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题都城南庄》:春光里最美的偶遇,有诗友却想改写这首诗

《题都护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春光里最美的偶遇,有诗友却想改写这首诗

上面这首《题都城南庄》是唐朝曾经任岭南节度使的诗人崔护,于京城长安考取进士落榜后,在清明节时长安城南郊的一处村庄游玩时所作。他在一家有桃花盛开的门口扣门讨水喝,这家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热情地端水给他喝。诗人喝水时,这姑娘笑吟吟的依着桃树望着他。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想起这位姑娘,情难自已 ,于是又去了那家门口想去寻找那位美丽的姑娘。可是院门落了锁,在掩映着怒放的桃花影里,令崔护惆怅不已。这是一个有艳遇故事的浪漫诗篇,令人向往,回味无穷。

这首诗的魅力何在?竟令千百年来人们传诵不衰。依白马看来,主要有两点比较吸引人们津津乐道的关注与讨论。

崔护《题都城南庄》:春光里最美的偶遇,有诗友却想改写这首诗

一是这首诗具有爱情故事引人入胜的曲折性。这首诗虽然是一首抒情诗,但是它具备爱情故事的特点。开头第一句赋予的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去年今日此门中。

诗人去年清明节来这里游玩儿,路过这家门口,而今年又来到了这户人家门外。令人不由得猜想什么原因让他这么旧地重游呢?这句作为绝句的发端,故设悬疑,引起人无限遐想。首句平平无奇,却如香饵诱人,让我们不由得好奇的读下去。

崔护《题都城南庄》:春光里最美的偶遇,有诗友却想改写这首诗

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崔护也没有说是一位女子笑靥如花,但我们已经猜想到了这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勾起了诗人的魂魄,令他向往不已,所以他再次来到人家门前。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崔护来到这户人家门口时,只见一树桃花在东风里灿烂绽放,却再也没见到那位姑娘。独立风中,他惆怅万千,即从袖中取出笔墨,在姑娘家的院门上题上了这首人面桃花诗。诗人崔护自是痴人,心意含春而姑娘不在,这让读者们也不由得扼腕叹息。整首诗以“桃花依旧笑春风”戛然而止,像小说里常以结尾而剧终,引发人们无限的想象。

崔护《题都城南庄》:春光里最美的偶遇,有诗友却想改写这首诗

第二个吸引人乐此不疲地讨论并关注这首诗的原因是该诗的写作手法别具一格。首先它采用了今昔场景的对比,给人以忽现忽隐的落差感,所谓距离产生美。再者诗中循环往复的写法。诗的第二句“人面桃花相映红”领起第三句第四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把“人面”和“桃花”分开来写,其实诗人着重于想见到那位美丽的姑娘,桃花只是一个陪衬而已。 没有那姑娘,即使十里桃花又有什么用呢?

唐朝以后诗人的绝句和律诗向来忌重字,但是在唐朝许多诗人的作品里却对此无忌,比如崔护这首诗直如讲故事一样,予层层春风般的相思与怅惘蕴含在这二十八个字里,让人丝毫不觉得重复字眼的的啰嗦,只觉得春意盎然中隐藏了万般的失落。

崔护《题都城南庄》:春光里最美的偶遇,有诗友却想改写这首诗

有诗友把这首诗的转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改为“十里桃林今犹在”,然后向网上的各位诗友求结句。首先这首诗属于七言绝句中平起入韵的格式。这位网友所出的第三句“十里桃林今犹在”也符合平仄规律,看来这位网友对于近体诗也是很熟悉的。

上面这位诗友一抛出这个问题,马上得到了广大诗友的响应,来作答的竟然有三千多人。白马也作了两个对句,分别为两首诗如下:

《对句一》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十里桃林今犹在,

一枝莺泣湿春风。

《对句二》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十里桃林今犹在,

门前独坐崔相公。

《对句二》中的“崔”字稍微出律了。关于这位诗友所出求对句问题,各位诗友有没有更好的对句呢?白马热烈欢迎诗友们来对讨论。

崔护《题都城南庄》:春光里最美的偶遇,有诗友却想改写这首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