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老师做什么?

一片丹心RJC


现在社会对教师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了,沿海发达城市的教师资源肯定要高于内地,所以说均衡发展,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喜欢留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有好的工作机会,医疗保险,教育资源丰富。尤其是一些211.985毕业的大学生,都会留在大都市。如此循环往复,内地的教育资源是不会跟沿海城市均衡的。但是不管哪儿老师,我想首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有适合现代学生的育人方法。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我也是一名一线的乡村教师,虽然工资低,但是我热爱我的教师职业,我为我家乡的孩子们教书,我很快乐!


高中数学之Sunny数学


特岗乡村英语教师莫方文(左一)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界水小学三年级教室外等待上课,孩子们好奇地从窗口观察这位新老师,这将是他们的第一堂英语课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些表述,让长期关注农村教育发展的任春荣有些激动。

她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曾随支边的父母在农村长大,并在农村接受教育。她经历过乡村教育的辉煌,也亲眼看到农村的教师和学生“流失”严重,乡村教育遭遇困境。

近几年,令任春荣欣慰的是,国家不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除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之外,还通过一系列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和项目,提升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同时,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也在搅动乡村教育日渐沉寂的池水。她发现,一些地方的乡村学校正在尝试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也盘活乡村的自有资源,激发乡村教育的活力。

“在互联网技术真正发挥作用之后,乡村教育变了。”任春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乐天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坦言:“对于乡村教育来说,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为其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不足10人的乡村教学点3.39万个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随着人口的持续外迁,农村生源不断减少。

而由于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们又在为子女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人将孩子送到城镇学校读书,出现了“农村送镇里,镇里送县里,县里送市里”的趋势。

2017年9月,教育部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510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城镇就读的比例达到75.01%,超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近18个百分点。

大量学生向城镇流动,适龄儿童不断减少,必然带来乡村小规模(一般指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学校的增加。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中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乡村100名学生以下的小规模学校的数量超过11万所,其中不足10人的乡村教学点达3.39万个。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雄认为,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城乡教育亦是如此。

“受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乡村学校本来就存在底子薄、基础弱的问题。”他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

而乡村学校人员的流失,必然导致生均成本增加。很多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设置、教学设备配置不到位成为常态。

更严重的是,农村的环境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要实现优秀教师从城市逆向流往农村十分困难。”任春荣说。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目前81.3%的城市教师有机会参加市级以上的培训,但农村教师的比例只有62.23%。

长此以往,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与城市教师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我们在义务教育均衡督导中发现,城乡教师学历水平的合格率相当,但高学历者的绝对数和在总数中的占比情况,农村要远远低于城市。”任春荣称。

张乐天认为,城乡之间教师素质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课程质量的不平衡,进而造成城乡教育之间出现难以弥合的差距。

“改薄”改得怎么样

为了改变城乡教育差距过大的状况,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2012年,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教育部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初中工程等项目,缩小中西部地区城乡、区域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差距。

2013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下简称“全面改薄”)工作,对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进行改造。

2017年9月,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510号建议的答复显示:2014~2017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336亿元,带动地方投入2500多亿元,用于全面改薄工程。

此外,2015年12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全面改薄工作交流会上指出,当年中央投入330亿元,带动地方累计投入1135亿元资金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全国共新建、改扩建校舍5166万平方米,集中采购教学仪器设备280多亿元。

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12月23日,财政部部长肖捷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时介绍: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8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的84%左右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

同时,财政部的公开数据显示:按照2017年中央财政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预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中的82%用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改善办学条件成为国家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

任春荣告诉本刊记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中,会考察8项评估指标,其中6项涉及学校硬件建设情况,包括教学用房、运动场、图书、仪器设备等。

任春荣在平时督导评估工作中观察到,近几年国家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工程,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即便是在西部偏远的农村地区,大部分中小学都能看到崭新的书桌、校舍和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

本刊记者在甘肃省安定市定西区几个乡村教学点走访时看到,即便是交通极为不便、只有几名学生的教学点,也都配备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设备,接通了网络,安装了信息化教学设备。

当地教学点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学校所有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都是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安装的。

农村教师的“国家计划”

