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吃灶糖,記得嘴甜說好話兒

農曆臘月二十三,常被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北方,稱為“小年”,也叫祭灶節。

小年距離除夕僅有七天。小年夜一過,整個華夏大地便通通進入了張燈結綵、紅紅火火的“春節模式”。

中國的傳統節日多與天上的神仙,和地下的美食有關。那麼小年這天,有什麼傳說?可以嚐到哪些節日美食?小年又為什麼被稱為祭灶節呢?

那就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小年夜的主人公——灶王爺的動人傳說吧。

小年到,吃灶糖,記得嘴甜說好話兒


上天言好事的灶君

灶王爺,又被稱為灶神、灶君、司命帝君。這位神仙雖然名頭不少,但在我國的整個神話體系中,他的級別實在算不上仙界中的什麼“大官兒”。但在中國民間,這卻是一位身份尊貴,地位特殊,極受百姓尊敬和重視的神仙。

原來啊,在灶君的身上,有一個其他許多神仙都沒有的“特殊待遇”,那就是每年一度的帶薪之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俗話說: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灶王爺作為民間傳說中的“一家之主”,他總會隨身攜帶著一本“善惡簿”,通過觀察每家每戶每個人的言行舉止,一一記錄。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他就奉旨離開人間,面見玉帝,向他彙報民間家家戶戶的具體情況。每年的這趟述職之旅為期一週,一直到隔年的正月初一,灶王爺才結束行程,離開天庭,再度返回人間。所以灶君神位的兩邊通常會貼著一副對聯: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小年到,吃灶糖,記得嘴甜說好話兒

但其實除此之外,灶王爺在民間地位特殊,極受百姓信仰可能還有著另一個原因。話說在大年初一,跟著灶王爺一同來到人間的,其實還有天上許多其他的神仙。過完年,灶王爺在送走同僚後,依然繼續留在人間,陪伴著每家每戶,直到下一年的臘月二十三,才會再次告別,開始自己每年一度的“述職”之旅。

灶王爺常年陪伴著人們,人們自然對他感情更深,也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儀式,去向他表達自己的感恩與敬意。

小年到,吃灶糖,記得嘴甜說好話兒

送給灶君的粘牙糖

南宋詩人范成大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祭灶詞》,這首詩詞對當時民間的祭灶儀式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從詩詞首句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的祭灶儀式還是在臘月二十四舉行,此後中原大部分地區才慢慢將祭灶儀式放在臘月二十三進行。但不管在哪一天,人們辭舊迎新,祈盼幸福的美好願望都是一樣的。

除了范成大詩詞中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美味供品,傳統的祭灶儀式還離不開一樣香甜粘牙的小糖果,那就是魯迅在《庚子送灶即事》一詩中所寫的“膠牙糖”,他在《送灶日漫筆》中又稱其為“膠牙餳”。其實這種糖果,就是被民間稱為“灶糖”,也叫“關東糖”的著名甜食。

小年到,吃灶糖,記得嘴甜說好話兒

在小年祭灶的時候,人們一定會準備一大盤又甜又粘的灶糖。一是為了讓灶王爺吃完灶糖嘴巴變甜,到了天上述職彙報時,只講好話不言惡事;二是想用這種粘牙的糖,粘住他的嘴,讓他在彙報時也無法說出自己的壞話來。上文提到的“上天言好事”,其實就是取意於此。

其實這種真摯動人的傳統,一面反映了我們中國人根植於骨子裡的幽默與聰慧,另一面也反映了民間百姓對天上神祇既懷有敬意,卻也不失柔情與親近的和諧關係。

小年到,吃灶糖,記得嘴甜說好話兒

小年夜的那些人間美味

論隆重度,論知名度,小年自然比不上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這幾大中國傳統節日。但說起食俗,小年夜的人間美味,可是一點兒都不遜色於以上這幾位節日大佬。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最為著名的灶糖,全國各地人民在小年這天必吃的食物,其實也都不盡相同,各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

俗話說:北方人過節=吃餃子。在這個更流行於北方的傳統節日,餃子在諸多北方人的飯桌上,自然也是不可缺席。特別是北方民間還有一句話——送行餃子迎風面,北方人認為小年夜吃餃子,還有給灶王爺送行的寓意所在。


小年到,吃灶糖,記得嘴甜說好話兒

在山東省魯西地區,當地民間則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到農曆臘月二十三,魯西家家戶戶都要蒸粘糕吃粘糕。其實這個食俗的意義跟灶糖是基本一致的,粘糕跟灶糖一樣,又甜又粘,想要粘住灶王爺的嘴,不用灶糖用粘糕也沒問題。

來到我國華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武宣和桂平等地,人們則喜歡在小年這天製作米餅。當地的這種米餅是以糯米粉作為主料,把花生、芝麻和白糖摻入其中作為配料,再用模具將它們打製成一個個的圓形餅狀,最後經過高溫蒸制而成。這種小米餅不僅吃起來別有風味,還有著“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

廣西的省會南寧則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當地新年吉祥的象徵,南寧民間一向流傳著“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的俗語。但臘月二十三的年粽和傳統端午節的端午粽是不大一樣的,年粽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粽葉,包著的是糯米,糯米中摻著的餡兒是綠豆和豬肉。


小年到,吃灶糖,記得嘴甜說好話兒

貴州地區習慣的是殺年豬過小年,當然發展到這個時代,這個場面在當地也已是不可多見了。但小年一到,許多人還是會到農貿市場上,挑選出一塊最鮮美嫩滑的肥豬肉,將其精心地蒸煮至熟,再熬製成湯,配上滿滿的一壺美酒佳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塊品嚐這道甘旨可口的節日美味。

除此之外,南方許多地區的人都喜歡在小年這天吃蒸年糕。在南方,年糕有著四方進寶的好寓意。而且年糕通常是塔狀,還象徵著來年的日子蒸蒸日上,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其實不管小年這天人們吃的是什麼,總而言之都代表著一個共同的美好祈願——家和萬事興,國盛天下平

小年到,吃灶糖,記得嘴甜說好話兒

己亥小年馬上就要到了,你有什麼特別的過節打算嗎?你的家鄉有傳統而熱鬧的小年氣氛嗎?不妨問問家中的老人,聽聽他們在過去歲月中那些美好動人的小年往事,找找也許已塵封在你記憶當中,那最珍貴而幸福的濃濃年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