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失敗主要是時機不成熟嗎?如果成功對國計有哪些積極意義?

農在天涯


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光緒帝沒有實權,實權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慈禧太后只能允許光緒帝變法圖強不能允許光緒帝搶班奪權。一個傀儡皇帝想通過變法維新運動成為有實權的皇帝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慈禧太后無心將權利還政光緒帝

慈禧太后在辛酉政變時就表現出對權利慾望的強烈,在慈安太后去世後更是把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連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治帝想親政她都不願意還政。


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的外甥,這關係雖然也比較近親,但選擇讓幼年的光緒帝繼位也是慈禧太后不願還政的有利表現。

光緒帝成年後慈禧太后自然還是不願意把權利給他,所以戊戌變法只可以去富國強兵,而不能將實權歸於光緒帝。


變法急於求成最終流產失敗

戊戌變法實施後光緒帝的詔書就發佈了上百道,但改革是會得罪守舊大臣利益的,他們自然就站到了支持慈禧太后的一邊,變法的阻力也是越來越大。

光緒帝為掌握實權不但召見了北洋新軍的代表人物袁世凱還將阻擋變法的內閣老臣都罷免,這樣的舉動遭到了慈禧太后的反感。而光緒帝想掌握軍權的消息被袁世凱傳遞給慈禧太后後,慈禧太后就準備發動政變了。


戊戌變法就這樣被慈禧太后鎮壓了,譚嗣同等六君子殉國,從變法的內容看很多措施都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國家的近代化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由於變法措施過於急切太想畢其功於一役因此造成了變法阻力重重,甚至有了搶班奪權的舉動最終被慈禧太后鎮壓。

總結

戊戌變法想要成功必須得到實權派慈禧太后的支持,當然光緒帝不能有搶奪慈禧太后權利的舉動,所以沒有實權的光緒帝想變法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想要成功那更是難上加難!


秋雨魯北說歷史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僅是因為變法的時機不成熟,更是因為選擇了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

歷史上的成功的變法,!無論是中國古代的商鞅變法,還是近代歐洲的資本主義改革。都是因為得到了國家實權派的絕對支持!就連慈禧當時都調侃過維新派:“他們變法為啥不找我呀”! 在自身非常脆弱的時候,卻把革命寄託在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這無異於自取滅亡!

再說如果成功!

如果戊戌變法能夠成功,自然能讓中國國力有巨大的提升,不僅能夠改善當時的落後局面,更能讓新思想新文化成為中國的主流! 但是,戊戌變法還是基於皇權之上進行的,依然無法擺脫皇權專制的色彩!所以無論結果如何,還是無法直接讓中國進入人民民主專政的偉大時代!


府少爺的歷史觀


我是子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清朝從1898年1月開始的戊戌變法搞了103天,以戊戌六君子死難,康梁奔逃去國而告終。

那麼,“戊戌變法失敗主要是時機不成熟嗎?如果成功對國計有哪些積極意義?”

對於清末的戊戌變法的研究,著眼點已經極其全面,但說到戊戌變法的失敗主要原因是不是因為時機不成熟所導致,在這裡,子由僅就此點先做出一個明確的回答和闡釋,嗣後,再回答其後的第二個問題。

首先,子由可以肯定地說,清末戊戌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斷然不是因為時機不成熟,同樣,一切的改良或者更激進的變革都不會是等到水到渠成之後,才優哉遊哉的去發動。

開宗明義的說,清末戊戌變法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維新指導理論暨康有為新公羊學的不成熟性,甚至反社會性所導致。

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應該是康有為,而改頭換面的公羊學就是作為康有為維新理論的基本內核存在其中。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當中,儒家學說做為幾乎歷代封建王朝的正統王朝理論已經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儒家的學說與當世的理論變通都無不與所在的封建王朝所契合,它中庸、仁恕的主張是根植於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沃土之上,極具生命力與相當的張力。

可是,康有為的新公羊學一經當世,就做出一派要橫掃儒學,鄙睨孔孟的架勢,進而把儒家的經典著作考據為偽書。

這樣一來,特別是在傳統的中國,士子官宦,商賈軍兵,能有幾個人會贊同這樣激進的政治主張?幾千年的正統儒學灌輸教育,使得人們本能的牴觸這樣的維新理論,守舊一派越加對維新派大事攻扞,尤為遺憾的是,朝野上下很多同情維新派,甚至主張對大清朝進行變革的大小官僚因此也對維新派疑慮重重,不能認同康有為的這些維新理論與觀念。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解析,我們可以基本認定;清末戊戌變法的失敗不是時機的問題。

題主第二問大概是說,如果戊戌變法成功,會對國計民生有什麼影響?

