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報警爸開車撞了媽的車,交警:你爸全責!誠實的娃到底多可愛

兩週前,浙江溫州交警通報了一起兩車追尾事故,一男子駕駛小貨車追尾了其妻子駕駛的小轎車,於是小女孩報警稱是爸爸開車剎車不及時撞上了前面媽媽的車。


女兒報警爸開車撞了媽的車,交警:你爸全責!誠實的娃到底多可愛


女兒報警爸開車撞了媽的車,交警:你爸全責!誠實的娃到底多可愛


民警到場後發現,貨車車頭與小車車尾有不同程度的凹陷。


經瞭解,夫妻倆下班後分別駕車一同回家,妻子等紅燈時丈夫未及時剎車發生追尾。


最終丈夫負事故全部責任。


看到這樣一幕“大義滅親”的場景,網友們紛紛留言:


“有這麼實誠和勇敢的女兒已經不多見了,父母可一定要好好保護孩子這種說真話的天性呀!”


“這個女兒也太可愛了吧!都說三個人一臺戲,家裡的3個人在一起不僅僅是一臺戲了,還是一部家庭小劇場。”


女兒報警爸開車撞了媽的車,交警:你爸全責!誠實的娃到底多可愛


大家都知道誠實是一種寶貴的美德,但說謊,卻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現象。


有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苦惱:


兒子快4歲了,最近一段時間,突然發現他會說謊了,明明剛才看了電視,他卻硬說沒有,看著他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問他卻說不是他弄的。


肯定有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孩子撒謊的情況,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解決這種問題呢?我們又該如何教育孩子說真話呢?咱們往下看



女兒報警爸開車撞了媽的車,交警:你爸全責!誠實的娃到底多可愛


父母們可以設想一下:孩子在偷吃完了巧克力以後,你問孩子“是誰偷吃了巧克力?”,孩子是否會說:“不是我!”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說謊”和“壞孩子”聯繫在一起,其實這個時候請千萬不要將謊言與孩子的品質劃等號,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育兒”先“育己”,在給孩子貼“說謊”標籤前,我們要走進並瞭解孩子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同時,我們要善於總結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斷反思和適時改變。


一般來說,學齡前後的孩子尚未擁有明確的道德觀,在他們的認知能力範圍中,並不清楚“真的”與“假的”、“對的”與“錯的”之間的差別在哪裡。

在孩子的世界裡,只要能讓自己舒服、高興的事就是“對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氣與責備的事就是“好的”。


研究表明孩子的說謊通常有五大原因。


第一種,為了達成某種願望:


孩子2歲之後,正是想象力迅速發展的階段,他們經常根據自己的願望去想一些事情,用想象來代替現實。


有位媽媽在路上聽到了在讀幼兒園的孩子跟同學們誇耀:我家養了100只兔子,經常會跟著我去散步。


實際上,孩子對塵蟎過敏,家中從不養寵物。


孩子之所以會撒謊,其中包含了他的真實願望——他想養寵物,通過幻想他就能得到滿足。


所以,當我們聽到5歲以下的孩子這樣說話時,不要太過於驚訝,先了解他的願望,然後才能幫他區分現實與虛幻。


第二種,贏得我們的注意:


6歲之前的孩子,在他的世界裡除了自己就是父母,在與父母互動的過程中,孩子非常清楚自己做了什麼舉動會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


當他發觀自已說了一些誇張的話或做了一些不當的舉動,可以吸引父母對他投注更多的關心與注意時,他自然而然地就會重複這樣的行為。


第三種,自我保護或逃避責任:


孩子做錯了事,怕受到我們的責備或者打罵,尤其是曾經有因犯錯而被懲罰經驗的孩子,再犯了錯就會用謊言來掩飾自己的錯誤以逃避懲罰。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不敢承認,而撒謊說是貓碰倒的。


說謊雖然不好,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表示孩子的智力發展是正常的,已經知道了事物的因果關係,而且也是本能地保護自己。


第四種,博取別人的羨慕:


有時候,孩子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會有意編造一個故事,有時甚至會達到離譜的地步。


