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为何有3本被删掉?

情授


“七大名著”为何有3本被删掉?

说起我国的名著,大家伙第一反应想到的肯定就是“四大名著”,但是大家伙应该不知道其实最早的时候是“七大名著”因为其中三本不适合大众们阅读,所以给删减了三本,最终成了咱们现在所熟知的“四大名著”。

被删减掉的三本书分别是《金瓶梅》《聊斋志异》还有《儒林外史》

我相信这三本书《金瓶梅》大家伙肯定是最能够耳熟能详的吧,这本书被踢出去,属实合乎情理哈,我就不多解释了,各位自行理解吧。

但是为什么《聊斋志异》会被删减掉呢?因为聊斋志异讲的都是各种神仙狐鬼精魅故事,而且《聊斋志异》还经常被翻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都是爱情故事。你说总不能上课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讲各种鬼怪狐仙和人谈恋爱的故事吧,而且这样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还有《儒林外史》,“范进中举”这个文章大家在课本中肯定学过吧,这就是出自于《儒林外史》中的,正是因为这本书对官场和当时社会的黑暗的讽刺。

因为这三本书会对青少年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最后给提出去了。


易乎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四大名著我们都知道,分别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有人说明清时期其实是由七大名著的,为什么后人只记得这四本呢?那另外的三本又有些什么呢?

一、《金瓶梅》

《金瓶梅》是明朝时期由兰陵笑笑生所著的一部人情题材的小说,题目由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组成。描述了官僚、富商和恶霸这些势力对人民的迫害,以及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人心的炎凉和麻木。但是到了清朝因为内容原因,被康熙列为禁书。

二、《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也就是我们说的《聊斋》。“聊斋”原本是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先生家中书房的名字,这本书主要记录了蒲松龄在这间书房中的所思所想,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聊斋志异》。这本书以灵异的故事侧面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腐败,表达了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支持自由恋爱的思想。

三、《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讽刺八股科举制度的长篇小说。

除了《金瓶梅》是因为内容不雅所以被列为禁书,这两本在当时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两本书,都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所以清朝末期的时候也是有“六大名著”这个说法的,并且还很流行。但是到了民国时期,也许是当时的人对于四这个数字有什么执念吧,比如说有四大发明和四大天王都是“四”,所以这两本也被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删掉了。


江水趣谈


“四”在中国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很多东西都喜欢并列四个,比如四大发明,四书五经,四大天王,四库全书,而中国的传统名著本来是“七大名著”,后来也成为了“四大名著”,之所以有三本被删掉,除了“四”的魔力之外,还因为其他三本和中国的传统统治思想不符,所以被官方打压了。

被删掉的这三本书分别是《金瓶梅》《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三本书为何被删掉呢?

《金瓶梅》

《金瓶梅》是根据三个女主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人各取了一个字而来,被列为明朝“四大奇书”之首。这本书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根据《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为题材创作的章回小说,描写了奸商恶霸西门庆的发家史,以及他的好色史,借西门庆这个小家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政府的腐败。

这本书之所以被禁,一方面是因为它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太直接,太敏感,影响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另一方面,书中描写了大量的男女间的“性”,这在当时的封建思想中格格不入不如。

毛泽东评价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和被压迫者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

带领人民群众翻身做主的人都认可了《金瓶梅》地位,可见封建政府为何要打压了。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代学者蒲松龄所著,描写了各种离奇故事和狐鬼传说,小时候看电视可没少受到这些故事的惊吓,但也看的津津有味。作者正是借这些故事抨击了社会的黑暗,科举的腐败,政府的无能,体现出强烈的反抗思想。

这本书之所以被打压是因为:

  • 一是这本书描写的爱情故事都冲破了传统的婚姻观念,颠覆了大家的爱情观,与传统文化不符;

  • 二是严厉抨击了腐朽的科举制度,直接深刻描写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摧残。
  • 三是它含沙射影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暴,对人民的压迫,威胁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近代文学家郭沫若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本书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难怪封建政府会严格打压。

《儒林外传》

《儒林外传》代表了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后人评价颇高,在国际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与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相提并论。

我们所熟知的“范进中举”就是出自《儒林外传》,这个故事深刻讽刺了科举制度死板和腐败,书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数不胜数,都是通过这些小人物反应出社会问题。

这本书之所以被禁,一方面是因为它通过刻画了很多深入人心地人物,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虚伪,对封建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深刻的嘲讽和抨击;二是它开创了讽刺流派,产生了很多讽刺小说,对封建政府形象产生影响。

这三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不管是文学创作,人物描写还是影响地位,都与四大名著不遑多让,只是他们与四大名著来说,揭示的问题更直接更露骨。

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后来的文字狱,封建政府对思想管理非常重视,这三本书自然也就只能在私下流传了。


指数空间


第一,《金瓶梅》是一部少儿不宜的书。这部书里面有很多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内容,于是自成书之日起,这部书就多次被列为禁书,所以在社会上传播的不是很广泛。

所以这部书逐渐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名气也不如其他几部书的大。而且从艺术成就上来说这部书不如《红楼梦》,所以有了《红楼梦》就不需要再弄一部内容存在很大争议,艺术水准也相对差一些的书了。