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素质的提升。

为此,国家先后启动实施“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等一系列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招聘项目,加强对农村原有教师培训,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这一系列计划提升了农村教师的学历水平,也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

2010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启动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国家计划”,被业内称为“国培计划”。这一计划中的“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便是专门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师而开展。该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启动实施“中西部项目”。

2015年起,“国培计划”开始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来自河南省濮阳市的乡村教师王佳路便是得益于此,参加了2016年的“国培计划”。仅河南省和他同期的就有150多名乡村幼儿教师。

在参加“国培计划”前,王佳路曾经任教过的乡村小学被整改成为了一所公办幼儿园,他也就跟着从小学转岗到了幼儿园,从一位小学校长变成了幼儿园园长。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尽管之前已经做了10年的小学校长,但是转岗后,面对一群更小的娃娃却不知道工作该从哪里下手了,“愁得很”。但在15天的培训中,他茅塞顿开,于其间做出了幼儿园的整改方案。

教育部2017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培计划”实施以来,中西部地区380余万名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因此享受到了“国家级”的专业化培训。

在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的同时,教育部还积极拓展乡村教师的补充渠道。

2006年,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该计划实施10多年来,累计招聘59万余名特岗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2007年,国家又推出了“免费师范生”政策,即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的师范生,则四年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领取生活费补助。而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该政策推出后,每年都有近4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中小学任教。

破解“下不去、留不住”难题的新可能

尽管国家为乡村基础教育投入了巨大的政策及财政支持,但并未彻底扭转农村中小学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其中最大的问题当属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仍待提高。

“目前还没有免费师范生到我们这里教学,而特岗教师服务期满之后一般都会考到城里。”在乡村学校工作了31年的邵锦堂对此深感无奈。

“优秀人才下不去,下去了留不住”,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窘境。

而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令通过技术解决人“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成为一种可能。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农村社会与外界连接的方式,一定能够为乡村教育带来新的变化。”任春荣相信。

2012年以来大力推进的教育信息化,也在弥补城乡差距方面显示出了其优越性。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在2017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互联网+教育”峰会上指出:2012年以来,国家通过互联网教学,解决了400多万边远贫困地区教学点因师资短缺而开不出课的问题。他指出,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必须转换升级,需要推出教育信息化2.0的行动计划。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杰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之前信息技术作为影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变量”被放入教育体系,而2.0的行动计划将推动这一“变量”发挥其促进教育公平、引发教育革命的作用。

如何让信息技术成长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力量,成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乐天相信,信息技术可能会成为一种改变乡村教育的力量。但这种力量究竟会如何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还须进行更多的探索。

“想要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必须提升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并在此基础上解放思想,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国家层面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机制体制改革,为信息化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真正发挥作用而创造条件。”张杰夫表示。


教苑杂谈


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为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差距,而采用一种国家层面的政策。牵涉到学校方方面面,字校领导要制运许多相关制度,每位普通老师也要做相关工作。一.老师要做相关资料。有“八室资料”,例如计算机室的,(1)要有课外活动课表,(2)学生点名册,(3)上课流水记录,包括①上课老师是谁,②上课内容,③上课教学设计.(4)学生上课的图片!
其他七室有:①音乐室,②美术室,③体育室,④阅览室,⑤生化实验室,⑥物理实验室,⑦留守儿童谈心室,又叫(阳光少年之家)。每个室的要"室"的林料差不多也要四类材料!
二,教学业务,
三,校园卫生,
四,熟练了解与之相关政策规定。
总之,要准备前三年相关资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cade6f7bdb541209d55c4165a6e947f\

乡下顾客


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大部署。目前教育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师资薄弱,生源越来越差;城市名校现象大班额现象突出。

教育均衡目前主要是改善农村地区学校硬件,提升师资水平,城市主要是消除大班额,薄弱提升学校办学力量。

老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在教育均衡中,主要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1.如果是农村学校的老师可以多走出去,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多参加培训。

2.同时自己本身也要有强烈的成长愿望,处处留心皆教育,多读书多反思多写作,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3.城市的老师,资源相对丰富。可以和名校名师结对前行,现在很多地方设有工作室,可以加入工作室,在名师的引领下加速成长。


