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合肥之后,谁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城?

沙漏遗爱



土土街


综合性科学中心基本上代表我国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准,而未来社会进步与城市发展主要推动力就是科技创新,在这点上国内几座大城市已经都心知肚明,都非常热衷申报国家科学中心基地。其中又以成都、武汉、南京、西安等城市最为热门。



既然提到以上这些城市我就先说一下合肥。当时综合性科研中心落户合肥时,可谓是一片哗然,因为社会各界大都看好南京、西安或者武汉等老牌科研基地城市。但我认为合肥科研创新实力已经走在国内前列,与上海、北京科研中心相比丝毫不遑多让。



而关于第四城应该会在南京、武汉以及西安、成都这四座城市里敲定,只不过我个人觉得应该会在武汉和南京里面抉择。首先西安这座城市因前几年经济发展迟缓,导致市内部分一流大学实力有所下降,恐怕暂时没有精力与实力在与南京、武汉等城市竞争。而成都一直以来虽然很热衷申报科学中心,但其教育以及科研实力总体一般,无法与南京、武汉相提并论。当然西安与成都的军工实力也是非常强悍的,在国内除沈阳外恐怕没有多少城市可以比拟。



至于南京与武汉之间是非常难抉择的,我个人觉得南京教育整体实力要略高武汉一筹,但武汉提出的东湖综合性科学中心重点实验室项目已多达三十个,并且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实力在国内高新区中位列第三。这些都为武汉未来申报建设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武汉光电科技领域在国内算是处于领先水平,也算是一枝独秀。未来两座城市都非常有可能实在是难以抉择。

最后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不过我希望未来不管是哪座城市能够享此殊荣,都应该把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为首要责任,因为只有大家携手共进、共同繁荣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武汉小斑马的晚年生活


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有质量的问题,北京、上海、合肥之后谁会成为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中心)?我们先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什么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其使命是: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可以看出来科学中心的目标是高大上的,那么下来我们看看北京、上海、合肥的科学中心定位。

合肥拥有:1.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2.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3.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4.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四大国家级实验室,其中量子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奠定了合肥科学中心的地位。更注重的技术的运用方面。

上海的主要目标是:是构建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提升我国在交叉前沿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上海未来的目标是世界先进水平基础科技研究。

北京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是:重点工作聚焦于系统推进重点科学领域跨越发展,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发展,科学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方面。主要集中于国家重大科技研究上面。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上海是主要吸引、引进学习国际先进科技(瞄准世界),北京是注重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发展国内),那么合肥就是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去(运用实践)。但是都有一点是重复要求的就是要有创新能力。

那么下一个会是那座城市呢?

回顾这十年时间的中国科技发展可以发现,合肥

能够入选跟中科大的量子通讯技术发展有很大关系(量子通讯);北京入选是因为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发现的使用4种小分子物质诱导除全能干细胞并克隆后代(克隆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上海入选是因为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张卫教授团队研发出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使得我国从而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上逐渐获得更多话语权。可以看出来入选的城市的科研成果都具有一定的划时代意义,那么下一个我们就有参照了,至少在这几年得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是前提。

参考标准很简单就是谁能出现跨时代的科研成果

5年的时间过去了,杭州和长沙一直没有被国家任命为科学中心其实也是在观望(这些成果其分量还是不够)。看看有没有其他地方或者院校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出现,尤其是一些具有国家级实验室的高校。排名靠前的除去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大学外,只有南京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了。那么就再填两个名单

南京和成都

综上所述有希望成为第四城的在杭州、南京、长沙和成都之间会出一个,当然不排除教育强市武汉和西安的杀出,总之一句话谁能出好的科研成果那么这科学中心的殊荣就是谁的。

欢迎各位留言或者关注勇勇杂谈壹贰叁。



勇勇杂谈壹贰叁


看回答和评论,笔者认为,绝大多数人还没搞清楚科学与科技的区别,甚至把科技完全等同于科学!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笔者不认为会产生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原因如下。

首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词是“科学”,而不是什么“科技”!

科学和科技,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核心和功能相去甚远。笔者在前面的回答中,已经多次阐释,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技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如果明白了科学和科技的区别,就能明白,为什么国家确定上海、合肥和北京是我国三大综合性科学中心,而不是那些自以为科技实力强大的南京、武汉、深圳、成都和西安了!

