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美蘇不將日本分裂成兩個國家?

大名42


二戰結束日本國土任人宰割,為何蘇美不把日本割成兩個國家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日本無條件投降而結束,戰後美蘇這兩個強國獲益巨大,他們瓜分了德國等眾多地區,而日本嚴格上說也是蘇美瓜分之後的產物,1945年初蘇英美當時的三個強國大佬在雅爾塔開了一個利益會,目的就是商量戰後的分割利益問題,會上美國答應把日本以北緯38度向北的島嶼海域割給蘇聯,其餘地域就由美英兩過瓜分,但為什麼當時他們不把日本分成兩個國家呢?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戰損問題,二戰結束各國消耗嚴重,而英國不想在日本發展上再費精力,而美國當時不敢太過一家獨大,於是就拉攏蘇英以及中國瓜分日本,本想派兵進駐日本島使其成為四國殖民地,但被中國當即回絕了。

後來進入冷戰時期,全球格局再度更變,之前攜手瓜分日本的美蘇逐漸有了隔閡,此時美國出於戰略性就開始注重起日本這顆棋子來,他們不但沒有把日本分成兩個國家,而且希望日本在自己控制之下迅速崛起,以此來對抗蘇聯跟中國。

當年美總統艾森豪威爾一就職就強勢扶持日本,由於蘇聯只分得日本北方的四個島嶼,沒有多大說話權,為此干涉不了太多,最終導致日本大部分地區由美國掌控。當時蘇聯掌控著北海道主權,想憑此跟美一起治理日本,如果真這樣的肯定會形成南北兩個日本政權的。

可惜優勢更大的美國卻不同意蘇聯的請求,其深知如果答應和蘇聯同治日本,肯定會對自己非常不利。經過權衡之後,美國就突然出爾反爾拒絕把北海道的主權讓給蘇聯。而作為戰鬥民族的蘇聯豈可容你老美開這種玩笑,接著就揮動拳頭髮起戰爭要挾,可惜美軍也不是軟柿子,反而氣勢更加強硬,說不給你就是不給你。

後來蘇軍方經過模擬測算,覺得派兵強登北海道風險很大,畢竟美國有一支強大艦隊,蘇聯海軍遠不及人家,再說贏得北海道主權對蘇也沒有什麼用,它與莫斯科之間隔著一箇中國,控制起來也很不方便,為此就不想跟美國撕破臉皮。最終美國就完全掌控了日本主權,這才避免日本被割裂為兩個國家。

關於戰後瓜分日本的問題,早先中國跟英國都有權利參與,為什麼最後只剩下美蘇兩國瓜分了呢?

原因是當初日本決定投降,就意味著國土已被同盟國收入囊中,而美中蘇英四國初擬要共同佔領日本,以四國駐兵進去形成各自的殖民地,這樣一來恐怕就不是把日本分裂成兩個小國家那麼簡單,而是直接分成了四個國家。可惜因戰後遺留問題,英國跟中國後期就沒有參與對日本的佔領。

中國跟英國後來為什麼不參與佔領日本呢?真實原因是二戰後的中國又進入了內戰,老蔣正忙著調兵遣將收復其他中原土地,那裡還有時間派兵去管你日本小島國。英國也是因為戰後消耗巨大,且漂洋過海的路途遙遠,不再想花心思在日本島佔領上面,於是就剩下了蘇美兩個強國參與了瓜分日本的計劃。

按當年蘇聯的想法,確實想把日本分開了治理,等於一方各管一半日本土地,這樣一來無疑就等於把日本分成了兩個國家,可惜美方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他們慣用的“出爾反爾”手段拒絕了蘇聯,不然現今的日本有可能就會被分割成兩個小島國。


貓眼觀史


其實一開始是想分裂日本的,不是兩個,而是四個:

按照盟軍最初的構想,佔領日本後,要把日本分為四個部分:美國,佔領大部分的本州島。英國,佔領九州島和一部分的本州島。中國,佔領四國島和東京大阪各一部分,蘇聯佔領北海道以及本州島北部。

那麼為什麼這個構想沒實現呢?

因為日本降了!降的太快,這是盟軍完全沒想到的,也是盟國各國沒有準備好的。

盟軍對日本投降沒有心理準備

在1945年,如果你問美國人對日本人的看法,他們大概率會說出一個詞——“crazy”,瘋狂。

1945年的日本人,在盟軍眼裡就是瘋子。

美國人也好,英國人也好,從來沒有見過二戰日軍這樣的軍隊:他們不知道怕死是什麼東西,他們不知道恐懼是什麼感覺。他們可以整個師團成千上萬人毫無顧忌的奔赴死亡,沒有絲毫的畏懼。

要知道,在1945年,美國人對日作戰中提的最多的詞就是“一億玉碎”。

啥叫一億玉碎呢?



“玉碎”這個詞來自於1942年的阿留申群島戰役,當時的阿圖島上,2600名日本守軍,經過數日激戰之後,僅僅有28個人因傷被俘,其餘所有人全部陣亡。日本軍部為了鼓舞士氣,給這種“英勇”的獻身精神起了個名字,叫做“玉碎”。

從哪之後,“玉碎”就成了日本人死亡的代名詞,戰場上無論你是被打死的燒死的還是走路摔跤磕死的,通通都叫玉碎。而日本兵也的確比較“爭氣”,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的“玉碎率”那是相當的高:

1944年,塞班島戰役,日軍共四萬三千人,陣亡了四萬一,兩千人被俘虜。

1945年硫磺島戰役,日軍共兩萬三千人,僅有一千人被俘,餘者全部戰死。

1945年沖繩島戰役,日軍十萬人,戰敗後七千人被俘虜,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美國俘虜人數最多的一次,不到日軍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不得不說,在武士道洗腦下,日本軍人成了最瘋狂的戰士,他們甚至克服了人類最基礎的本能——對死亡的恐懼,所以他們能幹出開著飛機撞軍艦的事情。神風敢死隊這種組織,是美國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想象出來的:



