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吃灶糖,记得嘴甜说好话儿

农历腊月二十三,常被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称为“小年”,也叫祭灶节。

小年距离除夕仅有七天。小年夜一过,整个华夏大地便通通进入了张灯结彩、红红火火的“春节模式”。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与天上的神仙,和地下的美食有关。那么小年这天,有什么传说?可以尝到哪些节日美食?小年又为什么被称为祭灶节呢?

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年夜的主人公——灶王爷的动人传说吧。

小年到,吃灶糖,记得嘴甜说好话儿


上天言好事的灶君

灶王爷,又被称为灶神、灶君、司命帝君。这位神仙虽然名头不少,但在我国的整个神话体系中,他的级别实在算不上仙界中的什么“大官儿”。但在中国民间,这却是一位身份尊贵,地位特殊,极受百姓尊敬和重视的神仙。

原来啊,在灶君的身上,有一个其他许多神仙都没有的“特殊待遇”,那就是每年一度的带薪之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俗话说: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灶王爷作为民间传说中的“一家之主”,他总会随身携带着一本“善恶簿”,通过观察每家每户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一一记录。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他就奉旨离开人间,面见玉帝,向他汇报民间家家户户的具体情况。每年的这趟述职之旅为期一周,一直到隔年的正月初一,灶王爷才结束行程,离开天庭,再度返回人间。所以灶君神位的两边通常会贴着一副对联: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小年到,吃灶糖,记得嘴甜说好话儿

但其实除此之外,灶王爷在民间地位特殊,极受百姓信仰可能还有着另一个原因。话说在大年初一,跟着灶王爷一同来到人间的,其实还有天上许多其他的神仙。过完年,灶王爷在送走同僚后,依然继续留在人间,陪伴着每家每户,直到下一年的腊月二十三,才会再次告别,开始自己每年一度的“述职”之旅。

灶王爷常年陪伴着人们,人们自然对他感情更深,也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仪式,去向他表达自己的感恩与敬意。

小年到,吃灶糖,记得嘴甜说好话儿

送给灶君的粘牙糖

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祭灶词》,这首诗词对当时民间的祭灶仪式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从诗词首句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祭灶仪式还是在腊月二十四举行,此后中原大部分地区才慢慢将祭灶仪式放在腊月二十三进行。但不管在哪一天,人们辞旧迎新,祈盼幸福的美好愿望都是一样的。

除了范成大诗词中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美味供品,传统的祭灶仪式还离不开一样香甜粘牙的小糖果,那就是鲁迅在《庚子送灶即事》一诗中所写的“胶牙糖”,他在《送灶日漫笔》中又称其为“胶牙饧”。其实这种糖果,就是被民间称为“灶糖”,也叫“关东糖”的著名甜食。

小年到,吃灶糖,记得嘴甜说好话儿

在小年祭灶的时候,人们一定会准备一大盘又甜又粘的灶糖。一是为了让灶王爷吃完灶糖嘴巴变甜,到了天上述职汇报时,只讲好话不言恶事;二是想用这种粘牙的糖,粘住他的嘴,让他在汇报时也无法说出自己的坏话来。上文提到的“上天言好事”,其实就是取意于此。

其实这种真挚动人的传统,一面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根植于骨子里的幽默与聪慧,另一面也反映了民间百姓对天上神祇既怀有敬意,却也不失柔情与亲近的和谐关系。

小年到,吃灶糖,记得嘴甜说好话儿

小年夜的那些人间美味

论隆重度,论知名度,小年自然比不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几大中国传统节日。但说起食俗,小年夜的人间美味,可是一点儿都不逊色于以上这几位节日大佬。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最为著名的灶糖,全国各地人民在小年这天必吃的食物,其实也都不尽相同,各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俗话说:北方人过节=吃饺子。在这个更流行于北方的传统节日,饺子在诸多北方人的饭桌上,自然也是不可缺席。特别是北方民间还有一句话——送行饺子迎风面,北方人认为小年夜吃饺子,还有给灶王爷送行的寓意所在。


小年到,吃灶糖,记得嘴甜说好话儿

在山东省鲁西地区,当地民间则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鲁西家家户户都要蒸粘糕吃粘糕。其实这个食俗的意义跟灶糖是基本一致的,粘糕跟灶糖一样,又甜又粘,想要粘住灶王爷的嘴,不用灶糖用粘糕也没问题。

来到我国华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武宣和桂平等地,人们则喜欢在小年这天制作米饼。当地的这种米饼是以糯米粉作为主料,把花生、芝麻和白糖掺入其中作为配料,再用模具将它们打制成一个个的圆形饼状,最后经过高温蒸制而成。这种小米饼不仅吃起来别有风味,还有着“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广西的省会南宁则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当地新年吉祥的象征,南宁民间一向流传着“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的俗语。但腊月二十三的年粽和传统端午节的端午粽是不大一样的,年粽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粽叶,包着的是糯米,糯米中掺着的馅儿是绿豆和猪肉。


小年到,吃灶糖,记得嘴甜说好话儿

贵州地区习惯的是杀年猪过小年,当然发展到这个时代,这个场面在当地也已是不可多见了。但小年一到,许多人还是会到农贸市场上,挑选出一块最鲜美嫩滑的肥猪肉,将其精心地蒸煮至熟,再熬制成汤,配上满满的一壶美酒佳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块品尝这道甘旨可口的节日美味。

除此之外,南方许多地区的人都喜欢在小年这天吃蒸年糕。在南方,年糕有着四方进宝的好寓意。而且年糕通常是塔状,还象征着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实不管小年这天人们吃的是什么,总而言之都代表着一个共同的美好祈愿——家和万事兴,国盛天下平

小年到,吃灶糖,记得嘴甜说好话儿

己亥小年马上就要到了,你有什么特别的过节打算吗?你的家乡有传统而热闹的小年气氛吗?不妨问问家中的老人,听听他们在过去岁月中那些美好动人的小年往事,找找也许已尘封在你记忆当中,那最珍贵而幸福的浓浓年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