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大家如何看待数字经济?对于数字经济有怎样的思考?

一零哥


经过了三十年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下半场。作为互联网消费市场中最为庞大的两部分:电商和消费电子,目前都已经趋于饱和。

互联网的下一次浪潮很有可能出现在工业界。“我们当前所处的是一个数字化浪潮的时代,新的技术在不断的展现和发展,带动我们整个的经济不断的往前发展,称之为数字经济。它以数字技术作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这个数字经济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一组数字经过,组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的驱动力。”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表示,“数字技术经过了这十几年发展,它成为我们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关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特征,胡坚波表示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平台化的特征,第二是生态化。“现在是不仅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的竞争,是一个生态和一个生态的竞争。”

胡坚波表示,对于中国的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第一个是企业面临当前的一个下行的压力,这个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经营的效益。第二是提升产品的品质,现在我们中国的企业还偏于中低端的制造,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品质和价值,来支撑供给侧的改革。第三块我们说模式的创新,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小企业往往是单打独斗,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使中小企业融入到我们大的生产体系当中。这样能解决中小企业本身面临的贷款难的问题。第四块我们谈到是相对的成本问题,在我们看到中小企业面临当中的数字化其实有很多困惑,就是说可能你会因为它需要巨大的成本来进行改造,这里面面临着一个不知道怎么干,也不敢干,由于成本巨大,门槛高,所以要更高的低成本的转型。

就当前世界各国来说,如何强调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它就如人类历史上三个最重要苹果一样(亚当夏娃的苹果、牛顿的苹果及乔布斯的苹果),数字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的三种社会经济形态之一(前有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它们对应的生产要素分别是土地及劳动力、资本与技术。数字经济对应的生产要素是数据)。所以,当今世界,发展数字经济成了全球各国经济的主流。比如,近十年来,欧美等国家无不制定一系列的发展数字经济短期及中长期规划。同样,在中国,2016年政府就把发展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数字中国”的宏伟目标。2018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的各顶政策全面支持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

根据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2018年11月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报告,2017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9万亿美元。中国数字经济2017年的总量达27.2万亿元,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占中国GDP的30%以上。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报告, 2018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6.4万亿元,占GDP比重为7.1%。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增长较快,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2%和20.3%。据工信部数据,201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6%,高于制造业整体投资增速7.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5G、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它已经成了点燃中国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引擎。根据华为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5年,每增加1美元ICT投资,将额外获得5美元的GDP增长,有望拉动全球经济的GDP累加实现17.5万亿美元的额外增长。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消费活力十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2月,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62.8亿GB,同比增长136.1%。1-2月,规模以上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基础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8.5%、28.4%、27.0%和21.9%。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显著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其中,第三产业劳动力数字化转型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第二产业劳动力数字化转型吸纳就业的潜力巨大。

而数字经济之所以有如此的活力及动力,就在于数字经济是一种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在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下,数据成了驱动经济运行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或资源,而大数据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这当然也引发了数字经济市场的产权制度及激励机制、市场的信用关系、及市场组织结构和游戏规则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在这些方面中国的基础设施及法律制度准备不足。

因为,数据本身并不是资源,也不是生产要素或有价值的资产。数据要成为资源,成为生产要素或有价值的资产就得通过大数据的数字化分析让数据转换为信息,让信息向价值转换。所以,一个国家数字经济的竞争力并不在于这个国家数据量有多少,而在于一个国家数字化的处理能力,在于一个国家国民的数字素质。在数字经济中,数据产权的形式及运行方式与工业经济产权安排有很大不同,数据产权属性基本上是排列在整个光谱不同的范围内,即一个极端为纯粹公共品,另一个极端为纯粹私人品,及两者之间的准公共品。因此,一个国家数字经济的竞争力又取决于一个国家数据共享的程度及数据的开放程度。

同时,在数字经济中,其产权形式及产权运作方式已经发生的重大的变化。由于数据的共享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所以数据开放、数据免费使用、数据为公共品,及数字产品及服务免费使用,是数字经济产权表现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产权运作方式已经无法用现有的产权理论来解释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在数字经济全面弱化(所有权与使用权全面分离)或终结,并由此引发一批新的产业和行业出现。数据所有权全面向个人转移,平台企业所控制数据只是暂时的托管等。而产权形式和产权运作方式的创新与改变,将全面地改变数字经济的行为激励约束机制。这将是数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始驱动力。

数据经济中的信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本质就是用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生物技术等方面来确立新的信用关系,或信用关系的技术化。信用关系的技术化能够使这种信用关系更为简单、识别成本低,全面降低了数字世界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但信用关系技术化的前置化预设,也是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根源。这些都是数字经济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更为深入研究与讨论。

对于中国来说,数字经济看上去是出现了快速发展及爆炸式的增长,比如近几年来中信息技术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而且政府在政策上也有特别引导,但是,由于理论上的准备不足,相应的法律法规及鼓励创新政策更是滞后,从而使中国数字经济更强调量上增长,模仿式跟进,而没有注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在质上占优先。比如,中国数据共享及数据开放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就存在巨大差距。还有,当前中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受到了来自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制约;中国的数字人口素质过低及数字人才供给缺乏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数字化的重要因素。此外,数字科技应用过程中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样可能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此外,中国的数字经济也会造成数字鸿沟的加深、隐私更容易被侵犯、信息技术风险与安全问题、赢者通吃和国际贸易规则重新洗牌等问题。所以,中国的数字经济要保证持续稳定的发展,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