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的地盤今在哪裡?

小七的言語


在三國時期,發生了多場令人驚心動魄的戰役,而作為背後的主導者,像諸葛亮,司馬懿這些大師無不被歷史銘記,他們將自己的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

諸葛亮不僅為劉備的戰爭出謀劃策,還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別的地方,給自己的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

諸葛亮和孟獲之間的故事想必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諸葛亮給了孟獲6次機會,但孟獲始終沒能逃脫諸葛亮的法掌,這段故事也被人們傳成佳話。

實際上,在真正歷史裡有沒有孟獲這個人還是一個未知數,因為從來沒有官方的史書對孟獲這個人有記載。

但孟獲這件事情的發生是有時代背景的,那麼我們不禁會產生疑問。

曾經孟獲統領的地盤現在在何處,而當時叛亂的經過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劉備去世以後,蜀國的統治範圍內發生了不小的叛亂,因為劉備一死,約束他們的力量也就削弱了。而在這裡面比較重的叛亂就是在當時南中地區的叛亂,如果按現在的地區來看應該是雲南。

雲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民風彪悍,在這裡誕生過很多悍匪,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這裡匪患無窮,令統治者非常頭疼。

有學者進一步研究發現,孟獲的統治範圍大約在如今的昆明,玉溪北部,曲靖,以及昭通南部這一帶,其中曲靖為核心地帶。

這幾個區域是少數民族聚集密集的區域,當時我們中原與少數民族關係還不像現在那麼好,發生衝突也就在所難免。

另外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以前的南中地區是屬於中央範圍管轄的,但因為曹操對天子的脅迫,再加上各地區不斷有戰爭出現,整個國家對南眾地區的管理力度就越來越弱,再加上少數民族的存在。這裡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這也給後來的判斷埋下了禍根。

我們一起來看看正統史書是怎麼記載這件事的:

“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闓跋扈於建寧,朱褒反叛於牂柯。”

這場叛亂涉及範圍很廣,持續時間也很長,足足持續了兩年時間。最後諸葛亮不得已親自出面,才解決了這件事情,當時南中叛亂的主要發起者是蜀漢的叛徒,但人們都知道,要想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發動叛亂,沒有當地人的幫助是不現實的。所以當時孟獲很可能是少數民族區域的領導者。

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明孟獲是少數民族地區領導人,當時的南中地區有一大姓,不是別的姓,正是姓孟,所以孟獲是叛亂領導者這一命題也能說得通。

在小說裡,作者把諸葛亮對孟獲的抓捕過程寫得很詳細,而且都是在雲南境內,比如第4次抓捕孟獲的地方就在如今雲南省的永盛縣。從這個角度來看,作者還是很好的還原了歷史原貌,由此可見,孟獲的生活區域和統治範圍就是在雲南。

歷史小說總會有一種添磚加瓦的色彩,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要,有時候必要的誇張渲染是可以存在的。

無論孟獲這個人是否存在,如果我們聯繫到正史少數民族叛亂的背景,我們可以得出孟獲就是少數民族叛亂的領導人,而他也確確實實的被諸葛亮收拾了。

在孟獲投降後,他對蜀國的日後的策略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因為他之前的統治區域在蜀國的後方。

蜀國有什麼風吹草動他都可以趁虛而入,這是諸葛亮不想看到的,如果孟獲投降,他就可以把自己全部精力放在對付其他兩個國家身上。

因為當時諸葛亮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光復漢室維護蜀國的統治,多餘的爭鬥諸葛亮是不想碰上的,而這,便是孟獲歸降後帶來的積極意義。


貓眼觀史


結合史料分析,我所得出的結論是:三國時期孟獲所盤踞的地盤主要在現今雲南省楚雄,昆明,玉溪北部,曲靖,以及昭通南部這一帶,其中曲靖為核心地帶。

下面和大傢俱體談談我的觀點。不足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點!

