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疫情才发现,是否发现农业跟不上人口比率?

能否重头再来


您好,很高兴和您探讨这个话题。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也是一个农业从业者。我是一个80后,20多岁的时候,说实话真的不想从事农业。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皮肤从来就是比别人黑8度,和40岁的人站一起都没有违和感。本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耐不住心高呀,所以就想着出去闯荡一翻,从此过上十指不沾泥,出门有保镖的理想生活。一直到2015年吧,陆陆续续也挣到点小钱,奈何那时奉行的是排场在前,金钱靠后的先进理念,所以挣点钱基本上都是吃吃喝喝,买这买那,和朋友逍遥快活了。

等到有了儿子,渐渐有了城市套路深,不如回农村的感触。偶然间接触到一些比较知名的农业公司,才知道农业原来也能高大上,蔬菜原来一斤也能卖几十元,这完全就是我梦里想要的画面呀。所以在一个寂寞难耐,月黑风高,身无分文的夜晚,用了足足四十多分钟的漫长思考,最终痛下决心,回农村,干农业!因为本人还算有一定的人脉,做人也诚实本分,渐渐的也和一些有点实力的农业基地合作过一些项目,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理念,感悟。也慢慢的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中国目前的农业大环境,不太可能有暴利,除非您经营的项目就是有特色,您就是有销路,您的营销很出色。不然的话很多农业操作,尤其涉及大田种植的,基本上挣两年赔一年的,利润不太能有很好的保障。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农业就不能做,相反的,我现在看到的农村,感觉真的是处处是机遇。像我们80后从事农业,一定是结合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种植模式为前提的。我现在主要从事的方面是绿色有机蔬菜的设施种植,绿色盛田蜜薯的大规模种植与推广,我有信心在未来的2―4年,我的农业也能带给我丰厚的回报。

所以如果您想从事农业的话,一定不要局限于温饱。俗话说心有多大,路有多长,农村的这个大舞台一样不会埋没有才华的人的。







盛田农人田雨香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认识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苦,我们全家5口,不到二亩地,还都是旱地,父母把我们养大,太不容易了,所以把我培养成大学生,到城市生活是父母最大的愿望。

虽然我大学毕业了,但是我还是没有选择城市,我还是喜欢自由,虽然在农村生活,但是就这点地,能养活我吗?还是要找份工作。但是土地一直没有放下,在忙也要种地,因为父母舍不得。

仔细算下帐,我们这里靠天吃饭,一年种一次玉米,买种子,化肥,耕地,除草,种植,收割,不算误工费,本钱一亩地一百多块钱,亩产800斤算,8毛一斤,就是640元。利润500左右。如果算误工费的话,哈哈,要倒贴钱[捂脸]。

我说这些,不是说在家种地没前途。现在政府大力扶持,种养殖,补贴很大。比如说大棚种植,有机蔬菜,草莓采摘园,蘑菇大棚,等等,都是收益很可观的。以后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土地将会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统一管理,科技种植,土地利用率大大提升,产量增加,收益最大化。

所以说,相信以后,农村土地不会再荒废,回家种田不再是入不敷出,明天会更美好。

希望我的回复能帮到你!



农村80后小白



经常去农村出差,也经常和农民打交道,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来说说农村农业和土地发展实际的情况

第一 农民抛荒进城打工是因为打工赚钱多,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其实很多被抛荒因为山地,坡地,盐碱地,或者面积太小,交通不便,打下来粮食还不足以弥补误工费和交通费。但是在一些土地多产量高的地区,农民还是会回来春耕秋收的。以山西北部玉米种植为例,一亩地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等基础投入约三百多元,产一千二到一千六百斤粮食(收购价不到1.1元/斤), 风调雨顺时一亩地净赚一千元出头,如果一个人家里只有五六亩地确实不值得千里迢迢回家播种。而且在很多山地纯粹靠天吃饭,不下雨就不能播种,就算强行播种产量极低。


第二 国家开始施行土地流转政策,允许耕地转让,种粮大户和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有机会获得更多土地,有利于提高耕种效率和机械化,小面积分散的抛荒土地也逐渐会被利用起来。

