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次疫情才發現,是否發現農業跟不上人口比率?

能否重頭再來


您好,很高興和您探討這個話題。

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也是一個農業從業者。我是一個80後,20多歲的時候,說實話真的不想從事農業。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皮膚從來就是比別人黑8度,和40歲的人站一起都沒有違和感。本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耐不住心高呀,所以就想著出去闖蕩一翻,從此過上十指不沾泥,出門有保鏢的理想生活。一直到2015年吧,陸陸續續也掙到點小錢,奈何那時奉行的是排場在前,金錢靠後的先進理念,所以掙點錢基本上都是吃吃喝喝,買這買那,和朋友逍遙快活了。

等到有了兒子,漸漸有了城市套路深,不如回農村的感觸。偶然間接觸到一些比較知名的農業公司,才知道農業原來也能高大上,蔬菜原來一斤也能賣幾十元,這完全就是我夢裡想要的畫面呀。所以在一個寂寞難耐,月黑風高,身無分文的夜晚,用了足足四十多分鐘的漫長思考,最終痛下決心,回農村,幹農業!因為本人還算有一定的人脈,做人也誠實本分,漸漸的也和一些有點實力的農業基地合作過一些項目,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理念,感悟。也慢慢的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中國目前的農業大環境,不太可能有暴利,除非您經營的項目就是有特色,您就是有銷路,您的營銷很出色。不然的話很多農業操作,尤其涉及大田種植的,基本上掙兩年賠一年的,利潤不太能有很好的保障。

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農業就不能做,相反的,我現在看到的農村,感覺真的是處處是機遇。像我們80後從事農業,一定是結合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種植模式為前提的。我現在主要從事的方面是綠色有機蔬菜的設施種植,綠色盛田蜜薯的大規模種植與推廣,我有信心在未來的2―4年,我的農業也能帶給我豐厚的回報。

所以如果您想從事農業的話,一定不要侷限於溫飽。俗話說心有多大,路有多長,農村的這個大舞臺一樣不會埋沒有才華的人的。







盛田農人田雨香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認識到了農村生活的艱苦,我們全家5口,不到二畝地,還都是旱地,父母把我們養大,太不容易了,所以把我培養成大學生,到城市生活是父母最大的願望。

雖然我大學畢業了,但是我還是沒有選擇城市,我還是喜歡自由,雖然在農村生活,但是就這點地,能養活我嗎?還是要找份工作。但是土地一直沒有放下,在忙也要種地,因為父母捨不得。

仔細算下帳,我們這裡靠天吃飯,一年種一次玉米,買種子,化肥,耕地,除草,種植,收割,不算誤工費,本錢一畝地一百多塊錢,畝產800斤算,8毛一斤,就是640元。利潤500左右。如果算誤工費的話,哈哈,要倒貼錢[捂臉]。

我說這些,不是說在家種地沒前途。現在政府大力扶持,種養殖,補貼很大。比如說大棚種植,有機蔬菜,草莓採摘園,蘑菇大棚,等等,都是收益很可觀的。以後土地流轉是必然趨勢,土地將會集中到少數人手裡,統一管理,科技種植,土地利用率大大提升,產量增加,收益最大化。

所以說,相信以後,農村土地不會再荒廢,回家種田不再是入不敷出,明天會更美好。

希望我的回覆能幫到你!



農村80後小白



經常去農村出差,也經常和農民打交道,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來說說農村農業和土地發展實際的情況

第一 農民拋荒進城打工是因為打工賺錢多,這個道理顯而易見。其實很多被拋荒因為山地,坡地,鹽鹼地,或者面積太小,交通不便,打下來糧食還不足以彌補誤工費和交通費。但是在一些土地多產量高的地區,農民還是會回來春耕秋收的。以山西北部玉米種植為例,一畝地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等基礎投入約三百多元,產一千二到一千六百斤糧食(收購價不到1.1元/斤), 風調雨順時一畝地淨賺一千元出頭,如果一個人家裡只有五六畝地確實不值得千里迢迢回家播種。而且在很多山地純粹靠天吃飯,不下雨就不能播種,就算強行播種產量極低。