有無孟獲其人

關於有無孟獲其人,一直以來還是有所爭議的,主要原因便在於孟獲這個人竟然在《三國志》中沒有半點記載。

公元223年四月,劉備於白帝城病逝,同年六月,蜀國後方便發生了一場大動亂,史稱“南中叛亂”,據《三國志》記載:

“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闓跋扈於建寧,朱褒反叛於牂柯。”

這場叛亂持續了兩年有餘,由於當時劉備剛逝,蜀國內政不穩,直到公元225年春,諸葛亮才親往南中平叛,於225年秋才徹底平息。

南中叛亂的主要發起者是蜀漢大臣雍闓,後來又帶動了高定,朱褒等人,但卻並沒有提到孟獲之名,不過《三國志》中也提到了“雍闓恩信著於南土”,說明當時雍闓確實是策反了南中少數民族與之一同反叛的,至於南方土著人民的領頭人是誰呢?《三國志》裡卻並未明說。

而在史書《漢晉春秋》中則明說了這位蠻族首領便是孟獲。那種更可信呢?當然說三國史一般以《三國志》為準,不過《漢晉春秋》是東晉史學家所著,離三國時代也不遠。《三國志》中也寫到了南蠻土著人,如果要說當時的南方各個少數民族沒有各自的首領,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存在著這麼一位蠻族首領,至於是不是叫孟獲呢?我覺得這個到沒必要去糾結,既然《漢晉春秋》明說了那個首領叫孟獲,我們就暫時叫他孟獲吧!

探秘孟獲的地盤

關於孟獲,《漢晉春秋》中記載了他是一位“為夷漢所服”的首領!(這裡的‘夷’主要指現今的彝族),現今多認為孟獲是彝人,彝族中也有祖先是孟獲的傳說。

所以要說當年孟獲的地盤在現今何處,我們大致可以從現今雲南彝族人民的聚居地進行探索。

再有一個我們可以從孟獲的姓氏入手,孟姓是南中歷史上的大姓,有朱提孟氏和建寧孟氏之分,(雖孟姓本為漢姓,但經過數代與當地民族融合,所以彝人有孟姓也不足為奇),據《三國志》,《漢晉春秋》記載,雍闓便是當時建寧人,他也是聯合了當地南方少數民族而發動叛亂的,所以孟獲應屬於建寧孟氏這一支。

而三國時期的建寧郡便在現今雲南省曲靖市內,而現今雲南彝族的居住地主要集中在楚雄,玉溪,昆明,曲靖。結合地圖分析,我大致得出的結論便是以曲靖為核心地帶,包括楚雄,昆明,玉溪北部,以及昭通南部這一帶應是當年孟獲的活動地盤。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在昆明的嵩明縣農機局,有個古盟臺,還有幾塊石碑,其中一塊上書:諸葛武侯七擒孟獲與諸蠻盟於此。其它的都是假的!紅牆後面還有幾塊石碑,另外這個古盟臺也不高,只有七八十公分,方圓幾百平方米而已。



手機用戶52577967959


諸葛亮七擒孟獲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編撰出來的,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孟獲這個人的記載,因此,有沒有這樣一個人都還存在很大的爭議。很多學者認為,孟獲是南中酋長的一個統稱而已。



漢初的成都以南,在今天的雲南北部,貴州和四川西南部共設立了四個郡,犍為,益州,越雋和牂柯四郡。到了後來,諸葛亮南征之後才在這一地區設了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雲南、興古七郡。

其實諸葛亮南征只是一次很小的平叛戰爭。諸葛亮兵分三路,東路由馬忠取牂柯(今貴陽),中路由王恢經畢節取益州(今滇池),西路是他和楊儀取越雋(今西昌)。三路人馬進軍都很順利,諸葛亮兩萬人一到,越雋就投降了。



只不過越雋為首作亂的高定聯合了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孟獲見高定失敗被殺後就一路南逃,渡過了瀘水(即金沙江),逃往昆明一帶。最終,諸葛亮在滇池擊敗孟獲,班師回朝。



