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开倒车”,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朝也采取了分封制,但有别于周朝。秦国一统六国,为加强中央集权,便“罢郡置守”。汉高祖刘邦灭西楚霸王项羽而建汉家天下。有鉴于“秦朝建而速亡”的教训,汉高祖刘邦以及功臣集团将其归咎于“秦集权,私天下”,便借鉴周、秦制度,在设郡立县的同时,分封诸侯王。

“历史倪说”认为,以汉高祖刘邦分封诸侯王的效果而论,汉之于秦非进步,而是倒退,即便是楚汉之争时有“积极作用”,但其“进步”仅相对于汉而言。

一、分封曾发挥“积极”作用

自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拥戴六国王室后裔为主,一时间,战国割据局面重现。西楚霸王项羽灭秦后,将天下分封给十八个王。楚汉战争之时,汉王刘邦迫于局势需要,而分封异姓诸侯王。楚汉战争结束,汉高祖刘邦被众诸侯王拥立为皇帝,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便又封赏,分封的异姓诸侯王有七个,他们是韩王信、赵王张耳、楚王韩信、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以韩信为齐王为例,便可知,汉王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情非得已。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四年,韩信平定齐国,便派遣使者汇报齐国情况,“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韩信向汉王刘邦请求“假王”之时,恰逢“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


汉高祖刘邦“开倒车”,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汉王刘邦听闻韩信欲假齐王,愤怒不已

当此之时,汉王刘邦之愤怒可想而知,但仍用张良、陈平计,“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当“汉方不利”时,汉王刘邦以册立韩信为齐王争得喘息之机,于汉室而言意义非凡。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至汉六年被贬为淮阴侯,仅为王两年。


汉高祖刘邦“开倒车”,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楚王韩信

留侯张良将汉王刘邦之所以册立韩信、彭越为王,说的十分明白。据《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记载,“齐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後,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齐王信家在楚,此其意欲复得故邑。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二、预期未达,贻害子孙

当初,为了消灭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出于无奈而分封异姓诸侯王。汉有天下之后,异姓诸侯王便失去利用价值,随即成为汉高祖刘邦的眼中钉,欲处心积虑拔出,代之以刘氏宗亲,并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其私天下于刘昭然若揭。


汉高祖刘邦“开倒车”,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汉高祖刘邦欲除异姓诸侯王

“历史倪说”认为,汉高祖刘邦出身平民,具有根深蒂固的血亲观念,但刘氏宗亲似乎并不为其争气,非骄即反,总之,不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贻害子孙。

1、不争气的刘仲

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汉高祖刘邦曾经分封二哥刘仲为代王。可是,第二年,代王刘仲因“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终因“天子为骨肉”,无法按律法处置,以废为郃阳侯了事。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仲因汉高祖刘邦至亲而获分封,但其既无施政之能,也无御敌之勇,其所作所为令天下人耻笑。

2、骄狂莫过淮南王刘长

据《汉书·传·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记载,淮南厉王刘长“高帝少子”,“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得“高帝过赵”宠幸而有身。汉十一年,淮南王黥布谋反,为汉高祖刘邦所平,随即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

诸吕被诛之后,群臣拥立代王刘恒即位,史称汉文帝。淮南厉王刘长虽然表面拥护,但内心愤恨不平,常以汉高祖嫡子最有资格继承大汉天下自居。据《汉书·传·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记载,汉文帝即位以后,淮南王刘长“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但均得宽恕,谁知其骄横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后来“从上入苑猎,与上同辇,常谓上‘大兄’”。


汉高祖刘邦“开倒车”,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淮南王刘长君前“不敬”

另外,淮南王刘长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朝廷重臣辟阳侯审食其。据《汉书·传·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记载,“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金椎椎之,命从者刑之”,其中辟阳侯便是吕后的亲信审食其。

淮南王刘长“椎杀辟阳侯”之后,愈发疯狂,据《资治通鉴卷第十四·汉纪六》记载,“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淮南王”。