没错,南京和武汉的科技研发实力排在合肥前面,结果,却落选了——有人说,这是因为当时南京武汉没有提出申请,所以,才给了合肥当选的机会!

这实在是一种极端的无知!由于知道科技对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发展意味着什么,所以,自从国家明确提出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我国很多自以为科研实力强大的城市,都纷纷提出了申请。这其中,除了上海、合肥和北京,还包括:武汉、南京、深圳、广州、香港、杭州、成都、西安、兰州、沈阳和郑州等城市!

不能不承认,在这些城市中,南京和武汉的科技研发实力,目前来说,的确比合肥强大。然而,这种科研实力,仅仅是应用型科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研发,而不是科学理论研究。

但是,国家需要的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不是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和合肥拥有我国最强的基础科研实力,是国内国际科学界公认的基础科研基地,甚至在世界上被认为是未来全球的硅谷。同时,这两座城市在国内拥有最多的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基础科研平台数量,远远超过上海。

武汉,仅有一个国家实验室,两个大科学装置;至于南京、成都和西安,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其次,国家明确提出设立两到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目前,已经批准了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因此,不可能再增加新的城市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再次,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同于科技创新中心。前者需要集中优势资源做基础理论研究,解决理论认知问题,兼顾基础型科技研发;后者则是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实践应用,或者是在基础型科技的延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各地人才类型的分布,就可以看出上海、合肥和北京与其它城市的区别。这三座城市中,科学家的比例远远高于南京武汉等城市。而南京武汉等城市的科技专家占比则更大。

当然,由于国家同时也把合肥定位为国际科技产业化创新中心,未来合肥的科学家和科技专家也会越来多。

国际尖端人才的流动特点,也能说明问题:国际上尖端的科学家最青睐的中国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和合肥,而不是武汉、南京或者是成都,更不用说西安!而科技专家类型的人才流动,除了上海北京和合肥,也包括武汉、南京、杭州、成都和西安。


这一点,与本人在2017年人才流动的分析,是基本吻合的!

笔者早在去年就说过,国家会不会增加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果有可能,那就看2018年的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元月份,另一个是6月份。如果,这两个时间点都没有宣布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不会再增加新的名额了!

事实上,笔者并不赞同国家增添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因为:

科学家不同于科技专家——全球范围内,科学家资源相比于科技专家资源,要少得多,所以,必须集中资源。而北京和合肥,拥有我国数量最多的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北京和合肥的基础科研平台远远多于上海,为什么反而是上海最先获得批准?这里面的关键原因,是因为上海提出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相比于北京和合肥更科学合理,所以,上海最先获批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拥有一个国家实验室和六个大科学平台,基础科研平台虽然远低于北京和合肥,但是,总数远多于其它城市。


郑瑞文2015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名称听起来就非常的高大上,事实他确实高、大、上!

高体现在技术水平高,瞄准的是世界基础性领域最前沿的高科技,所涉及的技术对国家乃至人类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大体现在规模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一大群重大科学研究集群共同组成,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上自然是级别高,是目前为止国家对科学发展领域最高级别的区域级规划。

个人认为不会有第四城,持有反对观点的应该是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定位不理解。

现在入选的只有北京上海合肥三个,北京上海入选很自然,这两个城市不论经济、地位、高校、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研究机构……在国内基本是你第一我第二,主要说说合肥这个屌丝逆袭的底气所在。(如果说完有后,有城市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比合肥强,那么恭喜你有潜力!)

一、顶级的基础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在论文上(特别是顶尖论文),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专利上(国际专利更具含金量),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当然主要看科学这方面,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指标:自然指数

所以说,除了入选的,似乎南京、杭州、武汉也很不错,不过中科大和合肥物质研究院的中科院背景是其他这几个地方高校不能比的。

二、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是最高等级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相当于国家实验室的降级,但其实力与规模显然比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大很多,不过尚不能达到国家实验室级别。

合肥有

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筹)

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在建)

就数量上来说,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研究中心合肥仅次于北京,跑赢上海,国内第二。