也即是說,蜀漢管轄的所謂南中七郡最南也就到達了今天雲南的滇池而已。而孟獲的地盤就更小了,也就是今天四川的涼山州到雲南的昆明一帶。且這些地方到今天都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傅斯鴻


諸葛亮七次擒拿孟獲,不得不佩服諸葛先生的能力,當時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地點,分別如下:第1次是白崖,第2次是鄧賒豪豬洞,第3次是佛光寨,第4次則為治渠山,而剩下三次分別是愛甸、怒江旁和蟠蛇谷。

那麼這些地點分別是現如今的哪裡呢?而當時孟獲的地盤又包括哪些呢?

公元225年,諸葛亮為了進一步穩固漢朝大後方,所以就親自帶領軍隊進行南征之路,本來剛開始都一切順利,但是就在他們即將打道回府之時,卻突然發生了意外。

當時的孟獲作為南方彝族的首領,也是很有氣節之人,當然就不肯讓諸葛亮等人輕易離開,所以也就糾結了當時被打敗的殘兵敗將,來準備向諸葛亮發起還擊。

孟獲其實並非莽夫,他不僅有一顆赤子之心,而且作戰勇猛的他為人忠厚,在當地具有很高的威望,他的號召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當時諸葛亮頓時就有了私心。面對如此難得的將帥之才,之所以七次抓獲他,但每次完事後還能放虎歸山,就是為了能夠降服孟獲,最終能夠為自己所用,但是諸葛亮確實低估了此人的倔強。

最關鍵的是孟獲身上還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

號召力並不代表統御力,孟獲儘管能夠集結大量的兵力,但是他並沒有掌控他們併合理運用的能力,而且有點盲目的自信與自我崇拜。當時的蜀國軍隊知道此人兇猛異常,本來也就沒有打算和他正面剛,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政策,僅僅派出一小部分兵力來狙擊孟獲。

剛開始嚐到甜頭的孟獲,當即就決定乘勝追擊,卻哪裡想到他就這樣一步一步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圈,儘管孟獲被抓了,但他還是相當嘴硬。看著當時蜀軍大多都是老弱病殘,很不以為然,諸葛亮好言相勸,但他仍舊認為要不是中了埋伏,一定會把蜀軍打個片甲不留。

第一次就這樣不了了之了,諸葛亮放走了孟獲,當然在孟獲臨走之前,他也留了個心眼兒,畢竟所有的佈防都被孟獲看到了,而且蜀軍的實力也已經讓孟獲有了大概的瞭解,料到孟獲會回來偷襲,所以也再一次設下埋伏。孟獲回去就告訴了手下自己瞭解到的情況,所以當天晚上就帶了500將士準備偷襲。

剛開始一切正常,但是等到孟獲等人完全進入兵營之中,就立刻感覺到了不對勁,但這一切為時已晚,又被抓了個正著,就這樣孟獲接連兩次被抓,也算是長了教訓,就打算暫時按兵不動。

但是諸葛亮哪裡會容他逍遙自在,選擇了主動出擊,越過渡河,利用障眼法兵分兩路,把孟獲所據守的地方包圍了。諸葛亮又是好話說盡,又是盛情款待,但孟獲仍舊不為所動,接下來的事情就更有趣了。

養著那麼多人的軍隊,孟獲撐不下去了。

就打算想諸葛亮借糧,最終順利通過諸葛亮的考驗,借到了糧食,但是其中也免不了被絆馬索絆倒的尷尬,諸葛亮就象徵性的把他又抓了一次,通過一次次的較量,孟獲是真的服了,不敢去面對自己的兄弟們了,所以也就乖乖待在了蜀軍之中。