子由繼續回答這第二問;

假如說,康有為等人的戊戌變法得以成功,無非第一是光緒皇帝完全親政,第二是所謂的康聖人執掌國柄。

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首先,康有為會迫不及待的罷黜儒學,推行他推崇改革後的公羊學,隨之,挾天子之威,“以君權雷厲風行”,要幹什麼呢?有一點可以肯定,康有為的目光中沒有底層民眾,因為,在戊戌變法之初,康有為在上書光緒皇帝之時,就反覆提醒光緒皇帝,要小心底層百姓,防備他們“揭竿斬木,已可憂危”。

不依靠底層群眾,且沒有維新派自己真實的存在土壤,這樣,康有為還是要去大小山頭,新軍老營中間去斡旋,去依靠這些新老軍閥。

所以,掌握軍權的守舊派一旦翻臉,維新派隨時翻船。

而同為維新派核心人物當中的譚嗣同,其為人與詩文的確可稱雙絕,但是,在政治主張上確實幼稚已極,在與其老師歐陽中鵠的信函當中竟然聲稱,可以考慮將新疆、西藏、東北、蒙古等地盡賣與外國,取得錢財做為變法的資金,以是故,一旦所謂變法成功,誰能保證就能對於當時或者之後的國計民生有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子由以為,戊戌變法的失敗不是因為時機不成熟,而是因為其指導理論的極度不成熟。

另外,即使戊戌變法在形式上成功了,但是,接下來的一系列綜合舉措未必會對於國計民生有所裨益,甚至會由於過於隨意和武斷導致一些其它莫測的情形出現。

拂去歷史的塵埃,共向未來。我是子由,如有不同觀點與爭鳴請關注我,或者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子由拍案驚奇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它發生在甲午戰爭失敗,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它興起之初轟轟烈烈,但卻如曇花一現般迅速失敗。然而,這次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的失敗卻不是偶然的,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封建思想的禁錮、反動勢力的異常強大以及資產階級上層不敢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缺乏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等等都註定了戊戌變法難逃失敗的命運。

資產階級自身的弱點

中國資產階級是由地主階層和官僚階級逐漸轉變而來的,在半殖民半封建的背景下,中國資產階級必然與封建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受封建主義的壓迫。另一方面,資產階級本身沒有能力生產機器設備,不得不從外國資產階級手中購買,這樣,資產階級就不可避免地與帝國主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受帝國主義的壓迫。

反動勢力異常強大

當時的慈禧太后是擁有實權的,而且掌握地方政權的也大都是慈禧太后的爪牙,而維新派中的康有為、梁啟超以及譚嗣同等等都不是當權者。他們沒有軍事力量,即使是光緒皇帝也不是真正的掌權者,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因此當他們在發動政變時就非常的被動、難堪又無可無奈何。

維新派沒有廣泛的發動人民群眾

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然而,維新派卻非常害怕人民,他們看不到隱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偉大的革命力量。似乎維新派未能提出—個充分動員群眾的革命綱領並不是偶然的,最令人遺憾的是,維新派在戊戌政變後仍然沒有看到人民力量的強大以及擁有自己的軍隊的的重要性。

封建“君權”思想的束縛

內在因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而外在因素則是改變事物發展的條件。資產階級本身的力量是變法能否成功的內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致的力量來壯大自己則是變法能否實現的外因。維新派企圖依靠個沒有實權的皇帝來發起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運動,而不是依靠自身強大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

變法過於急於求成

當變法派取得了皇帝信任並開始推行時,他們不應該急於求成,主張"快變與大變的改革方式,而應該採取突破一點,逐步擴大戰果的漸進方式。也就是由於變法戰略的失誤,光緒帝在103天的時間內,發佈了關於選拔人才、農工商業、裁汰官員、廢除科舉、財政經濟、法律制度、文化教育、軍事國防等幾乎所有方面的上諭二三百條。

從上面這幾點就可以看出,戊戌變法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本身就不符合成功的條件。


歷史365


愛國志士的遠大抱負

戊戌變法,因推行103日,故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自維新始,對維新運動的評價就褒貶不一,就目前的主流看法

1.一場愛國救亡運動;愛國救亡可以說是大都近代革命的出發點,是民族危機激發的產物,同時“愛國救亡”也是百日維新重要的宣傳內容。、

2.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良運動;以康有為維新派為主導,批判封建主義,倡議效仿西方資本主義,開創實業,獎勵創造,大力推動資本改良。

3.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提倡新學,傳播西方新思想,新文化,在意識形態領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權力的遊戲

