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劫”究竟是什麼,能否躲得過?

翻開經書的第一頁

常常有這樣一段《開經偈》

無量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成語裡也有萬劫不復、在劫難逃

玄幻電視劇裡還有“度劫”

那你知道,佛教中的劫到底指什麼?

劫,又究竟是否躲得過?


佛教中的“劫”究竟是什麼,能否躲得過?


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


“劫”這個詞兒,在佛教中並不是災難或磨難的意思,更不是玄幻電視劇裡“度劫”的那種說法。


佛教裡的“劫”,來源於梵語Kalap,其實是古印度的一個時間單位。佛經中,有一些時間跨度超乎了普通人的想象,無法用年月日來表示,所以就用了“劫”這個時間單位。


佛教中的“劫”究竟是什麼,能否躲得過?


“劫”到底多長時間


那麼,“劫”到底有多漫長呢?佛經中的“劫”,又有小劫、中劫和大劫之分,計算方式也比較複雜。此外,還有一些“劫”,漫長到已經無法計算清楚,只能用比喻來做說明。


例如“芥子劫”,在一個方圓40裡的城池內,全部堆放著芥子,天人每一百年從這裡取走一粒芥子,直到拿完這座城裡所有的芥子為止,這期間所經歷的漫長時間就是一個“芥子劫”。

成住壞空四劫 誰也躲不開


釋迦牟尼佛證悟到,

這個世界是由諸多因緣聚合而成,

這就是“緣起論”。

既然有聚合,那麼就有消散

《阿含經》雲:“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以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為例,

佛經中是這樣表述的,

任何一個世界,

都要經歷生成、穩定、毀壞、消亡,

這四個階段的必然規律,

在佛教中被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


佛教中的“劫”究竟是什麼,能否躲得過?


成劫


按照佛經的描述,“成劫”是指在諸多因緣物質的和合之下,世界的雛形、大地山河等開始展現,然後有眾生世間形成,經歷漫長時間後進入“住劫”。


住劫


住劫的時期也是極為漫長的,期間會有諸佛住世,同時還會出現戰爭、飢餓和疫病三種災難。而我們現在正處於住劫的第九劫期間,佛經中說,當進入第十一劫時,也就是再過大約56億年,彌勒菩薩將繼釋迦牟尼佛之後,來到此世間修行成佛、度化眾生。再之後,第十五劫、十九劫也都會有佛陸續現世。

壞劫


在經歷了漫長的住劫之後,這個世界開始走下坡路了。從有情世界的眾生滅亡先開始,地獄道眾生命終,漸漸轉生到其它道,依次地獄壞盡、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六慾天等相續壞盡。世上一切有情,因其業力,轉生於二禪以上諸天或他方世界。然後,器世界(有情眾生賴以生存的環境)也隨著一些災難開始瓦解,世界將散成碎石及無邊無際的粉塵,重回最初的狀態。


空劫


經歷壞劫之後,世界進入了空虛狀態,一切盡毀,眾生寄生於其他世界,山河大地化為微塵消散,經歷漫長的沉寂後,等待因緣的再次聚合,重新開始成住壞空的另一個輪迴。


隨著成住壞空的不斷更迭,世界一次次成了又壞,壞了又成......


佛教中的“劫”究竟是什麼,能否躲得過?


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步驟;

人生有“生、老、病、死

”四個過程;

事物有“生、住、異、滅”四個階段。


佛經中的這些描述,深刻地影響了後世的人們,不少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出現了類似的情節。很多人都看過了2019年新春爆款電影《流浪地球》,現代天文學也確實觀察到了其他恆星的坍縮、死亡或誕生......


當然,釋迦牟尼佛講述“成住壞空”絕對不是讓人們去害怕所謂的“世界末日”,而是告訴我們世間一切都逃不過這個規律,包括所有的人、事、物。那麼,這些對於我們當下的日常生活又有什麼啟示?

學會感恩:生命中的所有因緣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各種因緣聚合的產物,沒有一個事物是可以脫離各種因緣、條件單獨存在的,也沒有可以永恆不變的事物

。眼前一餐簡單的飯食,都是經歷了種植、收割、運輸、銷售、清洗、烹飪,歷經了多少人的雙手才來到你的面前,這一切還離不開種子、陽光、雨露、土壤......你能擁有眼前這一方安全的住所,更是因為國家的安定和無數人的守護......


放眼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地方飽受戰火摧殘、難民流離失所。你所擁有的這些,都是各種因緣的聚合,並不是天生就理所當然、永遠不變的。


感恩天地陽光雨露,感恩國家培養護佑,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諄諄教導,感恩朋友信任支持,感恩農夫辛勤勞作,感恩食物給我營養,感恩所有的因緣......懂得了感恩,就體會到了幸福!


佛教中的“劫”究竟是什麼,能否躲得過?


請學接納:無常 另一面的希望


世界有成住壞空的演變,自然界有春夏秋冬的輪迴更替,人有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如果這世間的一切都保持某個狀態永恆不變,那麼這世界也必然會是一片死寂,只有這樣隨著因緣和合,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才有了春夏秋冬的四時運轉,才有花開花落、月圓月缺的物換星移,才有聚散離合、新舊更替、多彩多姿的有情世間。


佛教中的“劫”究竟是什麼,能否躲得過?


成住壞空

本身就是一個更新的過程

蘊藏著生生不息的希望

看清楚這一點

能提醒我們更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幫助我們將生命中那些失去的痛

轉變為新的希望和祈願

因為每一次結束

都將是另一個新的開始

所以世間的每一個相遇

也都是輪迴中的久別重逢


覺得有用就趕快分享吧

佛教中的“劫”究竟是什麼,能否躲得過?

感恩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



你想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先要恭敬《楞嚴經》。

凡是有《楞嚴經》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

——《大佛頂首楞嚴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