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历史原因促使吴三桂打开大门放清军入关,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白羽居士


公元1644年,在亚洲东部这片大地上同时屹立着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这一年,分别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天命三年。

同样,在这一年,在关外拥有重兵的宁远团练总兵、平西侯吴三桂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自己的东家,大明王朝已经在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张献忠的大西农民军、皇太极的满清铁骑的进攻下,风雨飘摇。


此时的宁远城,已经成为远悬山海关外的一座孤城。昔日曾让关外枭雄努尔哈赤饮恨城下的关宁锦防线已经土崩瓦解,面对虎视眈眈的满清铁骑,吴三桂完全没有与之交锋的信心,他只知道自己必须尽快作出选择,以便能够保住自己到手的荣华富贵。

其实就在三年前,自己的顶头上司大明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自己的舅舅大明名将祖大寿已经战败投降了皇太极。面对前面已经投降的两位,吴三桂绝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接过两位之前的抗清大旗,继续为国坚守边疆;相反,前面两位的投降事迹倒是给了吴三桂提供了一条出路。

就在一年前,吴三桂就给自己舅舅祖大寿写了一封信,进行投石问路,这边皇太极就马上给吴三桂回信,坚定其投降信心。


接到对方老大亲自回信后,吴三桂估计开心极了,立刻收拾铺盖,带着弟兄准备跑到对方的阵营中去。可就在这时,皇太极驾崩了,对方的老板换成了六岁的福临,而幕后老板却是摄政王多尔衮,吴三桂的跳槽计划只得重新来过。

就在此时,远在北京的老板朱由检也极力拉拢自己的这位下属,平西侯的爵位就是在这个时候赐给吴三桂的。崇祯朱由检面对李自成的大军攻城,急召吴三桂进京勤王。然而吴三桂还在进京的路上时候,李自成已经攻陷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北京景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了。此时,失去依靠的吴三桂急需寻找新的主子,就在各方势力之间进行政治投机。


接管了北京城的李自成向吴三桂投来了橄榄枝,吴三桂心动了,毕竟自己的家人和财产都在北京城里。然而农民军在京城后,开始对城中达官显贵进行掠夺,吴三桂的家族也未能幸免。在听说到这个消息后,吴三桂的投降农民军的决心动摇了,开始积极与关外的多尔衮进行联系。

面对吴三桂的摇摆不定,李自成亲率大军向山海关开拔企图逼迫吴三桂投降。吴三桂一边与农民军周旋、假装投降,一边向多尔衮告急、寻求支援。

就这样,大顺农民军与大清铁骑同时到达了山海关附近,企图在双方之间左右逢源的吴三桂被多尔衮放了鸽子,面对农民军的强势进攻,吴三桂坚持不住了,终于彻底倒向了清朝政府。在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清军顺利入关,开始了对中原大地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


安定郡小书生


答:吴三桂打开大门放清兵入关,并非真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是有以下三方面的历史原因促成的:

公元166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 崇祯自缢身亡,明朝宣告灭亡。镇守山海关的平西王吴三桂失去靠山,处在大顺兵和清兵双方夹击和彼此的招降之中。但面临急迫的历史命运抉择,他最终投降了清兵,打开大门放清兵入关。

为什么吴三桂会作出这样历史抉择呢?

首先,清兵强大的军事压力促使吴三桂不得不降清。因为,从军事战略上来讲,当时,清兵已绕过宁远,打下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很快三座城池全部失陷,使吴三桂的宁远成为山海关外一座孤城,失去了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清兵近在迟尺,已经直接威胁到了自身安全。这时候,大顺军还在北京城,距离相对较远,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另外,从军事力量上来讲,入关前的清军非常强大,拥有精兵十余万,其中八旗军战斗力尤为强悍,因为八旗军作为满清一个世袭的武装集团,普遍都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尤其是那些祖辈“从龙入关”的旧满洲军人家族,更为勇猛顽强,所向披靡,素有“铁骑”之称,而吴三桂手中兵力仅有区区2万左右,战斗力亦相对较弱,故力量相差悬殊,决战远非清兵的对手。

