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縣:扶"窯"直上九萬里

武宣縣:扶"窯"直上九萬里

陳德仁 文\\圖

1月1日,"山水暖你·壯鄉等你"武宣縣2020年鄉村遊暨碼頭村窯食文化美食節活動迎來如潮遊客。人們在大快朵頤那鮮美的窯烤美食時情不自禁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砌土塊,燒窯火,品野味這一系列窯文化為什麼能得到百姓喜愛並得以迅速傳播?它的前世今生又是怎樣的呢?

深挖寶物浮謎底

2019年3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東、廣西30多名考古專家前往武宣縣勒馬古城遺址,對近700件窯址、瓦片、瓦當以及陶瓷器等文物進行調研。考古項目負責人說,出土的"中溜丞印"銅印章說明,"勒馬漢城"是秦桂林郡、漢鬱林郡所屬的中留(溜)縣故城。遺留的瓦片、燒土中發現的"布山"銘文陶片顯示,它是鬱林郡治所產器物輸入到了中溜縣的重要證據。

這些琳琅滿目的出土寶貝經專家鑑定,武宣窯文化源自距離現在已有2200多年的秦朝!

1月3日,在國家考古評選辦公室公佈的名單中,"武宣勒馬秦漢古城有望成為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成了熱議和刷屏的年度大事。

其實,在距離勒馬秦漢古城上游十多公里的舊縣村,早就發現了唐武德四年(621年)建的武宣縣城舊城址。大量出窯的醬釉印花瓷、青黃釉和青花瓷器物殘片令人歎為觀止。

武宣縣:扶

勒馬秦漢古城古窯發掘遺址

武宣縣:扶

陳家嶺宋代窯址

武宣縣:扶

陳家嶺宋窯出土文物

武宣縣:扶

舊縣發現的唐代鎮邪物陶獅子

武宣縣:扶

秦漢古城窯製品瓦當

武宣縣:扶

秦漢古城窯製品制瓷碗

再往上溯十公里,在武宣城郊陳家嶺黔江邊密集著馬蹄窯和龍窯。 2019年12月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宣縣庫區被淹沒文物搬遷和發掘情況彙報》中說,從挖掘的7個宋代專燒碗、碟、缽陶瓷器的窯址來看,陳家嶺窯址分佈範圍廣闊、窯址密集,規模震撼。其中在江邊坡地上順地勢而建近100米長的龍窯,一次可裝燒2萬件瓷器。這一青瓷窯場的發掘,填補了武宣陶瓷史上的空白,為豐富廣西陶瓷史在中國窯文化的分量具有歷史性的現實意義。

大量瓷器和瓷窯在大藤峽上游武宣黔江一帶持續發現,證明了武宣在秦漢時期商品經濟就持繁榮景象。到了宋代,在繁華的集市周邊建設土窯燒造瓷器。除了生產居室的豪華家飾外,還大量生產廣大群眾日常生活的實用器皿。由此反映了武宣的窯文化達到了既有觀賞、收藏和藝術價值的高端精品,又有民間工藝瓷器的技術。加上黔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經由嶺南通向海洋的一條重要水路通道,中留——中溜——仙城——武宣縣一直處在扼守黔江水道關鍵的位置。武宣成了黔江一帶的政治中心,商業繁榮、商賈雲集的瓷器生產與集散地;更是廣西磚瓦窯業文化的發源地和傳承地。

傳承發展起新步

既然武宣窯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怎樣讓窯文化DNA與時代精神相融合,迸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武宣縣以挖掘、傳播、深耕窯文化為主題,組織作家協會、各種媒體開展了"走進武宣窯文化"採風,尋找身邊最美美術、書法、攝影展等活動。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舉辦了"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山水暖你·壯鄉等你"鄉村遊暨碼頭村窯食文化美食節活動。相關部門也創編了"窯"動抖音賽、"窯"美古渡口、窯美食文化、"窯"滾新年音樂會等一批窯食文化精品節目。貫穿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整個過程,促使了窯文化深入千家萬戶。為打造西南地區窯食文化的聚合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橋頭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武宣縣:扶

村民在排練舞蹈“窯“來幸福新生活

武宣縣:扶

窯美食展示

武宣縣:扶

在窯文化基礎上拓展的草莓種植業

2019 年 12月27日,繼上一年表彰了880個文明示範屯、脫貧示範戶、文明示範戶後, 縣文明委又授予 39 戶家庭為武宣縣"十星級文明戶"。令人感嘆的是,僅宋代龍窯的所在地武宣鎮陳家嶺村獲獎的就有4戶,而葉德凱、陳重軍又是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農戶。