合肥有

同步辐射加速器

合肥HT-6M受控热核反应装置

合肥环流器HL-1装置

合肥HT-7托克马克

合肥EAST托克马克

合肥稳态强磁场

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

未来网络实验设施

就大科学装置这方面来说合肥国内最多,比北京上海都多。

综合一下:国家级科研机构总数(包含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大科学装置),北京14个第一,合肥13个第二,上海7个第三,其他城市最多两三个,与这三个比较来说差距太大,所以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聚集效应明显,而且这些机构短期内不可能大量增长,所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城不存在。


PS:再强调一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立立足于基础性科学研究,而不是去研制制造一些应用型科技产品,比如合肥的人工智能、智能语音、京东方面板等等,以及前几天的制造业大会跟这些没有多大的关系,完全是不同方向,所以我没提合肥这方面。当然,如果你用类似的成就来说其他城市拥有争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实力,也是南辕北辙了,比如天津的装备制造、杭州的互联网、南京大量高校、武汉光谷以及成都西安沈阳重工业等等,都不应当作为佐证的依据。


lu163228800


中西部再建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建在长沙比较合适。纵观中西部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就是武汉、成都、重庆、长沙、西安、郑州这六个城市,其他五个都已经是国家中心城市了,已经在享受国家的政策支持,建在长沙其他中心城市意见不至于太大,毕竟国家也要考虑其他非国家中心城市的长远发展。回头看长沙,也基本具备建立国家科学中心城市的条件。长沙拥有数量仅次于北上的三所985名校,国防科技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军校,军中清华,计算机一流,天河一号就是国防科大研制的,国防科大还研发了国产磁悬浮列车。中南大学拥有双一流A+的三个学科,材料、冶金和护理学,材料和冶金对中国国防事业贡献巨大,中南的轨道交通也很牛。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和清华、同济并称为中国土木工程的“三驾马车”,实力雄厚!湖南师范大学的生物学也很厉害(ง •̀_•́)ง长沙的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京广和沪昆中国南北向和东西向最大的两条高铁在此交汇,中部,南方,山水洲城,地壳稳固,少有地质和气象灾害发生,适合做各类科学实验和研究。综上所述,我支持在长沙建国家科学中心。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以上。


心悟朗行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一项来自顶层对科学领域的嘱托,并非仅仅是荣誉,看着这么多城市为争取名号,难道你们都有这个基础?从实际观点来看,拥有良好科研底蕴的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合肥以外,还有西安、南京和武汉、深圳四市。
争创综合性
国家科学中心并无不妥,但要结合实际,脚踏实地,用实力来说明,一切尽在掌握中。

根据已布局的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地理位置来看,也许第四个名额将会出其不意的在西部或南部。
中部高教、科研
第一城(武汉)的落选,实则惋惜,但也影射出该市尖端技术研发力逐渐被他市所超越。

为稳固区域性科教中心地位,武汉应该勇于寻找“短板”,实现自我检讨和突破口。在今后另开僻径参与创建首个在全国范围内的,垄断性尖端国家技术中心。为突破自身问题,敢于面对、路还在脚下,走出不一样的精彩!


民间查访专员


第一不知道是这道题目没说明白还是有些人嘴上食shi了!上面说了第四个全国综合实验城市会是南京武汉成都西安几个城市中那个!而有些人就一直在那说合肥!

我来给你们介绍介绍合肥!

中科大刚刚开始搬迁是要到河南,河南当时穷不要!给江西也是同样的理由拒绝了!后来安徽要了,当时安徽可是真的穷!当时合肥还不是省会!当时的合肥GDP是全国100名开外!后来落户合肥了,90年代合肥gdp是在70名左右!

合肥现在的经济是7200多预计2020年破10000成为安徽首个新一线城市!

而现在的合肥排名在全国13名!

作为最年轻的省会合肥!从县城发展至今!辛酸苦辣可想而知!


Fun梦想


在成立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的政策公布之后,全国具有科研实力的城市,纷纷提出申请。申请的城市有:上海、北京、香港、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合肥、长沙、杭州、重庆、青岛、济南、西安、郑州和苏州等,但是国家只批复了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合肥)。

如果让我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城的话,我选长沙。

1、地理环境很稳,山水洲城,战时也算是稳定;

2、基础教育环境好:长郡、雅礼、一中、师大附中的高中毕业生质量很好。

3、大学资源比较平衡: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顶好)


建议长沙申请一个中国防务科技城,投资2000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