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浙百的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

weiyiserg


《寇流兰与杜丽娘》是浙江小白花越剧团于2016年,为了纪念我国的汤显祖和英国的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而推出的,没错,他们都是戏剧大师,也都逝世于1616年。

不得不说这是个脑洞大开的创意,不知道小百花越剧团是怎么想出来的,将两位虽然是同时代,但并不是同一个空间的戏剧大师,串到了一起,并且还将他们笔下的人物,放到了一起。

寇流兰是莎士比亚的名著《大将军寇流兰》中的人物,杜丽娘为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中的人物。前者为西方悲剧中被放逐的英雄,后者为东方戏曲中的被神话的女子。

本来两个虚拟人物是毫无关联的,就连作者也毫无关联,没想到却被后人硬生生的给凑到了一起。凑到一起还不说,她们还将首演放在了对戏剧极为挑剔的英国。

其实说是中西方戏剧的融合,实际上在台上也就是各玩各的,唯一将两个剧目串联起来的,就是这些女演员们,她们大都分饰两角,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来回切换。

在三个小时的演出中,茅威涛在寇流兰和柳梦梅之间不停地变换,一个是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的书生,一个是刚烈英勇、勇猛残暴的将军,在一个女演员身上,却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英国演出后,这出戏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很多人根本就想不到,小百花越剧团能够将东西方的文化融合的那么好,尤其是对于剧团而言,这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不过话说回来,中西方的文化壁垒虽然在日益消除,但戏剧与歌剧,仍然是不同形态的剧种,中西结合的法子虽然能够行得通,但在选戏选角上,还是要谨慎一些比较好。


戏曲说


斗胆试答这一题,因为浙江小百花的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实在是很特殊的一个作品。

去年听到一个很有趣的说法,是某专家在某研讨会上说的,“我们中国也有音乐剧啊,中国的戏曲就是音乐剧。”这一说法引起了戏曲界和音乐剧界的双重不满,我至今仍认为这个提法非常荒唐,但是,《寇流兰与杜丽娘》让我看到了戏曲与音乐剧结合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去年香港话剧团粤语音乐剧《顶头锤》在首演20年后造访北京,我们大约也可以想一想:缔造方言音乐剧,是否可能?

(《顶头锤》)

郭小男导演和尹派著名传人茅威涛将《寇流兰与杜丽娘》的首演放在了英国伦敦孔雀剧院——在莎士比亚、汤显祖共同逝世400周年之际。作品即是将莎士比亚的《大将军寇流兰》与汤显祖巨作《牡丹亭》进行了拼贴,在故事上做了互文。

必须要说,仅就目前的呈现来看,两个原本的拼贴比较生硬,几乎没有过渡,像折子戏一样在两个故事间跳来跳去,3个小时的演出时间中,像是看了两个戏。

但它依然不乏启发意义:

首先,“寇流兰”的部分在创作中,使用了近似音乐剧的编舞,甚至是乐曲也颠覆了以往越剧的熟悉曲调,进行了重新创作,配合多媒体视觉,有音乐剧既视感,虽然饱受争议,但绝对是新编戏曲创作中的重要一步;

其次,“杜丽娘”段落的出现,虽然依然是独立于作品之外的,但我们看到一种中国戏曲走上当代舞台的新方法——它带来的不是古典故事,也不是优美唱段,而是扑面而来的中国意境,是这种意境,完成了两种文化的交融;

最后,对于佳作频出,保留剧目演不过来的浙江小百花来说,敢于突破桎梏,创造出全新的新编戏曲,对于戏曲创作团队来说,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挖啥呢


把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这两位中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大师的作品结合在一起,在两位逝世400周年之际推出,这是以浙江小白花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人的国际意识和现代意识的体现。

《寇浏览》是莎士比亚晚期的作品,也是他最不受欢迎的一部作品,讲的是因为攻下寇流兰城而被封为将军的马修斯,因为性格原因而被放逐的事。但是,这个作品在思想深度和广度层面上是莎翁其他作品所不能及的,尤其在体现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一方面更是超出其他作品很多。



