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前朝被"捧上天"的灵州,为何宋朝初期却要被放弃?

中国史的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网上总结所谓“强汉盛唐刚明”

,宋占了一个“富”字,熟悉历史的人应该还知道另外一个称谓,叫做“弱宋”。

说宋人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说宋人弱,确是恰如其分。开国之初,搞不定燕云十六州不说,连党项人这种地方势力也搞不定,最后不得不放弃西北的战略要地灵州,最终成为困兽,这次就说说这段历史。

一、 为什么灵州在双方眼中地位差别如此之大

银川平原是河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惯上称为“西套”,是中原王朝与西北地区交接的一个核心区域。灵州位于宁夏平原的南部,西倚贺兰山和牛首山,东临黄河,北控河朔,南引庆原,西连河西走廊。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中国历史上西北战略格局中的枢纽地位。

怪哉|前朝被

从汉代以后,灵州一直是控制西北的军事要地,是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而隋唐时期,灵州的地位更是空前提高,平定安史之乱朔方军的节度使治所就在灵州。

但是要说起灵州在宋朝时的地位,还是比较尴尬的,原因就是北宋的注意力始终在北方,对于西北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正是这种国防战略上的忽视,导致灵州最终被迫放弃。而所有的这一切,还是要从党项人的割据开始说起。

1、 党项人对灵州势在必得

建立西夏的李氏其实是不姓李,而是姓拓跋。在唐朝末年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拓跋思恭表现活跃,被唐王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统领银、夏、绥等五州,赐姓李。宋王朝建立后,赵匡胤对党项人以羁縻为主,换取李氏称臣。

到了宋太宗时期,定难军留后李继捧迫于内乱的压力,献出四州八县,正式归附。但是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却不愿意受制于宋廷,割地自立对抗宋廷。李继迁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屡败屡战,还取得了辽人的支持,在平夏地区有不小的影响力。

但是李继迁也面临一个问题,向东发展不太可能,毕竟有北宋的重兵防守;只能向西发展,收复祖宗的五州之地,占据宁夏平原,控制河套地区,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向西发展,必须把灵州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李继迁把灵州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为之不懈的奋斗多年。

2、 在北宋,灵州的地位尴尬

怪哉|前朝被

灵州与李继迁的夏州相邻,能够有效的牵制和威慑李继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从北宋的疆域地图上看,灵州只是一座孤悬于河套南部的边陲城池,在整个西北边防算不上重要。它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两点:防范党项人向西扩张;威慑河陇地区的蕃部,保护丝路。

比起北方辽国带来的沉重压力,单就党项人来说,灵州显然够不上战略核心要地。党项人和蕃部的势力,显然还没有强大到让北宋中枢为之不计代价倾斜资源的程度。在李继迁逃亡以后,北宋对他的势力也谈不上重视。

毕竟初期一个知州就能把李继迁打得落花流水只身逃亡,这种势力确实还轮不到中央来操心。

而对于宋人而言,西域的贸易通道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从唐朝后期开始,由于内地长期战乱,对外贸易已经由陆地逐渐转向了海上,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贸易通道,很大意义上是作为马匹交易市场而保留的,这也是主张保卫灵州的官员主要的论据。

最重要的是,灵州在战略上不是核心,却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北宋常年在这里驻军数万人,所有的辎重消耗都要从关西地区运送过去,而灵州与作为后方环庆却相隔数百里的沙漠。

在防御地形上没有环庆的地理优势,灵州本身也不是坚固如金汤铁铸的城池。这样一个城池,对于北宋而言,与其花费巨大的代价守卫,还不如退回去直接在环庆地区设防,从财政上说更加合理。

二、灵州的游击战

公元985年,李继迁攻破银州后,就开始信心十足的谋划夺取灵州,作为向西拓展的跳板。

1、 双方在宋军弱点上达成一致

怪哉|前朝被

李继迁之所以这么有信心,除了他得到了辽国的大力支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觉得自己抓住了灵州宋军最大的弱点:孤城难守。

灵州东边是李继迁的人马,西部是游牧的回鹘、党项部落,北边有不少吐蕃人在活动,唯一能通关中南边也道路不靖。如果能持续不断的骚扰辎重部队,让灵州数万宋军断绝粮草,城池就必定不攻自破。

