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压下,看那些逆境中的企业如何“突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以来,打破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娱乐节奏。截止到目前,在全国上下一心共同奋斗之下,疫情抗击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国绝大部分企业也开始慢慢复工复产。

虽然,这一场疫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这次疫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据相关数据报告显示:从整体上看,超过九成中小企业受到负面影响,七成企业经济损失预计在10万—500万元之间。

对于企业而言,一般会在春节前做好一年的业务规划,并慢慢开始投入执行。但因为这一场疫情的突然降临,彻底打乱了企业的发展计划。尤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疫情管控之下,大多数企业的业务几乎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很多单位甚至陷入停摆状态。业务停摆,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这个期间内无法获得新的现金流,这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这样的情形,也给经营者们提出了一项巨大的挑战:特殊时期,该如何让企业在逆境中实现突围?

先活下来,再寻找增长机会

从短期来说,疫情确实给中国经济踩了一个急刹车。但从长期来讲,在中央减税等政策的影响下,除部分行业外,疫情的影响其实也没有那么大,只是可能会对一些行业做一些加速的革新。

而在这个时机里,也正好给经营者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未来市场会高度向头部企业集中,那些经营低效的企业会被加速淘汰。过度依赖某种经营形式、某种市场环境的企业发展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不太健康的商业规则。未来,在危机中求变也许是我们作为经营者的必修课。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这场疫情影像学,让自己先活下来,再寻找增长机会,这中间千万别怀着赌一把的心态。

现金流是一家公司的血液,员工是一家公司的心脏

此次疫情对绝大多数行业的影响要分短期和长期来看。在短期,企业损失会比较大,优胜劣汰改变一些行业的竞争格局,同时疫情也区分出消费市场的强需求和弱需求。在长期,影响不会太大,但是线下行业目前几乎冻结的状态倒逼消费者使用线上产品,因此产业线上化趋势会加速。

所以,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要转变思维。企业需要保障现金流,做到开源节流,比如压缩成本、尽量回款与拓展融资;同时要团结和关心员工,这对困难时期企业业务效率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想要活下去,就要建立好品牌口碑

企业要在特殊时期建立品牌信任感和认可忠诚度,可通过保障优质产品的供应,从内容和社群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来沟通品牌、构建良性用户关系、构建信任口碑。

同时,企业还要拔高在线化的战略地位,重视品牌渠道建设和品牌传播在线化。

注意疫情后的马太效应

疫情过后马太效应还是会非常明显。也就是说,疫情过后,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而大企业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领先的企业,一方面更容易获得贷款,另一方面也会加速扩张的步伐,他们会变得更强大。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就此失去了机会。疫情后的调整阶段,则需要经营者更多地思考如何打磨产品和服务,重新为公司建立正确的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

每个主题都有一个“行动指针”一般的标题。初读这些标题,您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真正困难的是将这些内容全部记于脑中,并且每天付诸实践。这些“行动指针”都是从我的经验出发精炼出来的,留心这些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

积极学习优秀企业的长处,打磨产品及服务现如今消费不再局限于对生活需求的满足,在商品之上,大家更期待的是彰显文化底蕴、生活理念、美学价值的精神内涵,我相信通过不断迭代,那些拥有高效供应链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消费企业能够适应危机,发展壮大。

提升对风险的预判,提高抗风险能力

面对疫情危机,企业想要突破重围,就要不断提升危机意识和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战略柔性,主动适应动态环境。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动态不确定环境,特别是频发的各类风险和危机,企业应从全局性和长远化制定总体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提升企业赢得竞争主动的能力。

同时,培育企业高管战略柔性思维,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公共应急预案,增强企业抗击风险能力,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流程进行系统完善,才能做到有效保障复杂环境中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