淮南王刘长归国以后,非但未消停,反而更加骄横,“不用汉法,出入警跸,称制,自作法令,数上书不逊顺”。大臣袁盎劝谏汉文帝,切勿过于骄纵淮南厉王,否则将来必生祸患。

汉文帝一再宽恕,淮南王刘长变本加厉,“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为黄屋盖乘舆,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不用汉法”、“置吏,以其郎中春为丞相,聚收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其财物爵禄田宅,爵或至关内侯,奉以二千石,所不当得,欲以有为”,最后“大夫但、士五开章等七十人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欲以危宗庙社稷”,还派出使者,去与闽越、匈奴联络“发其兵”。


汉高祖刘邦“开倒车”,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淮南王刘长

淮南王刘长虽然谋反未遂,为朝廷羁押,但却为汉室留下难以抹去的污点,同时也狠狠地羞辱了汉家分封的始作俑者汉高祖刘邦。

3、刘姓七诸侯王乱汉

据《汉书·纪·景帝纪》记载,汉景帝前元三年,“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举兵反”,西汉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爆发。

吴王刘濞以诛杀晁错为名“先起兵”,“发二十馀万人。南使闽越、东越,东越亦发兵从”。而赵王遂应吴王濞造反,且“阴使匈奴与连兵”。


汉高祖刘邦“开倒车”,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吴王濞叛乱

吴王刘濞“初起兵于广陵。西涉淮,因并楚兵”,且势如破竹,一举攻入梁国境内。梁王连忙派兵遣将予以应对,但叛军锐气正盛,连续两次被打败,无奈之下,只好坚守睢阳城。据《汉书·纪·景帝纪》记载,“七国反书闻天子,天子乃遣太尉条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遣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击齐;大将军窦婴屯荥阳,监齐赵兵”。

最终,虽然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但刘氏诸侯王公然反叛朝廷,且不惜引狼入室,置汉家天下于不顾,令后世诸君难以认同高祖分封刘氏为英明之举。


汉高祖刘邦“开倒车”,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汉景帝刘启忧心“七国之乱”

三、名为推恩,实为纠错

1、据《汉书·传·贾谊传》记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贾谊便“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贾谊虽在梁国任太傅,但心忧天下,他分析了汉室建立以来分封诸侯王,认为“大抵强者先反”,长沙王吴芮“最忠”,“非独性异人也”,而是以“二万五千户”之国,“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从而得出结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汉高祖刘邦“开倒车”,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贾谊谏言汉文帝

据《汉书·传·贾谊传》记载,汉文帝前元十六年,“齐文王薨,亡子。文帝思贾生之言,乃分齐为六国,尽立悼惠王子六人为王;又迁淮南王喜于城阳,而分淮南为三国,尽立厉王三子以王之”。

由此可见,当年贾谊的建议,不但被汉文帝采纳,而且于悄然间变成现实。

2、为了汉室中央集权,主父偃在吸取晁错强行削藩而导致爆发“七国之乱”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了贾谊“治安之策”,于汉武帝元朔二年上书朝廷,建议“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如此一来,诸侯王子弟便“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最终诸侯王国“必稍自销弱”,以彻底解决困扰自汉景帝以来,诸侯王尾大不掉,甚至威胁汉朝中央的难题。


汉高祖刘邦“开倒车”,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主父偃谏言“推恩”诸侯王

“推恩令”施行,诸侯列国的状况为之一变,诸侯王子弟纷纷得以裂土封侯,许多诸侯王国一夜之间分为若干侯国。

至此,始于汉文帝时期贾谊的“治安之策”,历经汉景帝“七国之乱”之教训,于汉武帝时期方得以实施,汉室不动刀兵即可令诸侯王国“不削而稍弱”。

若汉高祖刘邦在天有灵获知后世子孙为削藩而煞费苦心,甚至激起叛乱,当作何感想。

“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高祖本纪》

2、《史记·淮阴侯列传》

3、《汉书·纪·高帝纪》

4、《汉书·传·贾谊传》

5、《史记·孝武本纪》

6、《汉书·纪·武帝纪》

7、《汉书·纪·景帝纪》

8、《汉书·纪·文帝纪》

9、《汉书·传·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10、《史记·吴王濞列传》

11、《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12、《资治通鉴卷第十四·汉纪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