第二 國家開始施行土地流轉政策,允許耕地轉讓,種糧大戶和新型農業合作組織有機會獲得更多土地,有利於提高耕種效率和機械化,小面積分散的拋荒土地也逐漸會被利用起來。

第三 一些農資公司也開始整合業務,從化肥經營,代耕代種,糧食收購一條龍服務,農民不需要回家種地也能保證基本土地產出。

所以基本看來,現在回農村特別是自己生產並沒有太好的發展空間


Tony王傑


三農問題仍然是一個沉重的課題!設及方方面面的事!如,農業設種籽、化肥、農藥上漲價,糧食又不漲價,這就是有疑問!再說土地拋荒十分嚴重!大片大片的良田好地拋荒實在揪心呀!政策鎖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變。又鼓勵允許流轉,改變一種土地經營模式,除條件好的被流轉,但是,也還是極少數。條件差的、山嶇的土地是沒有流轉的動靜,仍然荒著!國家糧食補貼還領作,應該清理糧食補貼的面積是否合符實際?真真正正把糧食補貼與種植土地掛勾,並且,調整不適應發展農業的滯後條款。鼓勵對荒著田塊誰種就歸誰經營,誰就得國家糧食補貼,解決拋荒還是依仗土地集體所有權,把土地經營活。土地是人們奈以生存的可貴資源。


寒梅落盡11350745266


新中國現超過18億畝可耕土地,嚴格的說就靠這麼點土地產值是養活不了超14億人口的現中國人!

就農業人口與可耕面積言說就只是人口太多了,可耕面積是嚴重不足的,現畝產綜合上千斤但面對14億多張嘴每個人自己算個帳就明白了夠吃否?

所以在這裡要充分糾正許多還算讀過點書的年青人們在這一點上呈顯的無知淺薄並質疑不解和反聵憤怒.這都應該是教育方的不誠實結果."不告之真像"如何"珍惜加奮進"?

上述也就可以這麼說幾千年或上十萬年的中國歷史為什麼註定了就是"貧窮相伴""識字人少"的"國困民飢""負債累積"的不幸命運?

一組公開數據可佐證說明:至1949年的中華民國和新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初建時期,全國人口4億多人,可耕土地8億畝左右,人均也才20-50美元年收入,文盲率80-95%!

華夏曆史幾千年的農耕文化究竟輸在哪裡?地域構成先天不足的生產方式來決定的文化習慣思維模式固化的起跑線上了!

一年"生產週期"三個月九個月閒耍時日"收入低下"也不可能有更多其它事做即有交通原因更有經濟制約,絕大部份農民也僅只靠"一畝三分租地打工交地主"又怎來"人均收入又社會財富賦裕"?

歷史中佔比少數的皇權貴族也就10%左右的群體倒是真輝煌過日燦爛幸福過!

新中國為什麼行?除了農業更多是依靠全面學習西方的工業文明己佔國民總產值80%左右,這也是"中國文化"中僅有的"種田農耕"方式沒有的辦法才徹底解決了"吃飽""吃好"的大問題顯剎手剪!

共產黨又為什麼能?引進了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才成功勝利的,它"法律牽引""科學創造"成就了新中國的"安穩""發展"!

年青人們一定要明白"中國農耕文化"讓我們一直"落後徘徊貧窮\

雅志居士65340400


不能說農業跟不上人口比率,只能說農業需要再發展,大農場化,專業化。

隨著疫情的發展,為了減少人員流動,各地的村、鎮啟動了更為嚴格的針對人員及車輛進出的防疫管控舉措,禁止外村人和異地車輛進村,這給零售商超、餐飲等零售企業肉禽蛋菜、糧油米麵等民生保供物資的穩定和持久供應帶來一定的影響。為確保民生物資能通暢運輸,連鎖企業供應鏈都在全力運轉。受此次疫情影響,交通管制力度加大,運銷隊伍出現嚴重“缺編”,農副產品出現了“隱形滯銷”現象。

實行專業化,大農場化,可以優化農產品銷售渠道。


王梓易1


農民辛苦一輩子,到頭就拿一百零幾元,809O都不願意幹農活。肯定農民會少很多


chanmantan


說實話,我喜歡農村,喜歡在農村的生活,但是有家庭,有孩子,為了孩子教育,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不得已出去城市討生活,如果是我單身一個人的原則,我寧願呆在農村,很多人背井離鄉,不過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各有各的無奈。我和你一樣,若是農村的收入能維持生活支出,我願意一直在農村。

今後的農業,我覺得會慢慢的土地流轉,規模化,高科技化,再加上政府的扶持,這樣的農村才更有前途。以前的農村農業生產,都是已家庭為單位,小打小鬧,各自為政,行不成規模,產業,今後的農村在政府的引導下,肯定會越來越美好的!


迷迷糊糊的十年


現在生活質量和人口素質普遍提高了,人思想觀念發生了質的變化所以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必然!


浪淘沙103858281


要想在農村能賺到更多的錢,光經營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是不夠的,要多流轉點土地,規模化種植、養殖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