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不只是感念相报,更是恩义传承

感恩不只是感念相报,更是恩义传承

感恩不只是感念相报,更是恩义传承


世上的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露、每一处沟坎,都是自然对我们的恩赐。

人间的每一次相逢、每一声欢笑、每一道伤痕,都是生活对我们的馈赠。

1 心怀感恩是基本操守

心怀感恩,或珍惜,或沉淀,或警醒,方能明白其中真味。否则只会留得“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悲叹。

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操守。这半生来,需要感恩的人和事太多。

比如,

当写下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才会明白,每一个人都无法放在一个孰轻孰重的评判之上,因为,只要仔细回想,他们都是你生命旅程中一样重要的老师、朋友。说出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好像都对不起其他太多的人。

这时,你会发现。即使再用心,也无法回报每一个人。其实,他们也许并不需要你的感恩。他们对你的帮助也好、教诲也好,都不是刻意而为,而是本性使然,是把人性之中最真的爱与宽容、善与信任传递给了你。

爱出者爱返,你感受到了,他们就开心了。

感恩不只是感念相报,更是恩义传承。

2 这是大爱,更是传承

早晨看到了“城市清凉地”公众号一位“梅荷之韵”朋友的留言:

曾记着读过一篇文章,是关于风和太阳的比赛,两者打赌,看谁优先让行人敞开心扉,于是各施法力,狂风肆虐之后,行人更捂紧了他们的衣服,而太阳把他的温暖一层层释放,慢慢的,人们开始脱掉外衣,敞开了心扉。如果可以,我愿意自己是个小小的太阳,用我的温暖和爱让他们去掉戒备,回归公共网络怀抱,我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太阳出现,融化人间寒冷。所以,智者不会孤单,勇者不会独行,因为有我在!因为有我们在!

这是对《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这篇文章的评论。文中我写了自己这一路行走的大致过往,回望过去的同时,也回应众多亲朋与公共网络股东们的关切。

公共网络是高金波先生集十年研究之力,撰写《智能社会》一书之后,于2018年5月上线搭建的一个全民免费持股的网络平台。他在全面分析了未来二十年甚至十年智能机器将代替人类工作的现实,以全民都是消费者、消费者创造价值被悄然隐藏为出发点,指向的是众生平等、全民富裕。对一个在“市场”中生活、在竞争中生存、在忙碌中贫穷的普通人来说,这似乎是类似于天上掉馅饼的大笑话。有嘲笑,有观望,有怀疑,有指责,有攻击,当然,更有支持。我也曾经认真地问过他为什么要在一个大多数人在求自报、自乐、自享的时代里逆势而为,他给我讲述了小时候一个个关于温暖关于爱的故事,说出了我在《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中写下被几万人传播的那段话:

个人如一叶小舟,个人的命运总是系于社会这艘巨轮之上。如果我发现了,而不去说,不去做,那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认识一个人,你会打开一扇窗。但了解一个人,却更要你打开自己的“心窗”。大部分的人的眼睛里边,好像装着一个滤镜一样,在看待整个世界的时候,失去了以事实为依据的思维方式。当你是一个锤子的时候,你看到谁都是一个钉子。因为你善于做这件事,所以导致你只会用这个事,去处理问题。比如,指责。当你归罪于他人的时候,指责可以邀功,虽然我不是什么好人,但是我可以指责这个坏人。指责这个坏人,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好人,找到那种道德的优势。

他说这些年他最对不住的就是他的爱人了。是啊,一个人的生命能有几个十年,他却把最宝贵的十年给了这个太多人眼中的“笑话”。透过他与朋友相处时的腼腆、真诚,我看到了他因爱而心怀感恩,因感恩而心怀众生。

这是大爱,更是传承。

感恩不只是感念相报,更是恩义传承


3 非常有意义的事

人这一生最可珍贵的莫过于有几个值得永远惦念的人和几个一直惦念着你的人,不在于有无联系,隔空相望也是风景。

正如我前面所说,我这半生,需要感恩的人太多。或者已经失去联系,或者静存于我的微信圈中,彼此默默观望。

2018年5月以来,我的朋友圈多了关于公共网络的内容。只是想以这种方式,把我认为是好的东西分享给曾经关爱我的亲朋。这也许是我能感恩大家的最好方式。因为,只有当你认真地了解了公共网络,你就会发现这是时势所需,也是趋势所在。

对未来的不可知、不可控,是我们都遇到的问题。随着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未来二十年、甚至十年,智能机器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布满我们的生活的角角落落,我们的工作必然被他们所替代。我想这一点,应该是大家的普遍共识。那么,我们怎么办?

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像现在一样,各行业逐步开始机器取代人工岗位,大部分工作面临失业危机,相对贫困差距越来越大;另一种就是我们大家拥有智能机器,让机器为我们赚钱,这样才能从组织、机制上改变富者更富、穷者愈穷,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每个人不管在实际生活中的身份如何变化,有一个身份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消费者。

在消费为王、订单为王的互联网中,我们的智能手机是互联网不能缺少基础设施;我们的消费是利润之源、是资本之根;我们休闲时间创造了海量的数据,这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核心材料。但是,现在的互联网运作的商业模式是工业化生产关系逻辑下的产物,消费者并没有获得应有的价值承认。

社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由垄断走向共享。如果我们已经确信未来智能机器代替人类工作,那就是说未来的财富绝大多数是由智能机器创造,这些财富是可以被计量。那么我们就可借用目前股市、债券,包括各种消费券的逻辑——

未来的权益可以被提前支取、以未来的劳动或者服务承诺偿还,把未来由广大消费者控股的智能机器创造的利润提取到现在,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人,对冲现在的债务,享受未来的红利。

这就是高金波先生的基本构想,也是公共网络带给大家的可预见未来,更是我加入公共网络的初心和爱心传递。

感恩生命中所有遇见,感念每一个给予我帮助、信心、支持的亲朋好友。但愿你们收到了我的真诚祝福,也衷心希望再次给我力量。因为公共网络建设更是一场自我认知的革命,而改变多年来形成的认识,这对我,对每一个人而言,恰恰是最难的。

借用《事实》的作者汉斯·罗斯林的一句话:“用一生的时间与无知作斗争,传播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虽然有时会遭到挫折,但整体而言,是非常快乐和激动人心的。我认为仔细地研究世界的真相,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我愿把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连同我的感恩,一起传递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