故事雖然精彩,但終究還是要解決問題,孟獲本來在歷史上就存在爭議,既有人說他是土生土長的彝族,也有人說他是南遷的漢族。

如果真的是彝族,那麼孟獲的地盤就是現如今的雲南地區無疑,而關於最終七擒孟獲的地點,分別就是現如今的趙州定西嶺,被稱之為大理門戶鄧川縣,也位於雲南大理浪穹縣,指的就是現如今雲南洱源縣。

總體來看,大部分地區都位於雲南省,而最後一次的地點,根據調查發現,是現如今的四川雅安地區的孟獲城。所以由此可以推斷,當時孟獲所在的地盤,實際上就是雲南部分地區以及與之相鄰的部分四川地區。


大國布衣


蜀漢是割據西南的漢族政權,佔據的是今四川,雲南,貴州等地。按照地緣特點來說,經濟最為發達的為成都平原和今重慶靠長江水路一帶。而長江以南雲貴高原等地,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也是西南各個少數民族聚集區。其實是歷來的中央王朝都難以控制的地區,有的時候勉強納入大統一政權的版圖也基本是默許其地方政權相對自治的狀態。

孟獲就是這樣一個情況,他所在的地區舊稱“南中”,實際就是今四川南部彝族以及雲南大部,貴州西北部的其他少數民族聚集區。

對於諸葛亮是否七擒孟獲,史學家無定論。包括對孟獲是否為少數民族也無定論,更多人偏向於他為彝族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諸葛亮有卓越的治國才能,在蜀漢不斷征伐的情況下,西南少數民族沒有大規模騷擾漢族地區,諸葛亮在當地推行了先進的農業生產,起了穩定的作用。孟獲的後代應該在西南地區繁衍生息,生兒育女。現在,他們都融入我中華血脈。

一首《情深意長》本是彝族同胞歌頌劉伯承小葉丹友誼的歌曲,我覺得其實也適合諸葛丞相。


先啟歷史


諸葛亮七擒孟獲是個好故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01

南中七郡

歷史上的南中,就是今天的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大渡河以西、緬甸北部。

在三國時期,南中是蜀漢的一部分,包括:

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雲南、興古等七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拜唐蒙為都尉,設犍為郡,後從犍為郡分出牂柯郡。

同年,開邛都國,置越嶲郡。

犍為郡,治所在南廣(今雲南鹽津縣東),後移治僰道(今四川宜賓市),又移到武陽(今眉山市彭山區鳳鳴鎮);

牂柯郡,治所故且蘭縣(今貴州省貴陽市附近,一說在福泉市);

越嶲郡又稱越雋郡,治所在邛都縣(今四川西昌市東南)。

元封二年(前109年),以滇池為益州郡,分牂柯郡部分併入益州郡,並設置朱提郡。

益州郡是“南蠻”古王國滇國的領地,郡治在滇池縣(今昆明市晉寧區);

朱提郡,由犍為郡屬國改置,郡治朱提縣(今雲南昭通市)。

永平十二年(69年),漢明帝置永昌郡,相當於現在雲南西部、緬甸克欽邦東部、撣邦東部等地區。郡治開始在嶲唐縣,後遷到不韋縣(今雲南保山縣)。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改益州為建寧,分建寧、越嶲置雲南郡,郡治在(今雲南祥雲縣雲南驛鎮)。

後又分建寧、牂柯置興古郡,郡治宛溫縣(今雲南硯山縣西北維摩)。

這就是諸葛亮南征南中時,大致的地域和行政區劃。

02

諸葛亮南征南中

《諸葛亮傳》記載: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託孤諸葛亮。南中諸郡由於劉備病逝,全部叛亂。

建興三年(225年)春,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南征,到了秋天就全部平定了叛亂。

對於平定叛亂的細節,沒有更詳細的記載。沒有說明南中在哪裡?孟獲又在哪裡?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從諸葛亮的參軍馬謖的史料中,看到一些細節。