第三 一些农资公司也开始整合业务,从化肥经营,代耕代种,粮食收购一条龙服务,农民不需要回家种地也能保证基本土地产出。

所以基本看来,现在回农村特别是自己生产并没有太好的发展空间


Tony王杰


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课题!设及方方面面的事!如,农业设种籽、化肥、农药上涨价,粮食又不涨价,这就是有疑问!再说土地抛荒十分严重!大片大片的良田好地抛荒实在揪心呀!政策锁定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又鼓励允许流转,改变一种土地经营模式,除条件好的被流转,但是,也还是极少数。条件差的、山岖的土地是没有流转的动静,仍然荒着!国家粮食补贴还领作,应该清理粮食补贴的面积是否合符实际?真真正正把粮食补贴与种植土地挂勾,并且,调整不适应发展农业的滞后条款。鼓励对荒着田块谁种就归谁经营,谁就得国家粮食补贴,解决抛荒还是依仗土地集体所有权,把土地经营活。土地是人们奈以生存的可贵资源。


寒梅落尽11350745266


新中国现超过18亿亩可耕土地,严格的说就靠这么点土地产值是养活不了超14亿人口的现中国人!

就农业人口与可耕面积言说就只是人口太多了,可耕面积是严重不足的,现亩产综合上千斤但面对14亿多张嘴每个人自己算个帐就明白了够吃否?

所以在这里要充分纠正许多还算读过点书的年青人们在这一点上呈显的无知浅薄并质疑不解和反聩愤怒.这都应该是教育方的不诚实结果."不告之真像"如何"珍惜加奋进"?

上述也就可以这么说几千年或上十万年的中国历史为什么注定了就是"贫穷相伴""识字人少"的"国困民饥""负债累积"的不幸命运?

一组公开数据可佐证说明:至1949年的中华民国和新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时期,全国人口4亿多人,可耕土地8亿亩左右,人均也才20-50美元年收入,文盲率80-95%!

华夏历史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究竟输在哪里?地域构成先天不足的生产方式来决定的文化习惯思维模式固化的起跑线上了!

一年"生产周期"三个月九个月闲耍时日"收入低下"也不可能有更多其它事做即有交通原因更有经济制约,绝大部份农民也仅只靠"一亩三分租地打工交地主"又怎来"人均收入又社会财富赋裕"?

历史中占比少数的皇权贵族也就10%左右的群体倒是真辉煌过日灿烂幸福过!

新中国为什么行?除了农业更多是依靠全面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己占国民总产值80%左右,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仅有的"种田农耕"方式没有的办法才彻底解决了"吃饱""吃好"的大问题显刹手剪!

共产党又为什么能?引进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才成功胜利的,它"法律牵引""科学创造"成就了新中国的"安稳""发展"!

年青人们一定要明白"中国农耕文化"让我们一直"落后徘徊贫穷\

雅志居士65340400


不能说农业跟不上人口比率,只能说农业需要再发展,大农场化,专业化。

随着疫情的发展,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各地的村、镇启动了更为严格的针对人员及车辆进出的防疫管控举措,禁止外村人和异地车辆进村,这给零售商超、餐饮等零售企业肉禽蛋菜、粮油米面等民生保供物资的稳定和持久供应带来一定的影响。为确保民生物资能通畅运输,连锁企业供应链都在全力运转。受此次疫情影响,交通管制力度加大,运销队伍出现严重“缺编”,农副产品出现了“隐形滞销”现象。

实行专业化,大农场化,可以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


王梓易1


农民辛苦一辈子,到头就拿一百零几元,809O都不愿意干农活。肯定农民会少很多


chanmantan


说实话,我喜欢农村,喜欢在农村的生活,但是有家庭,有孩子,为了孩子教育,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不得已出去城市讨生活,如果是我单身一个人的原则,我宁愿呆在农村,很多人背井离乡,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各有各的无奈。我和你一样,若是农村的收入能维持生活支出,我愿意一直在农村。

今后的农业,我觉得会慢慢的土地流转,规模化,高科技化,再加上政府的扶持,这样的农村才更有前途。以前的农村农业生产,都是已家庭为单位,小打小闹,各自为政,行不成规模,产业,今后的农村在政府的引导下,肯定会越来越美好的!


迷迷糊糊的十年


现在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了,人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必然!


浪淘沙103858281


要想在农村能赚到更多的钱,光经营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是不够的,要多流转点土地,规模化种植、养殖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