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為孩子選擇線上美術教育機構?

yirenence


作為一個重點關注“保護孩子創意、想象力”的媽媽,其實對於美術教育機構的選擇是還比較挑剔的。

為什麼?因為學齡前和學齡後的孩子,在對“美術”的學習上是不一樣~

我個人的觀點是:

一、學齡前:引導探索 > 教

學齡前的孩子,在美術方面更多的是引導孩子“創作”,而不是去“教”孩子該怎樣畫畫。

因為學齡前:孩子對事物的想象應該是天馬行空的,而非以大人的眼光或標準來看待事物。

舉個例子:老師在課堂上給小朋友講一種叫做犰狳(armadillo)的動物,讓小朋友畫出來。可是,大部分小朋友都沒有見過這種動物,連聽都沒聽過~那怎麼辦呢?


A機構:老師邊講犰狳,邊拿出犰狳的圖片,讓小朋友傳看,仔細看完後照著畫,或者老師畫一遍讓小朋友學一遍,畫完了老師來指導點評...


B機構:一聽、二畫、三對比

一聽:老師請小朋友們先仔細的豎起耳朵聽老師介紹犰狳的特點(只講不曬圖):尖尖的嘴巴和耳朵,臉部乍一眼看上去像只大老鼠,厚厚的鱗片像鎧甲,兩隻5趾抓,拖著長尾巴......(我在這裡只是舉個例子,描述的不一定好,你們理解一下意思就行)

二畫:介紹完後,請小朋友們自己發揮想象,按照聽到的內容開始下筆,創作過程可以用畫筆,加上各種自己認為需要的材料,比如貼紙、黏土、甚至豆類等,任由孩子自由發揮。

三對比:最後小朋友畫完了,老師再拿出犰狳的照片,請小朋友們自己對比和觀察,相同/差異在哪裡。小朋友們驚奇的發現:“哇!原來犰狳長這樣啊!!”....

相比直接照搬和模仿,我更喜歡第二種教學理念和方式:因為,方式二更大的保護和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原創力,同時,還鍛鍊了孩子的觀察對比能力;而方式一隻能培養孩子的模仿和製造能力。


二、學齡前:鼓勵創作 > 點評說教

學齡前的孩子畫畫,畫的好不好誰說了算?家長嗎?老師嗎?

No! No! No!

有時候大師的作品我們看不懂,有時候,大師的作品甚至和孩子的作品很像,讓我們傻傻分不清...舉個例子:

(上圖為米羅作品:《吸菸者頭像》 1925年)

(上圖為畢加索《畫在盤子上的臉》 1963年,圖源:自購書“你好,藝術”)


上面這兩幅作品很可愛不是嗎?如果我不註名是米羅或者畢加索的作品,你會不會覺得是誰家娃的傑作呢?

所以,欣賞藝術作品,沒有絕對的好或者壞~而孩子的作品也是作品,為什麼要用“這個畫的好,那裡畫的不好或者這裡畫的像,那裡畫的不像”這類的詞語來給予評價呢?

孩子的美術作品,應該映射孩子的內心寫照,是孩子的隨心執筆,畫出自己的心意,自己喜歡就好!因為每個孩子的審美,每個孩子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呀!

我說這些大家應該能夠理解我的意思了吧?是的,我個人認為,好的藝術啟蒙教育,是不用“寶貝。你畫的真像!你畫的真好!...或者“你這裡畫的不好。這個顏色用的不對!,這裡線條粗了/細了、這裡要再修改下....”這類話去指導學齡前孩子的。老師為孩子指導作品,應該是問問孩子在進行創作時,這一部分是怎麼思考的,那一部分是想表達什麼?為什麼這樣會這樣想?…諸如此類。

因為美術,本身就是通過繪畫去表達思想、情感和內心的。尤其針對學齡前的孩子,與成人有著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因此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


三、學齡前:個性化風 >千篇一律

學齡前的孩子,繪畫應該擁有自己的個性,充分表達自己的原創性,拒絕千篇一律。

平日裡,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機構孩子的展品可能是這樣:

看上去很漂亮,仔細看是出自一個模板

(圖源:網絡,侵刪)


或者這樣:乍一眼看幾乎一模一樣

(圖源:網絡,侵刪)


為什麼一說到樹,所有的孩子都會先畫成綠色葉子呢?我在羅紅藝術館看到的羅紅先生的攝影作品裡,樹木都是五彩繽紛的啊!

圖片拍攝於羅紅藝術館


藉助作品,可以跟孩子探討:不同的環境、氣候、土壤,植被也會大不相同,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也有很大差異。不一定一說到春天就是發芽,夏天就是開花,秋天結果,冬天下雪….還有一輩子都見不到雪花的人們呢…不是嗎?