所以,在1945年,美國人明顯感覺到隨著戰爭越來越逼近日本本土,日本人的抵抗越來越瘋狂,美國的傷亡也越來越大。面對著日本人未來的抵抗,美國人心裡也沒有底。

恰在此時,日本人提出了“一億玉碎”計劃。當時的日本,滿打滿算有一億人左右。日本軍部準備讓全日本的一億人全部上戰場。男女老少有槍的拿槍沒槍的自爆,哪怕拿著鋤頭菜刀也要上戰場,準備全民族跟美國人同歸於盡。

1945年日本投降時,他們還有53個整編師團,還有號稱三千萬人的預備役部隊。實際上日本此時的青壯年已經死的差不多了,這些部隊裡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可是不要輕視老弱病殘,老弱病殘要是敢玩命,也是很可怕的。納粹德國在窮途末路之時,柏林保衛戰也給蘇軍以巨大的殺傷。而日本人很顯然在力量上和抵抗意志上強出德國太多。

所以,美國人是完全相信日本人要搞“一億玉碎”的計劃的,他們也的確相信日本人能做到。美國中將李梅就主張在登陸日本之前先用燃燒彈把整個日本的城市農村都犁一遍,用他的話說就是“日本人唯一能聽進去的就是爆炸聲”。

日本投降之路

前面說了,美國人沒想到日本人會投降。

在當時,美國海軍和陸軍聯合制訂了登陸日本的計劃。登陸九州島的計劃叫做“冠冕”,登陸本州島的計劃叫做“奧林匹克”。美國人預計,佔領整個日本的話,至少需要付出八十到一百萬人的傷亡。

美國軍隊裡,最普通的勳章是紫心勳章,獲得門檻很低,只要在戰場上負傷就能得到(甚至生病都能得到),二戰時美軍基本人手一份。為了登陸日本,美國軍隊足足製作了五十萬枚紫心勳章,準備發放給負傷的美軍士兵。

後來由於這場戰爭沒有開打,直到阿富汗戰爭結束,這匹勳章都沒發出去五分之一。


在1945年8月,8月9號蘇聯踩著點向日本宣戰(美蘇約定在德國投降三個月後蘇聯對日開戰),蘇聯紅軍攻入日本關東軍。但出人意料的是,蘇聯人的進展幾乎是以小時來計算的,關東軍號稱有七八十萬人,三天就被蘇軍所粉碎了。

在此之前,曼哈頓計劃出了成品,兩枚原子彈造好了。

杜魯門總統決定扔一枚看一看效果,一則看一看殺傷力,二則也震懾一下日本,三則也震撼警告一下蘇聯。

8月6號,蘇聯出兵的前三天,美國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廣島原子彈“小男孩”。

原子彈投放以後,美、蘇、日,全都是懵逼的。

由於之前沒有過核彈的實測實驗,美國人對核彈究竟有多大殺傷力也沒有一個很具體的概念。在他們的想象之中,這就是一種威力巨大的炸彈,比德國扔在佈列斯特的那個還要大上百倍的那種。

但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整個廣島沒有了!整個城市在幾秒鐘之內就被炸成了平地,八九萬人幾秒鐘就沒了,這是美國人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多年以來一直有人好奇,為啥當年廣島原子彈沒有扔在東京呢?

有人說是美國人為了“做人留一面,日後好相見”,有人說是為了保護東京的古建築等等。那都是無稽之談,美國人之所以不轟炸東京,是因為當時的東京是這樣的:

在廣島原子彈之前,東京已經被美國的李梅(就是上面說話的那位)BBQ戰術給燒的啥也不剩了。李梅將軍是個狠人,他為了炸東京,結合了日本的木製建築的特徵,專門發明了凝固汽油彈。在1945年的前幾個月,整個東京被美國的燃燒彈燒的跟鍊鋼爐一樣,已經完全喪失了轟炸價值。

廣島和長崎,是日本在二戰末期最後的兩個相對比較完整的工業城市,美國人用一枚原子彈,一瞬間就把廣島給抹去了。

日本軍部用了將近一天的時間才真正明白了廣島發生了什麼,他們的抵抗意志極大動搖了。


本來想一億玉碎,沒想到美國人發明出了原子彈這麼個超級粉碎機,照這麼個驅使下去,想要跟美軍同歸於盡,於盡是肯定的,同歸估計夠嗆了。

所以在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投降就立刻成為了日本軍部第一議案。

然後三天之後,長崎原子彈爆炸了。

兩枚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本人的抵抗信心,天皇和日本軍部經過最後幾天痛苦的討論後,在8月15日宣佈投降。

其實當時美國已經用盡了自己僅有的兩顆原子彈,再造一顆需要一年,只是日本和蘇聯不知道而已。

關於戰後日本的劃分

日本的投降,打亂了盟軍之前的部署。

在美國人原計劃中,消滅日本陸軍,需要美蘇合力,所以本州島北部歸蘇聯,南部歸美國,因為日本這塊骨頭太硬,美國一口啃不下。

可是在日本投降的時候,蘇聯軍隊剛剛攻下南千島群島(也就是現在日本所說的北方四島),還沒來得及進攻北海道。

斯大林此時要求美國不要接管北部日軍,由蘇聯負責受降北海道及本州北部日軍。

但杜魯門堅決的拒絕了蘇聯的要求,快速受降了整個日本本土的日軍。此時的杜魯門已經不需要蘇聯的協助,所謂唸完經打和尚,現在連經都不用唸了,直接不讓蘇聯和尚進門了。

斯大林本來還有點憤怒,但是蘇聯軍隊高層制止了他。為什麼?沒必要啊!日本北海道一塊鳥不拉屎的農業區,佔領了也沒啥油水,為了它跟美國人撕破臉,不值當!

