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要求降息以後,民營銀行和小銀行都執行了嗎?

為加強存款利率管理,央行近期向各分支機構及主要金融機構印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包括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強調繼續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產品等。


從銀行方面瞭解到,部分銀行已經收到該《通知》,但亦有銀行稱尚未收到,或因各地《通知》下發進度不一。《通知》的要求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各存款類金融機構應嚴格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有關規定,按規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


二是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並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三是中國人民銀行將存款類金融機構執行存款利率管理規定和自律要求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同時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將上述情況納入金融機構合格審慎評估。


對於《通知》的核心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央行再次強調繼續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產品,這一要求並非新內容,去年底一些銀行就陸續收到窗口指導要求整改。然後是進一步加強結構性存款管理,加強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對其的管理,明確將結構性存款保底利率納入自律機制管理範圍。


實則不少銀行此前就已在執行整改。關於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產品的要求,去年末一些銀行就收到窗口指導要求整改,停止新發行的定期存款產品(包括大額存單)提前支取靠檔計息,若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計算。


定期存款尤其是大額存單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是一些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方式。其本質是以高利率來抵補中小銀行薄弱的存款基礎,吸引更多存款。過去發行的大額存單,利率水平與理財收益率接近,客戶購買後並無固定持有期限,即便提前支取派息金額仍按既定高利率計算。


目前,銀行都已在針對提前支取靠檔計息進行整改,但基本仍是新老劃斷的方式,即監管部門提出新要求之前發行的大額存單產品,持有人仍可以享受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對於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由於其違反了《儲蓄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未到期的定期儲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的規定,也應予以規範。


監管對於結構性存款的規範也由來已久。此前,因結構性存款“假結構”,銀行以高利率為賣點做大存款規模的情況較為普遍,銀保監會曾多次出手整頓過該類產品。所謂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結構性存款收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保底收益率,也就是銀行承諾客戶可以獲得的最低收益率,其性質與一般性存款利率類似;二是掛鉤衍生品產生的收益,取決於衍生品投資情況。但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明顯高於一般性存款利率,不利於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應予以規範。


但是不論是前期整頓結構性存款高息攬存行為,還是叫停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政策出臺的一個重要目的,在於推動銀行負債端成本的切實下降。存款是銀行的主體,存款利率居高不下,導致信貸利率也難降。目前,政策部門開始設法逐步壓降存款成本,進而引導貸款利率的進一步下降。


進一步加強銀行體系負債成本極其重要,是今年外部監管和銀行內部管理的重點工作。一方面,促進銀行對實體讓利需要銀行控制負債成本;另一方面,今年前兩個月銀行核心負債成本上行壓力未減,兩種力量已經對今年銀行業息差形成擠壓。


在壓降銀行負債成本的過程中,對存款基礎薄弱的一些中小銀行來說,將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最近,不少小夥伴在手機銀行和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發現,不少“智能”存款產品已經不能購買。


“智能”存款產品,也被稱為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就是在贖回產品時,其收益會根據存款時間分段計算利率,即“定期存款,階梯利率,存得越久,利率越高”。


比如說以前某款靠檔計息的存款5萬元,存期為三年,利率為4.2%,如果存滿了三年,可以獲得4.2%的利率,但是如果存了一年,突然需要用錢,提前支取該存款,如果可以靠檔計息,銀行給予2.5%的利息,可以獲得1250元的利息,而如果到期才支取,則每年利息為2100元,雖然提前支取利息少了,但還是有不錯的利息。但是,如果取消了靠檔計息的方式,那麼只要存款還沒有到期就提前支取,就只能按活期利率付息,目 前活期利率為0.3%,意味著我們存了一年後提前支取這筆錢,只能獲得150元的利息,損失的利息就會非常大了。


央行之所以要取消靠檔計息,主要原因是為了讓存款期限更加穩定,避免大量提前支取打亂了銀行系統的流動性,保障金融系統更加安全。但對於用戶來說,就不是好消息了,畢竟失去了靈活性,所以我們存定期之前,就需要先考慮清楚自己的資金能閒置多長,選擇適合的存期存款。


目前不少網友都在談論一個問題,自從各大平臺的優質銀行理財停售的停售,降息的降息之後。一些地區性的村鎮銀行或農商銀行的高利息產品出現在了大眾視野,這種銀行的理財產品安全嗎?在這裡識財君給大家說下自己的看法:


1.村鎮銀行並非私人銀行,而是經銀保監會批准,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設立並控股,受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監管的正規銀行。但是村鎮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為當地農民、農業和中小型企業,主要是為了滿足“三農”發展的需要,因此村鎮銀行輻射的地域、人群都非常有限,規模總體偏小,信用等級偏低,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小銀行”。


2.村鎮銀行規模小,資金基礎較薄弱,且風控能力也不及大型商業銀行,理論上來說村鎮銀行是存在倒閉風險的。不過村鎮銀行的存款產品與其他銀行一樣,屬於《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範疇,即使村鎮銀行倒閉,50萬元以內的存款也是可以得到賠付的。


3.很多人發現,在村鎮銀行存款利率特別高。只是因為村鎮銀行由於規模小,採取較高的利率吸引存款也不會對存款市場產生過大的影響。實際上,安全性比較上市沒有問題的,而且只要是正規銀行存款都沒有問題。


所以說村鎮銀行也是國家認可的銀行,由於其規模太小,資金薄弱才會放出高利率產品來吸收存款。但其風險性也比其他大型銀行要高。目前市面上出現兩款5年6%和5年7.2%的銀行產品其真實性還待定,聽說開不出存款證明,銀行自身的app體驗也極差,頻繁出現卡頓。具體哪兩家銀行我就不方便透露了,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在交流群裡諮詢下群友。各位網友投資時還是要結合自身的情況,找準適合自己的,根據自己的資金來合理安排,理性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