其次,满清大力度的招降诱使吴三桂逐渐形成了降清念头。因为,从招降的时间来看,满清早在崇祯十五年就已经着手开展对吴三桂招降活动了。皇太极曾经致书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等人“因系将军之戚”所以厚待为话,要吴三桂归顺满清。此后,又利用吴三桂之兄吴三风及祖大乐、祖可法、张存仁、胡弘先、姜新、陈邦选等亲友关系,纷纷作书劝降吴三桂。后来,皇太极又亲自写信招降吴三桂,同时又命祖大寿继续写信劝降,甚至还承诺吴三桂“可以藩王及天下许之”之重贿。后来,吴三桂通过祖大寿转给皇太极一封信。皇太极回信说:“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次机会,殊可惜尔”。通过此封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吴三桂虽然处在犹豫不决阶段,但在满清许诺的重大利益面前已经开始动摇,暗中与满清眉来眼去,产生为自己留后路的念头了。大顺军则是从崇祯十七年才开始对吴三桂展开招降活动的,时间上比满清慢了二年,而且招降的方式仅为派人带白银4万两来犒赏吴三桂部官兵,力度上与满清相比,显然少得多。

第三,大顺军的霸蛮行为最终逼反了吴三桂决意降清。在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后,由于骄傲自满,放纵无束,导致了其手下大将刘宗敏擅自霸占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并扣押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大批达官显贵,严刑拷打,追缴军饷。这一系列突发的事件,最终促使原本动摇不定的吴三桂决意降清,成为吴三桂打开大门放清兵入关的导火线。

 



钱藏说钱


吴三桂放清军入关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窃以为,历来关于吴三桂降清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这只是文学家的艺术渲染,实际历史并不可取。吴三桂作为辽东将门世家,他的父亲吴襄、舅父祖大寿都担任过明朝的总兵,与当地的士伸交集颇深,崇祯十七年又被封为平西伯,身居要职,被崇祯帝寄于厚望,况且又在辽东与清廷的八旗兵打了十多年的仗,从尸山血海中可谓是一步步的成长成明朝的高级将领,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去为了儿女情长 去决定自己未来的政治走向呢?

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明亡之时, 吴三桂等人获悉消息,很快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 并且在前往北京的途中发布归顺大顺军的告示。这就说明在一开始,吴三桂并没有打算归顺清廷,毕竟李自成的大顺军与自己同是汉族,而且自己曾经的朋友同事都已经归顺了李自成,这样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但是很快,吴三桂行至河北玉田的时候见到了从北京逃出来的吴家奴仆,得到全家被抄没得消息,吴三桂立马改变主意,快速反击山海关已经投降李自成的唐通,重新夺回了山海关。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反差,戏剧性的一幕让人瞠目结舌。实际上这源于李自成对明朝官员“追赃助饷”所导致, 大顺军攻克北京后,为了获取民心, 向百姓允诺三年不纳粮。承诺一开,为了大军的军饷开支,就转而向明朝的官员追赃,严刑拷打之下,大量的白银被交出,同时使得自身在管僚地主阶层上失去民心,吴三桂也是大地主大官僚,本来他向李自成投降是为了名利爵位,眼下父亲却深陷大狱,老婆也成了刘宗敏的玩物,眼见自己的利益受损,吴三桂肯定是不能无动于衷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吴三桂叛“顺”是势在必行。再加上清朝之前对吴三桂的几次招降,吴三桂打着借兵报“君父”之仇的名义很快上了清廷的贼船。





川娃子123


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清军入关,这是时也势也,吴三桂作为一个枭雄不可能为了一个女人冲昏头脑。吴三桂投降满清是为了其自身的荣华富贵,“冲冠一怒为红颜”只不过是民间文学的传播需要罢了。

  • 陈圆圆

首先,还是老套路,我们先聊聊这件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吴三桂守关抗清时,明朝大势已去。

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覆灭。李自成占据北京后,称帝。这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即取代明朝成为了抗清的主体。

这时,地处满清和李自成政权之间的吴三桂成了最为关键的那个点。吴三桂开关,满清20万大军可顺势而入,夺取广大的中原地区。吴三桂守关,李自成即可留出时间夺取明朝剩余地区,全面继承明朝的江山。

