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春天已经来了

背景:1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12名勇士加入了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当天随即赶往武汉。农工党党员、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燕琳就在这支队伍之中,他们至今已经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鏖战了一个多月。他从前方发来语音,向记者讲述了武汉的春天已经到来,重症患者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最近几天,病区危重患者比我们刚来的时候少了,情况在明显好转。

从北京到武汉已50多天了,压力最大的还是最初的两三周,那个时候患者不仅数量很多,而且病情也非常危重。我们上一个大约6个小时的夜班,收10多个重症患者是常有的事情。我们负责的病区也从一个病区,开到两个病区,然后是三个病区。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刚收治入院的患者,来的时候脉搏氧饱和度才30%多(正常情况在95%以上),口唇紫绀明显,但神智还十分清楚,我们迅速给患者先使用储氧面罩,随后更换为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的血氧逐渐升高到90%以上,口唇也渐渐红润起来。这也只是众多危重患者中的一个,类似的患者很多,有些通过无创的氧疗方式可以迅速缓解,有些则需要插管连接有创呼吸机才能维持氧合。这部分患者有的经过治疗后逐渐好转,最后成功脱离了氧疗支持,也有小部分患者最终治疗无效。那个时候我一直都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每天都希望能再多做一点,能够让更多的患者康复过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危重患者的数量相比之前已经开始下降,我们治疗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进行积极的治疗之外,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刚入院的患者心里都十分紧张,特别是在看到穿戴整齐的医护人员,以及在面对自己病情充满未知的时候。因此,每次查房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和轻症患者聊聊家常,鼓励他们加强锻炼,加强营养。随着相互之间的熟悉和了解,患者们慢慢都会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更加坚定康复的信心。

有的患者夫妻、父子或母女等一家人都住在一个病区。由于病房的安排问题,他们并不是都能够被安排在一个病房之内,但这并不能阻隔他们之间对亲人的关心。其中,有一对夫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病情轻重,两人并不在一个病房,病情相对较轻的妻子经常会在查房的时候向我们询问丈夫的情况,然后让我们帮忙带过去一些东西,或带上几句问候。目前妻子经过治疗后已经出院,她始终牵挂监护室中的丈夫,坚信他也会很快好起来。

在这一个多月的工作中,另一个让我十分震撼的是武汉同行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我们来到武汉之前,协和医院的同事们已经坚持工作很长时间了,从发热门诊到病房,不停地轮转。他们身上有股韧劲儿,为武汉浇灌了春天的希望。能够有幸和他们一起工作和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