第二,《聊斋志异》是一部讽刺小说,但是都是借用这些花妖狐媚的故事来讲述人情世故,刻画人物形象, 表达爱恨褒贬,其中存在大量的神仙鬼狐的故事,这和《西游记》在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复,再说其中鬼魅故事太多。

而且都是短篇小说,和其他几部书相比体裁上不统一,所以也就从这些书当中删去了。虽然删去了但是这部书的价值还是很高的,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三,《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十分相似都是讽刺小说,不过《聊斋志异》是借鬼狐的口说人类的话,用的是曲笔。


林忆电台


被删掉的三本名著,即:《金瓶梅》、《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明朝的冯梦龙,曾把《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和《西游记》四本巨著列为四大奇书。虽说《金瓶梅》的文学艺术价值可能超过现在的四大名著,但由于《金瓶梅》并非能够雅俗共赏的著作,因此,清朝的康熙皇帝就将这本书列入禁书范畴。

当《金瓶梅》被列为禁书后,也就从四大奇书中被剔除了,而在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则当仁不让地占据了这个位置。

不过,在康乾时期,还出现了两本奇书,分别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两本奇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曹雪芹的《红楼梦》。

于是乎,在清末民初,就有了六大奇书或者六大名著的说法,还曾流行一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作为第一批小说名著正式出版,而《水浒传》和《西游记》也在不久后出版,这四本名著就形成了一个系列的丛书。

当时人们比较热衷于定义“四大”,所以,这四本书就被人们称为“四大名著”。

由于《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四大名著不是同一时期出版的,而且也不是同一系列的丛书,所以就没有归入“四大”的范畴。

至此,原本的七大名著,“金聊儒”因为各种原因被删掉,到现在,就只剩下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以至于“金聊儒”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和“水三西红”相媲美。


金兔历史


1.《金梅瓶》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以前也是一个思想十分封建的国家。《金梅瓶》所讲述的太过于前卫,人民难以接受。

2.《聊斋志异》其中的妖魔鬼怪。让人觉得太过奇幻。会导致人们去效仿。修仙什么的。

3.《儒林外史》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科举制度是我国当时唯一的政治手段。这部书会让当时的人们对科举产生厌恶感。


夏颜商


人民看不懂可能是其中最大的原因,当然这其中《金瓶梅》例外。

鲁迅的观念:“穷人没有时间之乎者也”。

1、先说文字

封建社会思想禁锢,等级森严,人们从出生就被分为三六九等,作为农业大国,各个朝代的农民、贩夫、走卒们都只能够个温饱,穷是根深蒂固了的。

穷就念不起书,更没时间念书,所以市井小民的白话文就应运而生。

七大名著中《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金瓶梅》都是以白话文流传于世。

通俗易懂是它们能够脍炙人口的原因,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理解并谈论。

而《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因为文言文,受众反而被局限在了士林和官宦人家。自然就首先被踢出四大名著行列。

2、再说内容

虽然贫穷,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总是如春天的野草般焕发勃勃生机,这生机里就能孕育出许许多多的故事、传说。

七大名著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民间故事的成分,但是故事反应的内容则大有区别。

已有的四大名著内容之评汗牛充栋,也不需要我来多此一嘴。我们来看另外三部名著。《金瓶梅》中国人对于床第之事向来讳莫如深,直至今日“扫黄”还是一项重要社会工作,更有小夫妻因在家中看黄片被请去警察局喝茶的事例在先。

对于《金瓶梅》也不用多说什么了,禁,必须禁。

《儒林外史》利益腐蚀人心的官场厚黑学,官本位思想的抽骨扒皮之作,当官的人、文化人总对它爱不释手,但是对于劳苦大众来说,似乎离得有些太远了。

缺少了大众的喜爱,《儒林外史》便只能如阳春白雪般受到文化人的喜爱了。

《聊斋志异》,初看聊斋就是人妖之恋,写神怪,《西游记》比它技高一筹。但是讽刺人性聊斋志异一马当先,和鲁迅的文章一样,它们总是能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神怪比不上《西游记》,看多了还会让人冷汗满背,大众看书更多的就是图个乐呵。《聊斋志异》乐不如西游,还得到一肚子气,还不如去看《西游记》。

四大名著就是中国人的大众文化,而大众更多耕读传家的穷苦人,没有余闲之乎者也。

因为文字的亲近性具有无以伦比的魅力,带有烟火气的内容更给人们言谈中带来快乐,既然如此四大名著也就水到渠成。


auvya


“七大名著”为何到最后成了“四大名著”?