諸葛亮要討伐雍闓,馬謖送出數十里。由於馬謖做過越嶲太守熟悉當地的情況,臨行前再次徵詢馬謖的建議,馬謖就建議諸葛亮“以攻心為主”,希望能夠使他們真心歸順。

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建議,斬殺雍闓,赦免孟獲,以使南中人心歸服。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再反叛。

從馬謖曾做過越嶲太守及諸葛亮平定南中,設置各郡來看,蜀漢對南中地區進行過管理,諸葛亮出征也到過雲南地區。

但史學界對於諸葛亮南征的情況,存在很大的爭議。特別是孟獲其人,及其所在的區域都沒有定論,具體說一下相關的情況。

03

孟獲其人

關於孟獲其人,史學界爭議很大。

民國時期雲南地方誌專家張華燦先生作《孟獲辯》就說“無是公”,意思是查無此人。

黃承宗認為,孟獲人還是有的,但生卒年不詳,籍貫和家世,多與南中大姓有關。

在雲南昭通第三中學內,有著名漢代“孟孝琚碑”,是清朝光緒年間出土的,記載著漢代孟姓是當時南中最著名的兩個大姓之一。

對於孟獲究竟是彝族人還是漢人也有爭議。

一派認為孟獲是南遷的漢族,一派認為是當地彝族。

認為孟獲是漢族的一派認為,孟氏有朱提孟氏和建寧孟氏之分。朱提孟氏在西漢時期就有人在內地為官,而建寧孟氏是朱提孟氏南遷而來。

三國時期,有孟琰(朱提孟氏)、孟獲、孟幹、孟通等人。

但在彝族中有孟獲是其祖先的傳說,也有彝族人幫助諸葛亮打孟獲的傳說。

《三國志》沒有記載孟獲的事蹟,史書《漢晉春秋》、《襄陽記》有記載。

陳壽曾經在蜀國為官,對於諸葛亮平南中,擒孟獲,不管是幾擒啦,總之這事不算小,何況是諸葛亮一生最出彩的事蹟之一,陳壽一字不提,說不過去。

據《漢晉春秋》記載,孟獲是“為夷漢所服”的首領,諸葛亮擒了孟獲後,就把他帶回了成都,任命為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可不是個小官,《三國志》不見孟獲的蛛絲馬跡,的確說不過去。

由此看來,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事,也別再去計較,就孟獲有無其人還存在爭議,更談不上幾擒幾縱啦。

04

孟獲地盤所在

在豹眼看來,孟獲應該是有其人。

祭祀孟獲的歷史很久遠,也有具體的實物資料。早在唐、宋時期就建有祠廟。在建國前西南諸省都還有祭祀孟獲的祠廟,俗稱孟獲為“掃壇蠻主”。

這樣看來,孟獲活動的地盤,應該在彝族地區活動的範圍之內。

目前,彝族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越南等地。

其中,廣西、越南,在三國時期屬於交州,是孫吳的勢力範圍,自然拋出在外。

孟獲最大可能是朱提孟氏南遷建寧,是建寧孟氏的後人。

建寧原是益州郡,郡治在滇池縣(今昆明市晉寧區);諸葛亮平定南中改為建寧郡,

朱提郡,由犍為郡屬國改置,郡治朱提縣(今雲南昭通市)。

這就是說,孟獲很可能是從朱提(雲南昭通)孟氏,遷到建寧(昆明晉寧區)孟氏的後人。

那麼,今天昆明附近就是孟獲的核心地盤。

由於建寧後來又有部分劃給了雲南郡(郡治在今雲南大理市祥雲縣雲南驛鎮)和興古郡(郡治宛溫縣,今雲南文山州硯山縣西北維摩)