蟬聯了文明示範戶和"十星級文明戶"的農戶葉德凱深有體會地說:"我們曉得做窯要'圓',燒窯要'紅'。各級黨委總結和引導大家積善行德、孝老愛親,選樹道德帶頭人這叫做人要'圓'。天長日久那些落後不會富裕的親鄰主動創業奔小康,很多人成為文明公益活動的先行人,這叫生活紅紅火火。"

去年12月31日,全縣首批鄉鎮幹部、醫院的白衣天使、奉獻在三尺講臺的教師、各系統部門的優秀骨幹在"創新、擔當、實幹""三型"幹部先進事蹟宣講報告會登臺演說。結合親身經歷和感受,多層次、多角度向現場300多人講述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奮鬥追夢、砥礪前行的事蹟。縣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幹部黃鐘鷹聽了體會頗深:"武宣不斷挖掘傳承本土窯文化,踐行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人文精神,為各項工作提檔進位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淬鍊了一批批艱難險苦衝在前、遇到責任勇擔當的黨員幹部,凝聚了團結拼搏向前的無形力量。"

精耕細作拓產業

2019年10月23日,一則公開招標公告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武宣縣在七星河黔江河口東啟動了大藤峽博物館建設項目。屆時,歷史文化、特色景觀、歷代文物三大展廳用生動的畫面,具體的實物,模擬的場景給八方遊客帶來又一個鮮活的旅遊景點。

而窯文化,早在勒馬秦漢古城,舊縣唐城,明代新城就已經以驚現於世的出土文物表達的淋漓至盡,成為震撼廣西的文化精品之一。

與此同時,武宣縣致力連點成片地打造窯文化產業。

碼頭村,這個位於黔江河畔風光秀麗的村莊,依據窯文化創立的文化產業園早已聲名遠播。

2015年,玉馬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開辦了玉馬農莊。遊客在桃花園裡一邊賞花拍照留影,一邊急不可耐地等待那香噴噴的窯雞窯紅薯上桌。儘管26個土窯有時還週轉不過來,遊客摸黑也要開燈吃上一塊美味可口的窯雞,隨後頰齒留香地一步三回頭地離去。

每到節假日,縣人大代表、來賓市三星級農家樂"碼頭人家"老闆陳英貴就忙的不可開交。馬蹄型的,龍型的砌窯方法都要親自指點。從窖身、窯頭、窯室、窯尾、火膛,以至於點火的要領,燒火的時間,升溫的速度,窯型、窯火對窯制食品的影響都講的通俗易懂,頭頭是道。

"大人小孩動手參加一隻雞從生料到熟食的窯制過程,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還增強了文化自信和家鄉的榮譽感,得到一種傳承窯文化的藝術享受。"帶了幾幫朋友來窯雞的柳州市遊客陳秋燕讚不絕口。

配合唱響窯文化"好聲音",武宣縣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將窯文化元素融入文化廣場、觀景長廊、戲臺、文化綜合樓、旅遊標識標牌等系列公共服務設施等小城鎮綜合整治的細節中。建立了14家農莊,組建了窯文化"農家樂"協會,建成了"窯文化"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窯文化催生了生態種養業的興旺。碼頭村民陳小良去年種了3畝的草莓賺了6萬元,嚐到甜頭的他今年擴種到4畝。由於忙不過來,請了30多個人幫工。大祿村支書大祿村支書王志和興奮的介紹,全村從單一種蔗延伸到水果採摘、鬥雞鬥狗、窯食文化、做壯家粑粑、篝火晚會、露營、企業團隊拓展等項目,村民每年增收200多萬元。

金碼農莊、河邊燒烤、老蔡農莊、碼頭人家等農家樂在歷年的壘窯比賽、"窯"滾音樂會、窯食"百家宴"等系列活動中脫穎而出。生態鄉村示範村、綠色村屯、4星級鄉村旅遊區、文明村等4個廣西區級榮譽實至名歸。武宣縣"碼頭文化的遺址、特色農業的樣板、生態旅遊的勝地、千年窯食文化的窗口"呼之欲出

正所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窯"直上九萬里,武宣的窯文化將如大鵬一樣,通過不懈傳承和創新發展,向世界亮起中國獨特的窯文化名片。

武宣縣: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