1989年6月11日,光緒帝為維新運動頒佈了改革綱領——《定國是詔》,揭開了維新的序幕。在以後的時間裡,光緒據康有為等人的密詔,頒佈了幾十條改革的詔令,但殊不知危險就在其中。

如果將戊戌政變看作是光緒帝與慈禧太后之間的政治權力變化,首先應當考察的是政變之前兩人的政治權力分割界限。

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承認,政變之前的光緒帝雖然親政,但其權力有限,真正的大權在慈禧手中,光緒帝只是傀儡。

自維新開始前,從四月二十三日至八月初五日,軍機處一共向慈禧太后上呈 了折、片、呈、書等共計 462 件,最多的一天,上呈了 29 件; 尤其是 七月之後,幾乎每天都有上送慈禧太后的奏摺原件。

而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日至百日維新前的四月二十二日, 軍機處上呈慈禧太后的各類折件共計 224 件,其中正月上呈 29 件,二月上呈 42 件,三月上呈 54 件,閏三月上呈 56 件,四月初一 日至二十二日上呈 43 件。

同年相同的時間裡,奏摺多了一倍,也許是維新事故繁多,但種種跡象表明,慈溪並非真正的退居三線,而光緒帝也時時刻刻受人監視。

這一切從最開始的一道懿旨就表明了。

《定國是詔》頒佈的第四天,慈溪迫令光緒一天連下三道上諭,史稱“己酉三旨”,第一免去翁同龢等一眾親皇大臣的職務,第二使新任二品以上官員,一律到慈溪面前領旨謝恩,第三指認榮祿(親後派)署理直隸總督,統領北洋三軍。

稚嫩的變法運動

身邊一眾大臣洗牌,軍隊也不在手中的光緒和康黨自諳寸步難行,面對封建勢力的壓迫,維新派決定鋌而走險,就有了後面的戊戌政變。

關於戊戌政變很多人有不同的說法,種種云云,光緒的密詔到底是真是假,還是袁世凱究竟有沒有告密,今天不在這裡討論,但戊戌變法的失敗是註定的

康,梁為主導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要思想就是“保皇”,意在不推動舊的封建王朝,也不借助武力,和平,不流血的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又從根本上觸動了封建王朝的利益,可謂自相矛盾。

維新派大都知識分子,從“萬木草堂”講學,創辦《時務報》種種維新路線,不免革命是難以受大眾理解的,而維新運動對於解放基層人民的政策少之又少,失去群眾的支持與理解,依靠一些部分官僚的後援,顯然是寡不敵眾。

具體變法的政策和失誤,導致了變法的大劇終,一眾書生飽含抱負,但不知官場的爾虞我詐,波詭雲譎,忽略了權力的能量,沒有一個高度集中權力的政權,和精銳部隊,一切都是徒勞,一腔熱血終將流盡。

不論成敗,戊戌變法利弊衡量,還是積極意義在前,轟動中國的啟蒙運動,推動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為以後的革命,提供了血液,有利於民族資本和文教的發展,也為我們後世提供了深刻的教訓。


溫子哩


變法失敗原因主要是:第一政革維新派力量小,守舊派勢力強大。第二民眾對改革派不理解,不支持包括各級官員即沒有民眾支持的基礎。第三皇帝本人沒有實權,權力掌握在守舊勢力手中。綜合以上失敗原因與時機成熟與否沒多大關係。如果說成功以後對國民生計是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從根本上改變不了清滅亡的命運,因為這種改良主義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清王朝的衰亡。只有通過革命手段徹底改變中國命運,才能使國家興旺發達,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生活。


厚德載物83860


戊戌變法失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慈禧太后及朝廷中的保守派的阻撓。變法本來就應該是自上而下的過程,上面思想不統一,改革是不會有好的結果的。就好比王安石變法,宋神宗去世後,支持變法的最上層沒有了,最終還是失敗了。

戊戌變法如果成功,那麼中國在政制上可能會走向君主立憲制,經濟和軍事方面向歐美和日本學習,資本主義在中國進一步發展。但是如果清朝統治者捨不得放權,只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不動搖根本,可能改革遲早進行不下去。


歷史出家人


清朝從1898年1月開始的戊戌變法搞了103天,以戊戌六君子死難,康梁奔逃去國而告終。

那麼,“戊戌變法失敗主要是時機不成熟嗎?如果成功對國計有哪些積極意義?”