由此看來,孟獲的地盤最大可能是在昆明附近,延展一下,就是大理祥雲附近及文山州的硯山,再擴大一些就是昭通市。

基本上就是雲南省彝族分佈的地區,這是孟獲的地盤。其影響力可能超出雲南,輻射到四川、貴州、緬甸等彝族地區,這個沒法具體確定。

這只是豹眼的瞭解和推論,敬請友友們指教。


豹眼看歷史


七擒孟獲在歷史上是有疑問的,雖然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漢晉春秋》中關於七擒孟獲的記載,一千多年後的《三國演義》則引用了這個故事,實際上七擒孟獲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道理很簡單,諸葛亮和孟獲都不是小孩子,諸葛亮再厲害,孟獲再不濟,也不可能被諸葛亮當成猴子一樣耍了七次,也許有個一兩次實屬正常,但說七次簡直就太誇張了,諸葛亮是來平叛的,如此反反覆覆,他是沒有耐心和時間的。

孟獲是彝族人,彝族最早的先民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時,在雲南的滇池和四川的西昌有過生存痕跡,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孟獲是當時益州南部少數民族的首領之一。

益州南部的叛亂是因為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戰敗,整個蜀漢處於風雨飄搖、內憂外患、四面楚歌的境況,南中叛亂不是孟獲引起的,而是在南中的漢族豪強雍闓勾結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領孟獲共同發動叛亂的。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孟獲當時是屬於益州郡的,益州郡是漢武帝時期平定西南時設置的,屬於當時的益州刺史部,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雲南省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市、大理市,核心位置就在滇池周邊的昆明西南部地區。

如果記載沒錯的話,孟獲的地盤應該就是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市、大理市其中的一處,當時的孟獲雖然在南中少數民族中名氣較大,當時南中大多數地區應該是處於原始社會,原始社會的經濟衰微、生產力低下,是不可能控制如此廣大的地區,有必要根據現有記載來縮小孟獲的地盤到底在哪裡?

西漢時期,益州郡的治所在滇池縣,也就是今天雲南省昆明市普寧區,蜀漢時期,益州郡的治所在平夷縣,也就是今天貴州省的畢節市,由此可以看出,益州郡是非常大的,橫跨貴州省與雲南省,那麼孟獲到底在哪裡呢?

先看看諸葛亮是怎麼平定南中叛亂的,諸葛亮的進軍路線與南中叛亂是息息相關的。

公元225年3月,諸葛亮從成都出發,先經水路來到宜賓市,然後兵分三路,東路的牂牁郡太守馬忠率軍向牂柯郡進軍,牂柯郡就是今天貴州省貴陽市附近,中路的庲降都督李恢率軍向益州郡進軍,西路的諸葛亮親率主力向四川屏山縣進軍。

接著諸葛亮大軍進軍到卑水(今四川美姑)地區,以便與叛軍主力決戰,然後越嶲郡叟王高定主力也向卑水集結,同時雍闓和孟獲也率軍從益州郡北上支援高定,結果叛軍內部發生內訌,高定部將殺死了雍闓,而孟獲軍也停止前進。

從這裡也能看出孟獲軍的地盤就是在益州郡,孟獲先是想北上增援高定,結果發生內訌,當前方的諸葛亮擊敗了高定之後,孟獲也率軍回到了益州郡的大本營。

高定被滅後,諸葛亮部也率軍繼續南下,但首先攻入益州郡的是中路軍的李恢部,李恢攻入益州郡後,利用計謀及手段擊敗了孟獲留在大本營的其他軍隊,並佔領了孟獲的地盤,而這個時候的孟獲還在從卑水(今四川美姑)南下的路上。

孟獲這個時候處於非常困難的境界,大本營被佔,南下路上後面又有諸葛亮的追兵,但孟獲沒有辦法,只得繼續南下,不久,諸葛亮渡過瀘水,在味縣(今雲南曲靖)這個地方追上了孟獲,兩軍發生激戰,孟獲軍戰敗,孟獲也被俘虜。

換句話說,孟獲被俘虜時,他還沒有回到他的大本營,在今雲南曲靖這個地方被俘虜了,也就是說孟獲的地盤還在更西南邊的地方,從諸葛亮後面往西進軍來看,孟獲的地盤應該就是在雲南曲靖的西南方向。

之後諸葛亮就率軍到達了滇池,並且分派軍隊平定了四面的部落,到了滇池,諸葛亮基本上就結束了此次南征的戰爭,諸葛亮最後平定的地方是滇池,這裡也就是孟獲最終的大本營和地盤。

為什麼是滇池呢?

