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阡陌间——汝城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季(早)稻种植走笔

广袤沃野,阡陌之间,人影匆匆,机声隆隆,“铁牛”驶过处卷起层层“泥浪”……连日来,汝城各地一幅幅紧张有序的春耕图景跃然在目。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疫情形势转好,春耕已至,汝城县勤劳的农民走进田间,播下一粒粒种子,播下丰收的希望。

不负春光阡陌间——汝城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季(早)稻种植走笔

驱动:惠民激励 催热农事

“今春虽有疫情,但政策好,我准备大干一场。”3月19日一大早,暖水镇种粮大户钟会芳冒雨来到了东村村早稻基地,田地里耕地机正来回穿梭。钟会芳告诉笔者,今年在镇政府及村里的帮助下,他已经流转土地280亩种植双季稻。县里出台的政策也很给力,按照每亩400元来算,到时仅奖补就有11万元之多。“谁能不心动?镇里会算账的种粮户有一大把。”暖水镇组织委员胡孝银说,从县里出台政策后,经过乡村宣传发动,当地群众“单改双”种稻热情空前高涨,包含钟会芳在内的种植大户就有十多户。迄今该镇完成落实早稻面积1946亩,占计划面积65%。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虽然突发的疫情给今年春耕生产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春光不等人,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尤为重要。3月13日,县委召开专题会研究,在惠农政策上进一步细化强化,规定粮食种植奖补侧重双季稻种植,500亩以下每亩奖补400元,500亩及以上每亩奖补500元。按任务大小给予各乡镇10万元和20万元补贴,保障基层专项工作经费。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世平介绍,防疫特殊时期,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全县各乡镇种植早稻积极性普遍提升,有望完成全年双季稻种植任务。

不负春光阡陌间——汝城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季(早)稻种植走笔

联动:干群携手 合力推进

“这样的天,你们还来了?”3月18日晚上八点多钟,电闪雷鸣,大雨瓢泼,在大坪镇最为偏远的坪湾村湾里组,当镇党委副书记朱承军等人浑身湿漉漉推门而进时,正在等待上夜间课堂的村民忍不住说道。

“父老乡亲久等了。”一句简单的开场白,朱承军等人就直奔主题,开始双季稻扩面稳产宣讲。尽管因为停电只能开着应急灯室内有些昏暗,但乡亲们还是全神贯注聆听,时不时提问。当晚,14户村民报名种植双季稻,落实面积92亩。为了推动双季稻种植,该镇140多名镇村干部白天到户走访、到田间地头指导,发放资料,问计问需,帮助解决问题。到晚上也闲不住,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办夜间课堂和板凳会。对农户落实春种,跟紧跟进,落实落小。据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海英介绍,该县在抓牢农村防疫的同时,主动出击,结合“大包干、大走访、大问计、大排查、大化解”五大行动,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把早稻种植任务分解到村组、农户和地块。全县上下正拧成一股绳,有力有序推动双季稻扩面积。

不负春光阡陌间——汝城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季(早)稻种植走笔

牵动:精准施策 抢时稳盘

“集中育秧能减少人员聚集,还能保证早稻壮苗移栽,减少烂秧。”在井坡镇大村村育苗大棚里,种粮大户欧文清正在忙着浸种、催芽。今年,经过镇村干部的耐心讲解和政策宣传,他承包了村里1200亩稻田种植双季稻,面积比去年增加了200亩。欧文清告诉笔者,早稻育秧从浸种到催芽需要24个小时,目前大棚内共有5台专业浸种催芽设备,每天可以育种1000公斤,能满足500亩种植需求。在承担县里定点集中育苗任务的同时,他主动向周边农户提供早稻育苗、插秧、收割等“一条龙”服务,带动一些缺技术、缺劳力的老弱病残农户跟种,一起恢复早稻生产,扩大早稻生产。

不负春光阡陌间——汝城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季(早)稻种植走笔

为保障不误农事,全县还做好了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信贷支持等各项措施,全力遏制耕地抛荒、推动“单改双”、减少一季稻插花,以硬核措施牵动“三农”,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

汝城的广袤田野,随着疫情雾霾的逐渐散去,正绽放出新的希望。据了解,截至3月19日,全县早稻生产面积已落实2.6万亩,占全年计划的6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