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李白》之三

李白一生的思想都是活躍的,凡事都喜歡追根溯源,對事物充滿著好奇心。李白喜歡讀陳壽的《三國志》,書中三國時期的魏文帝曹丕說:“且說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辭,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曲糜,善醉而易醒……”,這段話引起了李白的極大興趣。每次父親李客從西域回來都會帶回許多葡萄酒,這在當時是奢侈品,價格奇高,非平常百姓所能消費起,李白想“如果能自己釀製葡萄酒該有多好啊?”當時葡萄的種植技術和釀酒技術已經傳入四川,只是百姓苦於葡萄種苗價格昂貴而很少種植。李白來到大匡山之後,聽說大匡山光照充足時,種植葡萄植株健壯,產量高,漿果成熟早而含糖量高,就請父親為自己購買了幾十株葡萄苗,於匡山大明寺的後山墾出一片地來種植葡萄。

第二年的秋天,葡萄架上爬滿了茂密的藤條和綠色枝葉,陽光透過枝葉斑駁地照在晶瑩剔透葡萄上,像一顆顆晶瑩的紫寶石,透出五光十色,分外誘人。葡 萄梗上掛著幾面翠綠的葉子,恰似一頂頂小巧玲瓏的遮陽傘,給串串葡萄遮著涼爽。

在趙蕤的門生中,有一少女,名喚春暖兒,是官宦人家之女,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很喜歡到李白的葡萄園來吟詩、作畫、撫琴。這一天,李白被春暖兒的琴聲所吸引,只聽那琴音揚揚灑灑,時而低轉時而激昂,那美妙的音符從春暖兒跳躍的指尖緩緩流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噌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多麼美妙的曲調啊!”李白站在一旁聽了許久後,情不自禁地說。

春暖兒見是李白,便宛然一笑,輕聲地說“師兄過獎了,我只是隨意撫來,難得你欣賞。”

李白說,“這曲調是《高山流水》吧?”

春暖說,“正是。高山流水覓知音,伯牙和知己難尋。”

李白說,“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春暖兒說,“聽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讓人有些傷感。還是說些喜人的事兒吧。師兄你所植葡萄今秋有這些收穫,我們吃得完嗎?”

李白說,“師妹有所不知,我所植葡萄除去供我們中秋品嚐,餘下的我想釀酒。”春暖說,“何人知道如何釀造呢?”李白說,“我父親與西域做生意,曾多次去釀酒作坊學習。回來後講給我聽,其實很簡單,把葡萄洗乾淨置於甕中數月即可出酒,時間越長酒越醇。”春暖拍著手說,“那一定很好玩,帶我一起釀酒好嗎?”李白笑著點點頭。

轉眼就到了收穫葡萄的季節。中秋這天,李白把趙蕤和幾位同門召至葡萄架下,擺上小桌,拿出家裡送來的葡萄酒,為大家斟酒,春暖也拿出月餅放在桌上,其他人有的拿出雞蛋,有的拿出麻餅都放在一起。趙蕤見門生們如此尊敬他這位老師,自然十分高興,便腳踏夜光,舞起長劍,邊舞邊吟誦到,“八月十五月溫柔,輕風襲襲伴吾遊。誰道人生無知已,門生和老師是同根。”大家拍手叫好,大家提議請李白賦詩一首,李白抬頭看了看天空中的那輪明月,於是吟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同門師兄弟一聽,李白的詩正說中了他們每個人的心,都傷心地落下淚來。畢竟他們都是尚未成家的孩子,誰會不想家呢?於是,趙蕤提議,“讓我們斟滿美酒,共醉今宵。”大家喝到很晚才散去休息。

第二天,李白喚來道童慧明,兩人攀爬上葡萄架,把掛在枝條上的葡萄剪下。李白把葡萄送給寺院道人一些,餘下的便和春暖找個山洞,把葡萄放在甕裡,然後封好,二人約好十年後開甕。春暖說,“今生我和師兄以葡萄美酒相識,期待十年後開甕品美酒之時,你我同在。”李白明白春暖兒的話外之音,便信誓旦旦地說,“大丈夫仗劍走天涯,靠的是義字。日後我李白如有失言,就如那水中月亮。”說著拾起石子向水中月亮擲去,那月亮頓時化為烏有。然而,命運有時會陰錯陽差,當李白二十五歲仗劍出蜀之時,也正是本應美酒開甕之際,但他卻遺忘了今天的誓言,冷了春暖那顆期待的心。最終,李白也因醉酒後到水中撈月亮而亡,難道冥冥之中早有安排?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