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飛速發展,大家如何看待數字經濟?對於數字經濟有怎樣的思考?

一零哥


經過了三十年的蓬勃發展,互聯網不可避免地進入了下半場。作為互聯網消費市場中最為龐大的兩部分:電商和消費電子,目前都已經趨於飽和。

互聯網的下一次浪潮很有可能出現在工業界。“我們當前所處的是一個數字化浪潮的時代,新的技術在不斷的展現和發展,帶動我們整個的經濟不斷的往前發展,稱之為數字經濟。它以數字技術作為經濟發展最主要的驅動力,這個數字經濟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這一組數字經過,組成了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的驅動力。”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表示,“數字技術經過了這十幾年發展,它成為我們整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驅動力”

關於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特徵,胡堅波表示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平臺化的特徵,第二是生態化。“現在是不僅是一個企業和一個企業的競爭,是一個生態和一個生態的競爭。”

胡堅波表示,對於中國的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第一個是企業面臨當前的一個下行的壓力,這個通過信息化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經營的效益。第二是提升產品的品質,現在我們中國的企業還偏於中低端的製造,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品質和價值,來支撐供給側的改革。第三塊我們說模式的創新,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小企業往往是單打獨鬥,我們需要通過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夠使中小企業融入到我們大的生產體系當中。這樣能解決中小企業本身面臨的貸款難的問題。第四塊我們談到是相對的成本問題,在我們看到中小企業面臨當中的數字化其實有很多困惑,就是說可能你會因為它需要巨大的成本來進行改造,這裡面面臨著一個不知道怎麼幹,也不敢幹,由於成本巨大,門檻高,所以要更高的低成本的轉型。

就當前世界各國來說,如何強調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它就如人類歷史上三個最重要蘋果一樣(亞當夏娃的蘋果、牛頓的蘋果及喬布斯的蘋果),數字經濟是人類歷史上的三種社會經濟形態之一(前有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它們對應的生產要素分別是土地及勞動力、資本與技術。數字經濟對應的生產要素是數據)。所以,當今世界,發展數字經濟成了全球各國經濟的主流。比如,近十年來,歐美等國家無不制定一系列的發展數字經濟短期及中長期規劃。同樣,在中國,2016年政府就把發展數字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數字中國”的宏偉目標。2018年末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央政府的各頂政策全面支持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

根據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2018年11月發佈的《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報告,2017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2.9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2017年的總量達27.2萬億元,數字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5%,佔中國GDP的30%以上。按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報告, 2018年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6.4萬億元,佔GDP比重為7.1%。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增長較快,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4.2%和20.3%。據工信部數據,2018年,電子信息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6%,高於製造業整體投資增速7.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5G、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它已經成了點燃中國經濟增長最為重要的引擎。根據華為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25年,每增加1美元ICT投資,將額外獲得5美元的GDP增長,有望拉動全球經濟的GDP累加實現17.5萬億美元的額外增長。

目前,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信息消費活力十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2月,全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62.8億GB,同比增長136.1%。1-2月,規模以上互聯網搜索服務、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基礎軟件開發、物聯網技術服務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8.5%、28.4%、27.0%和21.9%。數字經濟對就業的吸納能力顯著提升。《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為1.91億個,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顯著高於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增速。其中,第三產業勞動力數字化轉型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第二產業勞動力數字化轉型吸納就業的潛力巨大。

而數字經濟之所以有如此的活力及動力,就在於數字經濟是一種與傳統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完全不同的經濟形態。在這種新的經濟形態下,數據成了驅動經濟運行的關鍵性生產要素或資源,而大數據成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源,這當然也引發了數字經濟市場的產權制度及激勵機制、市場的信用關係、及市場組織結構和遊戲規則等方面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在這些方面中國的基礎設施及法律制度準備不足。

因為,數據本身並不是資源,也不是生產要素或有價值的資產。數據要成為資源,成為生產要素或有價值的資產就得通過大數據的數字化分析讓數據轉換為信息,讓信息向價值轉換。所以,一個國家數字經濟的競爭力並不在於這個國家數據量有多少,而在於一個國家數字化的處理能力,在於一個國家國民的數字素質。在數字經濟中,數據產權的形式及運行方式與工業經濟產權安排有很大不同,數據產權屬性基本上是排列在整個光譜不同的範圍內,即一個極端為純粹公共品,另一個極端為純粹私人品,及兩者之間的準公共品。因此,一個國家數字經濟的競爭力又取決於一個國家數據共享的程度及數據的開放程度。

同時,在數字經濟中,其產權形式及產權運作方式已經發生的重大的變化。由於數據的共享是數字經濟的核心,所以數據開放、數據免費使用、數據為公共品,及數字產品及服務免費使用,是數字經濟產權表現的一種主要形式。這種產權運作方式已經無法用現有的產權理論來解釋了。個人財產所有權在數字經濟全面弱化(所有權與使用權全面分離)或終結,並由此引發一批新的產業和行業出現。數據所有權全面向個人轉移,平臺企業所控制數據只是暫時的託管等。而產權形式和產權運作方式的創新與改變,將全面地改變數字經濟的行為激勵約束機制。這將是數字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始驅動力。

數據經濟中的信用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本質就是用大數據、數字化、智能化、生物技術等方面來確立新的信用關係,或信用關係的技術化。信用關係的技術化能夠使這種信用關係更為簡單、識別成本低,全面降低了數字世界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但信用關係技術化的前置化預設,也是金融風險產生的重要根源。這些都是數字經濟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需要更為深入研究與討論。

對於中國來說,數字經濟看上去是出現了快速發展及爆炸式的增長,比如近幾年來中信息技術經濟增長速度達到30%以上,而且政府在政策上也有特別引導,但是,由於理論上的準備不足,相應的法律法規及鼓勵創新政策更是滯後,從而使中國數字經濟更強調量上增長,模仿式跟進,而沒有注意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在質上佔優先。比如,中國數據共享及數據開放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就存在巨大差距。還有,當前中國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受到了來自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制約;中國的數字人口素質過低及數字人才供給缺乏都是制約中國經濟數字化的重要因素。此外,數字科技應用過程中衍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同樣可能為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此外,中國的數字經濟也會造成數字鴻溝的加深、隱私更容易被侵犯、信息技術風險與安全問題、贏者通吃和國際貿易規則重新洗牌等問題。所以,中國的數字經濟要保證持續穩定的發展,目前面臨著一系列的重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