吴三桂作为明朝的遗臣,在明朝已然灭亡的情况下(南明小政权不成气候),自然不可能对明朝死忠。到底是归顺满清还是李自成政权就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难题了。

满清和大顺政权的两种做法,决定了吴三桂必然投降满清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采取的是“杀土豪、分田地”的做法。李自成农民军在北京城中对降臣中的勋贵高官抄家灭族,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其列,家资已被籍没。虽然李自成派人拿着吴襄的亲笔信前往山海关劝降,可以说是破降。吴三桂因此判定他不可能在李自成政权中获得高官厚禄,因此拒绝归顺大顺政权是必然的。

反之,满清对待吴三桂又是另外一番做法。

《清世祖实录·卷四》记载:吴三桂请求清兵“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多尔衮立即复书,表示是三桂如“率众来归”,愿“封以故土,晋为藩王”。

加之满清政权在入关前,其国主皇太极、摄政王多尔衮全面学习汉人文化,在盛京(今沈阳)仿明朝设立六部理事,以汉话为官方语言,录用汉人为官,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已经摆脱了东北女真人落后的少数民族旧俗。

在此背景下,北京城传来了李自成霸占吴三桂美妾陈圆圆的消息,吴三桂打消了最后一丝顾虑,顺势开关迎敌。清军入关后,吴三桂率军与满清八旗一道,合攻李自成,李自成兵败仓皇逃出北京城。

  • 吴三桂剧照

吴三桂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他看出了投降满清的好处

降清后,吴三桂因为开关有功,加之与清军合击李自成又立下了大功。1657年,吴三桂以“平西大将军”的名义讨伐南明永历政权。这时,吴三桂已经打定主意,要镇守一方,当一方诸侯。在对南明永历政权讨伐的过程中,吴三桂对其穷追猛打,死追不放,最终消灭了永历政权。

灭了南明后,吴三桂深知自己立了大功,请求世代镇守云南,清朝基本刚立国不久,为了拉拢明朝旧臣,对明朝降将也是十分大方。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管辖云南、贵州两省,成为了事实上的三藩之一。

  • 康熙年间,清朝平定三藩


所以,吴三桂投降满清,引清军入关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女人的原因,如今很多民间话本大肆渲染“冲关一怒为红颜”。这其实是不对的,忽略了事件发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人物性格,对普通读者造成了误解。

我是【湘沅说事】,关注我,一起解答历史,畅谈历史。


湘沅说事


“冲冠一怒为红颜”几乎已经成为了吴三桂身上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真的是为了陈圆圆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明朝灭亡、清军虎视眈眈,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处境可以说极为尴尬,在大顺与大清之间,其实一开始吴三桂更倾向于投降大顺,却又偏偏被大顺最终推向了满清一边。

处境尴尬的吴三桂,最初极可能倒向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之后率军攻向京城,此时的明朝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再加上瘟疫曾经横行于陕西、山西、河北、北京一带,明军根本无力抵抗,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到二月时形势已经急转直下。

眼看形势危急,王永吉、吴麟征等大臣便先后上书,请求崇祯帝撤宁远之师入卫京城,然而崇祯帝却在南迁和抵抗之间摇摆不定,直到三月初六才发布“命天下兵勤王”的诏令,命令吴三桂、唐通、刘泽清等率兵勤王。

然而,吴三桂则由于距离较远,裹挟百姓入关行军速度较慢,迟迟未能到达。等到李自成三月十九日攻陷京城时,吴三桂才刚刚抵达山海关。三月二十二日,吴三桂率军到达玉田一带(河北省唐山市),前方便已经传来了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这直接令吴三桂陷入了两难境地。

对于此时的吴三桂来说,西边是灭亡了明朝的大顺政权,东边则是虎视眈眈的清军,夹缝之中的吴三桂只能选择降顺或者降清,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对于吴三桂来说,他与大顺有亡国之恨,而对清军又有民族之仇,这令吴三桂纠结了长达一个月之久。

有人说吴三桂早有降清之心,理由就是早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时,吴三桂曾与降清的祖大寿通过信。不过,我认为这更多是吴三桂在给自己预留退路,原因是占领了漠南的清军已经可以随时入关,这令吴三桂所在的宁远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只要不想殉国,他必然要为自己预留退路。