那麼原計劃裡佔領日本的四國裡,蘇聯只得到北方四島,英國和中國呢?

美國倒是並不反對英國和中國佔領屬於自己的那一塊日本領土,可是這倆國都沒出兵。

英國人在二戰結束的時候,已經窮的快當褲子了。國家黃金儲備全部消耗光,老百姓吃配給糧(這是兩百年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整個國家百廢待興,加上殖民地鬧事,英國人此時忙的焦頭爛額。什麼?日本九州島???還是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中國人倒是準備好了接管四國島,連部隊和將領都選好了,準備讓孫立人帶著他的遠征軍老班底去接管四國島和東京大阪的一部分。

結果呢?

還沒等中國這邊的接管部隊整訓完事,國共就開始摩擦了,蔣介石說小孫你先等等,這邊可能有事情需要你做……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

總之,日本算是撿了個大便宜,在合適的時候投降給了合適的人。如果日本現在真的分成了四份,那現在的局勢想想也是挺有趣的呀!


小約翰


現在的日本,實際上已經是被美國和蘇聯瓜分後的產物。

蘇聯進攻日本之前,整個千島群島、整個朝鮮半島、半個庫頁島以及中國的東四省,都是日本的控制範圍。日本當時把蘇聯在東北亞的所有擴張路徑都給堵死了。蘇聯的遠東海軍想要擴張,根本就沒有出口。



到了1945年2月,美蘇英三國首腦齊聚雅爾塔開會。在這個會議上(其實就是一個大國的分贓會議),美國將日本在北緯38度線以北的領土劃為蘇聯佔領區,其餘為英、美佔領區。後來美國把四國島單獨劃出,也邀請中國也派兵佔領。

同時美國還承諾,蘇聯佔領千島群島後,擁有這一地區的主權。蘇聯當時還想要北海道的領土主權,但被美國拒絕。



雖然美國拒絕了蘇聯吞併北海道的請求,但是按照會議上談好的劃分協定,半個本州島,整個北海道島以及日本控制的北朝鮮、中國的東四省,仍然是蘇聯的受降範圍。

如果按照這個方案,日本基本上也就跟德國一樣了。美國是魔鬼,蘇聯是禽獸,禽獸比魔鬼更恐怖,日本人心裡很清楚。


同時,美國人心裡也很清楚。如果把半個日本劃給了蘇聯,那麼蘇聯在東北亞地區就有了一個很大擴張突破口。如果讓蘇聯在東北亞搞擴張,那麼美國在整個北太平洋的軍事壓力會特別大。但凡還有一絲轉機,美國都不願意與蘇聯平分日本。



但是由於日本當時的軍方太軸了,堅持要跟美國決戰,甚至叫囂要一億國民總玉碎。尤其是沖繩戰役後,美軍死傷慘重。為了減少士兵的上完後,美國也就只能極力拉攏蘇聯儘快向日本宣戰。即便這會導致日後蘇聯在遠東獲取巨大的利益。

這裡插一句,因為美國有求於蘇聯,所以蘇聯藉此機會敲了一把,成為最大贏家。除了半個日本外,還包括讓美國同意外蒙古的獨立,承認蘇聯在中國東北的利益,給中國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結果沒想到,當美國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居然下山摘桃子了。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日本對本土決戰也產生了動搖。

就在日本投降的前幾天,蘇聯在中國東北狂掃關東軍,日本的抵抗決心瞬間奔潰。為了督促日本投降,也為了警告蘇聯,美國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日本受此恐嚇,居然立即就宣佈投降了。並且天皇還在第一時間派代表去菲律賓找麥克阿瑟談判,要求美軍儘快登陸日本。否則半個日本就將要插上蘇聯紅旗。

看到日本宣佈投降,蘇聯認為投降只是日本單方面的決定,拿下千島群島不能因為日本的投降而停滯。因為美國已經許諾了千島群島的主權歸蘇聯。

於是就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也就是1945年8月18日,蘇軍發動了千島戰役。之後的兩週時間內,蘇聯迅速控制了日本佔領的千島群島和庫頁島的南部。

可是此時,蘇聯還想進一步行動,也就是得到北海道,控制半個日本。



看到蘇聯如此搶地盤,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怒了。他不是羅斯福,沒有那麼好說話,他是將蘇聯當做死敵來看待的。於是杜魯門迅速派人與蘇方攤牌,態度十分強勢,絲毫不肯做出半點讓步。

斯大林考慮到當時蘇聯的整體實力明顯不如美國。蘇聯是半殘廢狀態,美國是火力全開的狀態。真要打起來,蘇聯明顯要吃虧。

並且,雖然蘇聯的陸軍很強,但是攻打北海道主要看海軍,蘇聯的海軍太差。如果蘇軍與美軍開戰,沒有海軍支持,那麼在作戰當中,蘇軍就沒有主動權可言。

這還僅僅是常規軍事力量的對比,美國當時手上還有原子彈。雖說美國當時沒有現成的原子彈,可是蘇聯並不知道這個情報。

於是乎,在這種實力差距,以及原子彈的威懾作用下,蘇聯最後做出了讓步。可即便是斯大林讓步了,蘇聯在遠東地區依然獲取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蘇聯脅迫美國同意外蒙古獨立,這是一個巨大勝利。並且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掠奪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一半的經營權,美國也都沒有出面阻止。儘管中國不同意,但是根本沒有國家理會中國的意見。

其次,蘇聯實際佔領北方四島,獲取了鄂霍次克海的擴張通道,這也是巨大的勝利。蘇聯在出兵之前,它的整個鄂霍次克海都是被日本給堵住的。打通了這片區域後,蘇聯在遠東的勢力範圍大大的增加了。

