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在人類戰爭史上,騎兵曾是一支可以左右戰場格局的突擊力量,在我軍軍史中這一兵種的歷史同樣悠久。軍史最早可考的記錄是1928年4月成立的西北工農革命軍騎兵隊,但由於各個革命根據地相距遙遠,信息傳遞受限,當時的中央和紅軍主力部隊可能對這支騎兵並不知曉。對他們來說,戰馬可是稀缺資源。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的記載

中央紅軍長征前,只有團以上指揮員才有資格和機會擁有坐騎,長征開始後更是無法保證。特別是長征初期,打仗敗多勝少,繳獲有限,戰馬減損非常嚴重,斷炊少糧時還被迫殺馬充飢。曾任紅31軍衛生部部長的熊友剛回憶:“我們從蘆花進草地的時候,單是又肥又壯的馬,就有五六十匹,後來一匹一匹地殺給傷病員吃,到最後只剩下一匹了。” 然而,這一困難局面在長征途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發生了改觀,紅軍主力部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騎兵部隊。這個小山村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名叫青石嘴。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青石嘴戰鬥紀念碑

1935年9月,長征的中央紅軍攻破天險臘子口,在哈達鋪改編部隊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陝甘支隊,於10月初突破西蘭公路防線,直奔六盤山而去。10月7日下午,在紅軍前衛部隊翻過六盤山行進到青石嘴附近時,捉到了一名敵軍便衣偵探。經審問,得知國民黨東北軍騎兵第7師兩個運送給養的連隊,剛剛進駐青石嘴休息。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東北軍騎兵部隊

得到這個消息,毛澤東立即召集1縱隊首長林彪、聶榮臻、左權,1大隊楊得志、政委肖華,4大隊王開湘、楊成武,5大隊張振山、賴傳珠等領導同志一齊來前邊觀察。用望遠鏡一看,村子裡農戶的煙囪正在冒煙,敵人的戰馬都卸下鞍子,散在路邊吃草。散亂的敵兵有的在鍘草,有的在打水,有的在三三兩兩來回閒逛。顯然,敵人正在生火做飯,還未發現紅軍已經來到了他們的身邊。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毛澤東看到人來齊了,笑著說:“好,都來了,現在說一說。”然後,他指著遠方說:“都看到了吧?隘口下邊的村子叫青石嘴,那裡剛駐紮著敵人東北軍騎兵第七師的一個團,有幾百匹馬,別小看它,我們要消滅這股敵人,不然它會攔住我們的去路。”

說著,他轉過身來,從警衛員手裡接過兩塊餅子,一邊把它分成幾塊,一邊問:“都還沒吃午飯吧?”大家點點頭。

毛澤東爽朗地笑著說:“那好,分而食之,打下青石嘴,再吃好飯!”說完將餅子分給大家。大家每人從毛澤東手裡按過一小塊,高高興興地吃了起來。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毛澤東一邊嚼著一邊說:“這次一定要消滅它們,搬開攔路石,一大隊從北面迂迴到青石嘴後山,截斷敵人北去道路;五大隊從南面迂迴,控制公路,防止敵人回竄,並準備打敵人的援兵。至於正面進攻嘛……”

他轉過頭對四大隊的楊成武政委和王開湘說:“這個任務就交給你們了。四大隊是有名的英勇衝鋒的紅四團嘛,要發揚你們的特點,動作要快,要猛,要狠!”

“是,一定遵照毛主席指示,猛打猛衝!”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這時毛澤東從警衛員手中接過水壺,擰開壺蓋,倒了一點水在壺蓋裡,遞給楊成武和王開湘,說:“你們每個人喝一口吧,喝完了,就去打!”

“是!”楊、王二人接過水壺蓋,仰起脖子,將蓋子裡的水一飲而盡。

喝完後,楊成武望望縱隊首長,問:“首長還什麼交待的嗎?”

林彪和聶榮臻搖搖頭,說:“沒有。記住,一定要按主席交待的那樣,要快,要猛,要狠,打散馬群,聚殲敵兵,速戰速決!”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王開湘(畫像),1935年11月在陝北羅漢川逝世

一切佈置妥當,部隊便鬥志昂揚地投入了戰鬥。四大隊以飛快的速度,悄悄翻過隘口,正面接近隘口下的村莊。此時,一大隊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北邊迂迴插進青石嘴後面,五大隊也迂迴到南邊,截斷平固公路,三面夾擊,形成了一個鉗形包圍之勢,敵人便成了甕中之鱉。

一聲令下,紅軍戰士分路出擊,一齊壓向敵人。伴隨著漫山遍野的喊殺聲和槍炮聲,一剎那,就全部衝進了村子裡。正在屋內吃午飯的敵人,做夢也未想到紅軍會殺來,這時想衝出來抵抗,也來不及了。有的跑的快,騎上馬向後山逃竄,也只能被迂迴的部隊打死,更多的人馬匹根本還沒來得及解,紅軍就衝到了眼前。敵人見走投無路,乖乖地投降了。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戰鬥大概半個小時就告結束。這場戰鬥,繳獲了軍馬100餘匹,十多輛馬車的軍用物資。令紅軍將士們高興的是,不但有了過冬的棉衣,還有補充的子彈。北上以來,消耗了不少子彈,沒有補充。打臘子口就消耗了3萬多發子彈,而繳獲的都是些壞槍和不能用的子彈,這次才補充了幾萬發能用的子彈。

軍馬的繳獲,是尤其重要的一筆收穫。從江西出發時帶來的馬,早就為黨的事業“粉身碎骨”了,就是在雲、貴、川補充的馬匹,也都所剩無幾了,而且還擔任著“主要角色”,馱著很大一部分傷病員,或者馱著很多的槍支,大部分的指揮員都是自己揹著包袱和糧食走路。這次就好了,這一大批軍馬,個個身強力大、膘肥體壯的,不僅使傷病員都有了馬騎,而且一些長期沒有馬騎的指揮員,又有馬可騎了。戰士們高興地說:“問題都解決了。”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毛澤東與一縱隊首長商量後,決定利用繳獲的戰馬,組建中央紅軍的第一支騎兵部隊,把原來一縱隊的偵察連改為騎兵偵察連。被紅軍俘虜的敵騎兵團中釘馬掌、修馬鞍的士兵以及馬醫官、馬術教官等,願留下抗日的,都成了紅軍戰士。後來,聶榮臻欣慰地說:“我們用繳獲的馬匹裝備了縱隊的偵察連,我們也開始有自己的騎兵部隊了。”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我軍真正意義上的騎兵部隊自此日漸壯大: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在長征路上的甘孜地區組建了我軍第一個騎兵師(不過僅有200來人);抗戰時期我軍先後建有軍委騎兵團、八路軍留守兵團騎兵團、115師騎兵團、120師騎兵支隊、129師騎兵團、綏蒙騎兵遊擊師,淮北平原上的新四軍第4師騎兵團被稱為“紅色哥薩克”;解放戰爭時期,最多達到13個騎兵師,騎兵達到10萬之眾。在1955年第一批授銜的共和國開國將領當中,曾有過騎兵經歷的將軍一共有55人,這個數量規模僅次於佔當時絕對多數的步兵部隊。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1951年國慶朱德總司令檢閱騎兵

上世紀80年代百萬大裁軍,騎兵作為一個兵種被取消,全軍僅象徵性地保留了兩個騎兵營和幾個騎兵連,但騎兵將士為共和國所創造的輝煌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激戰半小時換來的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

我軍“最後的騎兵”之一:駐守在青藏高原海拔4200多米的第76集團軍某旅騎兵一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