吴三桂虽然有降清的考虑,但此时显然不太可能。原因在于,无论是出于父亲吴襄、爱妾陈圆圆均留在京城,还是曾与清军拼杀十几年和民族仇恨,吴三桂都极可能倒向李自成。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李自成遣使招降,并给予其四个月军粮及白银四万两之后,吴三桂的确有意倒向李自成,但为了防止李自成诈和,同时又向多尔衮求援。

吴三桂最终降清,与闯军所作所为密切相关

既然吴三桂已经选择了降顺,为何最终又开关放清军入关呢?这我们就不得不说闯军在京城的所作所为了。李自成入京之初,曾发出过“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的命令,因而京城最初的秩序还算稳定,但随着站稳脚跟,闯军的军纪开始迅速败坏。

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十七日起,闯军为了筹措粮饷,开始要求明朝官员按照官职高低“捐饷”,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便因此遭殃。

在吴三桂准备投降大顺之际,曾先后收到了两封信,其一是大顺使者送来的吴襄亲笔信,信中吴三桂的父亲劝其归降李自成。第二封则是密信,信中说吴三桂的父亲被刘宗敏抓了起来,威逼捐饷二十万两,但由于只凑够五万两,遭到了刘宗敏的严刑拷打。同时,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所霸占。

得知父亲和爱妾的遭遇后,吴三桂一怒之下将大顺的两名使者抓了起来,杀死一人,割去另一人的耳朵,令其传话给李自成“李贼自送头来”。同时,吴三桂立即升帐,率领大军回师山海关,击败大顺守关将领唐通,将山海关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见吴三桂态度坚决,李自成于四月十三日率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大军东征,亲自讨伐吴三桂。吴三桂自知不敌,一面派人向李自成假意求和,一面连忙向多尔衮求援,意图联清抗李。四月二十一日,多尔衮急行军一昼夜抵达山海关,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

四月二十二日,在吴三桂和清军的联手进攻下,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战中大败,慌忙逃回京城,仓促登基之后,旋即退出京城。清军攻入北京之后,多尔衮将顺治帝迎入北京,同时迁都北京,而吴三桂则被封为了平西王。


香茗史馆


先来说说是什么历史原因促使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放清军入关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有果必有因,在这件事上,吴三桂方清军入关是结果,如果要弄清楚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必须从当时吴三桂所处的局势中分析。

那么,吴三桂打开山海关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明朝末期,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关外清军长期袭扰,步步紧逼,关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席卷全国,最终,随着闯王李自成率大军攻占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历经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此时,孤悬山海关的吴三桂虽然拥有强悍的关宁铁骑,但是凭他这点军事实力不仅拯救不了已经破灭的大明王朝,甚至随时都有被灭掉的风险,因为北京城破后,他已孤立无援,既要面对关外的清军,又要防范关内李自成的大军,而且这两股军事力量显然也比自己强太多。所以,在这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吴三桂想要生存,就必须依附于其中一方。

由于吴三桂所处的山海关自古就是军事要地,明朝没有灭亡时,他就一直镇守山海关扼制清军,使得清军始终无法进入关内。所以,吴三桂虽然孤立无援,但是凭借山海关易守难攻的优势以及强悍的关宁铁骑镇守,想要攻破他的防线还是相当费事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吴三桂也成了山海关内外两股军事力量竭力争取的对象,他们都对吴三桂伸出橄榄枝,开出的条件也相当有诱惑力。

抛开封爵赐官的条件不说,吴三桂的家人和根基都在北京城,他爹吴襄也成了李自成的俘虏,而且李自成还让他爹来劝降他,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李自成,事实上吴三桂也是这样选的。可是就在吴三桂点兵进京投靠李自成的路上,京城传来消息,李自成的手下们居然把他家给抢了,为了搜刮财富,他们对吴襄严刑拷打,他家的女眷们也被李自成的手下给霍霍了,这其中就包括他的爱妾陈圆圆。

得到这个消息后,吴三桂就意识到农民出身的李自成并不靠谱,还没等自己到他的地盘,李自成就违背当初的承诺,等到了北京,他还不一定怎么对待自己,于是,愤怒的吴三桂就调转马头,重新选择投入清军的怀抱,打开山海关,联合清军灭闯贼。