同理:天不一定都得是藍色,畫黑色也可以,畫灰色也沒問題…而且,明明灰色的天更是我們常見的真實的天色啊!

我舉上面這些例子,並不是說一定要求孩子畫出個性或者標榜不一致,只是希望家長能夠明白,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原創性和創造力很重要。不管是線上或者線下的美術機構,更應該在這方面下功夫。而父母在家,也陪伴孩子繪畫時,也可以根據相應思路進行引導。


個人總結與建議:

選擇適合孩子的線上/線下美術機構,應該:

1、看理念:針對學齡前的孩子,應避免模式化教育(一筆一劃一個模板教孩子)、類同化教育(人云亦云)、照抄式教育(照抄實物/照抄作品)

2、看指導形式:那種直接點評孩子作品好壞或者像不像,線條、選材甚至配色的機構,就可以直接pass掉了


建議:對孩子藝術的啟蒙不應該簡單的教給機構去做,父母在家也可以幫助孩子在繪畫上找到靈感,同樣的,和孩子討論作品時。也應該避免以上文中出現的“點評式”討論,要知道,不管是現在或是未來,不論是孩子或者成人,我們這個大環境缺的都是創意型、創造型人才,而非只會複製粘貼的AI~


文默默CC


推薦的話,首選美術寶1對1。

我家孩子就在這裡學習,由於家中做生意,都比較忙,很難抽出時間接送孩子,便為孩子選擇了線上教育。

當時不是很懂,盲選了一個,名字在這裡就不給大家透露了,總之很不負責任,便馬上退款了。自己做了功課,幾經對比之下,我在美術寶官網上領取了一節免費的試聽課,和孩子一起聽了一節,效果還不錯,便為孩子報了名。

還沒有正式上課,便有老師主動聯繫我要給孩子做一下課程測評,要為孩子定製專屬的課程規劃。緊接著便給我發送了報告,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實在是太貼心了。

課上的時候,老師很細心也很負責,孩子不懂的地方也講的很詳細,很親切,孩子也很喜歡。現在孩子學了快半年,進步很大,照以前提高了不少,我也很慶幸當時選對了機構。

說課這麼多,我建議你去官網領取一節試聽課,聽一節看看效果,再決定。


一無所有242662956


一、系統課程的設置

兒童學畫畫不是為了單一的技能知識,尤其是啟蒙階段的孩子,更需要有寬度的綜合素質培養。培訓班的課程設置上,一般需要涵蓋下面幾個方向:思考表達、觀察力和感受的培養、想象能力的提升以及審美上的培養。比如說北藝畫室的創意美術課程,就是從這幾個角度出發,讓孩子享受到繪畫的樂趣,從而能堅持下去。

二、課程設置上符合孩子發展規律

兒童學畫畫三歲開始和7歲開始,儘管都是啟蒙畫畫,但心理的差異性就需要在課程的設置上,也要有區別。總結來說的話:3-4歲的孩子學畫畫的時候更主觀性更強,表達的更多是自己想的東西,會進行情緒宣洩。同時也是他們大膽想象,創新能力非常強的時候,而如果這個時候過分的強調形象和簡筆畫,反而會讓孩子思維被禁錮住。而到了6-7歲以後的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自我感知意識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個階段可以通過速寫方式來培養他們的觀察和思考能力。比如說素描課程,所以專業的機構在課程設置上,一定是按照兒童發展規律來的,既不是想當然的教學,也不是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不顧實際情況上課。

三、孩子學習取得的能力提升

孩子在少兒美術培訓班學習之後,能力是否獲得了提升,不僅僅是直接拿作品對比。可以看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不是得到了提升:比如說孩子剛開始的主動性不強,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能夠主動作畫。或者說孩子學畫初期,說不出來自己畫的是什麼,而學習後能夠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作品內容,想法等。這裡需要關注一點,如果孩子在培訓班裡畫的特別好,但是回到家裡怎麼都畫不出來或者是不願意畫,家長就要和老師溝通了。

四、老師的綜合素養以及教學水平

老師是直接和學生打交道的,也是幼兒學畫畫影響最大的。可以說,再好的教學體系,沒有好的老師承載也都是白搭。那麼在報名期間,可以瞭解一下老師的教育背景,教學經驗以及教學過程中的案例成果等。試聽期間,關注老師是不是把握住教學節奏,對孩子的管理能不能達到活躍而不亂的狀態。


華捷職稱論文


以下是個人的瞭解:

1、看線上的機構品牌知名度;

2、瞭解課程培訓體系;杜絕抄襲現象,找到一套適合孩子自身的課程培訓體系;

3、務必瞭解服務保險體系(有協議等方面的保障)

4、讓孩子針對自身的情況自行試聽再做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