6歲的浩浩和其他小朋友玩遊戲時,手舞足蹈地告訴小朋友:


“我爸爸力氣可大了,一隻手就能把小汽車舉起來。”


另一個小孩聽了,不服氣說:


“那有什麼稀奇,我爸爸一隻手就能把大汽車舉起來。”


小孩子的這種說謊,其實就是一種天真頑皮式的吹牛,只是想得到別人的注意和羨慕而已。


第五種,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有的孩子是為了滿足自已的需要,並達到某種目的而說謊。


比如,有的孩子為了逃避上幼兒園,就說自己肚子疼來騙父母。



女兒報警爸開車撞了媽的車,交警:你爸全責!誠實的娃到底多可愛


曾經看到一篇微博特別感觸:


我想要我的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冒出的不是:“我爸會打我的。”


而是:“我需要馬上把這件事告訴我爸,請他幫忙。”


在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可以為自己的過錯負責以前,父母必須理性的接受他們所犯下的過錯。


的確,相當多的孩子做錯事後的第一反應是逃避與遮掩,他們可以跟無數人坦白,可就是不敢跟自己的父母說真話,怕他們生氣,怕挨批評。


成績考差了不敢說,受了委屈不敢說,甚至外面受了傷也不敢讓父母知道......


很難相信,我們的孩子遇到困難時,寧可自己一個人忍著扛著,也不願意求助父母。


他們不對大人說實話,大人是無論如何也幫不了他的,這是為人父母無奈又悲哀的一件事。


原因很可能是,在最開始孩子想要和父母傾訴的時候,他都是被父母打擊、嘲諷、甚至是傷害,次數多了,他就長記性了:當我出問題了,我的爸爸媽媽是不會管我的。


他們不敢說真話,是因為恐懼。畢竟說出來的代價太大了,會被罵、被批評、不被愛、不被理解,所以他們乾脆就不說了。


正如哲學家羅素說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


誠實不了,那就沉默。


父母本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但你的態度常常讓他沒勇氣說真話。


美國心理學家艾琳·卡瑟說:“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怕大人怕到這個地步,說明這孩子心裡是很沒有安全感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們逼孩子不願和大人說真話的。



女兒報警爸開車撞了媽的車,交警:你爸全責!誠實的娃到底多可愛


雖然說謊並不意味著孩子變壞了,但是我們還是要與孩子多溝通,弄清楚孩子撒謊背後的真實原因,然後再因勢利導。


父母要做好榜樣,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有人當著孩子的面說謊,那麼孩子很快就可以學會。


所以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不要在孩子面前對別人說謊,更不要對孩子說謊,要做到言而有信。


不為謊言提供機會,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像偵探似的審問孩子


審問行為會讓做錯的事情在孩子心裡的分量放大,讓孩子覺得很嚴重,從而會激發他採取防禦性說謊。


2.不要把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捧得太高


如果平時總是比較誇張地誇獎孩子成績優秀,是一個非常乖的孩子。


若有一天他只拿到了70分,或是因為某些原因被老師懲罰,那麼他為了不讓我們失望,就有可能會選擇撒謊。


3.理解孩子


在沒有必要說謊時,孩子不會選擇用謊言保護自己,這需要我們理解孩子,正確與他溝通。強化誠實的行為,當孩子犯了錯誤能主動承認時,我們首先要表揚孩子,然後告訴孩子下次怎樣做能避免錯誤,做得更好。


總之,當孩子出現撒謊行為後,我們首先要冷靜下來,認真分析孩子撒謊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糾正孩子撒謊的不良習慣。


只有理智地面對孩子的撒謊行為,孩子才會信任我們,才會勇敢地向我們敞開心扉。


女兒報警爸開車撞了媽的車,交警:你爸全責!誠實的娃到底多可愛


Professor點評:


當孩子無意識的說謊時,我們不要隨便給他們貼上“謊話精”的標籤;


當他們因為渴望被關注或是害怕被懲罰而說謊時,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和寬容;


當他們真正違反原則說謊時,我們也要及時制止,告訴他們誠實的可貴以及正確的做法。

關注公眾號“瑞思英語”,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