《牡丹亭》是汤显祖几乎同时期的作品,在以爱情为主线的同时,该剧亦有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只是在一代一代的搬演中,总是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为主线,而删掉其他的附线。

从两个主角来看,寇流兰和杜丽娘有共同之处——孤傲独立,不因旧有的制度观念而屈服。寇浏览是正面冲突,以强制强;杜丽娘是迂回婉转,以死相抵。

越剧的《寇流兰与杜丽娘》,在舞台呈现上难超越经典越剧《红楼梦》《梁祝》,甚至茅威涛主演的《陆游与唐婉》,而在创新上甚至难出《孔乙己》《沙漠王子》等之右。但是在戏曲人的戏剧格局上来看,确实超出了以往很多,做法值得鼓励,作品需要商榷。


不止看戏


新编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来沪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日前,该剧导演、正在北京复排京剧《大唐贵妃》的郭小男接受专访,详述了这部带有实验性的越剧的创作故事。

  让莎士比亚、汤显祖“合璧”

  今年恰逢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排这个作品的初衷,自然是为了纪念他们。但两位大师的代表作有很多,所以选择这两部作品拼贴在一起,肯定有其特殊原因。郭小男坦承,“《大将军寇流兰》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莎士比亚剧本。这个剧本中显现的人文意义和价值,从400年前开始直到2016年的今天,依然非常深刻。我个人认为这是莎士比亚全部作品中最具有现实意义价值的经典代表。”

  《寇流兰》以历史为依托的宏大的命题思考,有别于中国观众熟悉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不再是个人的、小群体的、关于男女爱情或是杀父之仇这样的狭小视野。《寇流兰》剧本与生俱来的大格局,使它天生具备作为一部世界戏剧的潜力。而《牡丹亭》则是汤显祖作品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它通过表现一个女人遵从本性的极致的追求,反应出一种人类在精神性上的先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解读。

  这两个问题是由400年前的、生活在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的两位素未谋面的伟大剧作家所分别提出的。而在今天来看,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它们都是关于价值、关于存在、关于公正、关于自由、关于本性的问题。

  郭小男表示:“在400年后的今天,当我把这两部作品中最有力的片段通过构作和拼贴的手法同时呈现在一个舞台上的时候,观众看到的不光是穿越400年的一次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对话,它同时也向观众们展示了一次400年前就存在的、中西方思想于文化上的神交。”

  让“旧相识”成为“新相知”

  《寇流兰与杜丽娘》在艺术上如何体现越剧的魅力,这也是观众最为关心的话题。郭小男认为:“这部戏利用浙江小百花这样一个纯女班的艺术团体来呈现,这样的组合对观众的审美会是一次‘意外’。而这种让观众期待的‘意外’,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戏剧性。”

  越剧以演绎江南才子佳人戏著称,茅威涛又是一个擅长演绎风流倜傥小生的演员,这次由她来演绎莎士比亚笔下最为残暴、悲壮、刚烈的故事和人物。对观众来说,这种印象上的“意外感”在经由依然保留越剧柔美特质的《牡丹亭》的对比与衬托下,绝对会营造出一场极致的“意外”。而这种“意外”无形间不但增加了茅威涛作为演员的个人魅力,同时也让越剧这个剧种的魅力得以扩展。

  今年7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带着这部新戏在伦敦孔雀剧院全球首演,并由此开启英法德奥22天的巡演。郭小男说:“当莎士比亚的寇流兰与汤显祖的杜丽娘400年后在越剧舞台上相遇,探讨生与死的话题时,英国观众看懂了,震撼了。我们把莎士比的戏剧《寇流兰》和中国戏剧《牡丹亭》结合在一起,让西方观众在欣赏我们传统戏剧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演绎重新认识他们的经典。”让“旧相识”成为“新相知”,郭小男强调,这是一种文化自信。

  关于票房,郭小男更是信心满满,“我真的没有怎么担心过。”此次新编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来沪演出,对于上海的越剧同行以及艺术院团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而从观众和戏迷层面看,更有一种审美的新鲜感,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