滇池地區可是當時彝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聚集地,也是雲南著名的水源地,滇池是雲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任何人類的生存都離不開水,無論是原始人,還是古人,都是逐水而居的,你看華夏的核心地區是在黃河與長江流域,同樣是水源地。

有了水就有了生存的基本保證,滇池周邊生態豐富,非常適宜居住,所以才會是彝族較早的發源地,在公元前200多年的時候,彝族先祖的統治者被稱為滇王,可以理解為滇池之王,到了東漢末年,即使彝族也向四處擴散,但其最核心的地區仍然是滇池及周邊地區。

流傳到了孟獲時代,滇池及周邊地區也就成了孟獲的根據地和大本營,這裡也就是今天雲南省昆陽市西南普寧區的滇池周邊。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是出自《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其後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可以算作史實。但孟獲並不是《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南蠻王,他只是南中地區一位部族首領,甚至不一定是蠻人,而可能是移居南中的漢姓大族首領。

東漢時期的南蠻並不是同一支民族,自然也不會有同一位大王,在當時的四川、雲南境內有著數不清的部落,少則數千人,多則上萬人,不同的部族獨立生活,漢人籠統的稱為南蠻。著名的夜郎國就是漢代時南方的一個部族勢力。

瞭解這些,才能理解孟獲實際上統治的地區並不多。孟獲最早是追隨益州大族雍闓起兵,而雍闓才是當地最具有實力的家族,雍闓恩信著於南土,他的祖上是漢高祖劉邦的一位老朋友雍齒。諸葛亮南征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平定雍闓,雍闓相當於當地的部落盟主,孟獲是加盟成員之一。當時一同造反的還有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這幾個人物的身份各不一樣,朱褒被任命為牂牁太守,自然是漢人。

《三國志》描述雍闓跋扈於建寧,孟獲則出身於建寧孟氏,這兩家人有可能都是漢人,建寧郡當時的行政區域在現在的昆明市和曲靖市,雍闓造反的時候向孫權投降,生擒了益州太守張裔送給孫權,被任命為永昌太守。蜀漢的官吏呂凱、王伉率兵頑抗雍闓的統治,這時孟獲發揮了作用,他奉雍闓的命令去煽動周邊蠻夷響應叛亂,高定就是在這時加盟。

雍闓主要想控制建寧和永昌二郡,再加上牂牁的朱褒、越嶲的高定,這股勢力若能成功造反,將能夠控制四川南部,雲南全境,貴州和緬甸部分地區,題主所問的南地大致就是這麼些地方。孟獲在這其中發揮的作用並沒有雍闓、朱褒、高定三人重要,主要因為孟獲在當地有威信,充當了雍闓的大臣、謀士一類角色。跟《三國演義》中孟獲是南蠻之王的形象有許多差距。

諸葛亮出兵之前,雍闓就因為跟高定翻臉,被高定殺死。朱褒和高定則被諸葛亮大軍討平,七擒孟獲就發生在當時。諸葛亮的手段是殺死更有影響力的朱褒和高定,重用在當地有威信的孟獲為官,孟獲追隨諸葛亮返回成都,被任命為御史中丞,這是一個高級文官,可見孟獲不是一位蠻夷莽漢。司馬懿在曹丕稱帝以後,就擔任御史中丞一職。孟獲的同族孟琰追隨諸葛亮北伐,統領精銳部隊虎步營,在武功縣跟司馬懿激戰。

