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PC在企业中如何有效推行及应用之四-SPC分析及改进篇

SPC的分析与改进

1.过程保持

一般情况下,除非过程中出现重大变差,否则持续延长控制限作控制用控制图。实际操作中,建议用最近的历史数据,如前一张,前一周或前一月的数据来计算控制限,作控制用控制图,进行日常管理。建议每月/季度定期组织检讨、评诂控制界限及制程能力状况,并依实际状况调整相应的控制界限。


浅谈SPC在企业中如何有效推行及应用之四-SPC分析及改进篇


浅谈SPC在企业中如何有效推行及应用之四-SPC分析及改进篇

2.分析过程

过程能力指数值的评价参考参见下表。


浅谈SPC在企业中如何有效推行及应用之四-SPC分析及改进篇

计算过程能力之后,要看看过程均值和技术规范目标值是否重合?是否有必要和可能做必要的调整?对受控过程,CpK值是否满足顾客要求等。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包含不同客户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必须按照既定的要求执行。对于不达要求的,要召集相关人员拟订过程能力提升方案并定期检讨;对于Cp小于1表示过程不满足规范要求,过程能力不足;对于Cp等于1意味着过程刚好满足规范要求,过程能力刚刚够;在实际工作中,CpK通常取1.33为最小可接受值;一般对于Cp持续大于或等于2(注:Cp值等于2时,表示过程达到六西格水平)的情形,则可以考虑取消SPC。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情况,甚至要求Cp达到2.0以上,所以对Cp持续大于或等于1.67时认为过程能力过高的说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以下案例1是上述包覆过程能力的趋势图,可以看出有些月份的过程能力不是很稳定,过程中心有些偏移于规格中心。


浅谈SPC在企业中如何有效推行及应用之四-SPC分析及改进篇

案例2 已知电池外壳肩高的尺寸标准为0.55 + 0.05 cm,现IPQC在稳定的产线每2小时抽样4PCS,共测试了100个数据 。需要进行SPC分析。

使用Minitab软件按照如下路径进行操作:


浅谈SPC在企业中如何有效推行及应用之四-SPC分析及改进篇


浅谈SPC在企业中如何有效推行及应用之四-SPC分析及改进篇


浅谈SPC在企业中如何有效推行及应用之四-SPC分析及改进篇

从上述的能力报告中控制图和最后25个子组可以看出过程稳定的、受控的;从能力直方图和概率图上来看,数据也是呈正态分布;从能力图上可以看出,整体过程变异的区间(整体)及组内过程变异区间(组内)比规格限的区间(规格)宽。说明肩高会超出规格限,这意味着100万个零件,将会有10969件不符合规格要求;Cp为0.85,Pp为0.86,过程数据中心均值0.546与规格中心0.55基本重合,Cp/CpK值均小于1,说明过程能力不足。过程未能满足要求,应通过降低过程变异来改进其过程,需要通过5M1E等方面去查找原因并立即采取改善。

3.过程改进

针对上述案例1过程能力不足的,采取的措施如下:


浅谈SPC在企业中如何有效推行及应用之四-SPC分析及改进篇

在GB/T4901-2001给出的过程改进策略如下图(注:PCI即过程能力指数Cp/CpK)。


浅谈SPC在企业中如何有效推行及应用之四-SPC分析及改进篇

由于人、机、料、法、环、测(5M1E)等原因,造成每一产品特性的不同变差。局部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由现场有关人员解决,可以纠正大约15%的过程问题。但系统措施通常用来减少变差的普通原因,要求管理层的措施,可以纠正大约85%的过程问题。研究过程、减少变差、有的可以及时解决,有的则不能解决,有的必须通过全面的质量管理的系统活动,需要经过一个或多个PDCA循环才能解决,这是一个持续改进及漫长的过程。SPC在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的稳定性,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分享者:SGS专家团 汪智强老师

主要参考文献:

1.《质量管理学》伍爱 编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2.《统计过程控制 SPC参考手册》中国汽车公司技术研究中心 译 2000年版

3.《GB/T4091-2001 常规控制图》国家质技术量监督局 2001年发布

4.《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组织编写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11年版

5.《注册六西格黑带手册》T.M.库拜尔克 唐纳德.W.本波 著 张孔峰 王晓生 译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