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显然不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吴三桂决然不可能是一个感性的人,更不可能为了一个女人置自己的前途命运于不顾,

造成他冲冠一怒的根本原因是李自成的背信弃义,陈圆圆被掳走只是李自成做出背信弃义行为的其中一件,只不过被后人着重渲染了而已。


一锅煮了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不可能因为陈圆圆被霸占和父亲被打。

在李自成攻取北京,逼死崇祯皇帝后,吴三桂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前面有多尔衮的虎狼之师咄咄逼人,后面李自成浩浩荡荡的起义军随时向他逼近。如果李自成站稳脚跟后,势必有一天会来到山海关清理他这个明朝余孽。他这时是不想投降清朝的!因为他知道,这样会背负汉奸的千古骂名。所以,这时候,吴三桂想到一个万全之策,明朝肯定是完蛋了!即使投降李自成,也不能投降多尔衮,因为李自成是汉人,投降他,不会招致千古骂名。所以他选择了和李自成谈判,并偷偷的离开山海关,进京谈判,然而就这赶往北京的路上,他京城的家丁和他哭诉,其父被打得奄奄一息,爱妾陈圆圆被霸占。紧接着又接到李自成欢迎他进京的文书,这就使吴三桂怀疑人生了!那边把我的家人收拾了!这边欢迎我进京和谈。吴三桂怀疑是李自成骗他进京,所以匆忙返回山海关,正举棋不定的时候。多尔衮派使者要和他合作对付李自成,然后以黄河为界分治!吴三桂这时候仍没有投降清廷的打算。他还打算看看李自成的动向再说。而这时狡诈的多尔衮看出端倪了!所以这时候,多尔衮开始进攻李自成的军队!让李自成误以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因此放弃招安吴三桂,引大军向山海关杀来。多尔衮这一损招,直接离间了李自成和吴三桂的关系,从而把吴三桂逼近死胡同,不投降清军,吴三桂就会被数倍于己的起义军歼灭。于是吴三桂不得不接受多尔衮的谈判条件,放清军入关,共同对付李自成起义军!而之后的吴三桂“冲关一怒为红颜”只是后世牵强附会的也是杂谈而已!









闲人管中窥历史


吴三桂是明朝遗臣他在当时的形势下没有选择的余地,无论是选择李自成起义军还是多尔衮的八旗军其实都是变节,作为老谋深算的吴三桂自然会选择实力更为强大的八旗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松锦大战后明军只剩下山海关,吴三桂已经独木难支

松锦大战的失败让明军的主帅洪承畴被俘,宁远城也不得不放弃,整个东北全境都落到了清朝的手中,明军只能困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主力部队也不过四五万人与接近二十万的清八旗军相比实力相差甚远,吴三桂的部队还有很多亲眷家属机动能力非常差,因此想独守山海关已经是非常困难。

  • 关内的李自成迅速壮大起来明军已经无力剿灭

李自成自河南起家后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孙传庭前期还能把李自成打的没脾气,但在洪承畴的大军抽调至关外后,明军在关内的实力已经严重不足。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广泛的吸收流民和灾民,部队的实力得到扩充迅速,对明军已经占据绝对优势。

潼关之战李自成轻松将孙传庭击杀,此后他顺利攻西安建立起了大顺政权,此后李自成的起义军仅仅用时三个月就攻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

  • 关外皇太极虽然病逝但继任者多尔衮依旧很睿智

皇太极在松锦大战结束后不久病逝,清朝内部因为继承人的问题曾出现纷争,但在济尔哈朗和代善的推动下,顺治帝福临继位多尔衮摄政。朝局稳定后清朝把入关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拉拢吴三桂并整军备战意图占领中原。

陈圆圆不过是诱因,在吴三桂面前利益高于一切

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夺确实是吴三桂投降多尔衮的诱因,但从当时的形势看吴三桂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做出投降清朝的决定的。清军实力最强大已经是明面上的事实,关外多次的大战中明军都是惨败,可见八旗军的战斗力之强悍。