相比於這些既得的利益,一個北海道,似乎也就不重要了。



總的來說,按照美蘇的原計劃,半個日本要劃給蘇聯佔領。但是美國吸取了德國被分區佔領的教訓,在日本問題上堅決不妥協。因為蘇聯一旦插足日本,蘇聯海軍就可以通過北太平洋航道進攻美國,美國基於軍事上的考慮,並且在擁有原子彈的優勢下,果斷的回絕了蘇聯的要求。

至於蘇聯方面,在奪取庫頁島和整個千島群島後,蘇聯已經基本達到了自己在戰前的戰略計劃。對於是否拿下北海道,蘇聯內部的意見也不統一,很多蘇聯高層認為:為了拿下沒有工業基礎,且比較農業還落後的北海道,與美國翻臉,不划算。經過權衡利弊之後,蘇聯也放棄了佔領北海道,乃至半個日本的計劃。


Mer86


如果沒有原子彈,今天恐怕就要出現兩個日本了

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國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正式開闢歐洲第二戰場,而就在3個月後,美軍攻入德國本土。而僅過了一個月,蘇軍也攻入了德國的東普魯士,德國本土受到了兩面夾擊,至1945年4月25日,美軍兩軍在易北河完成會師。

考慮到攻打柏林會造成巨大的傷亡,美國政府最後將攻佔柏林的行動讓給了蘇聯人。而任憑丘吉爾如何規勸,艾森豪威爾和杜魯門都執意放棄柏林,這氣得丘吉爾破口大罵。之後蘇軍佔領柏林,美、英、法、蘇四國完成了對德國的分區佔領。(盟軍佔領德國)

(不僅是德國,奧地利也被盟軍分區佔領)

在戰後,隨著冷戰的拉開,蘇聯和美英法在各自的佔領區內分別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東德”和“西德”,至此德國被分裂成兩個國家。

而奧地利的命運要相對好一點,在得到奧地利將成為中立國的保證後,斯大林最後放過了這個阿爾卑斯山脈上的小國家,使得奧地利免於遭到分裂。

其實1945年初的美蘇的規劃中,日本在戰後也是要被中、美、英、蘇聯合佔領的。因為當時美國還沒有研製出原子彈,而面對瘋狂的日本法西斯,美國估計要拿下日本本土至少要傷亡150萬!這個數字比攻打德國的傷亡還要多,因此美國需要蘇聯的幫助。

在雅爾塔峰會上美英蘇三國都想好了,美英先拿下日本沖繩群島,然後以此為基地從西南部攻入日本。而蘇軍則在拿下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後,從東北部攻入日本,雙方南北夾擊,打他個生活不能自理。

至於戰後如何瓜分日本,美國也早就想好了方案。美國提出以北緯38°線為界,38°線以北的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土由蘇聯受降,而38°線以南的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土由美軍受降,此後的佔領地區也大致按照這個界限來劃分。

(中美英蘇分區佔領日本示意圖)

如果這個方案真的執行下去,估計現在就有倆日本了,一個北日本,一個南日本。但在關鍵時刻,盟軍內部的勾心鬥角給了日本人倖存的機會。

按照美蘇達成的協定,蘇聯要再結束對德戰爭後3個月內對日本宣戰(此前蘇聯和日本一直維持和平)。但是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蘇聯卻遲遲不對日宣戰。很明顯,斯大林的目的就是希望美軍能最大限度的消耗日本,然後蘇軍再來個秋風掃落葉,摘個桃子,撿個便宜。

眼瞅蘇軍在遠東地區隔岸觀火,美軍等不及了,恰逢此時原子彈已經研發成功,杜魯門決定往日本扔兩顆,看看效果。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扔下來一枚原子彈。兩天之後,蘇聯卡著三個月的時間點正式對日本宣戰了。

而就在蘇聯對日作戰的次日,美國又向日本的長崎投下了一枚原子彈,日本政府徹底扛不住了,8月15日天皇裕仁正式向盟軍無條件投降,此時距離蘇軍對日作戰才剛剛過去一個禮拜。

在日本投降後,美軍迅速接管了整個日本,到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時,蘇軍才差不多剛拿下北方四島,而斯大林見美國已佔領日本,於是下令蘇軍停止進攻北海道。

此後由於種種原因,日本由最開始的中、美、英、蘇四國佔領,最後變成了美國一家獨自佔領,日本也幸運地避免了德國的下場。

歷史不能假設,但如果美國沒有核平日本,那麼日本將會頑抗到底,屆時美蘇兩國就會攻入日本本土。說不定蘇軍在攻克柏林後,又要上演一出攻克東京的大戲。而就算美國最終還是扔了原子彈,蘇聯哪怕能早點對日作戰,那麼日本今天的結局也將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千佛山車神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說為什麼蘇聯沒有進入日本本土,而是讓美國獨佔日本呢?如果蘇聯的力量進入日本的話,那麼日本被分裂是肯定的,就跟德國一樣,德國之所以被分裂,背後的力量就是因為有美國和蘇聯雙方支持的一方,所以才最後被分裂成東德和西德,西德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東德就是以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在背後支持。

但是日本在戰敗投降以後,可以說蘇聯的力量根本就沒有進入日本,所以才會導致美國一家佔領了日本,最終沒有使日本分裂,因為就只有美國在佔領,又何必分裂日本呢?那麼蘇聯,或者說別的國家的力量為什麼沒有進入日本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實力,或者說沒有資格。先說盟軍,在攻打蘇聯的時候,當時蘇聯和盟軍是從東西兩個方面攻打的,雙方都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特別是蘇聯在攻打柏林的時候,投入了上百萬人,僅僅一場柏林之戰就讓蘇聯付出了幾十萬人的代價,所以說不讓蘇聯佔領德國的話,那麼蘇聯會答應嗎?

