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喪偶以後,老年人只剩活著”,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人老了,就只剩活著!有的活著還不如死了。

現在我聽到越來越多的言論,說什麼“我要是以後老了得病了,要死乾脆死快點”、“不要活著超過70歲,要不活著也是負擔”等等,為什麼會有這些話出來呢?

講一個我生活中的真實例子,我的外婆,今年88歲了,外公離開10多年來,前幾年外皮身體好,還能自己照顧好自己,有空到各個子女家小住幾天,生活也能如自己的意;但現在88高齡的外婆衣食住行基本靠別人服侍,沒有自理能力。

外婆是個極其愛整潔愛乾淨的老人,但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怎麼可能時刻乾淨呢?原先舅舅舅媽們還是會順著她的意,她說什麼就幫她做什麼,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而久之,便也失去了耐心。

外婆生活的很痛苦,子孫們照顧的也很辛苦,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我現在聽到外婆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怎麼還沒死?

每次去看她一次,她都要做一次臨終交代。看到她這樣,真的很心疼!


泥寶愛生活


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喪親,中年喪子,老年喪偶!我已快知天命,沒有碰上三大不幸,算是幸運的!

但是,我的父親則是不幸的。他是生在新中國前夜,長在紅旗下的那一代人,一生苦楚,嚐遍了人生酸辣苦鹹,現在好不容易中國強大了,兒女出息了,可以品嚐甜頭了,5年前的一場車禍,卻無情奪去了他的老伴---我的母親的生命!那一刻,無法言說的苦痛湧上一家人的心頭,淚溼衣襟……那種痛,也深深地鐫刻在了父親滿是皺紋的臉上,難以撫慰!

我是軍人,忠孝兩難全。以前二老在四川老家,難報親恩。母親走後,我把骨灰帶到了我生活的城市,並選在了比較好的陵園安葬,目的就是能夠栓住父親,好好盡孝。

母親走後的前三年,很難看到父親露出一絲笑容。在我和妻兒的小心呵護下,這兩年慢慢有了好轉。無事可做最讓老年人難熬,父親是農民出身,熱愛土地是天性,為此我專門挑了幾十擔泥土到我家的天台上,讓父親種種小菜,既飽了我們的口福,也體現出了他的價值。為了活躍父親身體和思維,只要週末不下雨,我都陪他去爬爬山、逛逛公園、走走溼地;一有空就讓他講過去的瑣事,甚至無話找話,還時不時地與他“爭吵”,就是防止他患上抑鬱和老年痴呆。後來我選擇自主擇業退休在家,也暫時放棄了再找工作的機會,有很大的因素,是為了老年喪偶的父親,我得看著他、陪著他、護著他……曾經,他陪我慢慢長大;現在,我得陪他慢慢變老!

綜上,老年喪偶之後,絕不是“只剩活著”那麼粗暴!特別是過了古稀之年的老人,孤不孤獨,難不難受,精不精彩,很多時候他是有心無力,全看兒女子孫怎麼做!



劉半煙


自己的經歷:父親病故,家裡只剩下母親一個人。但母親的狀態不錯,原因是她有信仰。有時候信仰真的可以扛過孤獨。母親還喜歡和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我放暑假一般也會帶著她出去玩。所以,雖然都是活著,但是活法不同。


喜冬厭夏的七帆


《人老了,喪偶之後就只剩下活著,你怎麼看?》

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實!

一般喪偶的另一方年齡超過六十以後就算是老人喪偶了。

六十多歲喪偶的老人因為受年齡限制,再重新步入社會去工作或去社交活動很難。如果自身沒有特殊的一技之長和一個好的身體狀況,各單位是不敢再聘用的。

還是受年齡的限制,各大正規的旅遊行業,也出臺了不少對於超過六十歲以上老人要出門旅遊發生意外後的相關責任制的劃分和相關限制年齡的政策!

所以,老人超過了六十歲已經是最尷尬的年齡了。

談再婚?有點複雜。談輪迴?不是發生意外或身患重大疾病中,也許還不是最終情願要結束生命的年齡。

其實中途喪偶的老人,實際就是在苟延殘喘或是苟且偷生的活著~~這不是很重的話題,的確是最現實問題。

儘管很多兒女不在身邊的孤寡老人們,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平時會積極主動的去參與各當地開放場所或老年大學,去尋找很多適合自己的愛好科目或娛樂特長來學習和娛樂自己,儘量的去充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空閒時間。這應該是很會調整,很會舒展自己心情的一大批現代老人!可實際內心的那份無奈和後怕還是真實存在的。



