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拯的俸禄上是否能够得出“宋朝无清官”的结论?

红尘如镜


“宋朝无清官”这句话还是要具体看从何角度来分析的,而且历朝历代有无清官并不是从“官员俸禄多少”上来体现的,况且两宋这个朝代可以说是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朝代。



为何产生如此说法呢?其一:宋朝经济繁荣,虽说南北两宋没有出现过声势浩大的“太平盛世”吧!但是宋朝经济居于中国古代,的确是首屈一指;其二:宋朝是个“三冗”(冗员、冗兵和冗费)现象特别突出的朝代(我在这里冗员所指并不包括包拯,我只是说明这个问题),但是官员再多,朝廷对于他们的俸银依旧是照发不误。从此而言,我个人是极其反对以上这个题目的。

“北宋清官包拯年例俸禄多少钱?”这个问题想必大多数读者或多或少已经见过了吧!据后世学者统计,包拯官至最高位之时,年俸可达千余万,而且从近年新发掘的包拯墓当中,专家们竟然发现,墓冢之中竟也随带大量珍贵的陪葬品。后世人仅从这些方面来看,难免会对“历史上的包青天”产生一个大大的疑惑:一代清官包青天,竟然是个“贪污犯”?如果这个问题出在别的朝代,倒也值得仔细推敲一番,但包拯身在北宋这个“富得流油”的朝代,以上情况那就两说了,千万不要因此就将“贪污犯”“受贿鬼”这样的肮脏帽子随意扣给包拯、包青天。


其一:财取于万民而施恩于百官

众所周知,赵匡胤即位后,废除了前朝一度的“尚武精神”,转而以“重文轻武”施治于宋朝天下。如此国策一定,那么普天之下最为享受的职业那就非文官莫属了,因为重文轻武的原因,就算平级平次的文武官员放在一起,权力总是文官大于武官,并且从俸禄上来说,武员也是低文官一头。对于文官的赏赐,宋朝历代统治者都会很有意识地从国库拿出很多钱来“孝敬”士大夫。清代学者赵翼曾经在《宋制禄之厚》中提到:“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

其二:即为文官,等级也高

这便是包拯“年薪千万有无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了,本来宋朝俸禄就偏向文官,如今包拯所担官阶,还是中性偏上,那就怨不得人家能够年薪千万了。包拯任开封府尹之时,乌纱之上还同时兼有“三顶花翎”: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①龙图阁直学士是从三品的官阶,年俸禄应当为1656贯例钱;②尚书省右司郎中是从五品的官阶,因为这是个虚职,又因为包拯身兼开封府尹,故没有收入;③权知开封府事为正四品的官阶年俸禄可以收入19200贯的例钱。



那么如上所列,我们来算一算包拯一年的货币收入,即:1656+19200=20856贯,按照铜钱和人民币的兑换汇率来看,包拯差不多就是个年过千万的“暴发户”了,放在现在来看,也差不多是个贪官污吏、社会蛀虫了。但是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包拯年薪收入之多,完全是因为宋朝对于官员的财政制度自己宋朝本身的朝代特性所造成的。


小镇月明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北宋名臣,大家心目中公正廉明的代表。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有"包青天"之名。

 包拯是史上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好官,在历史上包拯受到宋仁宗赵祯的重用,那么他的俸禄是多少?包拯25年的职场生涯,担任过许多的职位,从知县,知州,户部判官,到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再到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副使。包拯当过的官职多此之多,我们以他在开封府当官的年薪的年薪为例,和今天做一下比较。

根据《宋史。职官志》资料记载,包拯每月的俸禄为:“每月粮三十石,其中米和麦子各一半;柴禾二十捆(每捆十三斤)、干草四十捆;冬天外发十五枰(每枰十五斤)木炭;月发“公使钱”一千五百贯、“添支钱”一百贯。”包公享受朝廷无偿划拨的职务耕地二十顷(二千亩),允许收租,不缴国税。


包拯的年薪为:铜钱20856贯、大米2180石、小麦180石、绫10匹、绢34匹、罗2匹、绵100匹、木炭15枰、柴禾240捆、干草280捆。按当时物价,米每石400文、麦子每石300文;绫每匹1600文、绢每匹1200文、罗每匹4000文、绵每匹40文;木炭每枰100文、柴禾每捆50文、干草每捆19文,总合计21865贯。一两银子可以购买2.5石米,一斤大米按5元来算,一两银子相当于825元人民币,包拯一年的收入为1803千万,原来包拯是属于千万年薪的人。


在宋朝,不用贪就已经很有钱了,清官的出现,不仅在于官员本身,宋朝的这种的制度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豌豆尖儿


宋朝对于官员的俸禄之优厚冠绝历朝历代,首先我们来看下包大人的年薪到底有多少。

年薪千万的金领

咱们国家上下五千年,要说哪个皇帝名声最大也许是见仁见智,但要说到哪个清官名声最大的话,绝对非包拯莫属。

百姓们甚至称呼他为“包青天”,这已经是超过对皇帝的赞誉了,民间为他写的小说和影视作品更是络绎不绝,“开封有个包青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的BGM一响,大家是不是感到热血沸腾啊?