但是對於日本呢?其實可以說自始至終對日作戰的就只有美國和中國,中國抵抗日本有十四年,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之後也是直接對日宣戰,太平洋戰場也是打了四年,美國也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英國只是象徵性的對日宣戰,在日本投降以後,英國也只是派出了3000人的部隊進入日本,但是在1946年就撤出了。蘇聯在日本都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才對日宣戰,雖然說八月風暴消滅了日本的關東軍,但是相比於美國和中國對日作戰的貢獻,蘇聯就是在撿便宜。而且蘇聯也得到了了他想要的,北方四島,蘇聯在太平洋上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會輕易的打贏讓蘇聯的力量進入日本嗎?在1944年之前美國就已經是明確的表態要獨佔日本,在波茨坦會議召開前,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就表示不打算分區佔領日本,杜魯門也是明確指出不打算給蘇聯任何機會進入日本,理由就是避免日本重蹈德國的覆轍,因為蘇聯在進入德國之後確實犯下了太多的罪行,可以說蘇聯進入德國之後,和德國納粹沒有任何區別,蘇聯人在德國也是一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美國自然有理由拒絕蘇聯的力量進入日本。而且當時美國也答應了蘇聯的要求,那就是承認千島群島是蘇聯的固有領土,當時蘇聯也是想佔領北海道的,但是美國拒絕了,而蘇聯當時國內經濟崩潰,也沒有實力再去進攻北海道了,所以也就答應了美國,這個時候蘇聯已經是得到了千島群島的主權,所以自然也就放棄了佔領日本的想法。

再說中國,當時美國是邀請中國佔領日本,當時規劃的給中國的就是日本愛知縣,當時去日本的就是67師,師長就是戴堅,但是不久就被蔣介石調回國內對解放軍作戰。中國在日本的佔領軍也就沒有了。

可以看到這個時候在日本的力量就只剩下美國了,一開始美國就派遣了40萬美軍進入日本,可以說完全把日本佔領了,日本自然就避免了被分裂的可能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很顯然,這個問題參照了德國在二戰之後分為了東西德國的情況。應該這麼說,日本和德國的情況還是有區別的,我想斯大林做夢也想瓜分日本,他不介意在遠東地區再找一個代理人。

可是怪只怪斯大林介入太平洋戰爭的時間太晚,貢獻太小,在對日本的問題上插不上嘴。蘇聯紅軍最後對日軍作戰,分明就是下山摘果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完全是衝著東北的工業體系來的。

德國之所以成為東西德國,原因就是當時的世界兩大陣營同時進入了德國境內,而且兩大陣營對於打敗德國法西斯所做出的貢獻差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出現了東西德國。

而在世界的另一邊,美國和日本軍國主義在太平洋上進行了四年的血戰,中國則與日本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戰,這兩個國家對於太平洋戰爭的勝利可謂是居功至偉,而蘇聯的作用只能呵呵。

我就說一個事情,眾所周知,東北是我國的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偽滿洲國是一個偽政權,沒有得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承認。但是蘇聯為了能夠劫收偽滿洲國的工業體系,他們堅持認為偽滿洲國是一個參戰國,不算中國領土。這樣偽滿洲國上的機械設備什麼的都算是他們的繳獲不用交還給同樣作為戰勝國的中國。

蘇聯1945年8月9日出兵,對日作戰,這個時間節點選得很巧妙。因為在三天前,1945年8月6日,在日本的廣島上空升起了一朵蘑菇雲,造成了極大的傷亡,日本人投降已經迫在眉睫。

這個時候蘇聯人可就急眼了,如果此時不出手,一旦關東軍向國民政府投降,整個東北的工業體系就和蘇聯人沒半毛錢關係了,所以蘇聯人才火急火燎的出兵痛打落水狗。

由於蘇聯人在太平洋戰場上不給力的表現,在最後的分贓時,自然蘇聯人也沒有太大的話語權。事實上,蘇聯人能夠把朝鮮的北半部分劃拉進自己的勢力範圍,已經要偷笑了。其實能夠分到一半的朝鮮也在於蘇聯人兵貴神速,和美國同時進入半島,才有今天的成果。

在最初的佔領日本的方案裡,日本將被中英美蘇四國佔領,但是由於蔣介石準備打內戰,沒有兵力可以派遣到日本,中國就失去了佔領日本的機會。由於歐洲地區受到了二戰戰火極大的破壞,英國國內百廢待興,再加上殖民地獨立運動方興未艾,英國人也沒有這份閒心到日本來。

最後蘇聯也失去了這次機會,原因就在於蘇聯沒有強大的海軍。原本的計劃是蘇聯佔據北海道,但是由於蘇聯海軍實在不給力,進進展緩慢,結果被美國騰出手來,進行干涉,不允許蘇聯南下。蘇聯在海上,可不是美國人的對手,他們也只能忍氣吞聲。

當然杜魯門政府還是作出了很大讓步的,他們慷他人之慨,同意蒙古獨立,出賣中國在東北的利益,這些條件讓蘇聯人很滿意。所以蘇聯軍隊停止了南下,日本的本土只剩下美國一家,所以二戰之後,雖然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以及北方四島,但是終究避免了被瓜分的局面。


歷史評說


1945年德國投降以後,遭到分割,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連柏林也分成了四份兒!

有了這個先例,同為法西斯的日本原本也是要被四國分區佔領的(這裡法國換成了中國)。

但是當時的英國自己國家千瘡百孔,根本不想把精力耗費到遠東;而中國,蔣同學正在到處派兵回收“地盤”,分身乏術,至於蘇聯,來得太慢,被美國堵在了門外。

美國的兩顆原子彈不僅摧毀了長崎和廣島,還摧毀了日本天皇渴望“玉碎”的決心,之前還叫囂著“抗戰到底”,不可一世的日本,突然宣佈投降。


蘇聯百萬大軍出兵東北,還沒怎麼打呢,結果戰爭就結束了!

