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三國!劉備勢力的陣容領先!淺析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

在真實的歷史上,吉平和董承是間隔近二十年的兩次戰亂。董承是因為衣帶詔的背景下在建安五年就被曹操所殺害,當時的太醫令吉本演義中的吉平就是又過了近二十年,在建安二十三年正月的時候乘著曹操不在許昌,結合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發動了戰亂。

揭秘三國!劉備勢力的陣容領先!淺析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

為了確保在荊州地位的鞏固,劉備集團又作了這樣的人事安排:以江陵這個戰略重鎮為荊州的政治中心,劉備作為荊州刺史把州治設立在這裡。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紮在江北。張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後又轉在南郡。叛亂時的想法:聯合對漢室忠誠的京兆尹金禕、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先殺掉曹操鎮守許都的長史王必,然後挾天子,聯絡南方的劉備一起去攻打曹操。有人會問了:這場小叛亂有那麼重要?以史為鑑你是不是在騙人?

揭秘三國!劉備勢力的陣容領先!淺析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

曹操率軍討伐漢中,張魯派出龐德領兵迎戰曹軍。龐德勇猛無匹,曹操先後派出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四人上陣,都不是他的對手。曹操看到這等勇將,就像當年在長坂坡見到趙雲一樣,於是,愛才之心又燃起來了。

揭秘三國!劉備勢力的陣容領先!淺析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

如果單獨來看侯音之亂,的確不值一提,但是如果把侯音之亂前後的時間線重新縷一縷,大家就清楚這場叛亂的重大意義了。吉邈等人的想法其實理由很充足,關羽在荊州幹得非常好(關羽強盛),在戰略上呈現主動,屢次配合劉備出擊,曹魏在南方壓力很大。關羽的一生與荊州的關係十分密切,其主要的政治軍事活動都在荊州進行。他在荊州的一系列軍事政治活動。

揭秘三國!劉備勢力的陣容領先!淺析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

反映了他在劉備集團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他在蜀漢政權政略方針實施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他忠於職守、忠於蜀漢政權的人格品質。按龐德的履歷來看,他應該算是馬超的父輩,之前,龐德還與馬超之父馬騰一同在涼州州府共事過,大約是在中平四年(187)時,龐德擔任涼州刺史耿鄙的從事。劉備來到荊州以後。

揭秘三國!劉備勢力的陣容領先!淺析侯音之叛前後曹劉勢力

就在諸葛亮的輔助下,漸漸喚起自己的勢力,成為當時劉表軍事政治集團中與曹操對抗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曹操準備舉進攻荊州的軍事過程中下,劉表患重病,他的集團內部迅速分離。而當時的騰擔任軍司馬,加上後耿鄙率軍討伐韓遂的時候,政府軍發生矛盾,耿鄙被殺害,龐德和馬騰就趁勢加入了韓遂的叛軍陣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