从小我们就知道我国有四大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但在这之前是有七大名著的。由于一些原因,其中有三部小说被删除了,所以目前只说四大名著了。

其他被删除的三部书就是我们也是比较熟悉的《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金瓶梅》这三部。这三部书中的二部被删除的原因是被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政权需要,被列为禁书,不让大众百姓观看。下面让我们就来了鲜一下这三部书小说。

1、《金瓶梅》。

《金瓶梅》,这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由兰陵笑笑生写就而成。

《金瓶梅》的书名是由这部书中的三个女主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名字各取其中一字而成的。这部小说的故事是由小说《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一段变化演绎来的。它通过对西门庆所代表的黑恶势力,以及他的家庭糜烂生活的描述,揭露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和政治腐败,具有比较深刻的研究价值。自成书以来就一直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

《金瓶梅》小说里在描写男女之事的情节上过于渲染和露骨,因此,一直被政府被列为禁书。

2、《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由我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小说集共有491篇小说,书的主要内容是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极大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强力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愿望。书中还描写了很多爱情方面的内容,通过传说印花妖狐魅和人之间的恋爱情感,充分表达了当时人们对自由的爱情向往。

但《聊斋志异》的故事,揭露的是当时社会的科举和社会政治制度。触动了统治阶级的神经,因此,《聊斋志异》同样被统治阶级列为禁书。

3、《儒林外史》。

清代小说《儒林外史》是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全书一共五十六回,小说主要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败、以及科举的弊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护摧残。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由于小说采用了比较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这部书一直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代表。

不知为什么《儒林外史》没有被清廷政府列为禁书,这也是比较出乎人们意料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儒林外史》和其他二部一样也没能列入到四大名著之中。


D东哥


四大名著我们都知道,分别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被删减掉的三本书分别是《金瓶梅》《聊斋志异》还有《儒林外史》
我相信这三本书《金瓶梅》大家伙肯定是最能够耳熟能详的吧,这本书被踢出去,属实合乎情理哈,我就不多解释了,各位自行理解吧。
《金瓶梅》是明朝时期由兰陵笑笑生所著的一部人情题材的小说,题目由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组成。
明代冯梦龙将同为小说文学的四部巨著列为“四大奇书”,其中就有“水三西红”中的“水三西”,而当时“红”尚未面世,他所列的四大就是“水三西金”,其中的“金”就是金瓶。
不幸的是金瓶奇书可能并非能够雅俗共赏的著作,到了清代时这本位列“四大”的奇书被康熙列入禁书范畴,被禁掉之后此书也就从“四大”中被剔除淘汰
明清《水浒传》有100回本、115回本、120回本。明末才子金圣叹删去71回大聚义以后所有章节,并加上了“惊噩梦”的结尾,原第一回被改为“楔子”。
书名为《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这就是现在流传的71回本。
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不是禁书,我们的课本里曾经选有"范进中举"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来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作品《儒林外史》。但是这部小说的基调是讽刺,对社会黑暗面加以放大,忽略阳光面,传播的不是正能量,不能教人上进,传递的是消极的东西,所以不受清朝政府待见,虽然没有禁止,也被边缘化。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动炒币机器人


按照解题思路,应该是这样回答——

第一,“七大名著”是啥?
第二,“四大名著”是啥?
第三,为啥删掉了那三部?

其实这样回答也有问题——

第一,能够百度到的东西,就不值得再费笔墨;

第二,“四大名著”耳熟能详,“七大名著”其实并未有盖论。

下面说一下我的理解与回答:

第一,大家一定发现了,所谓的“几大名著”其实都指小说,而小说这种题材,是到了明清时期才兴盛起来。

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是固定模式,每一种题材都对应着当时的经济文化。

  1. 比如唐诗,大唐气象就是这么壮阔,怎么写怎么给力;

  2. 到了宋代,积贫积弱,文学表现上也有了曲折,写诗写不出那样的气魄了,转而写词,又成了高峰;

  3. 到了元代,写词也写不好了,只能作个曲子,其实意境也很不错;

  4. 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说书人,有些文人就把这些说书的内容整理出来,变成了小说。

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

第二,所谓“七大名著”,有一种比较广泛的说法是包含《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部。

其实在明清时期,小说很多,包括“三言二拍”,清代的《镜花缘》《老残游记》《孽海花》等,都是很出名的小说。

但能列为“名著”的,其实不那么多,就像现在演员(明星很多),但艺术家却不多一样。

我们来看“四大名著”,这几本书是可以翻来覆去读的,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收获,它的艺术性,文学性,反正各种性吧,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

——有多高,你看现代人有多不爱看,就知道它的水平有多高。

因为所谓名著,就是那些很厚的大家都愿意说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读的书啊。

相较而言,《金》《聊》《儒》虽然写得也不错,在自己的题材范围内很突出,但还是有一些限制。

比如《金瓶梅》,这可真不是一部禁书,它在风俗描写各方面,甚至为《红楼梦》提供了范本。而且这本书的主旨,其实是在一开始做这就说明了——“酒气财色皆伤人也”。

所以这本书是劝人从善的,他想从反面来给大家提供案例,结果没想到大家都去看故事了,都开始羡慕西门庆。

这或许也是小说的无奈,他想表达的事,最后却被故事夺取了注意力。

这也是小说家在古代“不入流”——甚至没在“三教九流”之中的原因,因为他老是要写怪力乱神,会把人教坏。

希望对大家有用,没用我也没办法了。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的新号:电影什么都知道,这个老号就用来做问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