荆州,会灭掉孙权吗?不会,一则刘备实力不够,二则曹操还活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刘备和诸葛亮清楚这一点。

可鲁肃死后,孙权嘴上不说,心里却高兴的撒欢。孙权早就受够鲁肃蜗牛般的战略构想,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孙权也确实拿下了荆州,但代价却是和刘备彻底翻脸,要不是陆逊开挂,火烧连营七百里,孙权早就要饭去了。即使之后的吴蜀再次联合,蜀汉北伐时,兵力再短缺,也要在永安部署一支重兵,就是提防孙权再来偷东西的。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



锋在起时


如果没有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孙权是很有可能被灭亡的。事实上都不需要后面的吕蒙和陆逊是否存在,前面2个周瑜和鲁肃不在的话,孙权多半会投降曹操的。


在曹操灭掉刘表占据荆州后,给孙权发劝降书的时候。孙权内心是挣扎的,虽然主观上不太愿意投降曹操,但无奈下面以张昭为首的文臣和部分武将,都觉得迎战曹操是以卵击石,所以都是力主降曹的。此时孙权的内心是崩溃的。

此时先是鲁肃出场了,鲁肃力主抗曹,帮孙权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让孙权的心情稳定下来,后面又是鲁肃去联合刘备,带诸葛亮一起来东吴,促成孙刘联盟。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而后轮到周瑜出场了,周瑜为孙权分析了曹操远来江南,军队不习水战,曹操现在志得意满,后方不稳等诸多不利因素,坚定了孙权破曹的决心,最后周瑜还说率5万精兵必打败曹操,可以说让孙权压抑的心情彻底释放。君臣一心,周郎火烧赤壁,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也为后来东吴的立国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也难怪孙权称帝后会发出“非周公瑾,孤不帝矣”的感慨来。


所以如果没有周瑜和鲁肃力主抗曹,让孙权下定决心的话。孙权很有可能在内心虽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迫降曹了。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也希望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关注我,大家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