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线上美术教育机构?

yirenence


作为一个重点关注“保护孩子创意、想象力”的妈妈,其实对于美术教育机构的选择是还比较挑剔的。

为什么?因为学龄前和学龄后的孩子,在对“美术”的学习上是不一样~

我个人的观点是:

一、学龄前:引导探索 > 教

学龄前的孩子,在美术方面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创作”,而不是去“教”孩子该怎样画画。

因为学龄前:孩子对事物的想象应该是天马行空的,而非以大人的眼光或标准来看待事物。

举个例子:老师在课堂上给小朋友讲一种叫做犰狳(armadillo)的动物,让小朋友画出来。可是,大部分小朋友都没有见过这种动物,连听都没听过~那怎么办呢?


A机构:老师边讲犰狳,边拿出犰狳的图片,让小朋友传看,仔细看完后照着画,或者老师画一遍让小朋友学一遍,画完了老师来指导点评...


B机构:一听、二画、三对比

一听:老师请小朋友们先仔细的竖起耳朵听老师介绍犰狳的特点(只讲不晒图):尖尖的嘴巴和耳朵,脸部乍一眼看上去像只大老鼠,厚厚的鳞片像铠甲,两只5趾抓,拖着长尾巴......(我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描述的不一定好,你们理解一下意思就行)

二画:介绍完后,请小朋友们自己发挥想象,按照听到的内容开始下笔,创作过程可以用画笔,加上各种自己认为需要的材料,比如贴纸、黏土、甚至豆类等,任由孩子自由发挥。

三对比:最后小朋友画完了,老师再拿出犰狳的照片,请小朋友们自己对比和观察,相同/差异在哪里。小朋友们惊奇的发现:“哇!原来犰狳长这样啊!!”....

相比直接照搬和模仿,我更喜欢第二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因为,方式二更大的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原创力,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对比能力;而方式一只能培养孩子的模仿和制造能力。


二、学龄前:鼓励创作 > 点评说教

学龄前的孩子画画,画的好不好谁说了算?家长吗?老师吗?

No! No! No!

有时候大师的作品我们看不懂,有时候,大师的作品甚至和孩子的作品很像,让我们傻傻分不清...举个例子:

(上图为米罗作品:《吸烟者头像》 1925年)

(上图为毕加索《画在盘子上的脸》 1963年,图源:自购书“你好,艺术”)


上面这两幅作品很可爱不是吗?如果我不注名是米罗或者毕加索的作品,你会不会觉得是谁家娃的杰作呢?

所以,欣赏艺术作品,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而孩子的作品也是作品,为什么要用“这个画的好,那里画的不好或者这里画的像,那里画的不像”这类的词语来给予评价呢?

孩子的美术作品,应该映射孩子的内心写照,是孩子的随心执笔,画出自己的心意,自己喜欢就好!因为每个孩子的审美,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呀!

我说这些大家应该能够理解我的意思了吧?是的,我个人认为,好的艺术启蒙教育,是不用“宝贝。你画的真像!你画的真好!...或者“你这里画的不好。这个颜色用的不对!,这里线条粗了/细了、这里要再修改下....”这类话去指导学龄前孩子的。老师为孩子指导作品,应该是问问孩子在进行创作时,这一部分是怎么思考的,那一部分是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这样会这样想?…诸如此类。

因为美术,本身就是通过绘画去表达思想、情感和内心的。尤其针对学龄前的孩子,与成人有着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因此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三、学龄前:个性化风 >千篇一律

学龄前的孩子,绘画应该拥有自己的个性,充分表达自己的原创性,拒绝千篇一律。

平日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机构孩子的展品可能是这样:

看上去很漂亮,仔细看是出自一个模板

(图源:网络,侵删)


或者这样:乍一眼看几乎一模一样

(图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一说到树,所有的孩子都会先画成绿色叶子呢?我在罗红艺术馆看到的罗红先生的摄影作品里,树木都是五彩缤纷的啊!

图片拍摄于罗红艺术馆


借助作品,可以跟孩子探讨:不同的环境、气候、土壤,植被也会大不相同,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也有很大差异。不一定一说到春天就是发芽,夏天就是开花,秋天结果,冬天下雪….还有一辈子都见不到雪花的人们呢…不是吗?