雒梁


教育的主体,现在的教育理论更多的说是老师和学生,而在现实中,真正的主体至少有四个方向1.老师;2.学生;3.家庭;4不可控的外在因素;这四个主体缺一不可,也可以这么说,一个主体教育问题的出现,会使得整个教育效果失败,因此需要重新重这四个主体分别加以考量,地位,并能够做到尽可能详细的描述,这样会使得我们更明确如何更好的让孩子成长。

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什么是教育主体: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的定义: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认识和作用于客体的人。与“教育客体”相对。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有下述观点:

(1)指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以自身的活动与影响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2)指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过是指导者、辅导者。

(3)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育与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认识与作用的客体,二者都是主体,同时又都互为认识的客体。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

老师,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这是现在教育的普遍认知,而家庭和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在现实中,家庭还受点关注,这里的家庭,不仅仅指的是孩子的父母,更主要的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1,2位家庭成员,他们在孩子成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在面对家庭教育时,必须用心找到的关键人物;

不可控因素,在现实中一直存在,我们不能回避,也不可能用我们的力量去预知,好的不可控因素助力学生的成长,而很多恶性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身心,甚至让学生的生命流逝,当不可控因素出现之后,学生主体的自我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能够战胜,并走出很好的生命轨迹;也有很多就此沉沦,甚至走向极端;此时,一个好的老师,家长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尤其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在这是更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教育不仅是担当,责任,更是社会进步,稳定的基石,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愈发显得突出,与社会飞速进步的节奏来所,现在对于老师主体教育作用的认识还是不够,由于教育的复杂性,教育的突发性,教育的不可预测性,教育的多样性等种种因素,决定着教育是需要随机应变的,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德育管理工作,都是在变化中把握教育的契机,在事件中寻找教育的导向,这就更决定了教师自身素质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好老师可以做到教而无形,育人无声,而学生也会成长的很快。

家长没有时间,也没有经历去学习那么多的教育理论,并有那么多的实践让他形成自己正确的教育思想,这也注定,家长可以在老师的指引下,用正确的理论来教育孩子,甚至是孩子的成长,反过来教育家长,让家长能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

这四个主体,相辅相成,彼此制约影响着相关人们的成长,而在其中那个起到核心作用的应该就是----教育的从业者--教师,老师也应当担起这份责任与义务,因为我们从事的就是教育工作,在教育理论实践中,我们才是真正的专家。


公务员之路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自身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现在提倡素质教育,那么素质到底提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自身必须要有信仰,有信念;让孩子从老师身上汲取到满满的正能量和责任感。做一个眼中有光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梦的学生。



洛殊先生


题主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但是有很多人并未真正理解“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说的严重一点,或许很多自称是老师的人,都未真正理解为人师者的目的何在?

那我大家都知道一句话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但谁又真正做到了呢?什么是道?什么是业?什么是惑?

从我个人成长至今,遇到的老师真的不多,就那么几个能算得上是老师的,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变得有学识,有梦想,有追求;知道如何去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修正自己?

那么你可疑问很多,别的就不是老师了吗?又该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

当然,有疑问,才能说明你有想法?

1-什么是道?可以写一本书,也可以是几句话。道是一种思想,道是一种逻辑,道是一种方法;传道就是教会你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总结方法?如何有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老师要教育孩子的应该是这个。

2-什么是业?你可能会脱口而出,不是工作吗?其实,不全对!业是一种方向,业是一种目标,业是一种理想;授业是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引导孩子心智健康的成长,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我可以说,大部分老师都不具备这样能力,虽然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时候都学过教育心理学。

3-什么是解惑?大家都知道,不就是老师解决孩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是的,这只是基础!但还有很多老师做不好!作为家长想想今天的教育情况,培训机构满天飞就显而易见了。

解惑是在“传道”、“授业”的基础架构之上才能做到的。

你说这样的老师多吗?教育均衡发展了吗?基础教育是发展了,这个毫无疑问的。但社会也在发展,人类文明也在进步,未来的天空更高!

关注翼卿发布,帮你答疑解惑!


翼卿


教育均衡发展,首先需要消除城乡之间投入的差距,需要教师待遇的均衡对待。然后才是教师焕发的热情与忠诚的奉献。


千年虫1672


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师做生命的护航人


pz沉默的蓓蕾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