美軍就好像突然撿了個便宜,捷足先登,搶在蘇聯前面實現了對日本的佔領。這吃進去的東西,當然不願意吐出來!

所以戰後對於分區佔領日本這樣的計劃,杜魯門是十分排斥的,他不是羅斯福,沒那麼大方。他想要獨佔日本!

面對千瘡百孔的日本,美國露出了邪惡的獠牙,在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決定,日本被佔領後絕對不能被分裂,日本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會給任何國家企圖分割日本,或者劃分佔領區的機會。”

美國企圖單獨佔領日本的目的非常明確,日本天皇投降之後,日本國內的軍、政大權便落到了太平洋戰區最高指揮官美國將軍麥克阿瑟手中。麥克阿瑟在劃分日本受降區的時候,並沒有和任何盟國商量,蘇聯僅僅得到了庫頁群島、並沒有得到任何一個日本的本土城市,

和美國一樣貪婪的蘇聯十分不滿,蘇聯指出,盟軍駐日最高指揮官應該有兩位,蘇聯將派遣華西列夫斯基將軍前往日本任蘇聯方面的最高指揮官,但蘇聯的請求被美國無情的拒絕了。

蘇聯一哭二鬧三上吊,非要在日本撈一把,美國實在擰不過,便同意了蘇聯的請求,但條件是麥克阿瑟將軍出任盟軍總統帥,蘇聯以及其他盟國的高級將領的權力,必須在麥克阿瑟之下,斯大林為了爭奪日本的國土只好委曲求全,同意了美國的條件。

蘇聯高級將領來到日本後,斯大林立刻發功,向美國要求佔領日本的千島群島,並要求美國將日本北海道北部地區劃分給蘇聯。

美國為了穩住蘇聯,將千島群島的管理權拱手讓出,畢竟這是當年雅塔爾說好了的,不能因為換總統了就不認賬了,美國雖然挺不要臉,但這筆賬他還是沒有賴。

不過美國從來沒有打算過把北海道劃分給蘇聯,在蘇聯交接千島群島的時候,美國已經在日本海域佈置好了艦隊,被美國擺了一道的斯大林準備出兵日本,但是東方海域卻沒有蘇聯艦隊停靠的港口。

而且當時的蘇聯海軍是真的不行,其根本無法和美國叫板。

再加上當時蘇聯人對於北海道這塊鳥不拉屎的地方實在不感興趣,他們更喜歡東北這樣的寶地。蘇聯分割日本的計劃只好作罷。

就這樣,日本被美國以盟軍的名義,獨佔!

在美國的統治下,日本得以保住“一個國家”的完整政權。


白話歷史君


分裂一個國家從來不是美蘇的初衷,它是兩國勢均力敵情況下的無奈和妥協,因為彼此都不能接受由對方支持的力量實現統一。而日本戰後被美國獨家佔領,所以蘇聯根本沒有機會插手日本事務,分裂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國家一分為二的現象,歐洲有德國,東亞有朝鮮,東南亞有越南,另外還有逃往臺灣的國民黨政權,直到上世紀70年代初還佔據著中國在聯合國及安理會的席位,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保持著外交關係。這些分裂有的是大國對立造成的,有的是一國內戰或不同意識形態的產物,但不管內因還是外因,歸根結蒂都與冷戰,與美蘇的意識形態對抗,與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殊死較量有直接關係。強烈的意識形態分歧使美蘇對戰後世界的處理無法達成共識,兩國臨時的軍事分界線就成為長久的政治分割線。

作為戰敗國,日本的情況比較特殊。其他國家,從德國到奧地利到朝鮮(日本殖民地),都是由四大戰勝國分區佔領,而日本則是由美國獨家佔領。美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有兩個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國的立場非常堅定,獨家佔領日本的決心早就定下了,也做了很多準備,要在戰後徹底改造日本,使其不能對美國構成威脅。第二,與歐洲不同,同盟國並沒有打入日本佔領日本本土,不存在軍事分界線的問題。而日本作為島國,沒有強大的海軍是不可能登陸和實施有效佔領的,從當時的情況看,只有美國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所以,根據美蘇協議,蘇聯佔領與其本土比鄰的中國東北和三八線以北的朝鮮,美國佔領日本和三八線以南的朝鮮。既然在日本只有美國一家,分裂也就無從談起。

還有一個日本內部的原因。朝鮮,中國,越南,當時都存在著兩股勢力——共產黨與非共產黨,這是國家分裂的重要內因,但日本並沒有這種情況,所以,不存在外部勢力可以利用的事態。


進擊的女武神


日本和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和加害國在戰後受到的待遇可謂天壤之別:奧得河-西尼斯河一線以東的10萬平方公里領土被入波蘭和蘇聯,剩下的領土被美、蘇、英、法四大戰勝國分區佔領,隨著美蘇對峙的冷戰格局的形成使德國被一分為二,此後柏林牆將無數親人和戀人隔絕長達28年。相比之下日本就幸運多了:除了蘇聯紅軍攻佔了日本聲稱擁有主權的北方四島外其領土並未被割佔,甚至連日本在近代史上侵略所得的遺產也沒被完全剝奪——至少琉球群島迄今處於日本治下,同時日本本土也從沒被多個國家佔領並人為地將其分裂。