我们接下来就看看包大人的年薪有多少:

宋仁宗嘉祐年间《嘉祐禄令》记载,包大人年薪合计应为:20856 贯钱、2360 石粮食及其他实物补贴。

而当时的粮食价格约 400 文一石 (一石约 100 斤),如按每斤粮食人 民币 2.5 元来计算,北宋的 400 文 等于今天的 250 元人民币。

这样一贯钱就相当于现在的600元左右,而包大人的年薪也就是1200万。

不要怀疑你的眼睛,你没有看错,不是100万,更不是10万,而是1000多万!

而且北宋还有各种换季服装、绢、棉、禄米等“福 利补贴”,官员家属还能按照等级 获得衣服、粮食、茶叶、酒、炭,甚至 马料等种类繁多的“恩荫补贴”,把这些统统都加上的话,包大人的年薪低于2000万我是不信的。

清官,和年薪无关

上面谈过了包大人的年薪了,接下来无为君想要说的是,这官员的清廉与否,和他的收入并没有直接关系。

宋朝的官员收入丰厚,但这只是和当场制度,以及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对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格外优待有关,并不是包大人为首的官员们自己哭着喊着争取来的。

此外,一个官员贪婪与否还要看其本性,以及当时的法令执行是否严明,宋朝的官员收入这么高了,比如蔡京童贯朱勔等人依然贪赃枉法,卖官鬻爵,鱼肉乡民,而明朝的官员收入那么低,海瑞宁肯三餐都吃不饱,死后连埋葬的钱都没有,却依然两袖清风。

由此可见,收入归收入,清廉归清廉,这两者并无绝对联系。

结论

首先我们能够看出包大人的收入的确很高,堪比如今的北上广金领,但这是国家发给他的,他拿的坦坦荡荡,并没有对不起任何人的地方。

再加上包拯也经常接济别人——类似如今的做慈善公益,再加上人家又是尽职尽责的工作,为国为民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没有理由去仇官仇富。

但是客官来说,北宋一朝在官员的身上消耗了太多钱财,尤其是后期多了许多根本没必要存在,也不做丝毫贡献的“冗官”,这就是政策严重失当了,这也直接的导致了北宋财政赤字,最后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凶暴异族,国恒亡。


无为观自在


首先咱们看看包拯包青天的俸禄是多少?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包拯做开封府尹每年的俸禄是:铜钱16200贯(公使钱16000贯,添支钱1200贯),绫罗各2匹,木炭225斤。

包拯做宋朝的枢密副使(正二品)时俸禄是:铜钱23000贯、绫罗各5匹、米300石。



除此之外,包拯还分别得到朝廷无偿划拨的耕地2000亩,而且允许收租,不用交赋税,按每年每亩收租一石米来算,一年就是2000石。

把上面七七八八的收入折合成铜钱大约是24000贯,如果和现在做一个比较的话,按照宋代的一贯铜钱相当于现在的470元计算(金融机构计算出来的数值)。包拯每年的俸禄就是:24000×470元=11280000元。乖乖,包拯年薪相当于人民币1128万。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按照现在人均年收入10万计算,一个人一辈子挣不够包拯一年的工资。如此看来,宋朝的富裕超出我们的想象。怪不得历史上宋朝总是和唐朝相提并论。

也许高薪促使包拯更加拼命工作,白天审阳间,夜晚兼职阎罗王审阴间案子。

据说包拯一年审一万件案子,错案为零。



包拯得高薪天经地义,这还只是大宋支付给他的薪水,我不知道玉帝给他多少工资?