  • 李自成的起义军虽然四十万众但能用的军队只有十万人

有人说起义军在北京快速腐化了,这到还不至于毕竟李自成的部队在北京呆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为了出征山海关李自成还亲自到达了前线。但是李自成的主力部队只有十万人面对清军和投降清军的吴三桂显然实力不足,在八旗军骑兵的轮番攻击下最终战败也是情有可原。

  • 八旗军裹挟吴三桂实力明显占优,吴三桂投降李自成没前途

吴三桂投降八旗军是明智的,因为在皇太极扩充了蒙八旗和汉八旗后清军的实力有了质的提升,军队的数量也上升到了20万人。面对有绝对实力的八旗军吴三桂投靠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投靠李自成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陈圆圆是吴三桂倒向多尔衮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作为一个政治野心家他不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他最需要的是成功是利益。

总结

陈圆圆的被掠走让吴三桂下定决心投降清朝,但即使没有陈圆圆吴三桂还是会选择投降多尔衮,因为从当时的形势看只有投靠实力强大的人才会捞到充足的利益。吴三桂的选择是明智的,他不仅帮助清朝打败了李自成还统一了华夏,自己也被封了平西王,而这一切也是他最想要的结果。


秋雨鲁北说历史


在崇祯在歪脖子树上吊自杀大明就已经灭亡了所以不存在吴三桂不存在替大明尽忠的说法。

此时放在吴三桂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李自成,要么投降满洲八旗,当然双方都在争取吴三桂,因为吴三桂有着他可以仪仗的资本,无论是他镇守的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还是他账下精锐的关宁铁骑和红衣打炮,双方无论谁想短时间吃掉吴三桂都是要崩碎牙齿的。

放在满洲和李自成也只有一条路,招降吴三桂,因为他实在是太重要了,吴三桂如果投降李自成则满清八旗根本不可能逐鹿中原,就会一直被锁在关外,等到中原王朝稳定政局修养生息后就可以平定关外之地了。

对于满洲八旗那吴三桂是一块他们垂涎三尺的蛋糕,如果吴三桂投降满洲八旗则中原门户大开,一切如摧枯拉朽,中原之地如探囊取物一般轻而易举。

我认为吴三桂更倾向于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的父母妻儿都在李自成手上,生死都在李自成一念之间,而且李自成也是汉人,从名义来说比满洲八旗对汉人来说更容易接受。

可李自成干了什么事情?,第一件错事。进入北京的李自成,为了让吴三桂投降,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抓了起来。吴襄被逼迫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老父亲被虐待,吴三桂非常不爽,在归顺李自成的问题上开了动摇。

在吴三桂迟疑的时候,李自成做了第二件错事。李自成的部将大部分都是土匪出身,在对于吴三桂的其他家眷上态度也很差,陈圆圆非常漂亮,吴三桂一直宠爱她,结果李自成默许了部将强占了陈圆圆。

父亲被虐待,老婆被抢走,这种情况下,吴三桂无论如何也不会投降李自成了。这时候吴三桂中立在各方势力之间,他一方面和李自成交涉自己老婆和父亲的问题,一方面和清朝进行秘密商谈。吴三桂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不满李自成的蛮横,对于李自成的态度强硬起来。

就在吴三桂摇摆不定的时候,李自成犯了第三个错误。由于对自己的军事实力比较自信,面对着迟迟不肯投降的吴三桂,李自成决定武力解决,经过短短几天的准备,李自成带领着6万精兵直扑山海关而来。

看到敌人来势汹汹,吴三桂自身实力不足,坚定了投奔清朝的决心,邀请多尔衮过来帮忙。假如这时候李自成不去进攻吴三桂,吴三桂绝对不敢引清军入关。引清军入关,就意味着吴三桂全家都会死,吴三桂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这种结局。李自成的自信导致了他的失败,面对着腐败的明朝军队,李自成的大顺军确实战斗力凶悍。可是面对着精锐的八旗兵,李自成的军队就只是一帮乌合之众。兵败如山倒,李自成也和他的大顺王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通过以上几点我认为吴三桂不仅仅是因为陈圆圆冲冠一怒,还有其他必然的的原因导致其做出投降满洲八旗导致中原门户大开的决定。


