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初步研究表明,神經的輕柔運動對於控制疼痛和支持神經系統的整體健康至關重要。這個想法是,健康的神經應該能夠在神經組織內輕輕滑動,拉長和成角度(某些神經可以移動多達3/4英寸),以適應不同的負荷並最大程度地降低可能加重現有疼痛,改變感覺,或導致新的疼痛模式。有時,神經組織周圍的緊張可能是一個問題。這些組織依靠周圍的重要壓力梯度來維持足夠的血液流動。因此,即使神經周圍的組織張力發生很小的變化,也足以阻止神經活動並導致壓縮,從而破壞血液流動和神經信號返回大腦,導致疼痛。

為了幫助保持神經的適應性和保護性,請在對神經動力學(對通過其周圍組織的神經運動的研究)和神經通路的理解基礎上,嘗試以下的練習。我們可以在神經的不同末端交替施加張力,以使神經在組織中運動,通常稱為神經滑行。當使用牙線清潔神經時,可能會允許它更自由地移動,以便它可以更有效地與大腦進行交流。

例如,坐骨神經通過腿後部延伸,因此在Supta Padangusthasana中(緩解手到大腳趾的姿勢)如果彎曲膝蓋(抬高的腿)並彎曲腳,則會在神經的一端(用腳)施加張力,而另一端(用膝蓋)鬆弛。此動作將坐骨神經及其分支拉向腳。然後,當伸展膝蓋並指向腳趾時,將扭轉緊張和鬆弛的區域。此動作將坐骨神經的分支拉向膝蓋。將這些動作放在一起時,可以鼓勵坐骨神經更輕鬆地在其組織中來回移動。還可以下調局部炎症反應,恢復健康的血液流向神經,並鼓勵大腦和身體之間更有效的溝通。如果希望自己的免疫和神經系統發揮最佳功能,那麼最佳的信號傳輸至關重要。

神經滑行的關鍵是在輕鬆的運動範圍內輕輕移動。由於目標是神經的無痛運動,而不是肌肉和筋膜的無痛運動,因此幾乎不需要感覺到強度伸展。強烈提醒,即使在身體上,我們所做的事情也不僅僅是感覺或與之相關的感覺良好的內啡肽。

我喜歡這種方法的另一點是,除了是一種安全的無痛苦的方式之外,它還屬於是簡單,輕柔的動作,因此非常易於使用。

6組姿勢序列,(神經動力學運動)

首先,選擇要關注的神經,找到一系列可觸及,無痛且幾乎沒有伸展感的運動。每天一次或兩次重複5-10次姿勢或此順序。如果預防性地使用這些動作,請嘗試每週幾次將其中一些舉動轉變為常規練習,並請記住,在小組課堂上,不僅僅是伸展和感覺會影響組織。

1. 斜著手到大腳趾的姿勢。目標:坐骨神經

體內最大和最長的神經。它從下背部延伸到腳。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A坐骨神經不僅是人體中最大和最長的神經,而且也是最容易刺激的神經。然後一次又一次返回。

右膝蓋彎曲,貼向腹部。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B然後,伸展右膝(但無需完全拉直),然後將腳指向將坐骨神經移向脊柱。找到輕鬆,無痛且無拉伸的運動範圍。

重複5-10次。切換側面。

2. 貓牛姿勢,變體。目標:脊髓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從腦幹延伸到下背部的中樞神經系統管。

A脊椎彎曲會給脊柱和神經施加更大的壓力,因此對於這種姿勢,可以使用頸椎(頸部)的相反運動來在脊髓上產生更集中的效果。如果您熟悉牛姿勢,可能會覺得奇怪,但這是針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好方法。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B然後,在塞住下巴以使頸部屈伸時,移入貓式。找到容易的運動範圍。

重複5-10次。

3.獅身人面像的姿勢,變化,目標:股骨神經

沿著臀部和大腿的前部延伸。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A從獅身人面像姿勢中,抬起一隻腳即可抬起地面。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B然後,在塞住下巴的同時放低腿。找到容易運動的範圍以幫助恢復骨股神經,這對中下背部(第二至第四腰椎)和前髖的健康至關重要。

重複5-10次。

4. Anjaneyasana(低刺)目標:骨股神經和坐骨神經

一舉兩得。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A後腿動作的目標是大腿前部的骨股神經,而前腿動作的目標是腿後部的坐骨神經。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B然後,將臀部向後傾斜,以拉直右腿(無需完全拉直),向後轉,然後收下巴。

重複5-10次。然後,切換側面

5.站立劈裂,變化目標:坐骨神經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這個版本的站立劈裂為那些無痛的人提供了更具挑戰性和功能性的方法。

A站立拆分在你右手邊,兩個彎曲你的膝蓋和彎曲你的左膝蓋到你的右小腿。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B然後,伸直雙腿並抬起左腿,同時踩到右腳的球並收住下巴。找到容易的運動範圍。

重複5-10次。然後,切換側面。

6. 戰士姿勢II,變體目標:神經中位

這條神經貫穿手臂和手。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正中神經是手和手臂中最常見的刺激神經。由於正中神經的壓力是造成腕管綜合症症狀的原因,因此此舉可能有助於緩解這種狀況和其他腕部疼痛。

A

在右側的戰士姿勢II中,將手掌朝前(朝向墊子的長邊)向兩側伸出。將右手指向後移,以使手掌朝向墊子的正面。將頭向右傾斜時,將左手指向前。

滋養脊柱和神經,6組瑜伽動作,拋開世俗雜念,修心養性

B然後,用手和頭部切換位置,以便當將頭向左傾斜時,右手指指向前方,左手指向後。找到輕鬆,無痛的運動範圍。

重複5-10次。然後,切換側面。

總結:柔和的動作,滋養和保養著我們的每一根神經,把它融入到你的瑜伽練習中,以及快樂的生活中!作者:中國瑜伽者/筱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