事實上盟軍在分區佔領德國的同時也分區佔領了被德國合併的奧地利。奧地利在二戰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極為特殊的:一方面這是被納粹德國最早吞併的國家,另一方面奧地利和德國一樣是以說德語的日耳曼人國家,實際上二戰中奧地利方面不乏德國的支持者,德奧合併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也反映了當時的奧地利部分民意,甚至連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也來自奧地利,以致於人們戲稱“奧地利最大的成功就是讓全世界以為莫扎特是奧地利人,而希特勒是德國人”。奧地利的雙重身份一度令盟國感到頭疼,於是在盟國對奧地利政策的聲明中就出現了極為矛盾的說法:一方面聲明中明確提出“奧地利作為第一個受希特勒侵略的自由國家應從德國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可另一方面又堅持認為“必須提醒奧地利因站在希特勒德國一邊參加戰爭而負有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最終對奧地利的處理也正如聲明一樣頗為矛盾:一方面美、蘇、英、法四大戰勝國像對待德國一樣分區佔領了奧地利,另一方面奧地利得以從德國的統治下解放出來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並保住了併入德國前的疆域。在得到奧地利將成為中立國的保證後斯大林最後放過了這個阿爾卑斯山脈上的小國家,使奧地利免於遭到分裂。

事實上同盟國針對亞洲太平洋戰場的日本也制定了類似於德國和奧地利的分區佔領計劃:1945年9月2日由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法國、印度、荷蘭、新西蘭、菲律賓、蘇聯、英國與美國各戰勝國代表在華盛頓組成的“遠東委員會”全體成員達成一致意見:軍事佔領為解除日本武裝與廢除軍備的第一任務,因此盟軍將對日本本島實施軍事佔領,各國佔領部隊由美國指派的最高統帥指揮。9月22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出臺的《美國對日本投降後的處置政策》宣佈:歡迎並期望盟國參與對日派遣佔領軍。各國部隊抵達日本後必須接受盟軍最高統帥的調度指揮。各國政府必須負責自身部隊的補給和日常維持經費。美方還宣佈了盟國佔領軍的規模:預計美軍為12個師20萬人(這其中包當時處於日本佔領下的朝鮮半島的兩個師3萬人),中、英、蘇三國各派一個師作為佔領軍。由此可見當時同盟國方面制定了詳細的對日佔領方案——在這一方案中儘管美國就軍隊規模和指揮權方面都處於支配性地位,但中、英、蘇等戰勝國也應當各派出部分軍隊對日本實行軍事佔領。如果這一計劃付諸實施,那麼隨著冷戰時期美蘇對峙格局的形成將極有可能導致日本像德國一樣一分為二,然而這個計劃最終並沒付諸實施。

事實上美蘇之間的對立情緒在二戰末期已見端倪:早在分區佔領德國的問題上美國就認為對蘇聯讓步太多,因此在佔領日本的問題上美國其實一直試圖單獨佔領日本,只是迫於盟國的壓力而制定了對日佔領計劃,從一開始就心不甘情不願。在1945年初美國尚未研製出原子彈,在當時美國的戰爭規劃中需要為攻打日本本土而付出150萬美軍官兵傷亡的代價,這已超過美軍在歐洲戰場的傷亡總數。美國是一個對戰爭傷亡極為敏感的國家,因此這會在相當程度上激發國內民意,為此美國試圖尋求蘇聯方面的援助。在1945年2月4日至11日召開的雅爾塔會議上蘇聯與美、英等國達成約定:蘇聯將在對德戰爭結束後2—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但與此同時又提出了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蘇、中共同經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千島群島交予蘇聯等一系列條件。美國認為如果這樣做對蘇聯讓步太多,可有求於人的美國還是同意了蘇聯的要求。直到此時蘇日合作的北庫頁島薩哈林油田(日本稱其為北樺太)仍在為日本提供戰爭油料,日蘇之間雖曾在張鼓峰和諾門罕兩度交鋒,但都沒真正撕破臉皮。儘管蘇日之間一直相互提防,蘇聯還曾派遣大規模的軍援和援華“志願航空隊”幫助抗戰,但至少在官方層面一直是和日本保持著正常的外交關係的。1941年日本和蘇聯還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在日本看來:在蘇聯最危險的時刻日本並沒撕毀《蘇日中立條約》而配合德國入侵蘇聯,而美蘇之間日益表現明顯的矛盾分歧使日本進一步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利用美蘇矛盾漁利。8月6日美軍飛機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實際上這時美國的一石二鳥之計:一方面對日本產生巨大的心理震懾作用,另一方面使蘇聯意識到即使沒蘇聯出兵配合美國也能迫使日本投降。蘇聯方面也的確意識到了:日本投降已成定局,如果蘇聯再不參戰將完全失去戰後的遠東話語權。這時日本也意識到了蘇聯可能對日宣戰,然而此時早已走投無路的日本當局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地把全部希望寄託在蘇聯的調停上,很快他們這一指望就破滅了——因為他們被蘇聯方面告知:即日起蘇聯與日本處於戰爭狀態。8月8日蘇聯紅軍及蒙古軍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開始展開對日本關東軍的“八月風暴”軍事行動,一天之後美軍在日本長崎投下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

