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分析:為什麼孩子會越哄越哭?

一、生活場景:奶奶領兩歲孫子玩耍,孫子在草地上不小心絆倒在地,奶奶慌不迭地跑過去一把抱起孫子,緊張地問摔疼了沒有、好乖乖好寶貝地問個不停,還煞有介事地使勁跺幾下草地,埋怨草地把孫子絆倒了,奶奶心疼得恨不得掉下眼淚,看到奶奶這樣,孫子哇哇大哭起來,而且奶奶越哄孩子越哭。

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生活場景,孩子為什麼會越哄哭得越厲害呢?

二、孩子行為心理分析:

如果孩子是第一次摔倒、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摔的不是很厲害,其實他剛開始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哭的,一兩歲的孩子神經發育還不完善,疼痛感沒有成年人想象的那麼明顯,當看到奶奶緊張兮兮的樣子,受到奶奶緊張情緒的感染而心生畏懼就哭了起來,所以說這種情況下是奶奶的不當處理方式使孩子大哭起來。

如果孩子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他知道一旦哭起來就會有更多的好處,例如被抱起來、可以得到糖吃等等,所以即使摔倒後一點都不疼他也要大哭、即使他自己可以爬起來,他也故意躺在地上讓家長抱起來,這些表現都是以往家長的表現帶給孩子“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心理暗示。我們也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如果沒有家長陪護,孩子摔倒了大部分孩子都不會哭而是自己爬起來,這就更能夠說明孩子的哭聲是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因為哭聲能夠帶來好處,家長絲毫不能小看孩子“察言觀色”的能力。

三、家長行為心理分析:

心疼孩子,想著孩子肯定很痛苦,見不得孩子受任何一點委屈,見不得孩子掉一滴眼淚,聽不得孩子一點哭聲,為了馬上哄住孩子就使出所有的辦法來討好孩子,只要孩子不哭怎麼都行。這是非常典型的溺愛心裡。

四、給我們的教育啟示:

家長在這一個常見的生活場景中的行為至少有以下幾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1、孩子摔倒後馬上趕過去首先查看是否摔傷了,如果受傷了第一時間進行處理,這是正確的做法。如果沒有摔傷(一般情況下孩子絆倒在地不會有嚴重的後果)家長沒必要如此緊張,要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這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寶貴機會,如果孩子哭了,也沒什麼,家長千萬不能聽到孩子的哭聲就覺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其實孩子哭兩聲能增加他的肺活量、排解釋放一下情緒,對孩子沒有任何壞處,家長沒必要馬上就哄孩子。切記:愛孩子是本能,而溺愛孩子就是一把溫柔的刀。

2、用腳跺草地的做法實不足取。孩子絆倒在地很正常,家長應該藉此機會教會孩子在走路時如何小心腳下注意安全。最不應該做的就是用腳跺草地,這樣的做法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一顆“不講道理”的種子,孩子長大後容易學會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埋怨別人而不檢討自己。聰明的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通常會這樣處理:寶寶,別哭了,你看你把小草踩倒了,小草可疼了,它傷心得哭了,我們一起去哄哄小草吧?這樣的處理方法不僅能哄孩子不哭,還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一顆愛的種子。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家長認真研究學習,掌握了教育孩子的規律才能更容易培養出健康優秀的孩子。

教育案例分析:為什麼孩子會越哄越哭?


教育案例分析:為什麼孩子會越哄越哭?


教育案例分析:為什麼孩子會越哄越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