諸葛亮並沒用孟獲統治南地,蜀漢統治南中的官員是庲降都督,全是漢人將軍,地方官員也就是各郡太守,南中各郡分別為永昌、雲南、建寧、朱褒、越嶲、興古、牂柯,合稱南中七郡。

諸葛亮七擒孟獲以後,南中也並非不再叛亂,在哪以後南中依舊時不時發生動亂,蜀漢的地方官員龔祿、焦璜被殺,嚇得朝中沒人趕前往當地上任。只有張嶷接過這份工作去重新統治越嶲,才再度把當地納回蜀漢版圖。

蜀漢治理南中每一任庲降都督均可考證,就是沒有孟氏一族。

鄧方,任期215-221年。荊州南郡人,隨劉備入蜀。史評“夷漢敬其威信。”

李恢,任期221-231年。建寧俞元人,是南中大族出身,諸葛亮南征時,李恢軍功居多。

張翼,任期:231-233年。犍為武陽人。為人執法嚴厲,不得殊俗之歡心。曾導致南蠻部族劉胄的造反,被召回成都問責。

馬忠,任期:233-249年。巴西閬中人。馬忠治理南地寬濟有度量,處事能斷,蠻夷畏而愛之。

張表,任期:249-?。益州蜀郡人。張表是益州名士,《華陽國志》記載他是張松之子,《益部耆舊傳》記載他是張肅之子。

閻宇,任期:?-258年。蜀漢後期的大將,其後轉任永安都督。

具體地理可以看譚斯驤的三國益州地圖,裡邊標明瞭三國地理和現代地理對應地點,

至於孟獲的後人,現今很難考證,地方太多以訛傳訛的謠傳。有說孟獲是彝族人,但憑據只是因為當地有孟氏族譜,類似這種族譜都是把歷史名人全划進入,根本不管有沒有直系血統關係。孟獲在當地是被神話的,在唐朝和宋朝時期,雲南地區的人就有祭祀孟獲的風俗,民間為孟獲立像,敬若神明。《三國演義》的故事在宋元就已有雛形,大概就是在那時對三國人物神化,進一步把孟獲地位提升到南蠻王的位置。


蘇沉船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歷史上沒有孟獲這個人。所謂孟獲,只是當地蠻族酋長的意思。

三國演義中的孟獲,地盤是所謂南中,也就是雲南保山昭通以西,昆明以北,迪慶以南,緬甸東部和雲南騰衝、瑞麗、怒江一帶。

南中名義上屬於益州管轄,下屬建寧郡、牂柯郡、朱提郡與永昌郡四個行政區。

自從東漢以來,這裡天高皇帝遠,交通不便,山高水深,當地少數民族就不斷叛亂。

這次孟獲的叛亂,其實源於建寧郡豪族雍闓起兵反蜀漢,裹挾了除了永昌郡以外其他2郡,一共3郡起兵造反,向東吳示好。

少數民族領袖孟獲只是被雍闓拉攏,準備撈一些現成的好處而已。

然而諸葛亮2萬大軍殺到後,雍闓部下恐懼,將雍闓殺死歸降。其他2個郡,也被諸葛亮輕鬆打垮。

但少數民族領袖孟獲不願意投降,他憑藉地形,繼續和諸葛亮大軍為敵,最終被擊潰。

孟獲帶著兵逃亡,一面要求其他部落參戰,繼續和諸葛亮對抗。

諸葛亮大軍南下追擊,連續作戰,終於在雲南曲靖將孟獲徹底打垮,後者投降。

只是南中的少數民族,並沒有因此老實。說白了,很多少數民族刀耕火種,生存困難,必須要靠搶劫漢人為生。

所以,直到蜀漢滅亡,南中叛亂不斷。

其實,直到雍正時期,南中才廢除土司制度,形式上歸屬中國控制。

真正徹底將這裡控制,還是新中國建國以後的事情了。在這之前,紅軍長征通過這一代,尤其是彝族區,也是極為艱難,頻繁遭受襲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