道路艰险,粮草运输困难而且损耗极大,在这一点上北宋方面是认同李继迁的判断的。灵州后勤难以自足,主要依靠关西地区。

但是关西由于战乱破坏严重,早已不堪重负。户部使张鉴曾经去过环州,办理护送辎重去灵州的事宜,对此有切身体会。因此他认为舍弃灵州,能有效减轻关西地区的负担,从而避免引发大规模的民变。

2、 李继迁游击战的成果

基于宋军的弱点,李继迁贴身打造了一套战法,那就是专门袭击宋军的辎重队伍,从外围断绝灵州的物资供应,同时联合辽国在北方施加军事压力,不断发动进攻。

公元996年,李继迁在蒲洛河袭击护送灵州军粮的宋军,不但夺取了大量的军粮,还歼灭了数千宋军。趁着这股势头,李继迁围困灵州一年有余。

这种打法显然是相当成功的。即便作为中央帝国,北宋也无法承担这样的损耗,既不能就地补给灵州,又不能处处设防,一时间陷入了两难。

怪哉|前朝被

况且北宋刚刚扑灭了王小波李顺发动的农民起义,国库里差不多能跑老鼠了,而军队也疲敝不堪。但这一次围攻激怒了北宋朝廷,宋太宗发动五路大军进讨平夏地区,打算给李继迁一个教训。

三、放弃灵州

遗憾的是,这五路大军并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宋太宗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即便是有“高粱河车神”的经历,并不代表他能随便认输。他继续在调兵遣将,为下一次进攻积极做准备。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个关键时刻他却驾崩了。

1、宋真宗的纵容

按传统来说,宋真宗应该继承太宗遗志,毕竟古语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但是宋真宗不打算这么干,毕竟北方的压力已经让他快喘不过气来。很快就有大臣建议把党项人原来的五州之地赐还给李继迁,意图平息西北边患,通过这样的绥靖政策来拉拢李继迁。

北宋君臣的意图很明显,只要李继迁不继续再捣乱,那么西北让给他其实也无妨。毕竟灵州那一片道路艰险,赋税上没有什么收益,中央财政还必须倒贴。养几万的兵在那里,不但财政赔钱,关键是极大的影响了北方防线的稳固。

怪哉|前朝被

2、一锤定音

赐还五州,这对于李继迁来说是一个示弱的信号,说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平添了五州之地,如虎添翼的李继迁马上发动两次大规模袭击,策略仍然是堵截宋军的粮饷。

公元1001年九月,李继迁攻破了黄河南岸的五座城寨,让灵州彻底成为一座塞外孤城。公元1002年三月,在辽国的支持下,李继迁集结重兵再次进攻灵州。这一次他终于得手了,获得了向西发展的基地。

而北宋方面,完全没有收复失地的打算,大伙拨拉一下算盘,谁也不想做赔本的买卖。灵州嘛,就算了吧,反正留着也是一个大包袱。如果再花力气去夺回来,这个包袱又背了回来,显然不合算。

但是北宋君臣没有想到的是,党项李氏最后居然尾大不掉,北宋最终还是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西夏立国后,从侧面骚扰北宋。由此带来的巨大消耗,让北宋朝廷不堪重负,即便反复对西北用兵,仍然没有达到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的集体短视行为。

四、小结

宋太祖立国,虽然走的是先吃肉后啃骨头的路子,但是总体还是进攻为主。但是正是这种先易后难策略,让北宋立国有了取巧的嫌疑,所以缺乏啃硬骨头的韧性。

怪哉|前朝被

北宋实际上一直没有重视李继迁,而北方辽国的威胁,尤其是高粱河失败,让北宋上下如坐针毡。在与北方辽国两次较量都失败后,宋太宗也是雄心不在,进入全面防守的保守心态。

这正是北宋初期国防战略巨大弱点:没有拿回燕云十六州,导致国防战略上始终被动。

正是这种保守心态,导致后来北宋上下对李继迁的认识出现很大的偏差,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最终立国初期就丢失了灵州这个重要的据点。这是导致党项人坐大的根本原因,李继迁正是钻了这样一个战略上的空子,才在西北生生的为西夏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这一点上说,弱宋确实名副其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