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美國在這時投下原子彈使戰爭得以提前結束,從而避免了蘇聯的進一步軍事行動。本來按同盟國之前達成的方案:美、英軍隊在拿下衝繩後以此為基地從西南部攻入日本;而蘇軍則在拿下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後從東北部攻入北海道,從而實現南北夾擊日本的戰略態勢。蘇聯對日宣戰的次日零時10分蘇聯百萬軍分四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駐守東北之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隨後蘇聯根據《雅爾塔協定》出兵佔領了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8月18日2時35分蘇聯紅軍的岸炮開始從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島轟擊千島群島最北端的佔守島,以“基洛夫”號巡洋艦為首的蘇聯紅軍驅逐艦隊掩護登陸部隊上岸。4時30分蘇聯紅軍先遣支隊在片港海軍基地附近狹窄地段搶灘,但由於缺乏重武器,未能向縱深進展。清晨蘇聯紅軍主力分兩個梯隊登陸時遭到日軍的猛烈轟擊,多艘登陸艦艇被炮火擊沉擊傷,一度相當被動。隨後戰鬥重心向島內轉移,雙方反覆爭奪兩個高地。蘇聯紅軍以反坦克槍、衝鋒槍、機槍和集束手榴彈混合火力擊退了日本軍隊坦克的多次反撲,海軍中士維爾科夫用身體堵住了日本軍隊主要火力點的射擊孔。到傍晚20時蘇聯紅軍最終控制了兩制高點。19日裕仁天皇宣佈投降的消息為島上日軍得知,他們隨即一面主動提出停戰,一面仍積極備戰。蘇聯紅軍繼續向縱深進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艱苦的攻堅戰。好在日軍接到投降的命令後已沒多少鬥志。至23日午後佔守島守軍全部投降。奪取佔守島後蘇軍隨即向南進攻,此後的一系列登陸基本未遭抵抗,至1945年8月31日22時,蘇聯紅軍結束千島群島北部的戰鬥,同時開始進駐南千島。1945年8月28日凌晨蘇聯紅軍在擇捉島登陸,1.35萬日本守軍不戰而降。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戰役中日軍幾乎全軍覆滅——傷亡1018人,被俘數萬人,北方四島日軍全部繳械投降,蘇聯隨即派兵佔領了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兩顆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本將戰爭進行下去的信心,而蘇聯的參戰則使日本以調停結束戰爭的希望最終破滅。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頒佈了終戰詔書,事實上日本方面始終堅持認為他們不是無條件投降,事實上在當時日本天皇頒佈的《終戰詔書》也採用了極其模糊的說辭——只提及終結戰爭狀態,而並未公開聲明投降。與此同時日本方面還厚顏無恥地提出三個條件:不得妨害天皇治國大權、自主處理戰犯、不允許多個國家同時入駐日本。主導對日佔領的美國駁回了日本關於自主處理戰犯的要求,而是與中國、英國、法國、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十個戰勝國一起組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不過美國出於自身的戰略利益和對日佔領政策仍有意識地包庇了部分日本戰犯,同時也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至於不允許多個國家同時入駐日本的要求可謂正中美國的下懷,於是美軍迅速接管了整個日本,此時剛拿下北方四島的蘇聯停止了繼續進攻北海道的軍事行動,美國實現了對日本的單獨佔領。

相比之下當時處於日本佔領之下的朝鮮半島就沒這麼幸運了: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蘇軍立即在朝鮮北部登陸向南推進,大有佔領整個半島之勢;此時美軍正在太平洋與日軍激戰,對朝鮮半島則顯得鞭長莫及。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務院提出美軍應立即在半島南部登陸北上,以免朝鮮全境被蘇佔領,然而美國陸軍在分析戰局後認為這是不可能辦到的。8月10日夜間美國陸軍進行了徹夜的緊急會議,會上時任作戰參謀的臘斯克和他的一個同事提出了以朝鮮中部38°線為界作為美蘇地面部隊作戰和受降分界線的方案。13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批准了該方案,15日該方案被送交蘇、英兩國政府。當時斯大林打算以此換取蘇聯佔領日本北海道,因此同意了美國的方案,然而後來戰局的變化卻使蘇聯佔領北海道的戰略企圖落空。相比之下美國在朝鮮半島的三八線方案得到了貫徹:1945年9月2日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一項命令中將美蘇間關於38°線的決定公佈於世,已進入38°線以南的蘇軍即後撤回到此線以北。1945年9月7日美軍才在半島南端登陸。自8月下旬起三八線兩側便已禁止人員物資交流,鐵路被切斷,9月上旬通訊聯繫也被中止,朝鮮南北之間已處於被分割狀態。1948年8月15日朝鮮半島南部成立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9月9日半島北部成立了以金日成為內閣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的分裂對峙格局一直延續至今。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美國和蘇聯沒有把日本分裂成為兩個國家,只能說日本人的運氣太好,比起德國人運氣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二戰的主戰場其實是歐洲,亞洲戰場其實是處於次要的位置。1945年初,英美等同盟國也實現了諾曼底登陸,幫助法國復國,而斯大林領導的蘇聯也展開了對納粹德國的大反攻,東西夾擊納粹德國。同年4月,蘇聯紅軍攻入德國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殺,5月8日納粹德國正式向同盟國投降。因此也就開啟了德國分裂成東德和西德近半個世紀的歷史,而且領土也被蘇聯和波蘭割佔了不少。

而日本在亞洲戰場被中國拖住腳步,美國也在和日本激戰,蘇聯承諾歐洲戰場結束後3個月出兵亞洲,打擊日本法西斯。然而由於美國反攻日本時,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死人過多,為了讓日本儘快投降,結束戰爭,所以美國只能使用大殺器——新研製出來的原子彈,在1945年8月6日~9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導致日本軍國主義在8月15日無條件投降。

然而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後,也促使蘇趕緊出兵亞洲,1945年8月8日,本著之前的承諾派150萬大軍進入我國東北,猛打日本剩下來的殘兵敗將。不過蘇聯沒有想到的是日本人竟然投降的這麼快,在原子彈爆炸後一個星期就無條件投降了,這時蘇聯只是收復日俄戰爭時期割讓給日本的南庫頁島地區,以及佔領了千島群島和北方四島。

如果日本晚投降幾天,可能連大島北海道都沒了,被蘇聯佔領。到那時日本和俄羅斯不僅是天天吵吵北方四島問題了,而是連帶著北海道。所以從二戰歷史軌跡可以看出,日本運氣好就在於無條件投降的早,才沒有被美蘇夾擊被撕成兩半,分裂成兩個主義完全不一樣的國家,現在只不過少了幾個島嶼。

如果日本當時還繼續負隅頑抗,最後被美蘇聯合大敗,可以設想的結果是北方四島和北海道領土併入蘇聯,本州島北部成立一個由蘇聯控制的日本社會主義共和國。本州島南部和四國島、九州島成立一個由美國控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到那時日本的處境將會比德國人更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