同理:天不一定都得是蓝色,画黑色也可以,画灰色也没问题…而且,明明灰色的天更是我们常见的真实的天色啊!

我举上面这些例子,并不是说一定要求孩子画出个性或者标榜不一致,只是希望家长能够明白,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原创性和创造力很重要。不管是线上或者线下的美术机构,更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而父母在家,也陪伴孩子绘画时,也可以根据相应思路进行引导。


个人总结与建议:

选择适合孩子的线上/线下美术机构,应该:

1、看理念:针对学龄前的孩子,应避免模式化教育(一笔一划一个模板教孩子)、类同化教育(人云亦云)、照抄式教育(照抄实物/照抄作品)

2、看指导形式:那种直接点评孩子作品好坏或者像不像,线条、选材甚至配色的机构,就可以直接pass掉了


建议:对孩子艺术的启蒙不应该简单的教给机构去做,父母在家也可以帮助孩子在绘画上找到灵感,同样的,和孩子讨论作品时。也应该避免以上文中出现的“点评式”讨论,要知道,不管是现在或是未来,不论是孩子或者成人,我们这个大环境缺的都是创意型、创造型人才,而非只会复制粘贴的AI~


文默默CC


推荐的话,首选美术宝1对1。

我家孩子就在这里学习,由于家中做生意,都比较忙,很难抽出时间接送孩子,便为孩子选择了线上教育。

当时不是很懂,盲选了一个,名字在这里就不给大家透露了,总之很不负责任,便马上退款了。自己做了功课,几经对比之下,我在美术宝官网上领取了一节免费的试听课,和孩子一起听了一节,效果还不错,便为孩子报了名。

还没有正式上课,便有老师主动联系我要给孩子做一下课程测评,要为孩子定制专属的课程规划。紧接着便给我发送了报告,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实在是太贴心了。

课上的时候,老师很细心也很负责,孩子不懂的地方也讲的很详细,很亲切,孩子也很喜欢。现在孩子学了快半年,进步很大,照以前提高了不少,我也很庆幸当时选对了机构。

说课这么多,我建议你去官网领取一节试听课,听一节看看效果,再决定。


一无所有242662956


一、系统课程的设置

儿童学画画不是为了单一的技能知识,尤其是启蒙阶段的孩子,更需要有宽度的综合素质培养。培训班的课程设置上,一般需要涵盖下面几个方向:思考表达、观察力和感受的培养、想象能力的提升以及审美上的培养。比如说北艺画室的创意美术课程,就是从这几个角度出发,让孩子享受到绘画的乐趣,从而能坚持下去。

二、课程设置上符合孩子发展规律

儿童学画画三岁开始和7岁开始,尽管都是启蒙画画,但心理的差异性就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有区别。总结来说的话:3-4岁的孩子学画画的时候更主观性更强,表达的更多是自己想的东西,会进行情绪宣泄。同时也是他们大胆想象,创新能力非常强的时候,而如果这个时候过分的强调形象和简笔画,反而会让孩子思维被禁锢住。而到了6-7岁以后的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自我感知意识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个阶段可以通过速写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比如说素描课程,所以专业的机构在课程设置上,一定是按照儿童发展规律来的,既不是想当然的教学,也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不顾实际情况上课。

三、孩子学习取得的能力提升

孩子在少儿美术培训班学习之后,能力是否获得了提升,不仅仅是直接拿作品对比。可以看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不是得到了提升:比如说孩子刚开始的主动性不强,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能够主动作画。或者说孩子学画初期,说不出来自己画的是什么,而学习后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作品内容,想法等。这里需要关注一点,如果孩子在培训班里画的特别好,但是回到家里怎么都画不出来或者是不愿意画,家长就要和老师沟通了。

四、老师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学水平

老师是直接和学生打交道的,也是幼儿学画画影响最大的。可以说,再好的教学体系,没有好的老师承载也都是白搭。那么在报名期间,可以了解一下老师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成果等。试听期间,关注老师是不是把握住教学节奏,对孩子的管理能不能达到活跃而不乱的状态。


华捷职称论文


以下是个人的了解:

1、看线上的机构品牌知名度;

2、了解课程培训体系;杜绝抄袭现象,找到一套适合孩子自身的课程培训体系;

3、务必了解服务保险体系(有协议等方面的保障)

4、让孩子针对自身的情况自行试听再做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