對於清末的戊戌變法的研究,著眼點已經極其全面,但說到戊戌變法的失敗主要原因是不是因為時機不成熟所導致,在這裡,僅就此點先做出一個明確的回答和闡釋,嗣後,再回答其後的第二個問題。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清末戊戌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斷然不是因為時機不成熟,同樣,一切的改良或者更激進的變革都不會是等到水到渠成之後,才優哉遊哉的去發動。

開宗明義的說,清末戊戌變法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維新指導理論暨康有為新公羊學的不成熟性,甚至反社會性所導致。

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應該是康有為,而改頭換面的公羊學就是作為康有為維新理論的基本內核存在其中。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當中,儒家學說做為幾乎歷代封建王朝的正統王朝理論已經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儒家的學說與當世的理論變通都無不與所在的封建王朝所契合,它中庸、仁恕的主張是根植於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沃土之上,極具生命力與相當的張力。

可是,康有為的新公羊學一經當世,就做出一派要橫掃儒學,鄙睨孔孟的架勢,進而把儒家的經典著作考據為偽書。

這樣一來,特別是在傳統的中國,士子官宦,商賈軍兵,能有幾個人會贊同這樣激進的政治主張?幾千年的正統儒學灌輸教育,使得人們本能的牴觸這樣的維新理論,守舊一派越加對維新派大事攻扞,尤為遺憾的是,朝野上下很多同情維新派,甚至主張對大清朝進行變革的大小官僚因此也對維新派疑慮重重,不能認同康有為的這些維新理論與觀念。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解析,我們可以基本認定;清末戊戌變法的失敗不是時機的問題。

題主第二問大概是說,如果戊戌變法成功,會對國計民生有什麼影響?

假如說,康有為等人的戊戌變法得以成功,無非第一是光緒皇帝完全親政,第二是所謂的康聖人執掌國柄。

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首先,康有為會迫不及待的罷黜儒學,推行他推崇改革後的公羊學,隨之,挾天子之威,“以君權雷厲風行”,要幹什麼呢?有一點可以肯定,康有為的目光中沒有底層民眾,因為,在戊戌變法之初,康有為在上書光緒皇帝之時,就反覆提醒光緒皇帝,要小心底層百姓,防備他們“揭竿斬木,已可憂危”。

不依靠底層群眾,且沒有維新派自己真實的存在土壤,這樣,康有為還是要去大小山頭,新軍老營中間去斡旋,去依靠這些新老軍閥。

所以,掌握軍權的守舊派一旦翻臉,維新派隨時翻船。

而同為維新派核心人物當中的譚嗣同,其為人與詩文的確可稱雙絕,但是,在政治主張上確實幼稚已極,在與其老師歐陽中鵠的信函當中竟然聲稱,可以考慮將新疆、西藏、東北、蒙古等地盡賣與外國,取得錢財做為變法的資金,以是故,一旦所謂變法成功,誰能保證就能對於當時或者之後的國計民生有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戊戌變法的失敗不是因為時機不成熟,而是因為其指導理論的極度不成熟。

另外,即使戊戌變法在形式上成功了,但是,接下來的一系列綜合舉措未必會對於國計民生有所裨益,甚至會由於過於隨意和武斷導致一些其它莫測的情形出現。


文章是自己的好


變法失敗主要於:一,帝國沒有給予支持,新舊力量對比明顯不利於維新派;二,袁世凱的叛變;三:維新派的主要靠山光緒,名義上是已經親政的皇帝,但最高權力實際上依然為慈禧所壟斷.維新派在變法期間只掌握一種權力,即起草上諭權,除此之外,他們什麼也做不了主,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只能依靠上諭來推行變法新政,但百日維新中所下的上諭真正得到執行的其實很少.從嚴格意義上講,維新派始終沒有成為真正的改革實踐者.,並且維新派始終沒有認清光緒只是一箇舊統治秩序的維護者、改善者,並不主張把中國建成一個資產階級統治的君主立憲國家.雖然現實的危機促使他選擇了變法的道路,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實現他內心深處“君權至上”的理想.因此在發佈那麼多的上諭中,都沒體現維新派所要求的開國會、定憲法等主張。四:維新派過於激進,康有為在與老謀深算的榮祿談話時,竟然口無遮攔,提出:“殺二三品以上阻撓新法大臣一二人,則新法行矣.”這種不理智的策略,只能減少維新派的同情者和支持者,、齊頭並進的方針,在短短的103天時間裡,通過光緒頒佈了300多道變法諭旨,內容涉及各個領域.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使得原本對改革的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比較脆弱的中國社會各階層,更增添了對改革的反感與厭惡,改革的阻力陡然上升。所以失敗歸根結底不是時機不成熟,而是時機太晚,敵人已經太強,就算成功也無法抗衡。

當然無論成功與否,戊戌變法的意義在於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符合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具有進步意義,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激發了人民的愛國思想和名族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