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放得下”

生活在五彩繽紛、充滿誘惑的世界上,每一個人心智健全的人都會有很多憧憬和追求。不然,它便會顯得胸無大志,自甘平庸。然而,歷史和現實生活啟發我們:必須學會人生的另一顆――放得下!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便說明了這一道理。春秋時期,吳國軍隊把越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踐不得以放棄了王位和自己的國家,忍辱負重,給吳王夫差當了奴僕。

要“放得下”


三年以後,勾踐被釋放回國,他立志洗雪國恥、發奮圖強,於是每天睡在草堆上,吃飯時常常苦膽,以不忘亡國之恥。公元前473年,他率領大軍滅了吳國,做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現實生活中,同樣需要有放棄的智慧。當你與人發生矛盾或衝突時,只要不是什麼涉及原則問題,完全可以放棄增強好勝的心理,甚至甘拜下風,這樣往往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避免兩敗俱傷。當你在家庭生活發生摩擦時,放棄爭執,保持緘默,就可以換取對方的刺隱之心,讓家庭保持和睦溫馨……

要“放得下”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比如子女升學,家長的心就常常放不下;比如丈夫發財,老婆也會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錢變壞;比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說錯話、做錯事受到上級和同事的指責,於是心裡有個結解不開,放不下。總之有些人就是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這想那,愁這愁那,心事不斷,愁腸百結。長此以往,總有一天會產生心理疲勞,乃至發展成為心理障礙。

我國唐代著名的醫藥家、養生學家孫思邈,在論述養生良方也指出養生時也指出:“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勿對憤恨耿耿於懷。”意思是說心理負擔肯定會有損健康和壽命。

事實也是如此,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很累,打不起精神,未老先衰,就是因為習慣於將一些事情保存在心裡放不下來,結果在心裡刻上一條又一條的“皺紋”,把“心”折騰的勞而又老。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你的未來在召喚你,一切都盡在你的掌控之中,而關鍵就在於你是否有勇氣放棄舊的“外殼”,尋找到更適合你的新的“外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