几世浮沉几飘零


吴三桂投降满清,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与陈圆圆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是局势所逼,至于让陈圆圆背锅,既是吴三桂给自己脸上贴金,也是明朝遗民的一块遮羞布。

吴三桂守山海关简直太难了,总共才五万多兵力,不但要防住满清时不时对山海关的骚扰,又要对北京城进行拱卫。自从后金在盛京建国后,对满清对辽东地区就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特别是崇祯皇帝时期,唯一能够抵挡满清对大明侵扰的就是山海关。

山海关的守备异常重要,也是几换总兵,明朝末期的总兵基本上是打一批死一批,要么就是降一批,最后的关头是吴三桂守山海关,他是个典型的“将二代”,老爹吴襄是著名的明军将领,常年征战辽东,舅舅祖大寿更是历史名人,明朝悍将,最后也是无奈降了满清。

李自成从大同、宣府直逼北京城,崇祯皇帝急得双脚跳,大明虽然明面儿上有一百多万军队,皇帝能调动的一支都没有,湖北的左良玉八十万大军不来,要和皇帝讲条件;山东的十几万大军不来,主将宁愿自己从马上摔下来骗个工伤也不率军来救。

唯一能调动的就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可是他只有五万人,还要抵御随时来犯的满清八旗骑兵,救命要紧,崇祯皇帝还是下旨让吴三桂来救驾勤王。

吴三桂很为难,面对李自成的四十万大军,他这点人马去勤王无异于以卵击石,可是圣旨不可违,他又没有左良玉的实力和皇帝讲条件,那就去救,做做样子吧,至于能不能救,看造反。

吴三桂派了一小队人马前往北京救援,走到半路,得到消息,崇祯上吊,李自成进了北京城,这一小队人马转头就回了山海关,连丧都没有去吊。

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开始还秋毫不犯,对百姓很好,没想到打开国库一看,空空如洗,没钱。

任何时候都需要钱,任何人更需要钱,李自成也不例外,几十万大军虽然进了北京城,要吃要喝,不是来搞旅游的,李自成也清楚,没有钱,这些流民、兵痞不好打发,那就抢吧,北京城大户多,官员多,贪官就更多了。

这一抢就出了问题。

话说吴三桂听闻崇祯上了吊,连眼泪都没有流,自己的前途要紧,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需要考虑太多,毕竟谁进北京城谁就是天下之主,更何况李自成派来劝降吴三桂的人就在客厅等着的。

吴三桂半推半就的就降了,他是降的李自成,不是满清!

李自成好歹是汉人,满清那可是异族,吴三桂这点民族情节还是有的。吴三桂就答应了李自成的招降,李自成的使者就高高兴兴的回去报告了,才走到路上,吴三桂就反悔了。

事情又从北京城说起,李自成纵容大军对北京城进行了洗劫,开始从官绅财主动刀,一逼二迫三抢劫,反正是怎么来钱快就怎么来,比如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财主,李自成就从他家逼出了700多万两银子,想当初崇祯皇帝让大家“众筹救国”的时候,这国丈爷只捐了区区几千两。

李自成的重要股东刘宗敏干得最疯狂,他居然把吴三桂的家也围了,不但逼着吴三桂的爹吴襄(退休在家的高级将领)要钱要物,还把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给睡了,愚蠢的刘宗敏完全没有政治敏感,李自成还在招降吴三桂,你就把他的家抄了,女人睡了。

士可忍,吴三桂不可忍,他当即决定不投降李自成,反而投降满清。

你错了,吴三桂没有那么冲动,他投降满清不是因为家被抄的原因,更不是因为女人被睡的原因。

局势!只有局势的变化才让精得跟猴儿似的吴三桂态度发生了变化。

李自成祸乱北京城让吴三桂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就一群流民、土匪,他们不可能坐稳天下,毫无政治概念,更无天下情怀,投降他们不但拉低了自己的档次,更没有前途。

李自成失败是注定了的,那么未来谁能入住紫禁城,谁能重整天下呢,唯一的选择是满清,他们机构完整,实力雄厚,推崇中原文化,只有他们才是决定华夏的力量。

吴三桂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是放满清入关迅速的平息民乱,改朝换代,重建超纲,至于汉族、异族之分,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一切源于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