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巡檢機器人發展現狀如何?

聯豐迅聲


近年來,國內各類機器人的應用和發展可謂勢頭迅猛——在家有“人”幫忙掃地,酒店大堂有“人”接待問候,餐廳有“人”端茶倒水……

But機器人可不都是“大白”那樣溫柔體貼小軟萌!!!!!

全球智能機器人企業結構主要由工業機器人、個人/家用機器人、行業服務機器人構成,佔比分別為15%、43%、42%。

其中,工業機器人一般包括搬運機器人、碼垛機器人、噴塗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等;個人/家用機器人包括個人虛擬助理、家庭作業機器人(如掃地機器人)、兒童教育機器人、老人看護機器人和情感陪伴機器人等;行業服務機器人包括智能客服、巡檢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引領和迎賓機器人等。

今天我們著重來聊聊服務機器人這個領域。

2013年以來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均增速達23.5%

服務機器人按照其應用領域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家用、醫療、公共服務三大類。

我們相信,隨著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逐漸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以及工業4.0時代的到來,公共服務機器人必然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中展露頭角——例如巡檢機器人!

在很多不適宜人類工作的環境中,如:高溫、粉塵、高危、高輻射……完全可以用巡檢機器人取代傳統人工巡檢。

我國目前對巡檢機器人的應用尚處在初期探索階段,大部分應用於電力系統的變電站。傳統變電站智慧化升級改造、以及越來越多新建智慧變電站,使電力系統普及智能巡檢機器人指日可待。

智能機器人的關鍵技術包括視覺、傳感、人機交互和機電一體化等,是多學科、高科技交叉融合的產物。這其中機器視覺應用的已經非常成熟——高清可見光攝像機、紅外熱成像儀等,溫溼度傳感器、震動傳感器……部分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國際領先水平,但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現有機器人產品尚不能滿足用戶智能化需求,人機交互、柔順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關鍵技術嚴重製約服務機器人發展。

一個非常讓人震驚的事實——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巡檢機器人沒有聽覺感知系統!!

我們人類獲取信息的途徑中,聽覺佔25%。所以,沒有“耳朵”的機器人是不完美的!

所以我們倡導,應當在智能巡檢機器人系統中標配“聽覺感知”能力。

用聽覺賦能——實時監測突發異響,讓巡檢機器人擺脫“看得見,聽不到”的尷尬處境,功能更加完善。國家電網已於2019年將“機器聽覺”寫入《智慧變電站試點工程變電站機器人巡檢系統技術要求》,未來巡檢機器人標配聽覺必然是大勢所趨。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這個“聽覺感知系統”與傳統拾音器有什麼區別?答案是——區別大了去了!

”聽覺“這個詞,應當拆分為兩部分來理解:聽+覺。拾音器僅僅能做到將聲音無差別的採集回來,其餘的事兒全都無能為力。而“聽覺感知系統”可以做到更多:

1. 聲音分貝監測報警、主頻監測報警;

2. 聲音可視化輸出——時域圖、頻域圖和時頻圖;

3. 聲音特徵提取;

4. 聲音濾波降噪;

5. 聲音採集、監聽、存儲

下次我們會單開一帖,仔細講講巡檢機器人"聽覺"進化後的應用場景拓展。


聯豐迅聲


本人電力行業從業者,接觸到電力巡檢機器人。

近年來隨著網絡通訊、自動化設備、電力調度系統和配網自動化等系統的發展。國家電網通過對變電站的不停改造,無人值守了變電站已經成為常態。在局調度系統就可以操作遙控各個迴路的開關,也可以採集各種電力數據。

但是隨著對供電穩定性和持續性要求的不斷提高,變電站的運行安全更為重要。因為無人值守很多現場的實際情況無法實時監測,所以電力巡檢機器人出現了。

電力巡檢機器人可以預先把需要監測的點設定好,每天可以對設定點位的數據表計,運行指示等實時上傳。巡檢機器人可以把現場視頻上傳,還可以紅外測溫,提前發現隱患。如果有問題出線,還可以遠成遙控機器人去到故障點進行視頻觀看,大大提高了變電站的運行安全。

在一些特殊場合巡檢機器人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們曾經做過電纜隧道巡檢機器人,因為電纜隧道封閉,如果人下去檢查的話會因為有害氣體,電力故障等危害人身安全,所以巡檢機器人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巡檢機器人通過視頻和紅外監測,配合水位,氣體等探頭實時監控隧道環境和電纜運行情況,將數據和現場情況上傳至值班後臺,方便即使處理。

還有一些比較重要和容易出現問題電力外線,也可以安裝巡檢機器人。電力外線因為大多在荒郊野外,巡線困難大,時效性差,尤其風雨天,一旦出現問題,很難查找。安裝外線巡檢機器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