在我们心目中包拯应该两袖清风,家无余财。《宋史》也确实写道:“包公去世后,宋仁宗赵桢去他家慰问,发现包拯的小儿子只有5岁,跪在灵前守孝,看上去十分可怜。

仁宗环顾四周,见包公住的地方十分简陋,家徒四壁,心中一阵难受,于是把包公的5岁儿子封官,让他儿子领薪水以解家困”。

这就难以理解了,包拯生前工资不低,即便不贪污,以上千万的年薪来说,应该不至于家徒四壁,我认为《宋史》说了谎,也许是为了凸显包公的清廉形象。

其实不必这样拔高包公。



另外,有人问:从包公的薪水能否得出宋朝无清官的结论?换言之,高薪=腐败

首先我认为,清官和高薪没有任何关系,换言之,高薪未必养廉,穷困未必都是清官。

包公的薪水很高,有谁认为包公是贪官?我估计没人这样认为。换言之,包公即便不拿这么高的工资,他依然会为民申冤,为国出力。

这是忠君爱民思想使然,是潜默移化,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性格。

简言之,我们不能简单认为高薪就没有清官,同样不要认为高薪就能养廉。

举个例子,宋朝官员中,比包公职位高、拿薪水高的有不少,比如丁谓。



就是那个“寇准在酒席上喝汤时,汤水粘在了胡子上,这家伙赶紧去为寇准捋胡子”的人,当时宰相寇准说了一句:【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意思是说,丁谓你好歹是个参政,怎么为我擦胡子呢?

一句话说的丁谓无地自容,丁谓拍马屁拍在了马蹄上。

后来丁谓得势做了宰相后,开始报复寇准,陷害并罢了寇准的相权。丁谓工资也不低,不是照样贪污腐败吗?

还有一位,官职比丁谓、寇准还高,宋朝第一宰相——王旦,他的薪水应该最高。他照样接受了宋真宗赵恒的贿赂。

这事听起来有点奇怪,大臣贿赂皇帝才对,哪有皇上贿赂大臣的呢?

原来宋真宗在奸相王钦若鼓动下,想效仿先人泰山封禅。



要知道泰山封禅的都是千古一帝,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刘彻等人,宋真宗有何德何能和这些人相提并论?拿出手的政绩不过是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这不过是强敌压境的城下之盟。

因此宰相王旦不同意,第一宰相不同意这事不好办。王钦若就给宋真宗支招……

改天,宋真宗把王旦召进宫,二人闲谈了一会,临走时,真宗送给了王一坛子酒,嘱咐王回去了再打开,还说回去了和夫人一起喝去吧。

皇上命人抬着送到了王家,等人走后,王打开酒盖一看,哪是酒啊!满满的一坛子珍珠。

老王很快明白了,这是皇上用珍珠堵自己的嘴。从这以后,老王再也不反对宋真宗泰山封禅了,王旦到致仕也没发表过一条不同意见。



亲们看到了吧,丁谓和王旦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哪个也比包拯有钱,不是照样收受贿赂吗?

所以说,清官或者贪官与薪水高低没直接联系。贪官不认为钱多了烫手,有时钱对贪官来说只是一种数字,但这些贪官依然贪污不收手。


秉烛读春秋


史料记载,宋朝最高级的官员,比如说宰相,每个月可以拿到的俸禄是四百贯钱,那么这里所说的宋朝人的工资是用“贯”来计算的,1贯钱就是1两银子或者1000文钱,其中一文钱相当于现在的8毛钱,所以一贯钱就相当于800元。也就是相当于每个月可以拿到32万,另外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各种补贴, 比如说餐饮补贴、燃料补贴、保姆补贴等,加起来也就更多了。所以宋朝的官员们生活常态就是锦衣玉食。

那么即使抛开这些上层人士的官员们不讲,我们来看看底层人们的收入情况。我们可以从程民生所著的《宋代物价研究》看出一些细节,里面有一些案例。比如说,卖柴的山民每天可以得到100文,也就是80元左右,厨房的佣工每天得到100文钱,渔民通过卖鱼一天得到的也是100文钱,这基本上就是底层农村人的平均收入。

至于在城市工作的人民,酒馆酒务杂工每天获得200多文钱,也就是相当于一百几十到两百元之间,开食品店的每天收入一百多文,甚至有些做生意的人,每天赚够100多文之后就不再做生意了,回家休息或者唱唱歌。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宋朝,人们收入基本上都有100文钱以上。再来看看他们的花销。温饱问题是生存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吃饭也就是最基本的消费了。宋代的人和我们不一样,一天只吃两顿,那么其实在宋代,维持好一个人一天的温饱,每天只是需要20文钱,100文钱收入,一般节俭的话,养活一家五口人是有余的。


诸葛有财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水至清则无鱼。

清到极致就是贪。

比如太阳升到最高就要落下了,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没有静止的。

事情都是相对的,包拯只是理想中的人,放到现实来肯定要天下大乱,没人敢做官


小白非白


宋朝的体制设计和运作是所有帝制王朝中最好的,宋朝的官员不需要贪,他们本身就很富,不管是物质、精神、文化、娱乐方面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