東東梅梅的生活日記


到了老年,最大的創傷莫過於親人的死亡,尤其是伴侶的離世。有的人在老伴去世不久,身體和精神便迅速衰退下來,以至一既不振。要在喪偶之後仍能健康長壽,首要的是要從長期日常生活中對老伴的依賴中擺脫出來,靠自己進行合理的心理調整。學會並堅持生活自理,丟掉以往的依賴感。通常情況下,男人在家中承擔的往往是頂樑柱的角色,而在平凡而重要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吃、穿、睡、行等方面往往處於被照顧的角度,既是強者,也是弱者。而在年老之後,頂樑柱的角色消失,失去了以往的強者光環,老伴的去世,使他過去那種被照顧的舒適感蕩然無存。因此,一般說來,丈夫先去世,妻子適應生活的能力較強,往往能夠生存較長時間,如果是妻子先去世,丈夫的適應能力則較差。為此,建議喪伴的老年男性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並堅持經常做,使精神有所寄託,能夠保持精神愉快,促進身體健康。以健康有益的愛好重新產生對生活的依戀。老年喪妻,失去了長期共同生活的伴侶,過去擁有的一切都變了,會導致難以忍受的悲傷和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健康的愛好可以使您化解悲傷,從而儘快地調整情緒,從生活中尋找樂趣,重新產生對生活的依戀。


11號姑娘eleven


世間的家都是由配偶組成,再開枝散葉,結婚時都有美好的祝賀,百頭偕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真正又有多少是白頭到老呢?什麼老年人喪偶之後只剩活著,那中年喪子之後,還不跟著自殺嗎?世上真正白頭到老的也不能同一天死去,總有前後,那麼多的老年喪偶的,古時叫末亡人,都只能坐等死去嗎?哀大莫過於心死,完全依賴對方,失去了後是會惶惶不可終日,真正無病自殺跟著走,怕還沒有人有那個勇氣。隨著時間流失,慢慢的也會恢復過來,人不會象纏樹的騰,樹死騰枯,我老伴出車禍走的,走時女兒還沒成家,要是喪偶後只等死,那未完成的事,一概不管了?後來兒子生小孩,女兒成家都是我一手操辦,本人是農村的,什麼都沒有,沒有別人那麼好命,有工作,城裡人,但就憑一顆不想示弱的心,孫子也大了,女兒也成家了,都有各自的房子,家,外孫女也要中考了,本人也苟活著,要是等死的話,那一切都更艱難加在兒女們身上,沒有不散的宴席,走了一半,只是更艱苦了,未完成的事要獨當一面去完成,背後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做到了問心無愧。。。。


藍星堂花卉本鋪


嗯,她們先走一步,我們隨後就來,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有興趣的生活的點可以輕鬆很多,但一樣米養百樣人,千人千思想萬人萬模樣,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自信,那麼強大的心理的,她他們需要關心,需要朋友,需要溫暖,可是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兒女越來越少,甚至有些人丁克,單身,最後需要孤獨面對,直觀生死想要淡然面對境界不到很難免俗啊[得意]


老梁0451


沒有過這種經歷,所以肯定沒有切膚的體會,但是生活往往就是如此,我們總是覺得電視機裡演的恐怖片嚇人,但往往是現實更會帶給人冰冷的,刺骨的和無法挽回的痛苦,但是經歷的多了,也就釋然了,或者說是無奈的釋然了。這時候就得往前看了,雖說我覺得我說的這句話是廢話,但就是這樣,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只有選擇往哪個方向去,而沒有退路,與其選擇活在無休止的思念和痛苦中,不如去做一些帶有生活氣息色彩的事情,比如去換個髮型,旅旅遊,養花,養鳥,和同齡人做一些群體活動,讓自己的生活時間充裕起來,身體慢慢強健了思想也就少了很多包袱,有的時候換一個環境對人的改變還是很大的






小車車大視界


人老了,我們終將面臨死亡。

或許有一天我們誰會先離開。

我們不會忘記彼此存在的日子。

我們會止不住的傷悲和淚流。

到我們終究還活著不僅僅是活著。

我們還有很多沒看的風景,

我們還有很多未走完的路。

也許我們還有幾個孫子在身旁,

也許我們還有幾個好友未相聚。

人生註定離別苦多相聚歡樂少,

我們活著就要活的有滋有味。

除了活著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

直到我們思想不能轉動的時刻,

也許是寫一本書寫一個傳奇人生,

也許是看一本書看一個美麗故事。


明月夜3601


不敢想自己老了以後會怎樣,夫妻之間肯定會有一個人會先走,的確是很殘酷,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象。所以在年輕時,就應提前規劃好自己養老的錢,既不給兒女們增加負擔,也給自己留下一份尊嚴,到時候不管去養老院也好,還是兒女家也好,給自己多留一條後路。

在經濟上不依附於子女,在生活上更要有自己的生活,活到老學到老嘛,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有自己的生活,才能不干涉子女的生活。對子女絕不過多的干預,而且能幫的肯定幫。

媽呀,我太佩服我自己了,我肯定會是一個好婆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